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究的基本过程:,_、_、_、_、 _、 _。其中_ _是探究成功的前提,_ _是探究成功的关键。,事实的假设,计划,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和作出符合科学,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探究的常用方法: _、_、_、_。,观察法 实验法 测量法 调查法,上面有三张图片,按图片顺序表示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请同学们尝试的猜猜,是怎样的故事呢?,1,2,3,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能够准确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3、识别生物学实验中常
2、用的其他研究工具。,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阅读课本“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显微镜的概念:2、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3、显微镜的使用,主要包括哪些步骤?,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一)显微镜的构造按图填写各部件的名称,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压片夹,通光孔,_,_,_,_,_,_,_,_,_,_,_, _, _, _,各部件的功能 粗准焦螺旋:_ 细准焦螺旋:_ 镜 臂:_ 通光孔:_ 压片夹:_ 镜 柱:_ 目 镜:_ 镜 筒:_ 转换
3、器:_ 物 镜:_ 载物台:_ 遮光器:_ 反光镜:_ 镜 座:_,升降镜筒,升降镜筒,连接作用,光线通过,固定玻片,支持作用,放大物象,放大物象,连接目镜和物镜,调节物镜,放置玻片,调节光线强弱,反射光线,支持、稳定作用,各部件的作用分类 (1)光学部分: (2)调节部分: (3)机械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不同大小的目镜,不同大小的物镜,图中目镜和物镜上标注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数字大小与目镜的长度及物镜的长度是怎样的关系?有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怎样计算的?,1、遮光器上分布着大小不一致的光圈,大光圈与
4、小光圈相比,谁通过的光线更多?,2、光线弱的时候用什么光圈?光线强的时候用什么光圈?3、由此说明遮光器具有什么功能?,大光圈,大光圈 小光圈,调节光线强弱,对反光镜进行横切,反光镜的横切面,1、该实验说明,反光镜其两面有什么特点?,一面是凹面镜,一面是平面镜,2、平面镜与凹面镜,谁对光线有聚光作用,因此,光线强时用什么镜面?光线弱时又用什么镜面?,答案依次为:凹面镜 平面镜 凹面镜,凹面,平面,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1、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都有什么作用?2、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的周长谁更长?,3、由此说明,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谁更大?谁更小?,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
5、粗准焦螺旋更大 细准焦螺旋更小,1、目镜和物镜上标注的数字表示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与_的乘积。 2、在光圈大小的选择上,光线弱时用_,光线强时用_,遮光器的作用是_。 3、光线强时,选择_镜,光线弱时,选择_镜。 4、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_,调节 _,镜筒升降范围更大,调节_,镜筒升降范围更小。,放大倍数,小,无,大,有,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大光圈,小光圈,平面,凹面,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调节光线强弱,细准焦螺旋,(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拿与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观察 5、整理和存放,(1)取
6、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一手托。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_的地方,_朝向自己,镜座距离身前的实验台边缘_左右。,7厘米,镜座,略偏左,镜臂,镜臂,1、取拿与安放,右握、左托;略偏左(边缘7厘米),2、显微镜不要放在桌子边缘,目的是什么?略偏左的目的又是什么?,注意事项:,1、为什么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一只手提起显微镜?,防止目镜、反光镜滑落。,防止滑落地上损坏;便于用左眼观察。,(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拿与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观察 5、整理和存放,(1)转动_,使镜筒上升; (2)转动_,使_物镜对准_; (3)转动_,_的光圈对准_。 (4)_注视目镜内,_睁开,转动_,
7、通过目镜看_的圆形视野。,2、对光,粗准焦螺旋,转换器,低倍,通光孔,遮光器,较大,通光孔,左眼,右眼,反光镜,白亮,升镜筒,转低倍(物)镜,转大光圈,左眼看、右眼睁、转反光镜。,一升,二转,三左右转。,(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拿与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观察 5、整理和存放,3、安装装片,(1) 将写有“上”字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2)移动装片,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压装片,移装片,(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拿与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观察 5、整理和存放,(1)从侧面注视_,双手同时旋转_,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接近装片_处停止,防止_装片和_镜头
8、;,4、观察,(2)_注视目镜,同时_转动_,使镜筒_上升,直到_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_,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缓慢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的方向。,物镜,粗准焦螺旋,2毫米,压碎,损伤,反方向,左眼,粗准焦螺旋,缓缓,看清物像,细准焦螺旋,慢降 缓升 调物象,问题来了,1、为什么在下降和上升镜筒是调节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物象时,是调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螺旋比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更大,下降和上升镜筒只是需要找到较清晰的物象,所以选择粗准焦螺旋,而将物象调节更加清晰,需要在小范围内调节,所以选择细准焦螺旋。,2、装片上实物的大小和形状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吗?若移动装片
9、上的物体,目镜中观察的物象与装片上的物体移动方向一样吗?,注意事项:,装片中“上”的实物图,目镜中“上”的物象图,(1)目镜中观察到“上”的物象大小与装片中“上”的实物大小,谁更大? (2)目镜中观察到“上”的物象形状与装片中“上”的实物形状是怎样的关系? (3)通过以上两问题,说明了什么?,目镜中观察到“上”的物象,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即是倒像的关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实物大 得多,上,显微镜成像原理: 映入眼内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观察标注有“e”字符的玻片,目镜中形成的像是:( ),A 、 B、 C、 D、,D,装片中“上”的实物图,目镜中“上”的物象图,试一试:向上
10、移动玻片标本,物象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_,相反,上,装片中“上”的实物图,目镜中“上”的物象图,试一试:向右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_,相反,上,装片中“上”的实物图,目镜中“上”的物象图,试一试: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_,相反,上,目镜:5 物镜:4,目镜:5 物镜:10,放大20倍,放大50倍,小,大,小,大,(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拿与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观察 5、整理和存放,(1)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2)用_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用_轻轻擦拭干净。 (3)转动_
11、,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_,竖立反光镜。 (4)最后把显微镜放进_里,送回原处。,5、整理和存放,转换器,最低,镜箱,纱布,擦镜纸,升镜筒、取装片,擦干净,转物镜、降镜筒、竖反光,装箱。,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装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显微镜使用顺口溜:,取拿与安装,对 光,安装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和宽,而不是面积,注意:,小明和小张分别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他们目镜均采用10倍,而小明物镜采用4倍观察,小张物镜采用10倍观察,下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小明和小张
12、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分别为40倍和100倍; B、小明和小张观察到的细胞面积分别放大40倍和100倍; C、小明和小张观察到的细胞面积分别放大1600倍和10000倍; D、小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于小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ACD,1、刀 片:_ 2、放大镜:_ 3、烧 杯:_ 4、滴 管:_ 5、试 管:_ 6、酒精灯:_ 7、培养皿:_ 8、镊 子:_ 9、载玻片:_,阅读课本第17页填写以下工具的作用,二、其他常用研究工具,用于观察,切取材料,用于加热、配制溶液、转移液体,加热物体,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盛取少量试剂或用于加热,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夹取材料,承载材料,承载培养液或培养基,,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注意安全,及时清理,三、显微镜的类型,数码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镜,体式显微镜(解剖镜),1、显微镜的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分类 2、显微镜的使用 (1)_ (2)_ (3)_ (4)_ (5)_ 3、其他常用工具及显微镜的类型,整理和存放,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完成课本18页,同学们辛苦了!,授课教师 : 王祖喜,备课时间 :20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