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经概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447961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概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经概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经概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内经概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内经概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 经 概 论,内经对人体形态结构的探索采取了两种方法。(1)体表的测量(2)内脏的解剖,2、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灵枢刺节真邪曰:“下有渐汝,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外揣篇提出诊断疾病的方法是“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十分细致,真实可靠,为中医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客观事实的基础。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即在刺激机体某一部位后观察到刺激可以沿着一定的路线传导,从而发现了经络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还采取了比较的方法,寻求现象之间的异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同样的环境有的人生病有的不病是因为人体正气盛衰的不同。,3、临床医疗实践的

2、反复验证任何一种临床经验事实,没有经过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都不能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内经中的许多理论的提出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验证所得。,(二)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1)气的精粹、精微部分就是精气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管子心术下曰:“一气能变曰精。”(2)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管子内业认为精气的不断运动,使:“下生五谷,上为列星”。(3)精气构成人体、产生生命和智慧管子内业曰:“气道(通)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管子心术上曰:“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寡),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1)四时阴阳的同类相应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3、。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素问三部九候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2)五行归类的同类相应中医藏象理论大部分使用了对人体之象和自然之象的五行归类方法。五脏显露与外的征象,有人体的官窍、形体之象;自然有季节、方位、气候、颜色、滋味等象,将众多的征象按照功能、行为的相同或相似归属于五行,从而行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内系全身、外应自然的藏象理论。,2、人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清戴震原道曰:“天道者,五行阴阳而已”。内经认为阴阳五行是宇宙事物的普遍规律,也是人与天道统一的基础。用取象比类等方法,按照事物功能、行为的相同或相似,将天

4、、地、人三大类别的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框架中,借以阐述人体的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和病理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体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这种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充分地反映在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中。,“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包括:(1)五脏系统的联系结构(2)“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结构,(2)“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内经认为,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是相互通应、密切联系的。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人体五脏分阴阳,其气与自然界阴阳相互通应,人体五脏之气随自然界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之气的盛衰消长而变化,这种理论体现了天道与人体生命相类

5、、相通的统一,反映出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此理论指导下,中医强调诊治疾病以及养生防病一定要结合“四时阴阳”变化。,内经藏象学说以五行原理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密切联系,勾画了一个外内相应的整体模式,事物五行规类表,3、人与自然结构的统一人与自然结构的统一指人的身体体现了天地的结构,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灵枢邪客说: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养生时说:“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内经还认为,在天地人三大类别事物中,人最重要。人不仅能适

6、应自然,认识自然,还能抵御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和影象,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疏五过论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人体疾病就是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矛盾斗争反映出来的状态和过程,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疾病证型的相互转化,旧证消失,新证出现。所谓辨证就是通过四诊搜集资料,识别疾病过程中的转化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疾病的度,区别不同质的病证,了解不同质的病证相互转化的过程,正是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内经这一学术特征,避免了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生命活动规律的弊端,揭示了辨证论治理论的深刻内涵。,内经的各种理论,包括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主要指功能而言,而形质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如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主要指五脏的功能,与解剖没有直接的联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