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字媒体-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4004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6.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媒体-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数字媒体-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数字媒体-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数字媒体-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数字媒体-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字媒体技术基础 (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周苏 教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QQ:81505050 13805784515,2.1 艺术概述 2.2 美学与数字媒体元素 2.3 素描基础 2.4 速写基础 2.5 色彩基础 2.6 构图基础 2.7 文字效果设计 实验:数字媒体中的艺术基础,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一个数字媒体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素材的展现是否得当,即作品是否体现了各种媒体素材应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美。设计人员的美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第2章 数字媒体的艺术基础,所谓艺术,古代中国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

2、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是比喻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形式事物。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曾经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夙愿。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科学与艺术同时产生并统一为一体,许多艺术家同时也是科学家。这种统一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此后,随着科学和艺术的日趋复杂化,导致艺术与科学逐渐分化。,2.1 艺术概述,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在科学理论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美的问题,而在艺术中也积累了许多科学的问题,同时,

3、科学的视觉化和艺术的科学化也日趋重要,于是,许多科学家呼吁科学与艺术的重新结合。然而,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表现手段的问题。以视觉艺术为例,绘画表现能力难倒了科学家,而艺术家又很难理解科学和科学家大脑之中的科学形象,无法使之视觉化。 计算机的诞生,特别是视觉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逐步诞生、发展和形成了数字媒体艺术这样的新兴学科,其展示世界、再现实物的能力,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架起了可以跨越的桥梁。,2.1 艺术概述,“艺术”这个词本身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所表示的是所有的实践活动,即连接经验和知识的所有能力,是“有用的技艺”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从这一角度出发,设

4、计与艺术原本是一个母体的。 “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设计”的概念是“设计者根据需求进行的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构思与计划,以及将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视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即产生了设计品。 “艺术设计”是一个广义的设计概念,它既包括人们的一般生活和工作计划,也包括理化、工学、机械的工程设计,还涉及各种视觉艺术的设计。这里的“设计”概念过去是指产品造型、室内装饰、包装、书籍装帧、广告和标志、陶瓷造型以及服装、纺织品等传统艺术设计,现在还涉及数字媒体、数字艺术这样一些新的学科,是与审美有关的视觉造型设计。,2.1.1 艺术与设计

5、,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影响同样存在于艺术领域。在近代历史上,技术对艺术的冲击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门类。 1. 摄影技术的诞生 第一次是摄影技术的诞生,特别是彩色摄影技术对于写实绘画艺术实践产生冲击,使得以再现现实和虚拟现实见长的绘画艺术相形见绌。以往需要画家画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作品瞬间被照相机所取代。于是画家们开始探索绘画自身的本质,进而催生了新的、现代绘画艺术及流派,诞生了抽象绘画艺术以及以抽象形态为造型基础的构成教学体系和现代艺术设计专业。,2.1.2 技术对艺术及其教育的影响,2. 电子媒体的诞生 第二次是电子媒体的诞生。电视影像、微波通信、特别是卫星通信

6、技术的诞生,对电影艺术冲击并导致了电影业的萧条,同时也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子媒体的主要代表形式为广播、电影和电视,这些技术和媒体的诞生产生了动态的视觉形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进而催生了广播剧、电视剧、电子音乐以及影视广告、MTV等许多新的视觉艺术形式。,2.1.2 技术对艺术及其教育的影响,3.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以往各种工具的发明,都是人类不同器官能力的扩大与延长,而电子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智能的扩展和延伸,它使人类更聪明,更富于智慧。计算机技术对艺术、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初见端倪。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等数

7、字艺术设计形式作为最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大量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设计、广告艺术、工业设计、展示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中,其设计对象也与信息化技术息息相关,例如数字化消费产品、智能化家居、网页与网络广告、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界面、数字化展示、多媒体、数字影视等等。数字艺术设计展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觉和艺术天地,以往人们用手工很难实现的视觉和艺术效果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完成,甚至比预想的还好。,2.1.2 技术对艺术及其教育的影响,计算机的诞生还催生了因特网媒体,进而又催生了一批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如: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视频设计、二维和三维动画设计、MIDI音

