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态博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99523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态博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态博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态博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态博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态博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科学与工程专题结课论文关于大学生上研究生与直接工作的博弈姓名:朱山丽学号:14207016专业:企业管理日期:2014-12-09关于大学生上研究生与直接工作的博弈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考研与直接就业的动机分析后,建立了学生与学号是呢过之间的静态博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动态博弈,通过对各个博弈进行分析,由于对于每个学生各个影响因素值是不确定的,分别进行了讨论,希望对学生呢过在面临决策时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坐车正确的选择。关键词:考研、就业、动态博弈、静态博弈1 引言近些年,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 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导致本科文凭贬值,一些用人单位转向重点大学和研究

2、生,地方院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大,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情形, 许多大学生把目光投向了考研。然而考生增加的速度远大于研究生扩招的速度, 重点院校及热门专业招生比例仍较低,硕士生的数量在增加, 但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未扩大, 同样面临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待遇水平下降、职位层次降低等现实问题。因此,毕业前究竟是精心准备考研, 还是为就业积累经验去实习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都是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自 2001 年实行扩张以来研究生报名人数逐渐增多,2013 年达到高峰期 176 万人,而 2014 年实行研究生自费政策使得研究生报名人数在减少,但从表中可以看出

3、每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在逐年增加,这表明考研现已成为一种趋势,究竟很多人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很认真的分析还是盲目跟风选择考研,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表一 2000-2014 年高校毕业生毕业考研相关数据关于高校毕业生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学者王煜娇 1通过采用成本收益模型,对比大学生读研和就业的整体收益和成本,得到各自的净现值,结果表明:从长期收益的角度来看,考研是一项收益大的选择。学者瞿浩、杨乾坤等 2在分析了影响考研与就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参数和考研参数的的概念,并且建立了考研与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2010 2011 2012 2013 2014毕业人数/万人 115 145 212 280 340 413 495 559 611 630 660 680 699 727考研报考人数/万人 46 62.4 79.7 94.5 117.2 127.1 128.2 120 124.6 140.6 151.1 165.6 176 172报名增长率/% 17.35 35.65 27.72 18.57 24.02 8.45 0.87 -6.40 3.83 12.84 7.47 9.60 6.28 -2.27 考研录取人数/万人 13.3 16.4 22 27.3 31 34.2 36.1 38.6

5、44.9 47.4 49.5 51.7 53.9 56录取率/% 28.91 26.28 27.60 28.89 26.45 26.91 28.16 32.17 36.04 33.71 32.76 31.22 30.63 32.56 就业各自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研或就业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这方面也有很多国内学者在研究。其中,学者张南熙、张南翔等 3通过两个学生的静态博弈模型和有限理性大学生在考研与就业时的博弈模型,得出考研与就业的收益和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中的选择,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为面临就业与考研选择的大学生

6、提供一些建议。学者夏雨璐 4则选择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静态博弈和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并对各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关于考研过程的博弈分析,学者李春林、万平 5则选用了三个博弈模型: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工作的博弈分析、选择专业、地区、学校、导师的博弈分析、上专业课与不上专业课的博弈分析。最后建议毕业生在做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文综合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考研就业的动态博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政策是否变化的动态博弈模型,在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博弈情况下,为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提供参考。2 大学生选择考研或就业的动机分析在大四临近之际,每位大学生都会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

7、考研还是就业,通常学生都会通过考研以及就业的成分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现对大学生选择就业或考研的动机进行分析。2.1 选择考研的动机分析考研的群体通过对比考研前后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些利益不仅包括一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工资待遇等经济上的利益,还包括更高的就业平台、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个人以后更好的发展前途等社会地位上的利益,综合比较这些动机因素后,这些群体最终选择考研,具体的考研动机 6如下:(1)生存压力的选择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本科毕业就业前景严峻,很多大学生投出的简历没有音讯甚至很多人因为学历低而没有面试机会,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很多人会选择

8、考研,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生存压力从而使很多人选择考研。因此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工作不好找,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会选择考研。(2)经济追求更高的选择很多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考研,更多程度上是考虑到经济利益。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会以“工资待遇”作为首要条件,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高,就业机会就业平台比本科高,拿到的工资也会比本科高,因此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拿到更为可观的工资,很多人会放弃现在的工作机会,选择考研。(3)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综合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地位的获取,以及此份工作能否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

