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置 换 群,6.3.1 置换的定义 6.3.2 置换的轮换表法 6.3.3 置换的顺向圈表示 6.3.4 置换的奇偶性,6.3.1 置换的定义,定义. 设M是一个非空的有限集合,M的一个一对一变换称为一个置换。 设M=a1,a2,an,则M的置换可简记为 ,bi=(ai),i=1,2,n结论:M的置换共有n!个。M上的置换称为n元置换。 特别地, 若(ai)=ai, i=1,2,n,则为n元恒等置换。 Sn: n!个置换作成的集合。,置换的例,设M=1,2,3,则有3!=6个3元置换, 所有元素不动:1一个元素不动:2 3 4 0个元素不动:5 6 故,S3 = 1,2,3,4,5,6
2、,置换的乘法,对M中任意元素a及M的任意两个置换,规定(a)=(a)。例. 设 ,则= ,= ,满足结合律:()=(),, Sn。 Sn中有单位元: n元恒等置换,设为0,有:0=0 ,Sn 每个n元置换在Sn 中都有逆元素:=,置换的乘法的性质,例. 设 ,求2, -1, -1 。并解方程x=, y = . 解: 2= = =-1= -1=x=-1 = y =-1=,n次对称群,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的乘法作成一个群,称为n 次对称群。 (n 次对称群的任一子群称为n 次置换群。 )n=1,M=a, S1= 在置换的乘法下作成1次对称群,为Abel群。 n=2, M=a,b, S
3、2= , 在置换的乘法下作成2次对称群,为Abel群。 当n 3时, Sn不是Abel群。,轮换. 设是M的置换,若可取到M的元素a1, ,ar 使 (a1)a2,(a2)=a3,(ar-1)=ar,(ar)=a1, 而不变M的其余的元素,则称为一个轮换, 记为 (a1 a2 ar ) 例. =(1 3 4)=(3 4 1)=(4 1 3),6.3.2 置换的轮换表法 轮换的定义,可以把a1, ,ar中的任意元素ai排在头一位而改写成 (ai ai+1 ar a1 ai-1),结论:设(a1 a2 ar ) 是M的轮换,则 (a1 a2 ar )-1 =( ar a2 a1 ) 证明:往证(
4、ar a2 a1 ) (a1 a2 ar )=I 命为M的任意元 若a1,ar-1,设=ai,则(ar a2 a1)(a1 a2 ar) (ai)=(ara2 a1) (ai+1)= ai 若= ar ,则(ar a2 a1)(a1 a2 ar) (ar)= (ar a2 a1)(a1)= ar a1,ar,则(ar a2 a1)(a1 a2 ar) (x)=x 总之, (ar a2 a1) (a1 a2 ar)(x)=I(x)=x 即,( ar a2 a1 ) (a1 a2 ar )=I 同理, (a1 a2 ar) (ar a2 a1) =I,M的两个轮换 =(a1ar)和=(b1bs)说
5、 是不相杂或不相交,如果 a1,ar和b1,bs都 不相同(即a1, ,arb1,bs= ) 例.设M=1,2,3,4,5,6,7,(1 3 4)与(6 3 7)是相杂轮换,(1 3 4)(6 3 7)=(1 3 7 6 4),(6 3 7) (1 3 4)=(1 7 6 3 4);(1 3 4)与(2 5)是不相杂轮换, (1 3 4)(2 5)= (2 5) (1 3 4),不相杂轮换,不相杂轮换,结论:若和是M的两个不相杂的轮换,则 =. 证明:设=(a1ar),=(b1bs),和不相杂。命为M的任意元. 若a1,ar,设=ai,则 ()=(ai)=(ai) = ai+1,()=(ai)
6、=(ai+1)=ai+1 。 i=r时, ai+1 应改为 a1 。 故,()=()。,不相杂轮换,同理可证,若b1,bs,也有()=()。 若 a1,ar,b1,bs, 于是,()=()=,()=()=。综上,()=(),故=。,定理6.3.2 任意置换恰有一法写成不相杂轮 换的乘积。即,任意置换可以写成不相杂轮 换的乘积(可表性),如果不考虑乘积的顺序, 则写法是唯一的(唯一性)。 例. =(1 3 5 2)(4)(6 8)(7)=(3 5 2 1)(7)(8 6)(4) 置换的这种表法称为置换的轮换表法 去掉单轮换为轮换表法的省略形式: (1 3 5 2) (6 8),证明: (1)可表
