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嘉兴运河景点.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59958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运河景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嘉兴运河景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嘉兴运河景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嘉兴运河景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嘉兴运河景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踏访运河的10个足迹,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2、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自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邗沟、通济渠相通后,自北而南,流经嘉兴。从此,嘉兴的历史与运河紧密相连,并因此而繁荣发展。元代形成了通县至杭州的航运通道后,大运河更成为沟通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命脉。运河沿岸的嘉兴也显得更为重要,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说嘉兴是“拊钱塘之肩背,通吴越之肘腋。鱼盐饶给,商旅四通,亦江东之雄郡也。”确实不是虚言。,雍正嘉兴府图(局部) 红线为大运河流向,嘉兴

3、是江南运河进入浙江境内的第一站,不但沿途风光秀丽,而且交通地位在古代也十分重要,雍正浙江通志记载,“嘉兴为入浙门户,上通八闽,旁达江右,陆有马,水有舟,休息有亭有馆。”嘉兴的城市格局也是根据运河而展开,城内外河道纵横交错,大运河嘉兴段北起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长虹桥,南到桐乡崇福镇,全长81.22公里。运河在经过杉青闸端平桥后,经分水墩分流,主干道经过北丽桥、城北桥至西丽桥与濠河汇合,出城向西南而去。运河两岸的民居也构成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因此大运河边遗迹众多,这些正是如今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情感所系和心灵深处的灵魂。,长虹桥 浙北第一桥,大运河从北而南,到嘉兴的第一站就是王江泾。王江泾镇地处苏州与嘉

4、兴之间,是随着大运河而兴起的一个江南小镇。位于王江泾镇的一里街东南,就是有名的长虹桥。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嘉兴知府吴国仕倡议修建的,是一座大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这是目前浙北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的石拱桥。在清康熙、嘉庆和光绪年间三次重修,据说以前的航船可以不落帆而驶过桥洞。整座桥长米,中间孔高米,桥面宽米,两端各有石阶级从中孔降至路面,以前桥头还有石牌坊一座,可惜已被拆除。长虹桥如其名,似长虹卧波,横跨在大运河上,桥的两侧各有两副对联,一侧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中孔),另一侧是“千秋永庆,万古长龄”;“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5、”(中孔)。,宿庵祈求顺风顺水,长虹桥的西堍,还有古庵一座,原名一粟庵,据说是有一高僧曾在此住过一晚,故名。又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也在此住过一夜,所以又叫一宿庵,这里是否就是明代嘉兴知府吴国仕的生祠原址呢,不得而知,只是现在在大兴土木,要改建为长虹古寺了。一宿庵前有一棵年的老银杏,在袅袅的香火中,回想着当年历史的梦境中皇帝沿运河而下的盛景。,文生修道院 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去过文生修道院的人多多少少都忘不了那里。一进大院,浓郁的绿色扑面而来,那是院内郁郁葱葱的百年樟树,掩映着这座恢宏、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古老建筑。但更让人难忘的或许还有这里吱嘎作响,摇摇欲坠的楼梯,昏暗的走道,破败的门窗,散发着

6、陈腐的气息。修道院的一边还在利用,应该住着不少人,偶尔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紧闭的房门里传出电视机的声音。而另一边,有门阻隔,不得而入,只能透过门缝,看到满是灰尘的走廊。宽阔的走廊依稀能看到昔日的繁荣,斑驳的墙壁隐约可见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而如今,只剩下满目的萧条。,年,即清光绪二十八年,嘉兴城北的运河边上,法籍神甫步师加在嘉兴北门外建造了法兰西嘉兴文生修道院。修道院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原种植樟树近百余株,主体建筑坐南朝北,面向大运河,轴线对称。当时是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所以又称总会院。后来因为北方来的修士水土不服的关系,所以于年在北京另外建了遣使会修道院。当时嘉兴的文生修道院内,

