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5619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6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的概念,所谓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企业中从事一定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企业从业人员统计的范围及原则,1企业在岗职工。(一)从业人员统计包括的范围 2企业其他从业人员。 1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二)从业人员统计 2生产经营性原因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不包括的范围 3企业内部退养职工。(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 根据统计分析的不同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统计可以有两个口径:一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企业劳动者,二是反映规模的

2、企业全部劳动者。 为了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避免企业间统计上的重复,企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是“谁发工资谁统计”。,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与构成统计,(一)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1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二)企业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1按用工期限分组2按工作岗位分组3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组4按工种和熟练程度分组5按文化程度分组,企业从业人员变动统计,(一)从业人员绝对量变动统计1本期增加从业人员人数增加人数是指在报告期内,本企业招收、录用和调入的全部从业人员数。2本期减少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人数是指在报告期内,离开本单位且不再由本单位支付报酬的人员。(二)从业人员相对量变动统计从业人员总数变

3、动程度指标。它是期内净增从业人员人数或净减从业人员人数与期初从业人员之比。,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工人的劳动时间一般是以工日或工时为计量单位,在八小时工作制度下。一个工日就相当于一个工人做工八小时;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就叫一个工时,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例如,在制定劳动消耗定额和核算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时,也用“分”作为计算劳动时间的单位。,劳动时间的分类,1报告期日历工时(工日)2制度公休工时(工日)3制度工作工时(工日)4出勤与加班工时(工日)5缺勤、停工、非生产工时(工日)6实际工作工时(工日)与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工日),劳动时间的构成,日历工时(工日)=制度工作工时(工日)+制度公休工时(工

4、日)制度工作工时(工日)=出勤工时(工日)+缺勤工时(工日)出勤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全日停工工日+全日非生产工日出勤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公休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8 -非全日停工工时-非全日非生产工时-非全日缺勤工时实际工作工时=加点工时+加班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加班工日8,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指标,(一)(二)(三)(四),劳动时间平衡表的构成,劳动时间平衡表由劳动资源与劳动消耗两个部分组成,左边这部分是劳动资源,它是以制度工时总数为基础,作为最大可能工作时间。右边部分是劳动消耗,除列出制

5、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外,对未使用的时间加以分类,并按其发生大的具体原因逐项列出。,劳动时间平衡表分析,1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2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3分析加班加点情况 4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的潜力,思考练习题10解答,1计算有关数据(1)日历工作: 工日数 100031=31000(工日) 工时数 310008=248000(工时)(2)公 休: 工日数 1000(2+5)=7000(工日) 工时数 70008=56000(工时)(3)制度工作: 工日数 1000(317)=24000(工日) 工时数 240008=192000(工时)(4)缺 勤: 工日数 1010(工日

6、) 工时数 10108+4600=12680(工时)(5)出 勤: 工日数 240001010=22990(工日) 工时数 19200012680=179320(工时),思考练习题10解答,(6)停 工: 工日数 50(工日) 工时数 508+950=1350(工时)(7)非 生 产: 工日数 100(工日) 工时数 1008+750=1550(工时)(8)加 班: 工日数 250(工日) 工时数 2508+1750=3750(工时)(9)制度实际工作: 工日数 24000101050100=22840(工日) 工时数 2284084600950750=176420(工时)(10)实际工作:

7、工日数 22840+250=23090(工日) 工时数 176420+3750=180170(工时),思考练习题10解答,3计算劳动时间按利用情况统计指标(1)出勤率(工时)=179320/192000=93.396% 出勤率(工日)=22990/24000=95.792%(2)出勤工时利用率=176420/179320=98.383% 出勤工日利用率=22840/22990=99.348%(3)制度实际工时利用率=176420/192000=91.89% 制度实际工日利用率=22840/24000=95.17%(1)(2)(3)之间的关系制度时间实际利用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工时:91.8

8、9%=98.383%93.396%工日:95.17%=99.348%95.972%劳动日利用率=(17642024000)/(19200024000)=91.89%,思考练习题10解答,4对劳动时间利用分析(1)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主要原因劳动时间未能利用率=15580/192000=8.11%其中:仅病假7000工时占3.64%(7000/192000)是劳动时间未利用的主要原因.(2)由于工时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由于工时未能充分利用而损失的劳动力(人)=15580/(31-7)8)=81.15人(3)加班加点分析加班加点强度指标=3750/176420=2.13工时/百工时说明制度内

9、实际每一个百工时中响应有2.13个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加点比重指标=3750/180170=2.08%说明实际工作工时中有2.08%加班加点工时。,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劳动生产率正、逆指标公式。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与逆指标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两者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方面。,劳动生产率的分类,1按不同从业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在我国企业统计的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是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关

10、系。2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不同时间尺度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有: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和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指标。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之间的关系。3.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为了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变化,需要计算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包括企业劳动生产率总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三种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关系。,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分析,1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2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及劳动力影响分析,1企业劳动生