7、性。 设是M上置换,任取a1M。 若(a1) = a1,则有轮换(a1)。 设(a1)= a2, (a2)= a3,。由于M 有限,故到某一个元素ar,(ar)必然不能再是 新的元素,即(ar) a1,ar。由于是一 对一的,已有(ai)= ai+1,i=1,2,r-1,所以 (ar)只能是a1.于是得到一个轮换(a1ar)。,若M已经没有另外的元素,则就等于这个 轮换,否则设b1不在a1,ar之内,则同样作 法又可得到一个轮换(b1bs).因为a1,ar 各自已有变到它的元素,所以b1,bs中不会 有a1,ar出现,即这两个轮换不相杂。若M 的元素已尽,则就等于这两个轮换的乘积,否 则如上又
8、可得到一个轮换。如此类推,由于M有 限,最后必得 =(a1ar)(b1bs) (c1ct) (1)即表成了不相杂轮换的乘积。,(2)唯一性. 设又可表为不相杂的轮换的乘积如下: =(a1ar)(b1bs) (c1ct) (2) 考虑(1)式中任意轮换(a1ar)。 不妨设 a1a1ar,且a1a。 于是,a2=(a1)=(a1)= a2 ,a3=(a2)=(a2)= a3 ,,证明,证明可见,(a1ar)必和(a1ar)完 全相同。这就是说,(1)中的任意轮换必 出现在(2)中,同样(2)中的任意轮换 必出现在(1)中,因之,(1)和(2)一 样,最多排列方法不同,但不相杂的轮换 相乘适合交换
9、律,所以排列的次序本来是 可以任意颠倒的。 证毕。,例. 设M=1,2,3,4,M的24个置换可写成: I; (1 2), (1 3), (1 4), (2 3), (2 4), (3 4); (1 2 3), (1 3 2), (1 2 4), (1 4 2), (1 3 4), (1 4 3), (2 3 4), (2 4 3); (1 2 3 4), (1 2 4 3), (1 3 2 4), (1 3 4 2), (1 4 2 3), (1 4 3 2), (1 2)(3 4), (1 3)(2 4), (1 4)(2 3)。,轮换的长度 其中所含的元素个数。 (a1 a2 ar)长度
10、为r。 对换 长度为的轮换。 结论. 任意轮换可以写成对换的乘积。 证明: 往证 (a1 a2ar)(a1 ar)(a1 ar-)(a1 a3)(a1 a2) (3) 对r进行归纳,当r=2时命题显然成立。 假设r=t时结论为真, 考虑=(a1 a2 at at+1)的情况。,对换,往证(a1a2atat+1)= (a1at+1) (a1a2at) 令1=(a1 at+1),2=(a1 a2 at), 下面证明= 1 2。 任取lM, 若l a1,a2,at-1,不妨设l=am,则 (l)= (am)=am+1, 1 2(l)= 1 (am+1)=am+1; 若l=at,则(l)=at+112
11、(l)=12(at)=1(2(at)=1(a1)=at+1; 若l=at+1,则 (l)= (at+1)= a11 2(l) = 1 (2(at+1) = 1 (at+1) = a1 ;,若l a1,a2,at+1,则 (l)=l 1 2(l) = 1 (2(l) =1(l)= l 。 因此,= 12 = (a1 at+1) (a1 a2 at) 。 由归纳假设, (a1 a2 at) =(a1 at)(a1 at-1)(a1 a2),所以 = (a1 at+1) (a1 at)(a1 at-1)(a1 a2),归纳完成。 还可以采用直接证明的方法进行证明。 推论. 对任意置换,有一法(未必只
12、有一法)可将其写成一些对换的乘积。 (2)=(1 2)(1 3)(1 3)=(2 3)(1 3)(2 3)。,例 设多项式f=(x1+x2)(x3+x4),找出使f保持不变的所有下标的置换,这些置换在置换的 乘法下是否构成群?,解:由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可得到使f保持不变的所有下标的置换的集合为: G=(1)(2)(3)(4),(1 2)(3)(4), (1)(2)(3 4),(1 2)(3 4),(1 3)(2 4),(1 4)(2 3)。 G是S4的有限非空子集,可以验证置换乘法在G 上是封闭的,置换乘法满足结合律, 所有元素 的逆都是自身,故G在置换的乘法下做成1个4次 置换群。,例,
13、图1是一个22的方格图形,它可以围绕中心旋转, 也可以围绕对称轴翻转,但要求经过这样的变动 以后的图形要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方格中的数字 可以改变)。例如,当它绕中心逆 时针旋转900以后,原来的数字1,2, 3,4分别变为2,3,4和1,可以把 这个变化看作是1,2,3,4上的 图1 一个置换(1 2 3 4)。下面给出所有可能的置换: 1=(1)(2)(3)(4) 绕中心逆时针转00; 2=(1 2 3 4) 绕中心逆时针转900; 3=(1 3)(2 4) 绕中心逆时针转1800;,4=(1 4 3 2) 绕中心逆时针转2700; 5=(1 2)(3 4) 绕垂直轴翻转1800; 6=(1
