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达标检测(十) 梨园春秋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 )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解析:选 C 依据题意可知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杂剧等艺术通俗易懂,面向市民阶层,艺术形式有世俗化的倾向,故 C 项正确。2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
2、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解析:选 A 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 A 项正确。3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解析:选 A 词曲(戏曲)的内容取自“街谈巷议” ,形式“直说明言” ,这就推动词曲(戏曲)世俗化,
3、故 A 项正确。4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2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解析:选 B 据材料“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司法之神”可知,对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断神化说明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 B 项正确。5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4、。 ”这说明元代杂剧( )A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解析:选 D 材料没有评论元杂剧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多谈杂剧的内容及来源,没有谈到其创作者,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了内容取自生活,但无法说明古代诗书的平民化,故 C 项错误;“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可见其内容大多源于生活,故 D 项正确。6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由此可见( )A戏剧表演
5、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D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解析:选 C 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具有明显的绝对化倾向,故 A 项错误;戏剧更多的是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得出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故 C 项正确;戏剧有社会教化功能,这和文人学子的教育内容有相同之处,但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说法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7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 、母子如伯俞泣杖 、夫妇如杀狗劝夫 、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
6、元杂剧( )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中的“君臣” “母子” “夫妇” “朋友”可知元杂剧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故 D 项正确。8 “宁穿破,不穿错” 、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3A综合性 B写意性C程式性 D虚拟性解析:选 C 题目中“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 ,说明戏剧的特点不是综合性,故 A 项错误;也不是写意性,故 B 项错误;而是程式性的表现,故 C 项正确;也
7、不是虚无的,是实在的,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8 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时代 戏曲之代表 表演区 观众区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优伶 优伶大都为奴隶汉魏时期 百戏贵族厅堂、殿庭、院落殿庭、座席、帐篷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观众区的抬起隋唐时期 歌舞歌台、舞台、乐棚神庙广场 表演区的抬起宋元时期 杂剧舞亭、乐亭、后台(准备区)神庙广场、瓦舍勾栏表演台加上屋顶;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南戏、京剧、其他地方戏增加伴奏区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前台加宽,后台加大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戏
8、剧发展的三组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18 分)解析:可以根据材料中“戏曲之代表” “表演区” “观众区” “说明”四列来发现发展趋势,寻找依据。如第一列“戏曲之代表”发展趋势:戏曲日益完善、种类逐渐增多;依据:宋元明清戏曲的相关元素日益完备,多种地方性剧种出现。第二列“表演区” ,趋势:舞台更加完善;依据:舞台区域功能分化更加明显,有舞亭、乐亭、后台、伴奏区等。答案:(1)趋势:戏曲种类日益丰富。依据:宋元时期为杂剧,明清时期则以多种地方戏为代表。(2)趋势:舞台更加完备。依据:隋唐时期仅有简单的舞台,之后,前后台、伴奏区逐渐分开。(3)趋势:专业化程度加强。依据:从百戏到杂剧,再到昆曲、京剧等;舞台的逐渐完备;演出场所从借助其他场4地临时搭建,到有了固定场所。(答出其中一点依据即可)(4)趋势:市民化趋势。依据:从仅有贵族观戏到城乡民众均可观戏;演戏场所从贵族庭院扩展到民间街巷。(答出其中一点依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