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有丝分裂间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D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答案 D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在外界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 射线的诱导下发生,A 正确;间期进行 DNA 复制,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 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基因型 AA 突变成 Aa 等情况下,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C 正确;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子代,D 错误。2下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
2、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 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 1169 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处插入碱基对 GCB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C处缺失碱基对 ATD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答案 B解析 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AAA、AAG)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 TTC,确定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 AAG,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 AAA,还是赖氨酸,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 GAG,对应谷氨酸。3(2018湖北荆州第一次质检)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同胞兄妹之间
3、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C基因型 Aa 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 AA、Aa、aa 的后代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答案 C2解析 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减前期和减后期,A、D 正确;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造成的,B 正确;Aa 的个体自交,出现 AA、Aa、aa 的后代,是因为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错误。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B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发生的,也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
4、径,但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D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答案 D解析 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基因中发生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后,可能翻译形成相同的氨基酸,则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 正确;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D 错误。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后代出现 31 的分离比,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菌转变为 S 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答案 C解析 如果一对相对
5、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则杂交后代出现31 的分离比,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A 错误;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 错误;S 型菌的 DNA 能进入 R 型菌,并与 R 型菌的 DNA 重新组合,进而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因此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但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最基本的原材料,D 错误。6(2019黑龙江哈六中月考)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 DNA 分子中控制毛色的 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与性状之间
6、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 a 与 b 之间C、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c 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答案 A解析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多个基因可能控制同一个性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A 正确;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a 与 b 之间不会发生交叉互换,B 错误;3、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 错误;c 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 错误。7(2018河北衡水中学九模)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位置的改变不
7、会导致性状改变B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进化不可能发生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D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属于基因重组答案 B解析 倒位可引起基因位置发生改变,可导致性状的改变,A 错误;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生物的进化就不可能发生,B 正确;基因重组只是性状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性状,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性状,C 错误;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是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是基因重组所致,D 错误。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 A 和 a 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C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采用
8、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答案 A解析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替换的是不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对,或替换前后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A 错误;A 和 a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B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茎秆粗壮的多倍体植株,D 正确。9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 A2是由其等位基因 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 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
9、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基因 A1、A 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A 1、A 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DA 1、A 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答案 B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 错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 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 A1和 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D 错误。1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生物可能不出现变异性状B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某些细胞内一定会有致病基因
10、存在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某细胞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4D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 A解析 如果遗传物质发生隐性突变,不会出现变异性状,A 正确;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某些细胞内不一定会有致病基因存在,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D 错误。11(2019吉林舒兰一中月考)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 2中
11、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D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第 21 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答案 C解析 A 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而 B 为基因重组,D 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已超出基因的范围,属于染色体变异。12如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答案 D解析 据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分析可知,该动物没有 a 基因。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12、,染色体上基因 A 与 a 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 A 与 a 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正确;丙图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B 与 b 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 B 与 b 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 正确;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D 错误。二、非选择题13IFAP 综合征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极为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毛囊角化过度且严重畏光,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回答下列问题:(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_因素。5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
13、也会由于_、_等自发产生。(2)若 IFAP 综合征是由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某一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亲代遗传而来的,那么该患者的母亲_(填“一定”或“不一定”)患病,因为_。(3)某地区有一定数量的 IFAP 患者,若不能深入家庭去调查患者父母和子女的情况,则可通过调查_来判断该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请你对调查结果和结论作出预测:_。答案 (1)生物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2)不一定 其母亲也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3)患者中男女人数或比例 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为常
14、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析 (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自发产生。(2)若 IFAP 综合征是由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某一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亲代遗传而来的,那么该患者的母亲不一定患病,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3)若不能深入家庭去调查患者父母和子女的情况,则可通过调查患者中男女人数或比例来判断该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4图甲表示
15、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 B 与 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GAG)(1)图甲中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_;_。(2) 链碱基组成为_, 链碱基组成为_。(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于_性遗传病。(4) 6的基因型是_, 6和 7婚配后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要保证 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产生的一种遗传病,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6属于_。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和_。答案 (1)DNA 复制
16、转录 (2)CAT GUA(3)常 隐 (4)Bb BB18(5)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低频性 多害少利性解析 (1)图甲中分别表示 DNA 复制和转录。(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的一条链为 GTA,因此 链碱基组成为 CAT, 链为 链转录形成的 mRNA,因此其碱基组成为 GUA。(3)图乙中,表现正常的 3 和 4 生出患病的 9 号,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由此确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4)由于 6和 7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 Bb,因此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要保证 9(
17、bb)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的基因型必12 14 18须为 BB。(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15果蝇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1)摩尔根等人运用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已知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 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有眼为_性状;再将 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无变异发生)为:灰体有眼
18、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则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_(填“位于”或“不位于”)号染色体上。(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常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请进行分析和探究。推测: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填“纯合子” “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填“纯合子” “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以上推测:_。结论:_。答案 (1)假说演绎
19、(2)显性 不位于(3)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 11,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7接结果;如果后代出现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解析 (1)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属于显性性状;所以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 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且无眼和黑檀体均为隐性性状,有眼和灰体均为显性性状;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则与控制体色的
20、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再将 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 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染色体上即常染色体上,推测: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杂合子,即由基因型 aaAa,性状才会改变;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要确定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结论: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 AaaaAaaa11,即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 11;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交配类型为 AAaa 或 Aaaa,即后代出现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