8、乐创作、电脑与网络游戏等。,2.1.2 技术对艺术及其教育的影响,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股巨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产生于同一源头,时而汇合,时而分离,共同经历了一个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的历史发展过程。,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1. 艺术与科学的早期统一 在远古时期,艺术与科学同时源于人类为了生存的劳动。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如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石镰,或者陶器时代的陶盆、陶罐、陶瓶等器皿,都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实用与美的统一。石器和陶器的制造,需要符合其使用功能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石器的制作与石块的纹理、原料、硬度,打击的力度、角度有关,而陶器的制作

9、与粘土的成色、成分,燃烧的火候、温度、色料的性质等有关,这些就是原始的科学。石器和陶器制造出来以后,其功能十分明显,石斧是用作砍削的工具,陶器是用作烹饪、储水、盛放食物的器皿。而原始的石器和陶器同时也是艺术品,许多原始陶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具有原始的甚至是现代感的美,我们至今仍然常常为传统工艺品的美所震撼。,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古希腊人对科学与艺术并没有很严格的概念区分,因为当时独立的科学和独立的艺术都还没有从自然造物之中分化出来。古希腊人认为,凡是要凭专门知识,通过学习才能学会的工作都叫做艺术。音乐、雕刻、图画、诗歌之类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是艺术。这

10、就是说,古希腊人所谓的艺术,还包含今天称作手艺的一类事物。 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从4 000多年前的彩陶、3 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以及2 000年前汉代的长信宫灯(图2-1)等当时的实用品中可以看出其造型是美与科学的统一。,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图2-1 长信宫灯 西汉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长信宫灯”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的墓葬,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以保持

11、室内清洁。灯上有9处65字刻铭,其中“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长信宫灯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科学和艺术在低水平上统一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达到了顶峰。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世界开始成为绘画的目标。为了在画布上忠实地再现大自然,画家们面临着一个极其重大的数学问题,即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正确地绘制到二维的画布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导致了透视画法、黄金比例和立体几何的诞生。在绘画中,为了精确地再现人的形体美,对于人体比例的研究导致人体解剖学的诞生。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领袖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12、、拉斐尔等(图2-2),都是“科学上的艺术家,艺术上的科学家”。,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图2-2 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2.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 “文艺复兴运动使科学和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们相继从自然哲学和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从而形成了科学与艺术的明显分化。这种分化,比起早期的那种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应该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有利于科学和艺术进步发展的分化。这种分化是科学和艺术几百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的前提。可是分化的结果,又使人可能一辈子只能在某一个学科领域中工作。,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

13、组合,科学家的兴趣集中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他们认为自己要像个自然的征服者,把力量集中在专门的科学目的上,而不必去细致地学习艺术,科学不能掺杂半点个人的情感。与此同时,美学家也无意去征服自然。他们根本看不起那些试管、小镜子之类的小玩意,只是沉醉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孤独地进行艺术创造,任自己的思想在艺术的天地里翱翔,在想象中求生,仿佛艺术绝对不可有任何理性的内容”。 科学与艺术的分化,使感性认识与理论认识完全对立起来。但是,艺术的理性认识和科学的艺术想象与感性顿悟,却是科学和艺术双方都需要的。,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3. 艺术与科学的重新组合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很

14、多自然科学理论中美学问题的素材,同时也积累了很多艺术中自然科学问题的素材。很多科学家,例如海森堡、爱因斯坦等人,从各自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发现科学理论存在着很高的科学审美价值。因此,他们竭力呼吁自然科学与艺术重新结合,这是当代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于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和对于典型概括自然美的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并且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互相合作。这就是说,科学和艺术在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同一性。很多科学家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一个整体,他们坚持从整体出发,从事这两方面的综合研究,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要建立一个包

15、括科学和艺术在内的完整的统一世界。为此,必须设法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找寻合适的结合点来进一步研究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而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艺术设计,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可以综合处理视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静画和动画,它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架起了可以跨越的桥梁。,2.1.3 艺术与科学的分化与组合,将不可见的事物视觉化原本是绘画的基本功能之一。运用绘画既可以展示远古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可以描绘未来世界的光怪陆离;既可以描绘可见世界的万千变幻,也可以表现不可见世界的种种现象。而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不仅具备了绘画的上述功能,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方法使不可见的科学视觉化。 科学视觉化(Si

