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30 页广东罗定开发项目前期调查研究总结报告(2011 年 1 月 18 日)一、 综合概况1、 罗定市简介罗定市隶属广东省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云浮市西南部, 紧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一级支流罗定江(泷江)流经其间。地 处东经 11103-11152,北 纬2225-2257之间, 东与云安县接壤,西 邻岑溪市,南连阳春市、信宜市,北与郁南县毗邻。罗定市是广东省进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之一, “泛珠三角 ”经济联系的纽带之一,广东省西江产业带与云(浮)广(州)梅(州)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点。距离广州市200 多公里,紧邻珠三角城 镇群;东距云浮市 80 公里,西距梧州市 140
2、 公里;324 国道、352 省道、369 省道和 280 省道从市域穿过,具有 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随着云岑高速、阳罗高速、江 罗高速、和罗岑铁路等的兴建,交通区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罗定市辖 6 个街道、17 个镇:罗定罗城街道、 罗定素龙街道、附城街道、双 东街道、罗定城东街道、罗定城西街道、 罗镜镇、太平 镇、分界镇、罗平镇、船步镇、朗塘镇、苹塘 镇、金鸡镇、 围底镇、 华石镇、榃滨镇、黎少镇、生江镇、 连州镇、泗纶镇、加益镇、 龙湾镇。全市总面积约 2327.5 平方公里, 2010 年末户籍总人口为 127.5万人,中心城区 60.46 平方公里,人口 42.5 万
3、人。第 2 页 共 30 页2、 罗定历史沿革罗定历史悠久,是广东省首批历史名城之一,古称 泷州,又名 泷水。秦属南海郡,汉隶 苍梧郡端州县,宋设泷水县,明升直隶州。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建制历史长达 1600 多年。1912 年,废罗定直隶州,设立罗定县。1956 年 12 月,郁南县的加益区(含今加益、扶合两镇)划归罗定县 管辖。 1958 年 11 月,罗定、郁南两县合并,称罗南县,1959 年 1 月改称罗定县。 1961 年 4 月,恢复 罗定、郁南两县建制,同时将原有属郁南县的榃滨公社(含今榃滨、新乐两镇)及大湾公社的雅言、白头、牛角 杀、茶满、平地 5 个大队划归罗定县。1993
4、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定县,设立罗定市,由广东省直辖,委托肇庆市代管。1994 年 4 月改由云浮市代管。3、 罗定宏观经济概况(1)人口概况罗定市 2010 年末户籍总人口为 127.5 万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6.39。罗定市 2010 年人口密度为 548 人/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为 7029 人/ 平方公里(广州旧城区中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四区的平均人口密度约为 15000 人/ 平方公里)。由于山区和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至船步的南北向带状平原谷地,这些地区平均人口密度大于 600 人/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发展呈现出明
5、显的城区“一枝独秀”,其他城镇发展相对较差的极化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的梯度递减状况,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将越加明显,人口向北部和东部平原地区转移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2)经济概况罗定市的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地方特色。目前全市已形成以电子、 纺织、化工、建材为支柱,机械、食品、造纸、服装全面发展的工业体系。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77.94 亿元,人均 GDP 为 6832 元。其中,第一 产业产第 3 页 共 30 页值 31.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9%;第二产业产值 24.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第三产
6、业产值 22.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产业结 构比为 40.6:30.8:28.6。(3) 固定资产投资概况2004-2007 年罗定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年份金额(万元)环比增长率金额(万元)环比增长率金额(万元)环比增长率金额(万元)环比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 274527 / 292441 6.53% 298903 2.21% 329420 10.21%房地产开发投资 5696 / 7401 29.93% 12863 73.80% 18159 41.17%房地产开发占总投资比例2.07% / 2.53% / 4.30% / 5.