9、这是一种“满意”的心理效应,因此,在基本生存满足得到保障后,考取研究生之后带来的个人良好的发展前景、广阔的职业前景比直接就业所带来的收益更具有吸引力。因此社会价值实现也是广大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因素之一。2.2 选择工作的动机分析很多毕业生毕业时会选择直接去工作,他们认为相比考研来说,从长期收益来看,工作带来的收益不逊色于考研,选择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学业状况在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考研与就业的选择,此时,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现在的就读学校、自己的本科专业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对它们有一个合理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的自己的综合评价选择去就业,例如一些经济管理类或者销售类的专业,需要

10、更多的是社会实践,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书本知识需要在社会上去检验,然后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便在以后的时间中能够应用自如,从而使自己学习的东西更好地应用到社会上。(二)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个人的性格爱好、个人能力、自己的理想等,毕业生在综合考虑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很多性格开朗、能言善辩有不擅长学习书本知识的学生可能会更早的出来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在那么多年的求学路上虽然自己很努力但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会选择工作,况且工作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也有学生会考虑自己的理想,有人想在在求职路上做出一番大事业,因此在考虑到考研的机会成本后,会选择更早的适应职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周围环境环境是

11、我们生活中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因素,家庭环境、周围同学的选择、以及现有的机会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考研需要很大的成本,考研费用以及考研后的学费会使得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望而却步,从 2014 年报考人数 172 万人比 2013 年报考人数 176万人少了 4 万,最主要原因就是 2014 年实施了研究生自费政策,同时另一方面如果家庭可以提供很好的就业平台毕业生也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再者周围朋友选择就业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选择,最后就是现有的机会,可能在校园招聘会上遇到合适自己的并且就业机会很好,可能自己两到三年后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此时很大程度上会在犹豫徘徊过程中最后选择签约。3 毕业生考

12、取研究生与就业的博弈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选择继续上学考取研究生还是出去实习更早的去就业,在做决策时,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同时期的同学,自己的家人朋友及其他人的影响,以及学校招生及社会需求状况等等其他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博弈,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静态博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动态博弈。通过这方面的博弈为学生选择,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3.1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静态博弈。3.1.1 模型的建立为使模型具有更为完善的体系,分析起来更为方便,现做出以下假设:假设1: 博弈参与者分别为学生1和学生2,其代表的是学生中的两类群体,并且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

13、人。假设2: 每个博弈方可使用的策略均有考研和就业两个策略。本博弈中省略了少数学生考虑的毕业去向:考公务员、出国、保研等。假设考研成功的概率为p,就业成功的概率为q。假设3: 参与者选择不同的策略时,将获得该策略的全部收益;若同时选择相同的策略,则双方平均分配该策略收益。假设4: 考研收益为 ,成本为 ,考研成本主要是指时间成本和考研过程中参加辅R1C1导班、购买辅导教材所花的费用;就业收益为 ,成本为 。就业成本主要指找工作期22间耽误的机会成本以及没找到合适工作之前的跳槽的损失成本。各自的收益矩阵如表二所示:表2 两学生静态博弈的收益矩阵学生 2考研 就业考研 /)(,2/)(11CRpp

14、 CRqp21,学生 1就业 q2, /)(,/)(2q3.1.2 博弈模型的求解及分析(1)当 ,即 时,考研所获p21/)( )()( p21得的收益大于就业所获得的收益的2倍。此时该静态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为(考研,考研)。此时学生会选择考研,这与现实情况非常符合。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近些年考研录取率约为1/3,统计资料表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从上式中可以看出,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分别影响学生的决策。在录取率低于初次就业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仍然选择考研,是因为此时考研所带来的净收益要高于就业所带来的净收益。面对本科毕业严峻的就业竞争市场,很多人选择希望高学历作为自己优胜的一方面

15、。(2)当 时,该静态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CRCRpqp1212/ )(均衡(考研,就业)和(就业,考研)。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考研带来的收益大于就业带来的收益,但一个人就业另一个人选择考研时,其就业收益大于考研的收益,这时候,博弈方就会考虑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者从一定程度上知道学生在做决策时不要盲目选择跟风,每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指导我们在选择考研或就业单位时,要尽量避开热门的学校。热门的专业或者待遇非常优厚的企业,避免扎堆。(3)当 时,该静态博弈有仍然有两个纯策CRCRqpq212/ )(略纳什均衡(考研,就业)和(就业,考研)。此时,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小于就业成功所

16、获得的收益,但是大于两者同时选择就业时的收益,各博弈方同样会考虑其他博弈方的决策。在现实就业市场中,虽让有很高收益很好待遇的工作,但仍然有一些人选择考研,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会遇到激烈的就业竞争,考研一方面可以缓解一些紧张地就业压力,还可以增加自己优厚工作的筹码,这也是考研人数增加的另一个原因。(4)当 时,此时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就业,就业)。Rpq12/)(此时就业的收益大于考研时收益的两倍,对于理性的博弈方会选择直接去就业。这种情况下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对个人能力非常的信任,认为自己适合去工作,在实习中成长。况且,仙子阿很多公司招聘时,不单单是学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实力,以及能为公司创造