16、Vi,Scientific Visualization)可以将除了数字公式之外人类视觉难以捕捉到的物理、化学、医学和生理学等科学,通过数字艺术设计使之视觉化。例如使新的数学理论模型、生物学微观现象等无法直观的科学现象视觉化。虽然从理论上讲,传统的绘画也可以将科学视觉化,但事实上只有借助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才能够准确、迅速和高效地做到这一点。视觉化了的科学现象,使科学家们可以更为直接和直观地进行研究。,2.1.4 科学的视觉化,一个好的数字媒体作品决非只是素材的罗列和事实的陈述,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技术和艺术手段来吸引用户和感动用户,通过饱含激情的文字、生动的图形和悦耳的声音来传达信息和知识。,

17、2.2 数字媒体与美学,所谓美学,“是指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 。当数字媒体设计提高到艺术和美学的层次时,它能深入用户心灵、触动用户的情绪。因此,想要巧妙地进行数字媒体设计就必须关注数字媒体的美学问题。 这里所说的数字媒体美学,是指研究各种设计要素(如文字、图形、声音或动画等)在融入计算机应用系统后,给用户带来的艺术效果和美的感受的科学。 另一方面,每一件优秀的数字媒体作品都应该有其独特的风格,于是,所谓数字媒体设计中的美学设计,就是要创意出作品传达信息的独特表现方式和风格。在数字媒体设计的软件中,“创意

18、”和“风格”可表现为屏幕信息主体、构图、背景、纹理、用户界面、运动效果、伴音和音效等等,也就是说,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反映一个软件的创意风格。当用户浏览一个数字媒体作品时,软件的视听效果可以影响他们的情绪,留下强烈的印象。,2.2.1 美学基础,数字媒体作品通过有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途径,将信息传达给用户。 在有意识方面,用户注意到的是图形设计是否平衡和清楚。一般来说,利用插图来说明内容比利用文字更能引起用户的注意;音乐或配音可以比较自然地把用户导入主题;影像和动画能方便地描述事件情节,使用户易于理解和辨别。但在什么时候引用这些素材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只有当这些设计素材能够帮助把观点说明得更清楚或更

19、有力时,才可以使用,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潜意识角度,设计者只是想通过某些素材来引发用户自己的观点,即让用户从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自己的联想和看法。例如,通过音乐来营造系统所需要的气氛,通过图形或影像产生出乎意外的震撼等。,2.2.1 美学基础,图形图像和色彩效果是表现数字媒体作品视觉风格的首要因素。视觉效果设计主要以屏幕或图形设计为主,而音频(语音、音效和音乐)是体现数字媒体设计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音效和伴音可以使视觉效果更丰富、表现力更强。动画和视频具有最强的表现力,它在屏幕设计和音频设计的基础上考虑视觉的运动和流畅,以及伴音与视像的配合等因素。 根据人类美感的共同性,可以归

20、纳出数字媒体设计的美学原则是:连续、渐变、对称、对比、比例、平衡、调和、律动、统一和完整等。在数字媒体设计的创作中,应该重视其版面设计。,2.2.1 美学基础,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图形图像和色彩效果是表现作品视觉风格的首要因素。如果不考虑运动效果(它主要取决于动画和视频效果),视觉效果设计主要以屏幕或图形设计为主。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音频(语音、音效和音乐)是体现数字媒体技术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频的加入才使得作品“有声有色”。高质量的音效和伴音可以使视觉效果更丰富、表现力更强。动画和视频具有最强的表现力,它们是在屏幕设计和音频设计的基础上考虑视觉的运动和流畅,以及伴音与视像

21、的配合等因素。,2.2.1 美学基础,在众多素材中,文本被认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在概念的表达和描述抽象、复杂的问题方面具有简洁明了、精确度高的独特优点,而且最擅长的是高度概括各种极为抽象和具结论性的表述。文字属于叙述性、详细和直接的媒体,可以用显示或旁白方式,或者两者并用。文字较适合于描述概念和内容,旁白则较适合于演说和解释。,2.2.2 文字和旁白,图形(包括静态图像)的媒体形象直观,不仅能直观、生动地传播信息,产生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而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多变的布局,本身具有强烈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图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图形也常用来作为背景,此时,图形要经过淡化或加亮处理

