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13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限时50分钟,满分 70分 选择题(包括 1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70分)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其 pH 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解析 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制溶液, 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 冷却至室温, 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pH 试纸不能润湿, 润湿后会改变待测液的浓度, 从而测定不准, B项错误;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盐酸洗
2、涤并灼烧,如用 NaOH溶液洗涤会使NaOH 粘附在铂 丝上,干扰检验其他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2(2016烟台模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只有 B C D全部错误 解析 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分离固体 NaCl 和碘单质可以采用升 华的方法,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应“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不应用玻璃 棒引流,且配制溶液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胶头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 内,错误。故选A。 答案 A 3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 B C D 准确量取19.01 mL水 新制氯水的保存 测定 0.1 molL 1Na2CO
3、3溶液的pH 分离水和乙酸乙 酯 2 25 mL酸式滴定管 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 瓶 镊子、pH 试纸、表面 皿 分液漏斗、烧杯 解析 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 0.01 mL,A 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 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 项正确;测定溶液 pH 时,应用玻璃棒蘸 取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 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 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D项正确。 答案 C 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B图2为制备少量CO2并控制反应 C图3为制备并收集少量
4、NO气体 D图4 量取 0.10 molL 1KOH溶液20.00 mL 解析 稀盐酸属于无氧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所以不能根据 2HCl Na2CO3=2NaClH2OCO2,证明非金属性 ClC,故A错误。 答案 A 5(2016赣州模拟)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A B C D 海水蒸馏得到淡水 测量 Cl2的体积 过滤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 形瓶中的盐酸 3 解析 海水淡化,利用水的沸点低,选择蒸馏法,而图中冷水的方向不合理,应下进上 出,A错误;氯气不溶于食盐水,可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定气体的体 积,B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
5、流,图中缺少玻璃棒,C错误;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 的盐酸,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D错误。 答案 B 6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及杂质 检验 除杂 A 乙酸乙酯(乙酸)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 NaHCO3溶液(Na2CO3) Ca(OH)2溶液 过量 CO2 C CO2(HCl)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饱和 NaHCO3溶液 D CO(NO2)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 水 解析 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而且也可以使乙酸乙酯水解掉,错误;B、氢氧 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
6、成沉淀,而且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 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还能生成另外一种气体一氧化氮,错误。 答案 C 7(2016北京高考)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 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 沸点/ 138 144 139 80 熔点/ 13 25 47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解析 甲苯变二甲苯是甲苯的苯环上的氢被甲基代替,属于取代反应,故正确;B、甲 4 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
7、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错误;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 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正确;D、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冷却后容易形 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正确。 答案 B 8(2016宿州模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 10%的 NaOH溶液 解析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 正确;开窗通风以 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爆
8、炸,B正确;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灯内酒精被引燃,可能 出现灯内发生剧烈燃烧而爆炸,C正确;NaOH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答案 D 9(2016福州模拟)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 O2,可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 Cl 离子,可用渗析的方法 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 NaCl,可用蒸馏的方法 D重结晶、滴定操作都可用于提纯物质 解析 AO2与 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变为固体 CuO,而 N2不能发生反应,因此除去 N2 中的少量 O2,可通过灼热的 Cu 网后,收集气体,A 正确;B.由于胶体的胶粒直径大,不能
9、 通过半透膜,而 Cl 直径小,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除去 Fe(OH)3胶体中混有的 Cl 离子, 可用渗析的方法,B 正确;C.乙醇是分子晶体,熔点、沸点较低,而 NaCl 是离子化合物, 熔点、沸点高,利用二者沸点的差异,用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少量 NaCl,C 正确;D. 重结晶可用于提纯物质,而滴定操作是测定物质含量的实验,不能用于提纯物质,D错误。 答案 D 10(2016淮北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提纯 Fe(OH)3胶体 C.分离 CCl4中的 I2 D.定容 5 解析 A、通气体,产生液面差,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B、氢氧 化铁
10、胶体能透过滤纸,应采用渗析方法进行分离,故错误;C、碘单质受热易升华,应采用 蒸馏方法进行分离,故错误;D、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量瓶中,故错误。 答案 A 11(2016天津高考)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 K2Cr2O7标准溶液 解析 A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以便控制水的流速,错误;B.接 收馏分的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饱 和亚硫酸氢钠反应,被吸收,二氧化硫不反应,正确;D.量取一定体积 K2Cr2O7 标准溶液应 该选
11、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下端的乳胶管能够被腐蚀,错误;故选C 。 答案 C 12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 1丁醇。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杂质的 1丁醇,现设计如 下路线: 粗品 饱和NaHSO3溶液 操作1 滤液 乙醚 萃取 操作2 有机层 固体干燥剂 操作3 1丁醇、乙醚 操作4 纯品 已知:正丁醛与饱和 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 乙醚的沸点是 34 ,难溶于水,与 1丁醇互溶;1丁醇的沸点是 118 。则操 作14分别是 A萃取、过滤、蒸馏、蒸馏 B过滤、分液、蒸馏、萃取 C过滤、蒸馏、过滤、蒸馏 D过滤、分液、过滤、蒸馏 解析 已知: 正丁醛与饱和 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 故
12、操作1是过滤, A 项错误; 操作3也是分离固液混合物,为过滤操作,B项错误;操作 2是分液,C 项错误。 答案 D 13(2015安徽高考)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6 A.配制 0.10 molL 1NaOH溶液 B.除去 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 I2, 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 为 12.20 mL 解析 A项,配制溶液时,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溶液恢复至室 温后再转入容量瓶中,错误;B项,CO 中的 CO2气体在通过 NaOH溶液时被吸收,而 CO 不能 被吸收,正确;C项,由于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故含碘的苯溶液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 口放出
13、,错误;D项,滴定管的小刻度在上,即越向下刻度越大,故读数为 11.80 mL,错误。 答案 B 14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 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NaCl固体、蒸馏水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溶液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 橡皮塞 盐酸、大理石、碳酸 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ClC Si C 酸式滴定管、 胶头滴管、 铁架台(带 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 测 NaOH 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 D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 台 待提纯的AlCl3溶液、 NaOH溶液 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 AlCl3溶液 解析 B项,应把盐酸改成 HClO4;C 项,少滴定管夹、锥形瓶等仪器;D 项,提纯混有 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 其过程为加入过量NaOH; 过滤; 通CO2气体; 过滤得Al(OH)3; 加适量盐酸得AlCl3溶液,仪器、药品均不正确。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