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98589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1) 一般反应: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全身反应: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3.0cm 为强反应。a.皮内注射:接种卡介苗 2 周后,局部先出现红肿,以后会化脓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2 个月后形成瘢痕。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应禁用热敷消肿。b.皮下注射:接种疫苗 1224 小时内,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和轻度肿胀,根据红晕的大小分为弱反应(1.5cm 以下)、中反应 (1.53.0cm) 和强反应 (3.0cm 以上)。以上局部反应不需处理,一般在接种后 4872 小时内消退。较严重的

2、局部反应可用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 1015 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和减轻疼痛。常见局部反应多由接种百白破疫苗所致,由于百白破疫苗中古氢氧化铝,是一种颗粒较大的吸附剂,吸收比较缓慢,因此,注射前须震荡摇匀。另外,因注射部位不正确或因注射过浅等原因引起注射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导致无菌性化脓。c.肌肉注射:接种含吸附剂的生物制品后,少数儿童局部可出现硬结,这种情况一般不需处理,34 天会逐渐消退,严重时也可用热敷方法。(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晕厥(晕针) :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晕针,

3、应马上使其平卧,保持安静,并喂以热水或糖水,即可缓解。严重者数分钟后仍不见好转,可注射氟美松 4mg 或 0.1%肾上腺 0.30.5ml 并严密观察病人 BP、T、P、R 的变化,同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无菌性脓肿:无菌性脓肿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注射局部产生红晕者,形成硬结、局部肿胀、疼痛轻者,针眼处流脓重者形成溃疡者。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自行吸收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处理方法:不同程度的脓肿应给予不同的措施,避免一刀切。干热敷可以促进脓肿吸收;脓肿未破溃者应抽脓,不宜切开排脓;脓肿破溃或形成空腔者,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为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应冲洗伤口,引流通畅,

4、如有继发感染需用抗生素配合治疗。过敏反应:由于接受疫苗注射而引起的一类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等。a.过敏性皮疹:处理方法,口服抗过敏药物。b.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患者立即平卧,头部放低,氧气吸入,皮下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血压下降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 12ml 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滴。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有喉头水肿者可行气管切开。c.过敏性紫癜:处理方法,早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和维生素。d.血管神经性水肿:处理方法,局部用热敷,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3) 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是一种和精神因素有关的急性休克反应。这一类反应不是疫苗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多发生在儿童集中的场所,属群体性反应。病人的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大多属于神经官能性反应。各种症状在睡眠和注意力转移后减轻,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丧失知觉,促其苏醒,苏醒后酌情给予镇静剂,暗示治疗、物理治疗,尽可能在门诊治疗,发作频繁不合作者,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4) 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处于某种疾病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

6、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分为偶合、诱发、加重原有疾病三种情况。偶合症与疫苗无关,不属于异常反应。常见的偶合症有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婴儿窒息或猝死。鉴别处理原则:接种灭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接种活疫苗,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原学及其他检查;原因不明或多因素,由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明确偶合症诊断后,向受种者耐心解释。(5) 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可能与疫苗的固有性质有关,但不属于异常反应。(6) 不明原因反应:疑似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