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发展观与 区域经济发展,朱翔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现状分析,党的十七大新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一条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全年出生1594万人,死亡91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2007年全国经济统计,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同比增长11.4%。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
3、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2007年工业品产量,原煤 25.6亿吨 原油 1.87亿吨 彩电 8433万部 发电量 32800亿千瓦小时 汽车 888万辆 手机 54658万部,2007年我国消费数量如下:能源26.5亿吨标准煤,煤炭25.8亿吨,原油3.4亿吨,天然气673亿立方米,电力32632亿千瓦小时,钢材5.2亿吨,精炼铜399万吨,电解铝1112万吨,乙烯1048万吨,水泥13.3亿吨。,美林证券亚太区财富报告,2006年我国共有34.5万名富裕人士,基本门槛是100万美元(不包括自住房产)。2006年我国“百万富翁”们拥有的财富总
4、值达1.7万亿美元。持续利好的A股“大牛市”是我国“百万富翁”人数和财富激增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富裕人士拥有亚太地区20.6%的财富,这一数据仅次于日本。中国现有4935名属于超富裕人士,他们拥有的资产都超过3000万美元。,实现小康社会的五个基本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个省份试行省管县,实行财政省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
5、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22个一级行政区。中国的行政区域共分为五级,在中央政府之下,一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台、港、澳);其下的地区委员会(简称地委)称为二级行政区;在下是县及市(市的级别有副省级市、县级市等);而基层行政单位为乡或镇、村,名称及职权亦不易明确,有些地方自然也有行政权力。中国推行中的省直管县,设想首先取消地委一级,再扩权强县,把县以下的乡、镇、村的行政权力,集中到县政府,逐步形成中央、省市区、县市三级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居民灰色收入四万亿,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约1900万户
6、,5000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9.7万元,相当于统计局数据)的3倍多。城乡居民收入总额约12.7万亿元,而不是8.3万亿元。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灰色收入总计4.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4。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科技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 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列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超级杂交水稻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峻工,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
7、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4899万公顷,绝收575万公顷。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6亿元,死亡1168人;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5亿元;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4亿元。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5万起,造成5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2007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其中,发行A股283只,配股7只,筹集资金7728亿元,增加5264亿元。全国上市公司(A、B股)1550家,市值327141亿元,比2006年增长265.9%。,二、我国区
8、域经济 发展分析,国家经济区划调整,根据国家规划,从2006年起,我国宏观经济区划进行重大调整,全国划分为4大经济区域(港澳台暂不划分),即西部大开发(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东北老工业基地(3个省),东部率先发展(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6省崛起(6个省)。,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广东21848 (1) 山东21847(2) 江苏21548 (3)浙江15650(4) 河南12464 (5) 河北11614(6)上海10297(7) 辽宁9257(8) 四川8637 (9) 北京7720 (10) 福建7502(11) 湖北7497(12)湖南7493(13) 黑龙江6
9、217(14)安徽6142(15)广西4802(16) 内蒙古4790(17)山西4747(18)江西4619(19)陕西4384(20) 天津4338(21)吉林4249(22) 云南4002(23) 重庆3486(24)新疆3019(25) 甘肃2275(26) 贵州2267(27)海南1052(28)宁夏707(29) 青海641(30) 西藏290(31),200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上海57310(1) 北京49505(2) 天津40961(3)浙江31684(4) 江苏28685 (5) 广东28007 (6) 山东23546(7) 辽宁21802(8) 福建21152(9)
10、内蒙古20047(10) 河北16894(11) 黑龙江16268(12)吉林15625(13) 新疆14871(14) 山西14106(15) 河南13729 (16) 湖北13150(17) 海南12650(18) 重庆12437(19) 湖南11830(20) 宁夏11784(21) 陕西11762(22) 青海11753(23) 江西10679(24) 四川10546 (25) 西藏10396(26) 广西10240(27)安徽10044(28) 云南8961(29) 甘肃8749(30) 贵州5750(31),2005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 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高雄、澳门
11、、新竹、基隆、宁波、温州、苏州、台南、天津、厦门、大连、无锡、沈阳、青岛 2005年中国城市规模指数 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台北、深圳、天津、武汉、杭州、南京、沈阳、佛山、高雄、大连、重庆、成都、苏州、无锡、宁波、济南,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 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控。 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
12、、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发挥作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 中心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沿江城市群;太原经济圈,2006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广东禅城区、广东顺德区、江苏江阴市、江苏吴江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常熟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崇川区、江苏锡山区、浙江慈溪市、广东南海区、山东荣成市、江苏惠山区、浙江余姚市、浙江义乌市、福建晋江市、山东邹平县、广东三水区,2000至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10.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7。累计新开工7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5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近5000公里,新增电力装机4552万千瓦,新增民航运输机场10个,青藏铁 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塔里木河、黑河等专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方向 成渝经济区依托重庆和成都两个特大城市,重点发展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水电、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天然气化工、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发挥重庆直辖市的功