22、,以使前景内容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图形可以用来解说概念、表示印象,或作暗示和联想,常用来营造气氛和引导用户情绪。 静态照片可以传递影像和信息,增加视觉的丰富程度,能产生详尽的效果和吸引注意力,可以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和象征性。艺术性的照片可以一下子抓住用户的注意,戏剧性的主题照片能产生表面上的和背后隐藏的震撼力。 图表可以让信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并且可以使用户做比较式的阅读。图表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和样式,可以组合出一些主题元素,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实际和表面的东西。,2.2.3 图形和图表,背景是放置文字、图形和其他元素的画布。从美学的观点看,背景是可以传送有关画面信息的最快形式,因为它通常在其

23、他元素出现之前就呈现在用户面前,很可能会成为用户的第一注意焦点。 用作背景的图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图形,通常是照片或美术图形经特别加工而成;另一种是加上颜色的材质。两种方式的背景都可以赋予额外的含义,也能扩展到更广范围的联想。使用图形来做背景,自然要采用切合主题的画面,或蕴含着某种特别意义的画面。此外,使用图形作背景,图形上的线条应尽可能地简单,背景图形上的物件要与前景上的元素相配合,包括空间上的色彩配合。一般来说,背景图形要淡化处理。,2.2.4 背景和质感,采用材质做背景是一种流行的做法。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含义,要根据主题选取。例如,一些常见的材质具有如下的含义: 1)皮革。具有优雅和工匠

24、之气,适用于高级的车种和精细的家具。 2)大理石。能编织出一种冷并且坚实的感觉,可以用来注释古典的、可信度高的和持久的事物,常用于有关财务的应用系统。 3)手制的纸张。适用于高尚的、艺术性的和非自动化的事物,通常用来表示文件的重要性。 4)宝石。具有明显的财富和优雅含义,有时是代表坚硬、永久和特殊的质感,通常用在象征高雅富贵的对象上。,2.2.4 背景和质感,5)工业金属板。给人以现代的象征,具有可靠感。通常用在结构和制造业的应用系统中,也常用在计算机和微电子业中。 6)蓝天。提供自由、空间和具有想象力的特性。 使用一幅特别的图形做背景也是常见的做法,此时,只要适当地利用图形上的元素及其相互间

25、的关联性,便可以启发用户的记忆,引起他们的感觉,营造出特定的气氛和环境,让用户通过对图形的联想而身临其境。,2.2.4 背景和质感,声音作为一种可以传递信息和刺激情绪的有利手段,实际上常常又会被忽略。例如,在画面上出现文字的同时又有相应的配音,用户往往习惯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字上。其实,被忽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声音是属于潜意识的影响因素,而且其效果也比较难以衡量。但毫无疑问,声音在一个数字媒体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和风格,烘托出所需要的气氛,也可以增强用户对一些描述的记忆。,2.2.5 配音与音乐,活动视频能以连续、生动、形象的活动图像表现真实场景、各

26、种内容和主题思想,它本身就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体,有很强的表现力,具有形象性、再现性、高效性等多种特性,同时也具有高度的娱乐性。使用影像可以通过以时间为基础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动画是指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活页、连环图画等,也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切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可以表现其他媒体所无法实现的各种内容,它形象、生动、直观、有趣,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用得当的话,动画成分可以增强多媒体的视觉效果,起到强调主题、增加情趣的作用。,2.2.6 影像和动画,在数字媒体设计中,动作是指场景间的变换、文字或图形的平面移动以及三维动画和影像。一般来说,屏幕上的动作越多,就越能表达更多的信息,产生更多的

27、趣味和刺激性。运用动作可以抓住用户的兴趣和注意力、表达抽象的观点和概念、刺激用户情感上的反应以及产生潜意识上的联系,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想法。,2.2.7 动作的效果,简单地说,在素描(图2-3)中,“素”为单色,“描”即描绘,是指运用单一颜色材料对事物进行描绘。单色可用的范围很广,但一般都使用明度较暗的颜色画素描,如黑色、深蓝色、深赫色、褐色等等,其中黑色用的最多,常用的有铅笔、木炭条、炭精棒等工具都接近黑色。而描绘,是指描绘事物形状的比例与结构、量感与质感、空间与光线、精神与状态等。在描绘的过程中,需要人的眼、脑、手的协调配合,其中“脑”是第一位的。对于绘画者来说,他的思想意识决

