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芷花开绕屋香白芷,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性辛、温。归肺、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白芷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草药,勤劳智慧的中华名族祖先很早就发现其药用价值并用于治病。白芷生长能力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常被古代文人骚客当作吟咏的对象。唐朝诗人陈子昂便有“泛滟清流满,葳蕤白芷生。 ”的佳句,而“葳蕤”二字更是描述出白芷生长的茂盛之状。王维也有“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的名句,更是把白芷当作一种美丽的景致。明朝止庵法师的“白芷花开绕屋香,一时秋思入江乡。 ”却又形象地描绘出白芷开花的香气,而
2、且还能从中看出白芷生长在房前屋后,何其常见!分类信息:中文名称 白芷 目 伞形目英文名称 Chinese angelica 科 伞形科界 植物界 属 当归属门 被子植物们 种 白芷/台湾当归纲 双子叶植物纲 域 真核域草药名:白芷(本经 ) 。化 学 成 分 :本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 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别名: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杭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茞。白芷可以详细分为以下几种: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多年
3、生草本,高可达 2.5 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 59 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 23 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 26 厘米,宽13 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 1030 厘米;总苞缺如或呈 12 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 1416 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 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 5,花丝
4、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 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 5 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 67 月。果期 79 月。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多年生草本,高 12 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细棱。叶互生;茎下部的叶 23 回 3 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叶柄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广阔膨大的叶鞘;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
5、顶生,总花梗长 1520 厘米;总值缺,小总苞数枚,狭披针形至线形,较小伞梗为长;花萼不明显;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类圆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内折曲;雄蕊 5,花药椭圆形:子房下位,2 室,花柱 2。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右明显的 5 棱,侧棱有较木质化的翅。花期 56 月。果期67 月。生长于山地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于四川、山东等地。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 12米。根圆锥形,具 4 棱。茎直径 47 厘米,茎和叶鞘均为黄绿色。叶互生;茎下部叶大,叶柄长,基部鞘状抱茎,23 回羽状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终裂片阔卵形至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密生
6、尖锐重锯齿,基部下延成柄,无毛或脉上有毛;茎中部叶小;上部的叶几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小总苞片长约 5 毫米,通常比小伞梗短;复伞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黄绿色;雄蕊 5,花丝比花瓣长 1.52 倍;花柱基部绿色或黄色。双悬果被疏毛。花期 56 月。果期 79 月。分布浙江、台湾等地。浙江、江苏有栽培。 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粗糙的刺毛。主根纺锤形。茎下部叶具柄,柄长 24 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叶片 2 回羽状深裂,长 520 厘米,宽 57 厘米,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 2.55 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细皱,下面浅绿色,边缘具不等齿牙;茎上部叶与茎下
7、部叶相似。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梗 1320;总苞缺或有 13 枚,线状披针形;小总苞片 45,线形;花 2 型,边缘花较大,不整齐,中心花近于整齐;萼齿 5,线状三角形;花瓣 5,白色,先端 2 裂;雄蕊 5;子房近于无毛。双悬果倒卵形或卵形,长 78 毫米,分果具 5 条细棱。花期 57 月。果期 810 月。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滇白芷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直径 0.21.5 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横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 1/3。商品多已切成厚约 1 厘米以下的厚片。气
8、芳香,味辣而苦。主产云南。药物特性:性 状 : 根呈圆锥形,长 1020cm,直径 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性 味 : 性温,味辛。本经:辛,温。别录:无毒。 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药物图考:有小毒,臭香,味辛。归经: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功 能 主 治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
9、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纲目:治鼻渊、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
10、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雷公炮炙论: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纲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药理作用:1、美容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作用。4、解痉作用。 5、对心血管的作用,能降血压,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6、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
11、有抑制作用。7、光敏作用: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 8、抗癌作用。9、抗辐射作用。 10、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关于白芷的传说:传说一、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
12、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传说二、有一位看起来年已过 30 岁的秀才,时常感到头沉重并伴有头痛。刚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以为是因为读书过劳造成的,因此并没有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痛加剧,同时面部发麻,从头后部及两肋滴滴嗒嗒流出冷汗,疼得他简直难以忍受,家里仆人忙请来医生为他诊治。可相继请来了数位医生,诊脉,开药,但服药后,丝毫未见效果。友人见状,给他介绍了四川省巫山有位专治头痛的名医。秀才在家人的劝导下,终于上路,随家人前往巫山处求医。可是秀才见到医生后,秀才呻吟并乞求着医生。医生将秀才留下,开始为他治病。被安排在病室住下的秀才,接过医生从药箱中取出像小拇指头大小的药丸,放在口中慢慢地嚼后,用荆芥汤服下。当秀才把药丸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直通鼻窍,使人感到一股清新之气,直达脑海,好不惬意。翌日下午,秀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往日若无其事的表情。他暗自揣摩,原先经数位医生诊治都无法解除的头疼,在这只靠几粒药丸即止住了头疼,真是名不虚传的名医。其药神效,立杆见影啊! 可又让人琢磨不透。参考资料:本草纲目搜搜百科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