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学视野下的 中国农村面源综合防治,人文地理学应用讲座之(1),提 纲,中国农村面源综合防治:理论审视中国农村面源综合防治:实践探索,中国农村面源综合防治:理论审视,(一)问题提出:农村面源污染是如何形成的?(二)问题透视:农村面源污染的本质是什么?(三)问题分析:当前中国农村面源污染形势?(四)问题求解:中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路径?,中国农村面源综合防治:实践探索,(一)背景简介:国家水专项湖泊主题洱海项目及进展情况(二)工作报告:华师课题组主要任务学院本学期工作情况,谢谢!欢迎批评指正!,(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传统,如何理解地理学的学科传统引申而出的问题:有人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
2、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动力机制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据此,该定义与上述概念界定有无矛盾?解释:二者只是概念界定的视角不同,前者是一种现象-特征视角,后者则是一种机制-成因视角,是立足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传统,如何理解地理学的学科传统未必准确的结论:区域传统,即注重区域研究。区域研究的核心是区划、本质是寻求地理差异。空间传统,即长于空间分析。空间分析的核心是区位、本质是寻求地理联系。区域传统与空间传统相结合,形成地理学独特的思维定势,即地理思维。,(二)地理学“空间”的基础:空间观,空间与空间观如何理解空间与空间观?空间是具有一定几何尺寸、能够容纳一定物质的客观存在,类
3、似于容器的概念。这正是唯物主义对空间的基本认识。空间观是人们关于“空间是什么?”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和看法。世界观及方法论不同,空间观也会不同。,(二)地理学“空间”的基础:空间观,不同人文地理学流派的空间观实证主义地理学的“空间形式”。认为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侧重解析空间的特征。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空间关系”。认为空间是一种关系网络,侧重探讨空间的机制。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空间意义”。认为空间是一种价值表征,侧重追寻空间的意义。,相关链接: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英著名地理学家A.塞耶将当代地理学研究划分 为发现秩序并探寻规律的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和 理解结构并透视性质的地理学(
4、结构主义地理学)。美著名地理学家J.邓肯将人文地理学研究划分 为个体论者、即人文主义地理学,和整体论者、即结构 主义地理学。结论:英国著名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将当代 国际地理学发展概括为实证主义地理学、结构主义地理 学和人文主义地理学三大主要流派。,空间观的演进阶段及内涵变化,(一)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阶段(二)地理学空间观的内涵变化,(一)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阶段,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阶段,人文地理学空间观演进的阶段划分“计量革命”是重要转折点,方法论的重大变革;对象-空间形式,隐含-空间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文地理学的社会转向,意味着其空间
5、观转向的开始。阶段划分:20世纪70年代为节点,此前侧重空间形式,此后则侧重空间关系和空间意义。,(二)地理学空间观的内涵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见附件),(二)地理学空间观的内涵变化,人文地理学不同空间观的内涵解析实证主义地理学的“空间形式”:一定地域地球表层的客观存在及其呈现图式,侧重物理世界的空间结构。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空间意义”:一定地域人类个体的环境感知及其行为映射,侧重主观世界的空间价值。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空间关系”:一定地域社会群体的结构关系及其空间图式,侧重真实世界的空间建构。,(二)地理学空间观的内涵变化,人文地理学不同空间观的整合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研究
6、范式可以表述为:格局-过程-机制-效应。据此,空间形式及其变化规律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对应于上述的“格局-过程” ;空间关系侧重对空间形式及其变化规律的解释,对应于上述的“机制”;空间意义则侧重说明空间形式的价值,对应于上述的“效应”。归纳: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观是空间形式、空间内涵(关系)、空间意义(价值)的统一。,空间观的演进背景及推动力量,(一)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背景(二)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动力,(一)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背景,当代人类发展的困惑与反思何为发展?发展是人的发展!当代西方哲学的思考与思辨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当代人文地理的困境与探索从区域地理到计量革命;地理虚无
7、或地理复兴?,(二)地理学空间观的演进动力,社会需求的激励社会问题凸显-人类发展转型-地理研究贡献。相关学科的渗透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与地理学科的社会转向。研究对象的变化人地关系变化特征:从自然主导走向人文主导。,案例:“三重空间”与“三维空间”,社会学的“三重空间”逻辑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Lefebvre H创造性的提出了“空间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 )”理论,后经Harvey D 等人发展,其“社会-空间统一体”已成为分析城市化空间的主流视角。“三重空间”逻辑:感知的空间(空间环境)-生活的空间(社会建构空间-空间形塑社会)-表征的空间(空间意愿)。由
8、此可知,“空间的生产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全过程” ;“空间不仅是社会的产物,还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案例:“三重空间”与“三维空间”,地理学的“三维空间”理念“三维空间”理念:空间形式、空间内涵、空间意义有机统一。 问题: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案例:“三重空间”与“三维空间”,二者的关联分析感知的空间(空间环境)对应空间形式;生活的空间之社会建构空间对以空间内涵,生活的空间之空间形塑社会对应空间意义;而表征的空间则可“安排”对应空间调控。事实上,人文地理学的“三维空间”之理念正是社会需求激励、相关学科渗透和自身发展转向综合作用的产物。,小结:问题回眸及延伸,问题回眸:再论地理学
9、的研究对象根据地理学的“三维空间”解析,学科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定地域的空间形式及其变化规律;那么,地理学又为何同时关注空间内涵及空间意义?其间是否存在逻辑矛盾?举例说明: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物,包括建筑物的形态及其结构等,但不同区域的差异显然存在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而,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地理环境也是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小结:问题回眸及延伸,问题延伸:辨识地理研究的人文化伴随着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文化转向,人文化似乎已成为当代地理研究的主流趋势。然而,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兴盛“有使地理学脱离主旨的危险”,并使研究内容日趋模糊和泛化。个人观点:形成如此态势和格局的原因,可能在于模糊了研究对象、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其客观意义之间的关系,寻求地表事物分布及变化规律仍然是人文地理学追求的目标!,谢谢!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