7、经常有数十名中外修士,修道合格后,即晋升为神父,派往全国各地的教堂。,杉青闸 落帆亭 史上南北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杉青闸是古代大运河上的著名水闸,随运河的开凿在隋唐时设置,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杉青闸也是宋孝宗的诞生地,宋史孝宗纪:“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历史上杉青闸是大运河的南北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宋元后因水流变化,闸废,但大运河上的船只仍经此而过。,落帆亭始建于宋代,位于杉青闸路西侧,是古代杉青闸旁的一处园林。亭是取船只过闸落帆的实景命名。史载于北宋神宗熙宁(年)初重建,始建时代当更早。当时是官吏和过闸客商游憩之所。据说,亭畔“浓绿暗宫柳,肥红绽野梅”,景

8、色极佳。以后历经修建,更是远近驰名。但是近现代以来,逐渐败落。,双魁巷: 明清的建筑,历史的沉淀,过街楼外运河旁, 门户相对十三双。 户户二楼互相走, 阴阳凹凸东西梁。,如果从光明街步入双魁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西边门楼,在“双魁巷”名称的两边是两幅相对应的由五只蝙蝠形成的圆形纹样,意指“五福临门”。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说法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是中国人对“福”最早的具体阐释。,双魁巷位于光明街,西面紧靠古运河,是百年前的一位绍兴房产商叫宋传箕的来建造的,取名隐喻“鸳鸯”和“一花双魁”,据说原本用作开设青楼,后来因故改成民居,巷建成于年,在端平桥的东面,全长约米,宽约米

9、,石板路面,东西两端有过街楼,下为砖砌券拱门,巷内共有间楼房,列为两排,门户相对,格局一致,系砖木结构建筑。楼底层高米,楼上高米。,楼房门面采用落地长窗,每间扇,楼下每间都有左、右两门,门楣均用细浮雕与花格装饰,窗棂为花格,门面通用对开门翻窗,南北两侧门梁分别用圆木和方木,用来表示阴阳之分,便于识别,是明、清建筑用于江南水乡里巷的风貌特色。这是嘉兴市城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具有明、清里巷建筑形制与风格的旧式民居建筑,对研究古里巷建筑有一定的价值。,双魁巷内房屋的窗棂格为冰裂纹,就像冰面上炸裂开的白色纹路。每一个冰裂纹是由中间一个等边六角形、周边很有规律地排列着“人”字三角形的装饰组成。据民间老

10、者介绍,中间的这个等边六角形,在装饰纹图里称为“玄机”,在这种“内藏玄机”的周边,每两根木头都有序地拼装成一个“人”字,展示了一个“六面和通,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水墩、水天庵 与现代都市遥遥相望,在端平桥西南的运河中有一座分水墩,面积平方米,是在隋朝开凿运河的时候,挖泥堆土而成的,它缓冲了水流,将运河水一分为二,运河主干道往西南而去,另一股往东南与秀水汇合。洲上原有水天庵,是唐朝神龙二年(年)所建,之后成为一方名胜,清代同治年间又进行重建,但现在早已荒废。,秀城桥 回忆那往日的繁华,秀城桥在嘉兴北门地带,是嘉兴市区现存的石拱桥之一。据竹林八圩志记载,桥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年),后经多次重修,是

11、通往城内的主要行人桥。桥拱孔圈石纵联砌置。桥身长米,桥面宽米,拱矢高约米;南北各有台阶级。桥顶面栏板刻有花草纹饰,并有铭文“重建秀城桥”阳刻楷书。桥南因缸甏汇河岸狭窄,不能伸展则在桥堍石阶起步处筑有小平台,平台台阶沿街平行铺伸相连,构造巧妙。秀城桥一带曾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是贸易集散地、水陆码头。,西驿亭 古嘉兴的水陆门户,西驿亭位于市区斜西街、环城西路口运河畔环城绿化带,亭中有元代嘉兴路重建水驿时所刻的碑石,为了保护这块珍贵的石碑,年建造了这座西水亭,这儿也是古代西水驿的位置所在。 嘉兴西门外在古代一直是水陆交通枢纽。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年)置嘉兴路水驿,地址就在西门外西丽坊,紧靠大运河的三