28、定了他的观察方式,而观察方式又决定了他的绘画方法,并最终决定了画面的效果。,2.3 素描基础,图2-3 达芬奇 素描,素描分类是多元化的。从绘画方法来分,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全因素素描、速写等。 所谓结构素描(图2-4),就是减弱光影的影响,着重以线造型,以理性的推论剖析物体的内部与外部结构,表现出物体截面与背面的形状的绘画方式。结构素描是掌握造型的基础方法。,2.3.1 素描分类,图2-4 结构素描,全因素素描(图2-5)就是强化光影的影响,以明暗块面塑造形体,并把物体的边线融入到块面之中,通过黑、白、灰的色调关系再现物体体积和环境气氛的绘画方式。全因素素描比结构素描更为复杂,不仅要画出物体的

29、结构与体积,还要通过分析物体对光线的反射与折射,体现物体自身颜色的深浅和物体自身的质感。因此在全因素素描中,可以感受到玻璃杯的晶莹,瓷器的光滑,陶器的粗糙,丝绸的柔软等丰富的质感。,2.3.1 素描分类,图2-5 全因素素描,从绘画内容来分,可分为静物素描(图2-6)、肖像素描(图2-7)、人体素描、风景素描等。从功能上来分,可分为设计素描(图2-8)、绘画素描等。这些分类彼此之间可以重合,互为交集,一张素描作品可以有多种属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2.3.1 素描分类,图2-6 静物素描,图2-7 肖像素描,图2-8 设计素描,素描使用的纸张一般以亚光、厚实、具有凹凸纹理的纸张为宜,不宜使用太

30、滑、太薄、纹理太粗的纸张。如果要作为专项练习或创作使用,还可选择卡纸、水彩纸、牛皮纸等,这些会产生不同的绘画表现效果。 素描使用的笔一般可分为硬质类和软质类两种,硬质类材料最常用的是铅笔。此外碳铅笔、炭精条、木炭条、色粉笔、钢笔、签字笔等都是常见的硬质类笔。软质类笔是指毛笔、刷子、水粉笔等,主要是用于表现性素描,初学者很少使用。 此外还有橡皮、刀具、画板、画夹、画架等工具的选用。,2.3.1 素描分类,素描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事物的形状与体积,而物体表面的形体都是由事物内部的结构所制约,表面的形体表现的是内部结构的起伏与转折、穿插与连接,因此结构是素描的本质要素。 在素描中,形是指物体的内、外

31、的轮廓边线所构成的物体形状;体是指物体上的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面共同组合而成,并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在实际生活中,除气体外,大部分物体的形与体两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形状就有体积;而在美术范畴内,有形的东西不一定有体积,可以仅仅是平面化的形状,只有加入了光线、透视等因素,强化了物体的面的塑造才能产生体积感。因此形的要素是:比例、线条和面积,有了这三种要素就能产生形状。体的要素是:块面、光线和透视,并且有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和虚实。,2.3.2 形体与结构,结构是指构造物体的内在框架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排列、组合规律。在自然界中,大部分有形的东西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在美术范畴内,结构主要是指能够影响

32、事物外在形状和动态的内在结构,而对于事物自身的功能结构或生理结构,只要是不影响外在形状都可以忽略掉。比如,要画一个人的头像,就要了解人类头部的骨骼肌肉结构,而不需要了解头骨内部的大脑构造,所以我们说的结构与表面形状有密切关联。结构是事物中最为稳定的因素,无论光影如何变幻,视角如何转移,事物的结构始终不变。同时,如果想表现光影或透视,首先就要从结构人手,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表现这种关系。生活中的事物都比较复杂,表面都有丰富的细节,因此在观察外在形状时要运用分析、归纳、理解的方法,才能把握内在的结构。,2.3.2 形体与结构,世界上的每个事物在形状上彼此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包含事物的大小、长

