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城第二课时 5 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长城第二课时的资料 5 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长城(第二课时)范文一17长城第二课时(设计者:谭慧芳)【教学目标】1抓住长城“长”、 “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出它的气魄雄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前及对古代劳动2人民的赞叹之前。【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长城的相关图片、资料【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一课。 (板书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4、过渡:同学们的词语掌握得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本文介绍了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的特点,并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方法指导: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这种方法叫做段意合并法。在写景的文章中更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概括。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要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一)过渡: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谁能说一说
3、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长城的。 (生自由读文、回答问题)31、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小组合作任务一:作者是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长城?画出相关语句,再写一写简单的批注。(二)交流汇报:交流一:长1、预设:作者看了像一条长龙的长城。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1)这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他把长城比作了长龙,写出长城的什么特点?(板书:远看 长)(2)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板书:打比方) ,这样写就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3)大家再看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蜿蜒盘旋”
4、,谁能说说“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查词典理解: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盘旋:环绕着走)看图理解:长城随山势的走向而修建,弯弯曲曲地延伸。这就叫“蜿蜒盘旋”。4(4)指导朗读: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2、还有其他句子能体会出长城的长吗?出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1)这句话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列数字)(2) (PPT)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经过了九个省市。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指导朗读:我看见同学们都惊奇的张大了嘴巴,你们能读出你们的惊叹吗?(指名读
5、、齐读)(4)回归“奇迹”:这样长而壮观的长城,让我们怎能不说:(齐读)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交流二:高大坚固1、我们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看看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样的长城。2、汇报:(1)预设:高大坚固的长城(板书:高大坚固)出示:高大坚固这是作者走近了看长城他看到长城建筑材料:(出示)是用巨大的条石、城砖5筑成。 (“巨大”到底有多大?两三千斤:4060 个同学的重量)由此可见,长城非常高大坚固(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对比句子:(指名分别读,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
6、,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总结:运用了(板书: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是句子更加生动具体。谁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3、过渡: 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出示长城近景图)A:请大家小声读这一段话,结合图片了解长城的构造B: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老师读句子,请一名同学上台指出垛子、城台、瞭望口、射口。 )C:这样的设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5、回归“奇迹”: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是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7、这一刻,同学们的心中肯定充满了骄傲,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66、总结写法: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这是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对长城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我们今后在写景的文章中也可以使用这种写作顺序。(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小组合作任务二:同学们,如果现在我们就站在长城上,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发言)此时此刻,作者又想到了什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2、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句话中有三个动词请大家找出来。这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此时
8、此刻他(生读)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板书:想)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3、过渡:是啊,面对着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修筑他的劳动人民来,有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板书:血汗 智慧)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很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就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7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男女生读,比较句子:可以换吗?为什么?)“多少”表示(无数)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与“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9、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热爱之情再次齐读这句话。4、过渡: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1)创境想象:他们可能;他们可能;他们可能;(2)教师读:夏日,在烈日炎炎下(生接)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冬天,在冰天雪地中;夜晚,在饥肠辘辘中(3)回归“奇迹”:这真的就是个伟大的奇迹,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
10、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8( 板书:赞 伟大的奇迹)三、小练笔: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在纸上写一写。四、总结全文:本篇课文,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它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五、作业超市: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进行交流。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看看他们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六:板书设计:17、长城看 长 高大坚固 远近想 劳动人民 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赞 伟大的奇迹长城第二课时范文二长城第二课时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
11、字音,读通句子。92、读完以后,试着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下长城。(生自由读课文)3、 把你眼中的长城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一下。二、1、出示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2 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 读了这句话,体会了到什么?(长城的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13000 多里)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
12、长的这一句。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 35000 圈。长吗? 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10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 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女生读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B 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
13、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从第二段能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师:(课件出示长城侧面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11的结构呢?生 1 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 师: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真会读书!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生: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
14、击用的。城台屯兵(读书镇仔细)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生 1:我知道了。当*还没有进攻时,可以上面的瞭望口进行清晰地观察,当*进攻时,士兵可以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生 1:长城太伟大了!生 2: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生 3: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
15、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师: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12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投影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师: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生读:(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你从那些词语
16、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两个半孩子的重量的总和。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13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师范读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群衣衫破烂的劳动人民,扛着巨大的条石,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顶着毒花花的日头,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一
17、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而一些步履蹒跚的人则因为速度慢而遭到更恶毒的鞭打。许多劳动人民因为苦役而惨死在长城脚下。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请你读听得出,你也是在动心动情的读生齐读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来齐读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再齐读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我们一起满怀
18、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14说-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师: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长城的风采?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中华瑰宝(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
19、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以色列前总统说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师: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15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长城啊长城!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
20、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老师相信长城的美名一定会千古流传,长城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长城第二课时(许)范文三16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气势雄伟等特点。3、体会课文中重点词