12、塔塘。明初称西水驿,设驿丞,建筑有厅堂廨舍。清康熙时建仪门、厅堂、轩室、夫房,规模更宏敞。因此历代以来,西水驿接待过无数过往官员。明代,朝鲜人崔溥经过嘉兴,停留在此,题诗“今日又过嘉兴府,人自繁华竹自苞”。清代大诗人朱彝尊也有“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薹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的诗。,大运河边的西水驿是嘉兴的水陆门户之一,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驿站多次遭受兵火毁坏,多次重建,至清末驿站圮毁。现发现的“嘉兴路重建水驿碑”是元代后至元五年(年)重建水驿时所立,碑高米,宽米,厚米,碑文共行,每行字。该碑从未在志书中著录过,具有珍贵价值。 西驿亭面积约平方米,重檐方柱,古朴典雅,周围砌水泥

13、长凳,可供游人憩坐。如今我们在亭边漫步,看运河水流逝而去,遥想当年的情景,不胜今昔之慨。,血印柱及血印寺 血印犹存,挺一身保数百人安全,血印禅寺守在运河边,过去就经常有苏州、杭州的香客摇船顺河而下,在寺门前弃舟登岸,原来寺门前没有路,只有码头。现在,寺门前虽然已不复往日船来船往的样子,但经常还会有苏州、杭州、吴江、平望的香客坐着客轮沿运河而来,他们一般一年来一次,还有不少在运河上运输的货船经过,也会停船靠岸烧烧香,祈求平安。,现在的血印寺门前尚保存有石牌坊一座,上有司宪字样,系明正德年间()立,原在城内碧漪坊,后移至此地重建。牌坊西柱为花岗岩(与牌坊非原配),上有一红褐色图形若僧影,人称“血印

14、柱”。据清康熙嘉兴府志记述是清顺治二年(年)清兵占领嘉兴时,抢掠妇女数十人囚于岳王祠中,祠里的老和尚仗义营救,被清兵绑在柱上乱箭射死,血沁入石,留下痕迹。也有将故事背景放在明嘉靖年间倭寇扰犯时。上世纪初,有人在血印柱旁搭草棚,置塑像,奉祀血印僧。民国十四年(年)建血印禅院,并勒碑赞颂血印僧反抗倭寇的不屈精神。民国三十五年(年),诗人易君左来此凭吊,留下一副对联:“川流不息,挺一身保数百人安全,纵遭惨死何妨,智仁勇信真兼备;血印犹存,修三塔留千万年业绩,早自破空飞去,贪嗔痴爱了无痕。”据考证,柱上“血印”实系花岗岩中红褐色天然纹理,偶似僧人侧影。血沁不灭的故事,均系由此附会流传。旧时,血印寺与其

15、周围的三塔、岳王祠构成著名风景点,遐迩闻名。,三塔 运河文化的标志,说起三塔,嘉兴人对此有着比其他古迹更为深厚的感情,以致于在上世纪年代被毁后,还念念不忘,经常提及,终于年重建。这不但是三塔的历史悠久,还是因为三塔承载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吧。 三塔始建于唐代,据至元嘉禾志记载,传说这里原有白龙潭,大运河北流至此,水流湍急,行船经常出事故。唐代有高僧云游来到这儿,于是运土填潭,并建塔三座,以镇潭中“白龙”。这之后,三塔起到了航标作用,船工远见三塔,就谨慎操舟。,三塔于清光绪二年(年)重建,三座塔均为七层实心砖塔,中间一座稍高,约米,每层壁龛嵌铁制浮雕佛像。上世纪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三塔作为运河边的标志物做了封面。旧时,三塔后有茶禅寺,唐代名龙渊寺,五代吴越国时称保安院,宋代改称景德寺,又名三塔寺,相传苏东坡曾到此汲水煮茶,所以寺中建有煮茶亭。乾隆南巡经过这儿,曾在寺中饮茶赋诗,赐名“茶禅寺”。清代“茶禅夕照”为嘉禾八景之一。文革前寺中祀“顺德龙王”和“先蚕福主”,反映水乡人民祈求风调雨顺、桑茂蚕丰的愿望。 三塔塘是运河的主要航道,由于水深流急,以前都要拉纤,塔边有三块纤石,现在尚存两块,在这里你能找到往昔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