33、短、高矮、胖瘦等特征,当我们把握这些特征进行绘画之后,观众就会觉得很像。那么要想把握事物或事物各部分的特征,就要掌握它们的规律,即比例。在美术范畴中,比例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自身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量”的关系。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有各自规律,每一种类生物的形状特征都是经过漫长岁月才最终形成,因此它们的形状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人类在观察它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也由此形成了形状的比例关系。这样才有可能用有限的画面,反映出无限大的世界。比例是人们对视觉经验的追求。 此外,人们在长期观察某一类事物中,总结出了比例规律,并且根据喜好,在规律中找到了美感,因此,和谐的比例关系是人

34、类重要的美学来源(图2-9)。,2.3.3 比 例,图2-9 达芬奇 素描 维特鲁威人 1490年,基于对大自然与事物的热爱,达芬奇一直坚持以科学方法探究、掌握并塑造大自然事物;以数学方法研究机械学与光学,探究大自然的作用定论与运动定论。达芬奇的画作皆采用和谐、平衡,均称的正面构图方式绘制。 这幅维特鲁威人草图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表现影响深远。建筑大师维特鲁维斯(Vitruvius)指出,人体的尺寸是自然安排好的。他更举例说明之:把双腿分开到令身高降低1/14,再抬起双臂,直到左右手的中指与头顶成一等高直线,再沿着张开的四肢顶端画一个圆圈,那么你会发现,肚脐正位于圆心,而两腿之间的空间会形成一

35、个等边三角形。 在原图中,圆圈之外还有一个四方格。达芬奇更进一步地把人体同时放进圆形和正方形之中,目的是用来批注人体比例:圆圈的中心点是肚脐,而生殖器是正方形的中心点。 达芬奇指出:人体颈部的宽度相等于下巴骨到双眼的距离;也相等于下巴骨到颚骨的距离,如果把颈部的宽度乘以 15倍,就等于整个人。把手掌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与小指指尖间距离相等于脚板的长度(由脚丫到与脚趾相连的地)。,2.3.3 比 例,绘画的载体,无论是画布、纸张或是墙壁,都是平面的物体,要在其上面画出具有体积感的事物形象和具有空间感的场景,就要创造出一种视觉错觉,让人们相信所看到的物体的真实性和感受到空间的纵深感。绘画中视觉错觉

36、的秘密就是透视(图2-10),透视是组织、排布画面物体的一种方法。,2.3.4 透 视,图2-10 米德哈尔尼斯大道 霍贝玛 油画 荷兰,霍贝玛是田园风景画派的画家,终身都在描绘荷兰农村的景色。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焦点透视的技法,展现了一种乡村景色的透视美。此画是霍贝玛的重要作品之一。,透视的基本原理是: 1)近大远小:在观察自然界物体时,能够感知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视觉经验告诉我们,相同或相似大小的物体,离我们越近,物体越大,离我们越远,物体就越小,离我们最远的地方会变成一个点,最后直到在我们的眼前消失。因此把这种规律应用在绘画上,就会给观众带来视错觉,让人们觉得实际为平面的画面中也

37、存在空间感。 2)正向面大、侧向面小:在自然界观察物体时,会发现由于物体角度不同或观察角度不同,同-物体的不同的面会产生大小的差异。以正方体为例,从原理上说正方体的各个面应该是完全相等的,但在实际观察中,正方体的任何一个面与观察者的视线越接近于正向,那么这个面的面积越大,反之,如果侧向那么这个面的面积越小。,2.3.4 透 视,研究视觉艺术自然要了解光线的规律,学习素描更是要掌握光线对事物的影响。 当光线照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的时候会产生四种明暗规律的现象: 第一,绝大部分物体由于自身的面积与体积会产生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受光部分又称为亮部,背光部分又称为暗部,同时,由于物体的遮挡还会产生投影,

38、投影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关联。此外,大部分物体由于自身的形状与结构原因,物体的各个面受光照射的角度各不相同,物体表面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层次,通常可分为亮面、灰面、暗面三大层次。 第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远近可以使物体出现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光源离物体越近物体亮部反光越强,物体越亮,反之物体越暗。,2.3.5 素描的明暗概念,第三,光源与物体的角度不同可以使物体出现明暗面位置的变化,通常我们采用的光源是透过窗子的自然光或者安置在天花板上的灯光,光线的角度都是自上而下的照射,所以我们看到的亮部往往都是在物体的顶部或是侧上方,暗部都是在物体的下部或是侧下方。我们习惯于这样光线下的物体状态,但当我们改

