收藏 分享(赏)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一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8623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一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一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一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一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一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 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C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D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答案 B解析 材料“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反映了智者学派的兴起适应了公民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工商业发展与智者学派兴起之间的关系,

2、故 A 项错误;雅典人崇尚理性也是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故 D 项错误。2(2019牡丹江一中摸底)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答案 B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鼓吹个人主义,忽视道德作用,故 B 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智者学派的活动对道德的作用,A 项错误;精神生活与人口的流失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D 项夸大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影响,排除。3(2019湖南雅

3、礼中学月考)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A认为知识是人的生存之本B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C认为人们的道德水平相等D认为恶是人类的本性答案 B解析 材料体现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人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故 B 项正确。A 项夸大了知识的作用,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材料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不相等的,故 C 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善避恶” ,D 项误读材料,排除。4(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

4、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2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5(2018清华附中能力诊断)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

5、腊( )A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B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C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D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可知古希腊信仰与理性联系密切,故 A 项正确。B 项与“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不符,故排除;材料未突出理性对学科发展的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未涉及民主,故 D 项错误。6(2018福建毕业质检)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B重视道德在社会

6、生活中的作用C民主思想受到了遏制D传统价值观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答案 D解析 普罗泰格拉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排斥神和自然的作用。由于人们对神和自然界的崇拜,导致恐惧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普罗泰格拉被驱逐出雅典。材料中的“自然”并非自然法,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 B 项错误;普罗泰格拉时期,民主政治处于顶峰,故 C 项错误。7(2019牡丹江一中摸底)“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7、( )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答案 C解析 古代希腊的思想涉及到公民民主思想,也涉及到了人文主义精神,古代中国与希腊同时代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先贤关注的是如何让社会更和谐,故选 C项。A 项不符合古代中国,B 项本身不符合史实,D 项不符合古希腊,均排除。38(2018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氛不是悲惨,而是“悲壮” 。这表明( )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

8、义的滥觞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答案 D解析 由材料可知古希腊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 D 项正确。古希腊的悲喜剧各有成就,材料不能体现悲剧的文学地位,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戏剧而非古希腊英雄主义的起源,故 C 项错误。9(2018山东菏泽一模)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 ”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城邦充斥着“

9、强权”公理答案 C解析 材料“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说明,苏格拉底是基于人类理性所作出的判断,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与材料中的“反思”不符,排除;材料中只讲到了苏格拉底的个人想法,并未提及他的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了苏格拉底宁愿赴死也不愿屈服于城邦强权,因此他不认可城邦的强权,故 D 项错误。10(2018黑龙江哈九中四模)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D

10、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而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 ,说明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理想与现实的结合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幸福的标准取决于“品德”,不是“个人主观感受” ,C 项错误;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唯物论相对,材料无法体现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排除 D 项。11(2018天津二模)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这段

11、话意在强调( )A “人的发现”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4答案 A解析 根据“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说明“人的发现”塑造了人文精神和法治意识,这段话意在强调“人的发现”的作用,故 A 项正确。B、C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排除 D 项。12(2018天津和平区模拟)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带上所有人民而不是整座城市,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表明古希腊( )A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B领土观念比

12、较淡薄C高扬人文主义精神 D奉行独立自主观念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带上所有人民” “是他们的城邦” ,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制,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与古希腊人独立自主无关,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宿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 ,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

13、主义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 。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材料三 与普罗泰格拉不同,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

14、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摘编自西方科学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材料二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格拉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 (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2)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5论依据。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

15、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3)思想: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相同点: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点: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哲学。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重人”的思想得出突出人的价值;由“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 “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得出重视人的理性思考;由“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得出强调教育的作用。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和人本身几个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从材料“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 “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中可以

16、分析出普罗泰格拉观点的进步性。从材料“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 “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中可以分析出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局限性。第(3)问,第一小问苏格拉底的思想,根据材料“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 “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等信息可从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比较,相同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回答;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哲学等方面思考作答。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 ,所以,中国的

17、“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 ,并把

18、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 。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 “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 “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 ,就是宇宙的大奥秘。罗银胜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德性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答案 (1)原因:儒家思想

19、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或维护社会安定6和巩固统治需要);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聚族而居);宗法制(宗法观念)也加强了道德观念(或宗法制的影响)。影响:政治: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德治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社会思想:重视人伦情感,强调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注重社会现实,较少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易于整合外来思想。(2)特征: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关注自然规律;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影响: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提供精神武器(或有利于近代西方冲破基督教蒙昧主义的

20、束缚);有利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3)认识:从纵向看,东西方文化都历史久远,且都各具特色;东西方文化都影响了各自的历史进程;从现实角度考虑,东西方文化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借鉴。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道德教化” “君、父、夫、兄” “人伦情感” “祭祖、祀孔”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宗法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可知其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和关注自然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再根据材料二“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 ,并把事物分类” ,可知其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上来看,东西方文化都历史悠久,且对各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且都各具特色;从现实角度考虑,东西方文化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多多交流。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