14、能和作用。 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城市,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建设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 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依托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联接周边广东、海南等地区,重点发展临港型产业,集聚发展大型炼油、石化和林浆纸一体化工业基地,探索建立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2月15日和3月27日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制定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家对中部地区的定位,“三基地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原材料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及高
15、技术产业基地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中原城市群:中部崛起的北引擎 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的中引擎 长株潭城市群:中部崛起的南引擎,中部六省相继提出以中心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省提出大太原发展战略;河南省提出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湖北省提出大武汉发展战略;江西省提出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战略;安徽省提出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湖南省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方案。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四市进入国家政策优惠范畴。,中部六省的竞争,实则是中心城市群的竞争。现阶段湖南省必须集中力量,努力把中心城市群做大做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
16、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 中心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沿江城市群;太原经济圈,三、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的自然资源虽较为丰富,但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就很少。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地面积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6和1/2。我国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均值的1/4。人均矿产资源是俄罗斯的1/5、美国的1/8。,快速发展的经济,使中国的环境与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成为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必
17、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之上的,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不成问题,但是,中国单位国土面积承受的污染强度将比发达国家高出四倍。因此,如果继续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不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直接危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产
18、要素。我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全球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土地荒漠化以每年2600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各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现象也日益严重。扣除环境生态损失,我国纯GDP只剩下78%,而日本在人均GDP1000美元时,扣除生态损失后的纯GDP为86%。当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本用尽以后,如果继续按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就只能牺牲人类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且必然导致增长的极限。,未来20年,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面临严重缺口,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缺口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缺口1亿吨。我国的能源缺口更大,到2
19、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3亿吨,而产量只有2亿吨,缺口达1亿吨,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我国的资源消耗严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比国际水平高出很多,是世界上创造GDP代价最高的国家之一。,(1)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20、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我国拥有可能找到的石油资源为650多亿吨,到目前资源探明率仅为39左右。我国的天然气资源量也比较丰富,可探明的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率仅为24.6。 今后一个时期,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海上和南方广大的碳酸盐岩地区。全世界共开采原油1600多亿吨,剩余可采储量尚有1700多亿吨,待发现的油气资源还有上千亿吨
2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科学发展观体系的特征包括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发展的科学度量包括发展的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改善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改善民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 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 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
22、瓶颈的突破 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6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07年全国研究生
23、招生42万人,普高招生566万人,中职招生800万人。 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绝对贫困人口(785元)1479万,低收入人口(786-1067元)2841万人。2007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6万人。,2007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出口大于进口26
24、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私人轿车1522万辆。 2007年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91273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2.1亿,宽带上网人数1.63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内容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人地协调 2030年实现人口总量的零增长 2040年实现资源、能源消耗总量的零增长 2050年实现环境生态破坏总量的零增长 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 实行最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 实行严厉的环境生态保护政策 实行严厉的水资源保护政策,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发展公平型的社会体系 注重提高国
25、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 始终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 人地关系协调的环境体系 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 持续规范合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在保持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物质的清洁闭环流动模式,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避免由于对地球掠夺式开发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 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矛盾的理想方法。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