17、的价值。对工作经验的更高要求使得很多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在该模型中,每个博弈方都只有两个决策,但由于考研、就业的净收益一般不能确定使得学生不能明确的做出决策,得到了不同的博弈结果(包括纯策略和混合策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考研成功的概率、考研需付出的代价、考研给自身带来的利益等综合考虑做出符合自己的决策。同时,从整个大学生群体利益的决策来说,近几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在增加,但整体增长率在降低,同时,更多企业越来越看重工作经验,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当前的大学生研究生就业的状况来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为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此时的纳什均衡策略为(考研,就业)和(就业,考研)。3

18、.2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静态分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考研与就业的博弈,而实际情况,学生在决定是否考研的时候,会考虑到家长的影响,且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博弈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动态博弈。3.2.1 模型的建立假设家长和学生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中,供给分为三个阶段,学生首先决定是否考研,家长针对学生的这一决策,是支持还是反对,若在家长支持的情况下,学生选择考研,此时,学生个人会出现努力和偷懒这两种状态,同样对于考研结果也存在考研成功和考研失败这两种结果。整个动态博弈过程,博弈双方都在追求着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方便模型分析,现做出以下假设:假设一:把所有的学生和家长看成是

19、同质的两类群体,假定是一个学生与一个家长之间的博弈。假设二:学生只有两个选择,考研与就业,不考虑其他毕业去向。假设三:信息是完全且完美的,即对于学生考研成功与直接选择就业的收益以及成本是已知的,并且博弈方作决策时,其前面已经发生的博弈是已知的。假设四:博弈是动态的,即决策有先后之分,即学生先决定是否考研,然后家长对学生表示支持还是反对,只有家长支持的情况下,学生有努力和偷懒这两种行为以及考研成功和考研失败这两种结果。根据博弈过程建立了两个博弈方四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具体扩展形和双方各阶段的收益如图一所示:图一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扩展形中博弈方分别为学生和家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学生选择是

20、否考研。若不考选择直接就业, 则得不到研究生的高学历带来的高收益 , 但就业同样可以带来收益 ;此R时家长没有额外的收益, 只是省下了在考研期间孩子需要花费的经济成本 。若学生考研M则进入第二阶段由家长选择是否支持考研。若家长反对, 双方收益与第一阶段学生不考研完全相同。若家长支持则进入第三阶段由学生选择是否努力。假设学生努力时成功的概率为0. 9,失败的概率为0. 1;学生偷懒时成功的概率为0.1 ,失败的概率为0. 9。同时家长在学生努力时会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 在学生懒惰时则提供相对少的物质支持 ( C1 C2物质支持包括学生考研需要买的参考书、报辅导班、考研报名费等)。学生会出现努力

21、和偷懒的学习状态,结果会出现考研成功和考研失败。若学生考研成功,则会得到的收益为,家长得到的收益为 ,但也付出了一些额外的经济成本 。若学生失败双方均得R1 2 W不到任何收益, 此时学生会因为准备考研得到一定的负效用, 其中努力的负效用为 ,P1偷懒的负效用为 。P23.2.2博弈模型的求解及分析逆推归纳法是分析动态博弈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即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此处选择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该模型:第四阶段:不论是努力还是偷懒,都有成功和失败这两种情况,从收益上来看,当学生考研失败时双方都没有收益,学

22、生会有准备考研的负效用,家长会有物质支持的损失,所以学生及家长都更倾向于考研成功。第三阶段:风险中性的学生选择努力的得益大于选择偷懒时的得益,有:即: ,)(9.0)(1.0)(1.09.0 221 PRPR)( R218.0则学生会选择努力考研, 上述不等式是该博弈模型的激励相容约束。第二阶段:在学生选择努力的情况下, 风险中性的家长在第二阶段选择支持的期望得益大于反对时的期望得益,有:,即 ,此时家长就MWC)(1.09.012)( W9.09.012会选择支持学生考研, 该不等式是该博弈模型中家长的参与约束。第一阶段:假设学生判断家长会支持, 则此时只要学生选择考研的期望得益大于不考研时

