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經導論摘要與心得一、前言賴博士對聖經舊約素有研究,畢業於臺灣大學(B.S.、M.S.) ,後去美國攻讀三一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神學碩士和舊約哲學博士 。此書五經導論是根據他多年課堂講義整理而來,本書對五經在過去二百多年的研究結果,提出了簡明扼要的描述與評論。並對五經的各書卷作了系統的論述:曆史背景、人物事件、重點內容與文學結構。很清晰地把人物、時間、地點、主題等串聯起來,使我們一目了然,容易明白其中的複雜關系。在舊約中文參考書缺乏的今天,此書材料豐富、論點精確,很能幫助我們了解五經的脈絡與內容,產生對研讀五經的興趣。這書是研讀舊約
2、摩西五經一本很好的導讀本,學術性強,條理清晰,不實為摩西五經福音派立場的代表作。非常適合神學院裏的神學生,教會裏的服事人員-牧師長老及有興趣進深理解五經的信徒。二、五經簡介與近代五經的研究 摩西五經不僅是舊約聖經的基礎(虔誠的猶太人曆代最為推崇的) ,也是整本聖經的基礎。五經裏包含著有關福音和很多倫理的思想。首先作者對五經的名稱做了定義:為創、出、利、民、申(簡稱)五卷經書。 “摩西五經”之英文 Pentateuch 是來自希臘文,原意是五卷書,但在猶太傳統中仍被視為一卷書。猶太人稱為“妥拉”(Torah),即指引或是教誨之意,因五經中大部分內容是神對其子民的蒙福的指引。摩西為五經的作者,是大
3、部份猶太人和傳統的基督教看法,這主要是基於聖經無誤的前提,且在新約中有耶穌的見證,也有經文清楚提及摩西與五經的密切關系(可 12:26;路16:29,31)。當然,五經本身是沒有清楚說明作者的身份,支持摩西為五經作者的理由有:舊約裏間接或直接的指出摩西記錄神的話語(出 17:14)。 我覺得摩西雖不可能親筆寫完五經的內容,因其中有小部份經文是明顯寫於他死之後的,如創 36:31;申 34:5-12,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五經的內容是神啟示摩西寫下的。除了自己親筆寫外,摩西可能也監管一些書記為他作記錄。大多數的學者都接受五經的內容屬於遠古時期的,考古學的發現不斷證實這點。近代對五經的批評主要有
4、三種假說:1.底本假說,認為五經是經過長時期,由多人編修而成。這是主流思想,且影響最大。2.增補假說,認為核心數據可能是來自摩西,斷裂處有另外的內容補上。3.殘簡假說,不同的底本像許多斷片,用繩子來竄起。本章最後談到考古學對五經研究的影響。我認為考古學對學習聖經的人是有幫助的,因為考古發現往往能讓人對聖經時代的人的環境、習俗和語言有更多了解。此外,考古學也提供有用的資料,讓人知道聖經預言得到應驗,諸如古巴比倫,尼尼微這些城的傾倒。但是聖經不是一本完全意義上的曆史書,它是一本向人說明神如何拯救人類的書,有些是不能通過曆史資料來證明。三、創世紀首先作者列舉了新約福音書,保羅書信等肯定了創世紀所記載
5、內容的可靠性。接著把創世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上古時期(創一/十一章) ,記載了創造、墮落、洪水、巴別塔的事件。第二部分:列祖時期(創十二/五十章) ,記錄了亞伯拉罕、雅各與雅各眾子的故事。五經中有三個重要的約,創世紀裏占了兩個。第一個是挪亞之約:神用洪水毀滅全地以後,用雨後的彩虹為標記與挪亞立約,從此不在用洪水毀滅這地(創九章) 。第二個是亞伯拉罕之約:是神與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應許賜給他後裔、土地、君王(創十二 1/3,十五章,十七章) 。神亞伯拉罕立約,從他蒙召出迦勒底的吾珥到順服獻以撒,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進展,且都有條件和新的應許,摘要如下:1、立約的先聲
6、:信心呼召與應許(創十二:1/3)條件:離開本地,本族,父家。 應許:大國,大名,大福2、立約的實行:信心稱義與獻祭(創十五章)條件:素來信神的話,因信稱義,遵命獻祭。應許:得後裔,寄居四百年再回來。3、立約的更新:信心軟弱與堅固(創十六/十七章)條件:行割禮作完全人。 應許:改名(亞伯蘭該亞伯拉罕)及君王的應許4、立約的完成:信心巔峰與賞賜(創二十二章)條件:獻上所愛的獨生子以撒 應許:土地、後裔、君王 創世紀讓我看見了神的大能,因為開篇就說,起初神創造天地萬物,這是信神的人的信仰基礎。人是被造之物、神是造物主。神先造萬物,預備好了,最後再造人,共用了六天,第七天就安息了。此書還特別強調人是
7、最後被造的,比蟑螂還晚,所以人要謙卑。這點我非常贊同。本章內容讓我印象最深刻地是:詭詐的雅各在雅博渡口被上帝改變,在遭遇饑荒去埃及這件事上,堅定不移的依靠神,此書提出雅各尊貴的生命,勝過亞伯拉罕和以撒。約瑟經過各種試煉最後得到長子的名分,雙倍的產業。猶大通過她瑪事件徹底悔改,得到君王應許。這一切說明了神的慈愛和神的主權。人只有信靠神、跟隨神才是唯一岀路。因為除他以外別無救贖!四、出埃及記出埃及記記載曆史上最重要的事,離開埃及的奴役,建立以色列國家。自古以來本書就是猶太教和基督教重要的經典,前者重視西奈山頒布的律法,後者重視逾越節預表耶穌基督的救恩。出埃及記作者把它分為三部分,第一段(1-18