14、 4) (2 3) 绕水平轴翻转1800 ; 7=(2 4) 绕西北-东南轴翻转1800; 8=(1 3) 绕西南-东北轴翻转1800。 表1给出运算表。令D4=1, 2, 8, 易见D4关于置换的乘法是封闭的。 置换乘法满足结合律。 1是单位元。 1-1 =1, 2-1 =4, 3-1 =3, 4-1 =2, 5-1 =5, 6-1 =6, 7-1 =7, 8-1 =8, D4关于置换的乘法构成一个4次置换群。,表1,先把置换表成不相杂轮换之乘积,然后用一组顺向圈来表示。 每个顺向圈的长度,即圈上所含的元素个数,就是该圈所表示的轮换的长度。 一个n元置换对应一组顺向圈,这组圈的长度之总和为n
15、;反之,一组顺向圈表示一置换,置换的元素个数就是组中各图长度之总和。,6.3.3 置换的顺向圈表示,n元置换对应图形表达式 (图型) G = =1z1 +2z2 + +rzr zi表示长度为i的圈, i表示如此的zi的个数; 诸为非负整数,01n,n=0或1; 1+22+rr = n 例.M=1,2,3,4,5,6,7,8,=(1 6)(3 4 5)(2 8),G= z1+ 2z2+z3。11+22+31=8,6.3.3 置换的顺向圈表示,设表为k个不相杂的轮换的乘积(包 括长度为1的轮换在内),长度分别为 r1,r2,rk。 若 = n-k为奇数(偶数),则称为奇置换(偶置换)。,6.3.4
16、 置换的奇偶性,因每个长度为r的轮换可写成r-1个对换的乘 积: (a1 a2 ar)(a1 ar)(a1 ar)(a1 a3)(a1 a2) 于是可写成 =n-k 个对换的乘积。结论:奇置换可表为奇数个对换之积,偶置换可表为偶数个对换之积。,=(1 3 6 7 8 4 2)(5 9) n-k=9-2=7 (1 3 6 7 8 4 2)(5 9) =(1 2)(1 4)(1 8)(1 7)(1 6)(1 3)(5 9) 7个对换。,定理6.3.3 每个置换都能分解为对换的乘积, 但偶置换只能分解为偶数个对换的乘积,奇 置换只能分解为奇数个对换的乘积。 证明.只需证明 “只能分解”。 任取Sn,
17、设等于k个不相杂轮换之积, 这些轮换分别含r1,r2,rk个元素,于是 可以写成 个对换之积,定义置换的符号sgn如下:sgn=,显然,偶置换的符号为1,奇置换的符 号为-1。首先证明 sgn=sgnsgn (4)设等于k个不相杂轮换之积,等于h个不相杂轮换之积,且写成对换中最后一个为(a b)。 以(a b)乘而看其变化。,(1)若a和b在的两个不同的轮换之内:=(a a1 as)(b b1 bi) 则 (a b)=(a a1 as b b1 bi) 即,(a b)为(h-1)个不相杂轮换之积, 故, sgn(a b)= (-1)n-(h-1) = -(-1)n-h = -sgn (2)若a
18、和b在的同一个轮换之内:=(a a1 as b b1 bi) 则(a b)=(a a1 as)(b b1 bi) 故,sgn(a b)= (-1)n-(h+1) = -(-1)n-h = -sgn,总之,以一个对换乘则将sgn变号, 今等于(n-k)个对换之积,故以乘 将sgn变号(n-k)次,即 sgn= (-1)n-k sgn=sgnsgn 因此,和的奇偶性与其乘积的奇偶性之关系如下:偶偶=偶, 奇奇=偶,奇偶=奇, 偶奇=奇。 因为对换是奇置换,所以只有奇数个 对换之积是奇置换,偶数个对换之积是偶 置换。,定理6.3.4 设M的元数为n,若n1,则奇置换 的个数和偶置换的个数相等,都等于
19、 。 证明:命 1,2,m (5) 为M的所有偶置换,由于n1,故可取到一个对 换,而作下列乘积:1,2,m (6) 显然i是奇置换,而且诸i互不相同, 即(6)中无重复元素。反证,若i=j, 则以-1左乘得i=j,矛盾,这说明M的奇置 换不少于偶置换。,反之,若为M的任意奇置换, 则-1为偶置换,故必等于某一个 i,-1=i,因而=i,这说 明M的任意奇置换必在(6)中,(6) 就是M的所有奇置换,M的奇置换不 多于偶置换。于是奇置换的个数和偶置换的个数 相等,各占置换总数n!的一半。,定义之奇偶性的整数 = n-k称为的定性数。 定理6.3.5 设n元置换有图型G= 则之定性数等于= 证明. n=1+22+rr+nnk=1+2+r+nn-k=2+(r-1)r+(n-1)n=,置换的定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