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宫赋检测一、 注音(24 分)蜀山兀(w) 缦(mn)回 不霁(j)何虹 高低冥(m ng)迷 妃嫔(pn)媵(yng)嫱(qing) 焚椒(jio)兰 辘辘(l )远听 杳(yo)不知 尽态极妍(yn) 剽(pio)掠其人 鼎铛(chng)逦迤(l y) 锱铢(z zh ) 架梁之椽(chu n) 在庾(y)直栏横槛(jin) 管弦呕哑(u y) 瓦缝参差(cn c ) 二、解释加点实词(21 分)六王毕 ( ) 四海一( ) 蜀山兀( ) 骊山北构而西折 ( ) ( ) 直走咸阳 ( ) 盘盘焉 ( )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 ) 尽态极妍 ( ) 朝歌夜弦( ) ( ) 而望幸焉
2、 ( ) 气候不齐( ) 燕赵之收藏 ( ) 剽掠其人 ( ) 日益骄固 ( ) 族秦者秦也 ( ) 倚叠如山( )在庾之粟粒( ) 直栏横槛( )三、文学常识填空(6 分)1、 阿房宫赋选自 ,作者 , 代诗人、文学家,与 并称“小李杜” 。2、 阿房宫赋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本文借 的史实,讽喻当朝皇帝。四、翻译句子(10 分)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五、默写(12 分)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2、 ,开妆镜也;绿
3、云扰扰, ;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 。4、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六、课外阅读(19 分)南康直节堂记宋苏 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 ,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
4、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
5、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讥之乎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
6、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C “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1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
7、)2C(都是连词,表转折)3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4 ()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参考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 ,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
8、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
9、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 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 ”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
10、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七、 诗歌鉴赏(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 (4 分)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
11、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2 分) 。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 (2分)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2 分)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2 分) 。词的鉴赏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
12、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
13、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
14、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司空图诗品自然 )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