39、用烛光或是火光为主光源时,亮部则是在物体的下部,暗部则是在物体的上方,因此亮暗部的位置是可以随着光源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物体的固有色都会影响物体的深浅与明暗。不同的物体由各种不同材料构成,这些材料不仅是质量和触感不同,在光线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光滑的不透明物体反光最为强烈,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反光越强烈。物体表面越粗糙,物体反光效果越差,如沙土和粗陶。另外,物体自身的固有色也会影响光线的反射,白色的物体反光最强,即使是物体暗部仍然有很高的明度,而黑色的物体反光最弱,即使是物体亮部仍然是较暗、较重。,2.3.5 素描的明暗概念,三大面和五大调子是素描明暗概念的重要内容。以

40、立方体为例。立方体在受到光源照射条件下,由于各个面与光源角度不同、远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明暗效果。通常我们能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其明暗对比可以分出亮、灰、暗三种明度效果。直接受光的部分称为亮面,光线只能从侧面照射的部分称为灰面,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称为暗面。在立方体上这三大面划分清晰,边界明确,在面与面交界的边线上色调突变,此边线就可称为明暗交界线。但是,当物体结构圆滑,转折微妙自然时,三大面的区分就不明显了,例如球体(图2-11)。球体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块面,也没有突起的棱角,不能用生硬的界线去区分亮、灰、暗面。当仔细观察时,仍可分出三大面,以顶侧光为例,球体的上部受光较多为亮面,球体的中部受

41、光较少为灰面,球体侧下部不受光为暗面。只是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微妙,因此看不出明显的界线。,2.3.5 素描的明暗概念,图2-11 素描的明暗,五大调子,即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和投影。正确理解三大面和五大调子是研究视觉艺术的基础,无论是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或是摄影艺术都离不开这些原则,只有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才能达到视觉美的境界。,2.3.5 素描的明暗概念,点、线、面是绘画的最基本的元素,它们组成了所有的图形图像。这里所说的点线面,不仅仅是说画面的构成元素,还包括它们在素描画中的不同用途和绘画方法。,2.3.6 点线面的绘图方法,1. 点 在素描中的点是一个方位概念,它决定了物体的位置和

42、比例。素描的绘画步骤应该是先定点、后连线。首先,要根据构图的需要定出物体在纸面上位置点,要定出物体的最高点、最低点、最左点、最右点,这样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范围。其次,要定出物体的结构点,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物体自身的比例和结构,以及由于观察角度而产生的透视关系。当这些点在画面确定之后,物体的形状就大致有了参照。在观察点与点的关系时,可以将画面想象成坐标图像,比较物体的这些点在X轴上的左、右区别,Y轴上的高、低差异,这样在画素描时就不会仅凭感觉,而是有的放矢。,2.3.6 点线面的绘图方法,2. 线 线条是绘画的基本要素,是绘画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线条能够迅速、简便地表现物象,具有多种特征和

43、类型,具有丰富的表现潜力和强烈的感情特征,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在各种各样的绘画形式中,线条可以说是最简洁有力的绘画语言,是支撑和表现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线条不但可以表现出极强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反映出丰富的情感。线条与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紧密相关的,强劲有力的、飘逸柔软的、潇洒奔放的、秀丽妩媚的,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线条所产生的画面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氛围。 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等大多都以线条来表现(图2-12),中国书法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中国绘画中的“十八描”则充分体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现力(见图2-13)。,2.3.6 点线面的绘图方法,图2-12 岩

44、画:美国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崖壁画,美国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崖壁画荒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a)混描 (b)马蝗描 (c)枣核描,图2-13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素描中的线是一个运动概念,将两个点连接起来建立一条直线,它决定了物体的轮廓和结构面的边界。线可以独立造型,在结构素描中,仅仅用线就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结构,清晰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线也具有独立的审美,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都能表现韵律美感;在西方