26、率。,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工业化的高级形式。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工业化老路,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我国以前走过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是走不通的,必须另辟蹊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原则”,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也就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强大需求,必将带来新的科技革命,并推动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和社会用创新的体制与机制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面对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7、现状,我国正在从三个层次加速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处置,由生产者承担责任,实行污染产品押金或保证金制度。 二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三是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
28、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我国要从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抓紧发布和实施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等行业产业政策和规划。钢铁行业要支持大型企业联合重组和建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电解铝行业要适度建设有稳定氧化铝原料供应和电力保障的电解铝项目。水泥行业要鼓励大型企业跨地区发展、重组和联合。抓好医药、化肥、农药结构调整、林浆纸一体化、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信息化等国债专项,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继续组织实施第三代移动通信
29、、汽车电子、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12个重点产业化专项。鼓励和支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环保产业。新建数字化诊断、清洁生产技术、煤化工、电动汽车等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组织研制高速铁路、大型高技术船舶等十大技术装备。,加快发展服务业。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与改革实施意见。鼓励和扶持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优先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退牧还草进度。抓紧研究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专项资金渠道。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
30、整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推进东北钢铁、石化、装备等产业的升级。抓紧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抓紧组织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制订并发布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中国政府确定,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被认为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
31、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资源、能源利用率高,但废弃物处理处置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其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是废物管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问题多样,集中了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这决定了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是全方位的。同
32、时,由于中国目前工业污染严重,工业生产主要还是粗放型,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是通过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和构建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来促进工业污染控制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世界科技创新趋势,科技创新成为强大的时代潮流 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第一要素 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主要焦点 科技集成成为创新常用形式 技术创新成为重大创新项目必要前提 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基本使命 创新战略作为引导国家发展重要指针,ISO14000结构体系 1992年秋ISO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TC207,开始起草ISO14000系列标准。 TC207下设6个分委员会SC1-SC6,每个分委员会下又设立若干个工作组,具体起草一个
33、标准。 ISO 秘书处为T207安排了100个标准代号,即ISO14001-14100。它的宗旨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从而帮助企业达到其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 ISO14000的基本特点:权威性、普适性、自愿性、可操作性、持续性,ISO14000系列标准总体框架 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 环境审核EA(14010-14019) 环境标志EL(14020-14029) 环境行为评价EPE(14030-14039) 生命周期评价LCA(14040-14049) 术语和定义T&D(14050-14059)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14060) 备用(14061-1
34、4100),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银根控制与地根控制 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 基本农田总量不得减少 城市规划、专项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节约用地与集约用地 合理利用土地,能用非耕地就不占用耕地 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挂牌、审批和监察制度,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国家环保总局减排三大措施,一是通过治污工程减排,“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 680万吨,形成COD削减能力300万吨,加大重点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形成COD减排能力100万吨;新建燃煤电厂按要求同步建设脱硫设施,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投运1.67亿千瓦,形成二氧
35、化硫减排能力590万吨,推动12家钢铁企业、14台烧结机要采取脱硫治理工程,落实后,减排二氧化硫10多万 吨。,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生产设备和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十一五”期间,淘汰 5000万千瓦小火电、小炼铁能力1亿吨炼钢5500万吨、焦炭8000万吨、水泥2.5亿吨等落后生产能力,减排二氧化硫240万吨,淘汰造纸650万 吨、酒精160万吨、味精20万吨和柠檬酸8万吨等行业落后工艺,减排COD138万吨。,三是通过加强管理减排,通过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和深度 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同时监督城市
36、污水处理厂长期正常稳定满负荷运营,按照“节能、环保、经济”原则,确定机组电量调度优先次 序,保证节能环保机组多发电,对占全国工业污染负荷65%以上的7000多家企业重点监管,可减排40万吨COD和60万吨二氧化硫。,国家成立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明确提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的发展战略,旨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经济学界,一些学者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称为“新特区”,它的明确提出,无疑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