7、51% /罗定市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2007 年罗定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2.94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10.21%。而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是增长 41.17%,仅次于 2006 年 73.80%的增长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从 2004 年的 2.07%上升到 2007 年 5.51%。4、 区域发展规划(1)发展方向根据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介绍,全面融入区域合作是今后罗定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依据罗定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及未来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相对区位的变化,将全面融入区域合作的道路概括为“ 东融、西连
8、、南调、北优”。A、东融第 4 页 共 30 页“东融”: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发 达地区的联系,融入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云岑高速公路的建设,罗定市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将缩短,交通区位将有较大改善。同时,随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 级, 产业转移的进程将加快,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可以吸纳一部分产业到罗定,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地区之一,借此带动罗定经济的 发展, 进一步提升自身竞 争力。B、西连“西连”:与西部广西岑溪市的 联系,更重要的是利用远期的罗岑铁路、罗岑高速等区域性交通联络线,打通广东省与西南各省的交通走廊,形成区域合作网络。罗定作为区域合作中的重要节点,将与各大城市形成互
9、动,加强产业联系, 发展竞合关系。C、南调“南调”:罗定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所在的罗定红盆和南部镜船盆地。本次规划遵循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从拓宽城镇发展空间,调整和完善现有城镇体系网络的目的出发,在现有城镇的基础上,对南部城镇进行适当调 整行政区划,以利于城 镇 更好的发展。D、北优“北优”:一方面指优化罗定市北部云开山脉的生 态 系统;另一方面指中心城区罗定江北岸的建设,与旧城区形成一河两岸建设, 优 化中心城区形象。(2)发展目标在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罗定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罗定市发展的优势、劣势条件和机遇、挑战因
10、素。把总体目标定为:在规划期内,罗定市的发展将以中心城区的产业集群和城镇密集区的产业带为核心,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和商贸物流业,通 过产业发 展,合理布局, 优化结构,旧第 5 页 共 30 页区改造,市政配套和新区拓展,实现经济、社会和 环 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 态良好, 具有山区城市风貌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3)区域规划的具体内容 产业空间布局根据罗定市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程的加快,重点实施“一群三 带” 战略,形成以中心城区产业集群和城镇密集区产业带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一群“一群”指以中心城
11、区为核心,带动周边乡镇(包括生江镇、华石镇和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为主的工业园)形成的产业集群。该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区,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附城街办以电子为主的高新产业园、双东街办东北部以电镀为主的工业园以及生江镇以针织为主的产业园。另外,考虑到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劳动密集型 产业将向外围地区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本区交通区位优越,水 电资源充足,规划期内在城区南部,素 龙街 办岗嘴至罗平镇黄牛木沿线,省道 280 附近一带规划建设产业转移园,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统筹城市空间资源,主要是承接珠三角 产业转移,以此 带动本地 经济发展。三带“三带”是指以现状发展基 础较好的城镇
12、密集区形成的 产业带,包括“苹塘围底金鸡产业带” 、“船步罗镜太平产业带”和“ 泗 纶加益龙湾产业带”。其中,“苹塘围底金 鸡产业带 ”主要是借助本地石灰岩 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以建材为主的产业。 产业发展措施(一)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向本地转移(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第 6 页 共 30 页(三)推进专业市场的建设,提高城市商业水平(四)突出产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五)建立行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升级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发展现状经过几轮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后,罗定市现辖罗城、附城、双 东和素龙 4 个街道办,罗镜 、船步等 17 个建制镇和 3 个农场。其中,罗城街
13、办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城镇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区“一枝独秀” ,其他城镇发展相对较差的极化结构。城镇 沿交通干道分布明 显。各小 镇缺乏特色,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中心城区则缺乏滨江特色,城镇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一)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目前罗定市处于个别城镇规模急剧增长的城镇发展阶段。规划期内,遵循点-轴发展模式,采取集中发展 战略,借助珠三角 产业转 移的机遇, 优先发展城区,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加快向中等 规模的生态城市转变;同时,择优发展中心镇,提升城镇发展质量。最终实现“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由点到线到面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使人口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滞留
14、农业 人口的资源占有量和产量。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效率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强对农村生产活动的市场引导和技术扶持,使乡村产品供给更好地与本地城市的需求互补,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同时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政策和设施的共享促成这种互补。(三)实现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的共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并提供充足的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医 疗服务等,在就业、教育、个人 发展方面给予农业人口更多机遇,实现农业人口对学习机会、高质量生活的“ 可达性” ,缩短城乡生活质量和成长环境的差距。(四)居住型态、居民组成多样化,提升乡村社区的品质为农村综合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设施配套标
15、准,同第 7 页 共 30 页时以乡镇和村庄规划为依据引导居民的建设活动,在保持各乡村原有特色的同时,构建设施完备、建设有序、生态宜居的农村居住环境。 市域总人口规模规划上层次规划对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在“五普”人口调查数据的基 础上,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对罗定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和总人口进行了预测,按现状中心城区人口占市域人口比重折算出罗定市域的户籍总人口如下:2010 年 116-124 万人,2020 年 140-160 万人。云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人口预测与城市化研究专题报告对罗定市域户籍总人口进行预测如下:2010 年 119.2 万人,2020
16、年 129.1 万人。市域总人口规模预测(一)市域户籍总人口规模预测结合2007 年罗定市统计年鉴对罗定市人口变化特点及相关分析,预测 2015年和 2020 年市域户籍总人口规模。(二)市域常住人口规模预测根据市域户籍总人口和外出劳动力的预测结果,并考虑罗定市外出劳动力带眷数量较少,可忽略不计,则全市常住人口为:2015 年,全市常住人口 106 万人;2020 年,全市常住人口 124 万人。 城镇化水平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主要是考虑农业生产可能转移出的劳动力总数和非农业生产农民进镇定居的比率以及城镇建设发展所能接纳的水平,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
17、0)提出“在全省城 镇化水平从目前的 55%提高到 2010 年 65%的中高位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仍将主要向中心城市集中;而在继续向 2020 年 75%-79%的高位城镇化阶段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向小城镇的集聚将加强,全省将从集中型城 镇化进入广域城镇化发展阶段。 ” 第 8 页 共 30 页按照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云浮市 2010 年城市化水平 35-43%,2020 年 49-57%。按照 云浮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云浮市 2010 年城市化水平 48.1%,2020 年 60.1%;罗定市 2010 年城市化水平 49.5%,2020 年62.