23、的期望得益,有:即 ,学生就会选择考研 , 这就是RPR)(1.0)(9.011 119.0学生选择考研的基本条件。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几个约束条件共同满足的情况下,整个动态博弈模型中 “学生考研家长支持学生努力”就构成了该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此时双方各自的收益为 。)( CW1219.0.,9.03.3 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动态博弈在考虑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静态博弈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后,学生在考虑考研还是就业的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学校。学校所做出的政策改变(有时候也包括国家做出的由学校执行的相关政策)很大可能上会影响学生的决策。自从 2001 年国家决定对研究生扩招后,研究生

24、报名人数持续增加,特别是 2009 年决定专硕扩招后的第一年2010 年,报考人数增长率为 12.84%,然而国家规定 2014 年学校实施研究生自费政策,数据表明 2014 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比 2013 年少了 4 万人,可见学校的政策变化对学生做决策影响很大。同时,学校政策变化不仅仅指有关费用的变化,还可以指教学模式的转变,对科研的支持力度的增大,以及整个学术氛围的改变等等,此处政策变化指综合的政策变化。3.3.1 模型的建立学生是理性的经济人,所追求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学校是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本博弈中,假设学校代表的自身利益包括自己的收益以及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抽象意义上收

25、益,假设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化利益。对于学校是否改变政策,学生做出考研或工作的决策就构成了一个关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动态的博弈模型。为了模型分析的方便,我们做以下假定:假设一:学生与学校都是理性的,学生和学校都是同质的两个博弈方假设二:学生只有两个选择,考研与就业,学校只有两个选择,改变政策和不改变政策假设三:信息是完全且完美的,即对于学校及学生的收益是已知的,并且在做决策时前面所有的博弈选择都可以知道。假设四:学校先决定是否改变政策,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得益决定时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工作。具体的博弈过程如图二:图二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在此次博弈过程中,表示不改变政策时学生考研时每招生一个学生学校的整

26、体收益R表示改变政策时学生考研时每招生一个学生学校的整体收益*表示学生考研成功的收益, 表示学生就业成功的收益1 R2表示学校发生政策变化时学生选择考研额外得到的收益P表示学生考研的成本, 表示学生找工作的成本C1 2表示学生考研成功的概率, 表示学生找工作成功的概率pq3.3.2 博弈模型的求解及分析用逆向归纳法分析,首先分析第二阶段学生的选择,此时有两种情况:情况一:当学校政策发生变化时,有(1) CRqPp211此为学生在学校政策发生变化时选择考研的参与约束,即当学生学生选择呢考研的收益不小于直接就业的收益,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考研的因素不仅有考研收益、考研成本还有考虑考研成功率,

27、以及学校的政策变化对自己的得益。情况二:当学校政策不发生变化时,有(2)qp21此为学生在学校政策不发生变化时选择考研的参与约束。综合分析公式(1)和(2),不论学校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当满足公式(2)时,学生群体就会选择考研,即此时 是学生选择考研或直接去工作的的均CRqp21衡点。分析过学生的选择后,开始第一阶段学校的选择。显然,无论学校是否改变政策,学生考研时学校的收益都大于学生就业时的收益,只有当 即 时,mpRn*n*学校会选择改变政策。现实情况下,学学校会根据社会需求或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当做出政策改变,而学生也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优效益的决策。4 总结上述博

28、弈分析表明, 考研是否能使博弈方获得最大利益由多个变量决定的。从长远利益来看,考研有利可图但也存在着风险, 在考研人群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追求文凭拿得更高学历或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只有仔细分析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条件以及对待考研会采取的态度才能作出合理的决策, 绝不能盲目地追随考研热潮, 浪费精力、时间和金钱。同时也必须看清楚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 个体的理性选择也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研究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可能会削弱其就业时的有利地位, 使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持续减小。当研究生与本科生两种学历的收益相同时, 势必会导致现在的“考研热”降温或出现新一轮的“考博热”、“出国热”等等。从长远来看,

29、 如果选择接受了研究生教育, 并且具备了与之匹配的能力, 比本科生直接就业有很多优势。但如果研究生期间既没学好知识, 又没提升自己能力的话, 那么在就业上并不比三年前已就业有经验的本科生有优势。所以大学生应学会理性分析, 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定位。参考文献:1王煜娇,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考研的经济学分析- 以甘肃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学术纵横.2010,(10)2瞿浩,杨乾坤,宋之帅等.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模型研究 J.价值工程.2013,32(2)3张南熙,张南翔,韩娜.大学还是呢过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21(2)4夏雨璐,.大学生有关考研决策的博弈分析J. 时代经贸.2007,5(57)5李春林,万平.考研过程的博弈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9(3)6路芬.理性选择论视角下的考研动因分析D.上海.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