37、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与我国以往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相比,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区别主要有三:一是背景和目的不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背景,目的在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任务和手段不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侧重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制度创新为其重要手段;三是地域和模式不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上海浦东新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上海浦东新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这表明浦东开始由享受政策优势转变为享有体制优势的地区,意味着浦东的第二次创业。 中央明确
38、指出,希望浦东新区要继续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浦东建立国家综合改革实验区,关键在于国家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重大举措的“先行先试”。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浦东,更是全国的浦东。国家对于浦东改革寄予厚望,期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大的突破:一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公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二是要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法规体系和制度环境;三是探索建立和谐社会,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科教文卫等方面。,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以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
39、,2006年常住人口150万人。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天津滨海新区具备许多发展优势,比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和体制创新优势。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可表述为: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该区基本形成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成都
40、市和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相比较,成渝试验区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成渝试验区的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包括成都与重庆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关系,成都试验区与四川其他地区的关系,政府力量与农民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试验区建设既要积
41、极又不可急于求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文),12月14日下发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覆盖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20062010),广东省将支持东 西北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并在项目立项和布局、资金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规划建设九大工程415个重点项目,估算总投资8356亿元,“十一 五”期间投资约57
42、50亿元。 通过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东西北地区振兴将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东西两翼地区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北部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东西两翼要发展特色产业和临港工业。东翼地区规划建设汕潮揭石化基地,包括汕头聚苯乙烯基地、潮州华丰石化基地等,争取建设汕头南区石化区炼油一体化项目,延长石化产业链;规划建设东翼地区装备制造基地和汕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西翼地区规划建设茂湛石化基地、茂名临港工业基地、湛江钢铁项目、湛江制浆造纸基地等。 北部山区突出发展资源特色产业,突出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重点建设山区水泥生产基地、韶关冶金生产基地、河源旅游食品
43、生产制造基地、梅州青蒿制药项目、云浮石材深加工基地等。,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贯彻一些新的理念,比如聪明增长、紧凑增长、宜居城市群、湘江生态廊道、绿心城市、滨水城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城市等。,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结合各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对城市空间进行视廊、街景、借景、景观轴等方面的理性规划,将城市立体设计与宜人尺度有机结合,形成内涵丰富、多层次的城市景观。重视城市滨水区的空间设计,谋求亲水区域的合理构建与环境保护,尤其是强调滨水区天际线的塑造、背景山体的保护与绿化、景观轴线的延伸与交汇。工作重点包括:将城市景观建设纳入法制轨道;规范城市建筑物的外立面,搞好城市亮化工程、拆围透绿工
44、程和绿化建设;定期举行优秀城市景观的评选活动。,以生态型宜居城市建设为重点,设置城市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严格的规划控制。 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城市群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古街区和古建筑。注重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历史,弘扬城市文明,营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85号,2007年底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报国务院审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建议方案,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下称“宏
45、观院”)的课题组(由宏观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高国力牵头)完成了报告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研究,提出国家层面5个优化开发区域、11个重点开发区域、24个限制开发区域的建议方案。,主体功能区的关键词是“环境承载能力”,其表述最早见于“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四类主体功能区。”据参与主体功能区论证的专家透露,相关的研究早在2003年即已启动。如今,第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即对相关理论体系框架的搭建工作已经基 本完成。中外学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增长,其动力更多来自地方政府之间充满竞争的多头并进格局。在东南沿
46、海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相继成为国策,中国区域发展形成一个多头并进的格局。,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被认为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全国优化开发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胶济沿线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全国重点开发区域
47、: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沈大线沿线地区、哈长地区、中原城市群地区、长株潭地区、昆明周边地区、山西中部地区、呼包地区、关中地区、乌鲁木齐周边地区 。,全国限制开发区域: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苏北沿海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区、
48、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化防治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毛乌素沙漠化防治区、桂黔滇等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大别山土壤侵蚀防治区、川滇干热河谷生态功能区、太行山地水土流失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区 。,重点开发区的政策设计,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重点开发区的政策设计,确定土地优先供地的额度、速度指标和简化程序,制定土地置换的优惠办法;出台吸引产业项目进入和集聚的投资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实施办法;制定加大交通、能源、水利、水电气热供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国际资金、民间资金等投入的优惠力度和标准;从就业安置、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分别制定鼓励和吸引人口进入和集中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