21、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师过渡:课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对长城的高度赞美,你知道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长城,寻找答案吧!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7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探究“奇迹”。(一)出示自学提示(一) (用时 2 分钟)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长城有什么特点?作者从什么角度观察到的?(用你
22、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标出来)(二)学生自主学习。(三)全班交流。1、你知道长城有什么特点?作者从什么角度观察到的?(板书:远长,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2、你从那哪句话知道的?3、一万三千多里究竟是什么概念?师举例说明。4、这么长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就像一条巨龙一样。难怪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这样)5、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探究“奇迹”。(一)出示自学提示(二) (用时 3 分钟)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表示长城特点的词语,用“”画出长城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想想各部分的作用。2、读了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二)学生自主学习。(三)全班
23、交流。1、你知道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是作者从什么角度观察18到的长城?(板书:近高大坚固,相机出示第二自然段)2、长城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出示长城近景图)3、读了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呢?师过渡:那么作者站在长城上又会想到什么呢?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探究“奇迹”。(一)自学提示(三):(用时 4 分钟)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标出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地来到长城的三个动词,这时作者想到了什么?2、用”画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非常艰辛的句子。3、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在那炎炎烈日下,他们
24、;在那雷电交加的风雨中,他们_;在那天寒地冻的雪地上,他们_(二)学生自学。(三)全班交流。1、你从哪些词语知道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地来到长城?这时作者想到了什么? “很自然地”是什么意思?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苦?19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陡峭的山岭。 ”你从哪些词语理解到的?3、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4、这一块块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靠的是什么?(血汗和智慧)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理解“多少”、 “才”、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5、?5、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话?6、师小结: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这奇迹不仅是对这座宏伟建筑的赞颂,更是对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赞颂。7、饱含激情朗读最后一段。六、情感升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赞美长城就是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因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长城看看哦!七、当堂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20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
26、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文中第一句话中地来到长城。2、理解画“(1) “多少”表示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 。(2) “才”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 。(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七、比读课文,唱响奇迹板书设计:远 长长城 近 高大坚固 奇迹 联想 血汗和智慧长城第二课时范文四17.长城教学设计402 班张志发三、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21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
27、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五、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长城。一起来读。2、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它
28、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相机板书)远看 长龙22近看 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奇迹血汗智慧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感受。(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1、品读第一自然段(1)品读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 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
29、录像)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23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2、品读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
30、(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口、瞭望、屯兵、堡垒”等词语。 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出示长城近景图)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样依靠长城来作战的?(播放城台场面录像,进一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24领略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3、品读第三自然段(1)指明读第 3 段,画出
31、感受深刻的句子。(2)品读体验:“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凝结是什么意思?凝结的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生汇报。(课件出示第 2 句)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答案。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谈感受,体会重点词语。A “没有没有”有的只是什么?(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这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B “一步一步”“陡峭”八达岭有多高?相当于 300 层楼高!25C “数不清”“两三千金重”(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把巨石
32、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齐读第三自然段。(4)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课件出示)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让我们一起自豪的对全世界(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1、同学们,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然而强大国力的本身,就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老师有这样一个想法:
33、希望长城永不再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希望和平之花永远盛开,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筑起新时代的长城。2、作业:面对长城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2617 长城长奇迹高大十七长城(第二课时)范文五17 长城(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昨天我们随着作者从远处一起观看了长城出示:远景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借助插图一起来背一背第一自然段2. 一万三千多里,差不多有一万六千多个操场那么长,是厦门到北京距离的 4 倍,日夜不停地走得走 54 天,长城真长啊!3.如长龙般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是多么的雄伟壮观,人们不得不 赞美生接读(,出示
34、句子):(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不得不惊叹生接读27(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 长城。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长城,感受它的雄伟壮观。二、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1)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2)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积累并运用精彩语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指名学生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二自然段)1.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是默读,可以是轻
35、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1)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长城的雄伟壮观?找到相关的句子,找出重点的词语,谈体会,也可在旁做批注。(2)找到描写长城构造的句子,思考并画下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2.合作交流: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交流。28四、全班展示交流。 (第二自然)1.谁来说说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出示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1) 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
36、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高大坚固)-板书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修建容易吗?(不容易)怪不得人们要惊叹: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城墙顶上既平整又宽阔,多宽呢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马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这样,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对比,就很容易想象出城墙顶上有多宽,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表达就会更具体形象。(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个别读,齐读)1. 让我们继续来交流,谁来说说城墙构造的句子?29出示句子: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
37、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1)生边回答,边画下长城构造的作用垛子(用来防御) ;嘹望口供嘹望用;射口射击用城台既可以屯兵,又可以互相呼应。(2)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墙顶上燃放烟火,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遍长城内外。开始打仗时,士兵可以从射口进行设计,垛子则为士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设计可真生接:巧妙;板书:构造巧妙如此巧妙的这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板书:血汗、智慧 难怪人们惊叹(出示,生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
38、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近点看,它高大坚固、气魄30雄伟;那么(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作者)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1) 再齐读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2)孩子们注意红色字体的“站、踏、扶”这三个字,说明了作者此时已身在(生接)长城之上了。连续的三个动词,就写出了地点的转换,可见作者用词准确精当。(3)为何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了劳动人民来?(因为,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2是的,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哪句话还能体现出长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1)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出示小练笔) ,试想同学的平均体重为 60 斤,一头猪 300 斤,那么: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相当于 35-40 个同学的重量;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还相当于 10 头猪的重量 。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2)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