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讲 群体犯罪心理,郑莉芳 四川大学法学院 11.30,一、群 体,思考:哪些是群体?A 全体中国人 B 某一电影首映式上的观众 C马路上一起车祸的二十多名围观者 D 学校合唱团 E 北京“太子堂”所有成员 F 我们的班级 G某公司所有职员,(一)群体的外延:松散 紧密,1、根据某项特征划分的假设群体:中国人、大学生、教师 2、为了各自目的在特定情境中偶然聚合的人群,常常出现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火车上的旅客、电影院观众 3、为了某一个特定目标或活动定期互相接触的一群人,有共同的兴趣与需要,比较稳定。俱乐部、社团、社交圈、伙伴 4、典型的群体,包括: 有血缘和法律关系;自然交往 “伙伴” 有明
2、确社会结构;依规范、目标 “军队”,(二)群体的内涵:,社会心理学内涵:群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组合。社会学内涵:社会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严格意义上的群体,1、根据某项特征划分的假设群体? 2、偶然聚合的人群? 3、为共同的兴趣与需要,定期接触? 4、典型的群体?首属群体:血缘和法律关系,自然交往 家庭、邻里、伙伴次属群体:有明确社会结构、组织; 学校、军队、医院的医生,(三)群体的特征,1、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即群体成员拥有共
3、同的期望 初级群体的目标: 无论是邻居、童年伙伴,还是同事和好朋友,都是在地缘、业缘或共同兴趣、共同爱好的基础上,经过持续不断的交往自然而然形成的。相反,群众(crowd)暴众(mobs)观众(audience)公众(public)等 简单的人类聚合往往因一个偶然突发事件而形成,2、成员间有社会交往和角色分工。 即群体成员有行为交往、心理依存和情感交流。 群体中不同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群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成员间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得以交流。相反,观众虽然目的一致,但是彼此间并没有社会交往和分工,3、有共同的群体归属意识。 即群体的成员认为他们属于这个群体。 群体中的成员自觉地归属于所参
4、加群体的情感。 有了这种情感,个体会以群体为准则,进行自己的行为、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行为上趋于一致。例:士兵的军队情结 学生的母校情结,4、有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 即群体对其成员在实现群体目标过程中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期望。 A 代表大多数人的观念和利益 B 代表组织者或领导者的少数人利益大学里的各种社团,制定有章程,适当地收费,组织活动等等。邪教组织:撒旦崇拜教、日本奥姆真理教 行为控制方法:吃穿住行均受管制,主要接受教义灌输和组织活动;不准逃离叛教,否则严刑拷打,甚至杀死饿死。,5、有较强的群体凝聚力。 群体越能够满足成员的需要,成员越对群体产生依附性,凝聚力越强。A 认同感 :自信依赖、心理依存 B 归属感 :自豪感、挫折感,(四)群体的分类,首属群体 次属群体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正式:命令型、任务型非正式: (1)利益型;(2)兴趣型;(3)信仰型;(4)相似型,军队、主管与下属,破产清算小组,要好的几个同学,社团、协会,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