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園安全案例宣導校園追逐意外, 玻璃碎片直插心臟,小六生喪命台中縣龍井鄉龍豐國小一名李姓六年級男生,於昨天 5 月 12 日上午下課時間與同學繞著教室內、外奔跑追逐,不小心用雙手推破後門玻璃,結果被一根長約 10 公分的碎片意外刺中心臟,他情急之下,把碎片拔出來,當場鮮血直流不止,案發後校方緊急將李童送到附近的台中榮民總醫院救治,最後還是宣告不治,全案正由檢警單位進一步調查鑑識,了解責任歸屬。據報導,李姓男童回教室後用力推門,未料門上玻璃突然破裂,一片長約 10 公分長、3 公分寬的碎片刺進其左胸,現場的兩名同學立即將他攙扶下樓,準備到保健室就醫,未料李姓男童隨手拔起玻璃碎片,當場血流如注,不
2、支倒地。男童媽媽趕到醫院,得知寶貝兒子意外死亡,忍不住放聲痛哭,吵著要看孩子最後一面。班上同學目睹這場意外,相當著急,紛紛為受傷的李姓男童折紙鶴,寫卡片,並且在黑板上留字,為他加油打氣,只是男童傷重不治,這些祝福也已經來不及送到他手中。異物插入接近心臟部位,千萬不要拔出來李姓男童因為玻璃刺入心臟,自己將玻璃拔出,卻導致大量失血死亡,醫生說,當時李小弟弟不應該馬上把玻璃拔出來,一定要送到醫院再處理。國泰心臟外科主任陳瑞雄表示:不要在醫院以外的地方,把刺入的外來物把它拔除,因為沒有辦法立即做生命跡象的維護,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第一個當然是立即的失血太多,造成血濃不夠休克,就會血壓下降,會有心臟停止
3、危險。 反射性拔出異物,就像打開洩洪道,心臟每跳一次,血液就噴出心臟,除了忍痛送醫,而且送醫途中,醫生說一定要平躺。陳瑞雄表示:有時候也不能做心臟按摩,最主要就是說要讓病人平躺,那假如說覺得他沒有呼吸,缺氧的話,可以給他口對口人工呼吸。 但其實只要異物插入左胸,就一定有立即生命危險,醫生說遇到很多病例,就算沒有自己拔除異物,送到醫院因為血壓急速下降,心臟功能遭破壞,再加上反應時間太短,還是來不及救回來,因此多注意自身安全,才不會造成遺憾。學生落海溺斃 師生哀痛感傷高雄市旗津海域 5 月 13 日星期天下午傳出溺水意外,六名男女學生下午在旗津后塔附近戲水,結果兩男一女不慎溺水,女學生幸運的被旁邊
4、的釣客救起,一對還在唸高職的潘姓堂兄弟則被海浪捲入漩渦中,其中堂弟兩個多小時後被救起時已經慘遭溺斃。1 死 1 失蹤的落水意外,讓潘家人度過一個悲傷的母親節,而溺斃的潘瑋智所就讀的三信家商,校園裡也瀰漫著一股感傷氣氛,輔導老師想起平日活潑又熱心的瑋智,難過得掉下眼淚,校方也介入輔導學生,希望沖淡不幸意外帶來的創傷。校長在台上宣佈在旗津落水溺斃的潘瑋智死訊,同學們大多還是不能接受,只是聽聞惡耗,輔導老師也忍不住掉下眼淚,空著的座位,以後再也等不到主人回來。快樂戲水卻換來天人永隔,目擊者表示:旗津海域多暗流漩渦,很多外地人不清楚水性,冒然到海裡戲水,很容易發生意外。天氣炎熱,民眾多會去溪邊、海邊戲
5、水消暑,但是,安全問題你注意到了嗎?在下水時應該了解自身健康狀況,若有心臟病、高血壓、傳染病、羊癲癇、皮膚病、眼疾等,不宜游泳;戶外活動應注意告示牌的警示標語,不可在設有禁止游泳 水深危險等禁止標誌區域內游泳,並且游泳時要選擇開放浴場或有救生人員值勤的水域活動,另外,除了游泳池外,夜間游泳相當危險,一不注意很可能發生意外而無人注意;此外入水前應先做伸展暖身操,不要認為抽筋等意外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有太過飢餓、過飽,有醉意或心情欠佳時,更不應下水游泳。一般溺水有兩個主要原因:一為臨事慌張,一為精疲力盡而下沈,當無人可幫助你的時候要如何自救呢?第一仰漂法:吸氣後身體後仰,使身體漂浮在水上;第二水
6、母漂法:可使身體得到休息進而等待救援;第三踩水法:又稱立泳,是最基本實用的自救方法,在水中溺水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踩水,由於踩水可以得到休息,鎮靜下來;第四製作浮具:利用身上的衣物裝取空氣藉以漂浮在水上,可節省體力的消耗。很多時候救人的人反而成為溺斃的人,因此在沒有受過專業的救生訓練,若發現有人溺水時,應大聲呼叫,請求支援;不可冒然下水救人,同時,請人打 119 向消防隊求援或察看周圍是否有救生器材如救生繩袋、救生圈、救生球、救生桿(鉤)等或代替物作岸上施救。戲水原本是件愉快的活動,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釀成悲劇,要注意任何的水上活動都必須著救生設備,學會簡易的急救法也可以適時的幫助他人,提醒您,快樂的出門,也要平安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