45、抽象绘画中,垂直线代表庄严、肃穆,水平线代表平稳、永恒等内心的情感。 在线的绘画方法上,要注意线条是一遍遍“画”出来的,而不是一点点“描”出来的。我们在确定两个端点之后,用铅笔从一端一直画到另一端,中间尽量不要断开。因此,初学者要做大量的线条练习,在素描纸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画出尽可能长的直线,锻炼手眼的配合与控制能力。,2.3.6 点线面的绘图方法,素描中的直线一般要求两端细中间粗,两端虚中间实,在起笔时要“虚入”,在收笔时要“虚出”。素描画中的弧线一般都是由方形变成圆形,由直线变成弧线,因此我们所画的弧线都由一条条短直线“切”出来的。用线条表现结构时,要注意线条之间的穿插关系。尤其是对于

46、侧面的结构,我们只能看到很小的面,无法用更多的明暗表现结构,就需要用线条的穿插关系和压接关系说明结构的前后空间,如安格尔肖像中的衣纹表现(图2-14)。,2.3.6 点线面的绘图方法,图2-14 安格尔 素描作品,3. 面 从理论上讲,面是由线条的移动而形成的,在素描中,面是由至少三条边线合围而成,并且由明暗调子组成的。面是构成体块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面有了明暗的区分,就产生了光影和体积。正如常所说的“三大面、五大调子”,要想画出面的明暗关系就要涂调子,调子的绘画方法有很多,长线与短线、直线与弧线、45度交叉线与十字交叉线,甚至可以用炭精棒、木炭条、炭精粉直接涂抹。调子的根本原则是贴合结构、体现

47、光影,只要调子能准确地画在结构面上,并且符合亮、灰、暗的三大面光线关系,就可以灵活使用各种画法。 选择线条的角度原则是要顺着物体结构的走势来刻画,这样可以增强物体的块面感。,2.3.6 点线面的绘图方法,速写(图2-15)是一种简化的写生形式,是快速、概括地描绘对象、表现运动物体造型的一种绘画手法,是绘画的基础课题,也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与表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绘画方式的特点是“快”,但“快”不能作为衡量速写的唯一标准。速写的任务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敏锐地捕捉对象的特点,并快速、准确、简练、概括地表现在画面之上。因此,准确把握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是速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2.4 速写基础,图2

48、-15 速写作品,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看出速写的特点就是快速记录物体的特征,相对于素描而言,速写要求写生速度快,能够瞬间完成对物象的形态描绘。因为速写的速度快,因此在描绘客观物象时不可能面面俱到,细致入微,这就要求画者必须做出取舍,对物象进行简化、概括,用最简练的线条表现物象。进行速写训练可以锻炼画者概括画面的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造型能力的基础,也是造型能力的重要标志。速写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迅速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由于速写时间的制约,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物象的观察、感受和理解,并迅速、准确、简练、概括地表现对象。速写能培养我们的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

49、对象的特征。,2.4.1 速写的特点,同时,要求学习者养成从整体出发的观察习惯,具有敏锐捕捉对象特征的观察能力。速写能记录生活,激发我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创作收集大量的素材,坚持速写是养成整体观察习惯、培养敏锐观察能力的有效方式。好的速写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作品,速写能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 素描与速写的界线不是很清晰,通常,时间较长的速写称为素描,时间较短的为速写。速写与素描都是基本的造型手段,都是以培养造型能力、记录想象能力、激发创造性为目的的。 速写的常用工具很多,有铅笔、木炭铅笔、炭精条、钢笔、竹笔、擦笔等。练习速写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了解绘画工具的过程,只有掌握各种绘

50、画工具的特点,才能发挥出各种笔的表现特色。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工具,进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2.4.1 速写的特点,铅笔是速写最常用的工具(图2-16)。用铅笔画速写,线条变化有层次,丰富而细腻,能够深入刻画。专用的速写铅笔笔芯扁圆,使用时灵活转动笔芯的方向,可画出粗细不同、变化多端的线条。木炭铅笔绘出的速写黑白对比强烈,变化丰富,使用方法与软铅相同,要求纸质略松些。也可把木炭铅笔削成扁平状,画粗细线和明暗效果。,2.4.1 速写的特点,图2-16 铅笔速写,炭精条适用画大幅速写及头像。表现效果粗犷而强烈,黑白分明,变化大。运用时,侧锋画线,横卧后可以大片涂画,来表现大体明暗和固有色,线条的粗细变化丰富多端,配合擦笔可增加画面的中间层次和柔和感,容易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如图2-17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