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二)联系的客观性(三)联系的多样性,(一)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二)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2、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3、,(三)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4、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部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5、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原理内容: (1)两者相互区别:含义不同.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
6、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两者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 (1)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掌握系统优化的
7、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特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8、,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重视局部的作用,系统的特征,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知识结构,第
9、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二)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普遍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
10、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总之,自然界、
11、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二)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不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2、,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1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
14、然经历曲折的过程。,(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通常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量变和质变,原理: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
15、)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 (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并不是所有量变都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有了质变并不一定就有发展。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
16、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否认量变,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激变论)。另一种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注意:,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区分变化 与发展的关系 理解新事物与 旧事物的区分,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含义量变与质变的
17、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新-旧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量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重要量的积累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注意防微杜渐,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了解)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
18、)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了解) 矛盾普遍性原理 (了解) 矛盾特殊性原理 (理解)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
19、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0、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阴电与阳电,化学运动中的分解与化合,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的分歧,思想领域中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对立等,都是矛盾斗争的不同形式。,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1、(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普遍性原理)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方法论),注意: (1)不能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2)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并不是矛盾越多越好。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
22、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
23、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由于事物范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从中
24、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
25、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
26、,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世界观,方法论,(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
27、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
28、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一)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既
29、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
30、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因此,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创新
3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
32、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辩证否定观 与创新意识,辩证法革命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扬弃,辩证否定观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与发展,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相联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关注变化的实际 突破成规陈说 破除落后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科技更新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