8、章)脫離埃及奴役,蒙救得著自由。第二段(1924 章)西奈與神立約,委身侍奉真神。第三段(25-40 章)建造會幕聖所,建立敬拜中心。出埃及記重要記載了摩西的出生、得救,蒙召,用十災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在西奈立約:頒布十誡與約書,就是西奈之約(出十九-二十四章) 。最後是建造會幕,過敬拜的生活。感謝神把出埃及記賜給我們,讓我們看到神恩典在先,立約在後,約是維系恩典的法則,使得神人關系得以牢固;我們也看到神救贖在先,建造在後,使得百姓先得自由,後活出聖潔公義。這章感觸最深人物是又忠心又忍耐的神僕人摩西,一位肯犧牲自己為民贖罪的領袖,他對神的家盡心盡意,順服神的安排,率領神的百姓出埃及,建
9、立神的國家,帶領以色列民敬拜神。特別是摩西的代禱,好幾次是提著腦袋向神禱告,求神的心回轉,不要滅絕以色列民。非常感人,讓我看到摩西的心胸廣大及代禱的果效。感謝神怎樣帶領以色列民怎樣出埃及進應許之地,也怎樣施恩手帶領著我們進入他的新天新地,今天,聖靈內住在我們裏面,叫我們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使我們成為聖潔進入他榮耀裏。五、利未記利未記是五經中最受忽略的一卷書,因他缺失故事性,還有人認為給舊約的以色列人,早已過時。我很贊同作者的立場:利未記與今日基督徒的生活息息相關,他詳細記載了如何過聖潔的生活、聖潔的侍奉、聖潔的敬拜、聖潔的婚姻及聖潔的身體,是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所必需。我覺得利未
10、記的目的就是頒布神的律法和原則,又教導他們如何過聖潔的生活,以及親近這位聖潔的神。本書感觸最深是利未人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講到利未人對神忠心,被神揀選作為事奉的支派。所有的祭司都屬於利未支派,他們的工作是協助料理會幕,並向百姓講解律法。當然神對祭司的要求也是遠勝過常人,要求生活、靈性、事奉無瑕疵。告訴我們今日侍奉主的人,也要在愛心、信心、行為、聖潔上做眾人的榜樣,成為神家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六、 民數記名數記兩次數算百姓的人數,第一次在西奈山下(民 1 章) ,第二次在摩押平原(民26 章) 。兩次統計有作戰能力的壯丁人數人口,人數都差不多。只有西緬支派減少最多,本書認為可能與後面的巴力毗珥事
11、件有關。印象最深刻是以色列人來到加低斯,派十二位探子去窺探迦南的情況。十個探子回來說那地的人高大可怕,只有迦勒和約書亞鼓勵百姓“立刻上去得那地” (13:30) ,可惜所有的百姓都不信,甚至還要用石頭打死迦勒和約書亞。神宣告那一代人不能到達應許之地,於是百姓開始在曠野飄流。埋怨、抗拒神、被神懲戒、死亡就是他們的飄流生活。可怕的等待就此開始,以色列人要等老一代的人死去,新一代的人起來進入迦南。他們若早信靠神進入應許之地那該有多好啊!七、 申命記本章作者首先寫到申命記是五經中最重要的一卷,因為次書說明整個五經寫作的目的。摩西在此書把曠野四十年的經曆告訴以色列民,務必敬拜獨一的真神。並提醒百姓,律法
12、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愛神,而其具體表現就是遵行神的律法(申六 4-5).以色列民若如此行,就能夠在應許之地蒙福得地業。若背棄耶和華,轉去敬拜別神,就會遭刑罰、詛咒、滅亡。這對聖經的其他書卷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有時想忘記痛苦的經曆,讓不愉快的記憶隨著歲月流逝而變得模糊、淡薄。不過我們有時卻需要想起這些痛苦的教訓,使我們不致重蹈覆轍,讓我們堅守承諾。前事的確可以鼓勵我們,推動我們積極行動。八、結語透過這次的學習真是受益匪淺,摩西五經裏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每個情節都進入眼簾,神對以色列的帶領,對神順服與悖逆的結果,讓我看到神審判的可怕,也會為他們的悖逆而感到心中憂傷,他們的順服給我帶來信心的提升,使我看到神是那麼的尊崇,被人敬畏,神就是愛,提升、煉淨、破碎我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敬拜祂,領受祝福與恩典。看到神對以色列的要求, 申 10:12-13 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遵行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 這也是神今日所向我要的,讓我忠心、聖潔的去侍奉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