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 页4.1 重力与重心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 陈玉凤 课题 第 4 章相互作用,第 1 节 重力与重心 课时 1 课时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2)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 Gmg(g 9.8N/kg)计算重力。(4)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过程与方法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2、值观(1)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等学方法,使学生体验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3)对学生进行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事物本质,建立理想化模型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描述。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1、重心概念的理解。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教学方法1、讲授法、实验演示、归纳,2、与复习初中知识相结合教学用具1、悬挂法薄板、木板等;2、多媒体。第 2 页 共 5 页【教学过程】环节方式 教
3、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多媒体应用引入演示 课件演示:双椎体上坡 学生回答视频:双椎体上坡力实验演示:1.手中小球为何在松手后掉不到地上,2.铁钉为何能跑到磁铁上去?(两物体虽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提问:请根据初中知识回答什么是力。教师活动:由力的定义出发,结合刚才的小实验总结并理解力的物质性鼓掌过渡到力相互性由相互性的例子冰上互推,引入力的效果性:运动状态和形变。由弹簧伸长和压缩形变的不同引入从哪几个方面来区分两个力?用什么方法能形象直观地描述出这个力吗?力的示意图:高中学习一种更精确的方法,力的图示:教师强调:力的图示的关键就是 选好标度,要使得表示的力是选定标度的倍数,又不能太小。通常我们用
4、 2-5 段选定标度来表示所要描述的力的大小。学生思考并回答:都是因为有力的作用回答对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的理解通过身边的物体亲身体验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并总结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初中知识回忆:力可用力的示意图描述。练习课后题第一题显示力的定义及理解显示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显示力效果性。显示练习题标准答案练习力的概念练习题新课教学重力教师:刚才,我们简单的学习的力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常见的力:重力学生活动:回忆并回答显示重力的相关知识及第 3 页 共 5 页及测量教师:初中已经学过了重力的基本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小结:重力的大小测量与计算及重力方向。区分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
5、并举例重力方向的应用。思考: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原理重力的应用新课教学重心与稳定教师:把棒支在哪个地方才转的更稳?即可以把重力的作用看似集中在一个点上,与质点一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一个等效作用点演示:粉笔盒,重心在哪?地球只吸引中间的那支粉笔吗?课堂小实验:尝试赵一下课本、直尺、钢笔的重心,仔细观察他们的位置,交流一下你的发现。教师总结: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确定。像这种薄板,怎寻找它的重,并画一下图。教师模拟并讲解:悬挂法测量物体的重心的原理:二力平衡。教师:思考 1.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悬挂法找纸的重心,中间挖一块呢?这种例子很多,如思考 2.重心的位置会改变吗
6、?提示:重心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当他们位置变化时,重心位置会变吗?例如学生回答:重心吸引每一支,只是等效集中在中间一点上实验并总结: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质地不均的还与其质量分布有关。学生交流与讨论:薄板重心位置的确定。学生:踊跃发言学生:课堂练习显示图片杂技转盘表演播放等效视频模拟演示:悬挂法测量物体的重心。演示物体重心变化的实例课件演示重第 4 页 共 5 页新课教学教师:之所以要研究重心,是因为其位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大家用完铅笔都怎么放?为什么不竖放?教师:如果非要竖放,那头朝下?笔尖吗?教师:如果非要笔尖朝下?怎么办?教师:说道金字塔,老师还想到一个很
7、出名的塔比萨斜塔,你说它为什么不会歪?大家推书试试看,啥时书会掉下去?再看课本 61 页最后汽车倾倒性能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刚上课时的问题,想想看圆锥为什么会往上滚?教师讲解:圆锥上滚的原因。学生总结:稳定程度与重心高低有关并举例:放筷子、走钢丝、装货物学生总结:稳定程度与支面面积有关并举例:地基、金字塔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并得到结论:当物体的重力作用线落到它的支持面以外时,物体将倾倒。学生活动:回忆并总结所学的内容。心练习题播放走钢丝视频播放支面面积视频课堂小结及练习一、力力的描述 二、重力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 方
8、向:竖直向下 三、重心与稳定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越低,支面越大,物体越稳定.学生总结课堂例题及练习课堂例题及练习作业布置一、课本 P62 1、2、5(作业本上) 3、4 (课本上)二、活动与探究:课下自制一个“不倒翁”第 5 页 共 5 页【板书设计】重力与重心一、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状改变B.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3.力的大小和方向4.力的图示二、重力及其测量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 G=mg 求解.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三、怎样使物体稳定【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力的概念、图示,以及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物体重心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决定的,并会作力的图示.2.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重力,让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地球间存在吸引力,但应明确这种吸引力是重力产生的原因,并不是重力.3.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等效作用点并讨论分析重心位置与那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