11、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的影响分析(1)以活劳动消耗为条件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劳动成果的影响(2)以劳动时间消耗为条件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劳动成果的影响2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力数量影响分析,习题11解答,习题11解答,(1)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指数相对数:109.09%=106.67%102.27%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期全员劳动生产率绝对数:90.91(元/人)=1090.91 (元/人)-1000 (元/人)其中:1)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报告期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期工人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工人占全

12、部职工的比重(1333.333-1250) 81.818%=68.18(元/人)2)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变动影响:(报告期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基期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基期工人劳动生产率(81.818%-80%) 1250=22.73(元/人)3)综合影响:90.91 (元/人) =68.18 (元/人) +22.73 (元/人),习题11解答,(2)企业增加值变动的因素分析企业增加值指数=工人人数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相对数:120%=112.5%106.67%企业增加值增长=报告期增加值-基期增加值绝对数:20(万元)=120 (万元) -100 (万元)其中:1)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

13、加的增加值:(报告期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期工人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工人人数(1333.333-1250) 900=74999.77.50(万元)2)由于工人人数增加而增加的增加值(报告期工人人数-基期工人人数) 基期工人劳动生产率(900-800) 1250=12.50(万元)3)综合影响:20(万元)=7.50(万元)+12.50(万元),例题,某企业某月制度工日23天,每日制度工作时间为8小时,工人月平均人数为450人,全月增加值746550元,该月全日停工及全日缺勤共900工日,非全日停工及非全日缺勤共4500工时。要求:(1)计算该月份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及月劳动生产率;(2)用数

14、字说明该月份时劳动生产率与日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日劳动生产率与月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计算该月份由于每日制度工时未能充分利用对日劳动生产率造成的损失;(4)计算该月份由于制度工日未能充分利用对月劳动生产率造成的损失;(5)如果未充分利用的制度工时与工日全部利用起来,可使月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例题,(1)计算该月份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及月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工日=23450900=9450(天)实际工作工时=945084500=71100(小时)时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实际工作工时数=746550/7110=10.5(元)月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实际工作工日数=746550/9450=79(

15、元)月劳动生产率=增加值/月平均人数=746550/450=1659(元),例题,(2)用数字说明该月份时劳动生产率与日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日劳动生产率与月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日劳动生产率=时劳动生产率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10.5(元)7.5238(小时)=79(元)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平均实际工作月长度=79(元)21(天)=1659(元)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实际工作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日数71100/9450=7.5238(小时)平均实际工作月长度=实际工作工日数/月平均人数=9450/450=21(天),例题,(3)计算该月份由于每日制度工时未能充分利用对日劳动生产率造成的损失(8小时

16、7.5238小时)10.5(元)=5(元)由于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比制度规定8小时少0.4762小时,造成日劳动生产率减少5元,如补上0.4762小时,则日劳动生产率可达到84元。,例题,(4)计算该月份由于制度工作日未能充分利用对月劳动生产率造成的损失(23天21天)79元=158元由于平均实际工作月长度比制度规定工作23天少2天,造成月劳动生产率减少158元,如补上2天,则月劳动生产率可达到1817元。,例题,(5)如果未充分利用的制度工时与工日全部利用起来,可使月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若将每日差的0.4762小时和全月差的2天补上,则月劳动生产率可达到1932元。即10.5823=1932元

17、,月劳动生产率提高273元。,企业生产定额统计,企业生产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生产每件产品或完成每道工序计划规定应达到的劳动效率。它是衡量车间、班组和个人劳动成果的根据,也是编制各种计划及计算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生产定额有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两种表示方法。(二)企业生产定额统计1基本工时定额和补充工时定额。2合格品产量和非工人过失的废品量。3实际耗用劳动时间统计。,企业生产定额分析,1企业生产定额基本分析2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析(1)单一产品生产定额的计算(2)多种产品生产定额完成率的计算,企业工资和福利,(一)企业工资制度1技术等级工资制2岗位技能工资制3职务等级工资制4

18、结构工资制(二)企业工资形式工资形式是指企业核算和支付从业人员报酬的形式,属于直接的劳动报酬。我国企业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前两种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两种是工资的辅助形式。(三)企业保险与福利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除工资以外,还享受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企业职工工资,工资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能、工作强度和实际贡献等,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企

19、业职工工资总额,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1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职工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计件超额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其他工资)等。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企业职工工资构成,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是指将工资总额按其只能及发放形式区分的若干项目。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计件超额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一)工资总额构成分析1对工资总额各部分比重分析2标准工资形式的分析3工资性奖金的分析(二)平均工资变动分析(三)工资总额变动分析(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对比分析,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一)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二)全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统计1集体福利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2文体宣传费3医疗卫生费4其他(三)保险福利费用水平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