18、0%。本次规划对罗定市城镇化水平预测主要是采用借鉴分析法,即以上层次的规划为参考依据,并根据其非 农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近、中、远期分别取47%、53%和 60%。 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根据上述对罗定市常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的预测,罗定市城镇人口的规模为:近期 2010 年约为 42 万人;中期 2015 年约为 56 万人;远期 2020 年约为 75 万人。 城镇规模规划根据规划,全市总人口至 2020 年将超过 124 万人,城镇化水平上升至 60%,城镇人口为 75 万人。按人均城 镇建设用地 90-110 平方米进行控制,规划期末罗定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 70-85 平方公里。 城镇
19、空间结构规划综合考虑区位和交通条件,市域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将规划形成“ 两核、三轴、三节点”的总 体布局。“两核 ”以罗定市中心城区为市域中心,罗镜太平为市域副中心形成的两核。“三轴 ”“两横一纵”,即东西向的北部和南部两条横轴及南北向的一条纵轴。北部发展轴主要依托云岑高速公路、改线后的 324 国道和罗春铁路,以及352 省道的横向发展轴,形成包括苹塘、华石、城区、生江、黎少、泗纶、加益、 龙湾城镇发展轴。第 9 页 共 30 页中部发展轴主要依托 280 省道的纵向城镇发展轴,形成城区、罗平、 罗镜一太平城镇发展轴。南部发展轴主要依托 369 省道及部分县道的横向城镇发展轴,形成船步 塘、
20、 罗镜 太平、分界城镇发展轴。“三节点 ”苹塘、船步 塘和泗纶为重点发展城镇,以重点镇为依托带动周边一般城镇的建设发展。 城镇经济区划分根据罗定市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相邻城镇的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程度等因素,将罗定市划分 为 3 个城镇经济区,以此因地制宜的形成各经济区城镇发展的推动力,形成开放式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北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城区和周边的苹塘镇、华石镇、 围底镇、金鸡镇 、黎少镇和生江镇,面积为825.7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 面积的 35.48%,现状人口 52.07 万人,占全市的 46.13%。该区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等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中心城区以附城高新技术产业
21、园和双东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并积极发展商贸、物流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形成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其他城镇则依托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与中心城区互补性产业。南部城镇经济区包括船步 塘镇、 罗镜太平镇、罗平镇、连州镇和分界镇,面积为 827.2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35.54%,现状人口 42.83 万人,占全市的 37.93%。该区重点建设罗镜太平副中心、船步 塘重点镇,以便发挥其集聚效应,增强对本区的辐射作用,成为本区的经济 增长点。本区主要 发展加工制造业和休闲旅游业等。西部城镇经济区包括榃滨镇、泗纶镇、龙湾镇和加益镇,面积为 593.4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第 10 页 共 30 页
22、的 25.5%,现状人口 18 万人,占全市的 15.94%。该区由于受地形的限制,交通不便,是罗定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规划依托重点镇泗纶和榃滨镇区域交通节点以及各镇现状产业基础,发展五金、轻纺、机械等 产业 ,强化产业聚集,建设专业镇,发挥门户作用。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现状罗定市旅游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旅游 资源 5 大类, 资源分布点或景点、景物共计约 83 处。现有城区集中了文化古迹十多处,主要有文塔(三元塔)、明清古城遗址(罗定州城)、罗定学宫、彭氏家祠、菁莪 书院及道前井、大夫第、谭御史寿海公祠、楼脚民居、商会旧址、 三罗日报社旧址、 纪念碑与文化广 场。此外,还有罗
23、定古渡口、青云桥遗址、 兴濂书院(罗城陈 家祠)、天主教堂、博物馆 等。上述文化古迹除文塔经修复已作旅游景点、御史公祠修缮后作为祠堂文化对外开放外,其余古迹存在着虽保存尚好,但挪作他用,或 虽部分修复,但整体环境欠佳,或已经改建,但面目全非等状况。重点开发城市文化轴线开发建设泷江自然风光旅游轴(沿泷江从古城附近渡口顺江而下绕过文塔、青云桥、二 桥止于三桥),根据沿河两岸景观,进行绿 化改造,恢复宁静、 妩媚的自然风光,建 设泷江文化旅游休 闲带。在 现有“品茗居” 基础上,增添水上游乐文化内容,提高档次。同时将新区与旧城 结合为一体,形成文塔、天主教堂、御史公祠、楼脚民居的城市古文化轴线。 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目标强化罗定市作为广东省沟通大西南各省的枢纽门户地位,积极配合和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构筑以铁路为龙头,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 为骨架的,完善、 协调和高效的城市综合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