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山东春考一模《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96781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山东春考一模《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山东春考一模《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山东春考一模《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山东春考一模《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山东春考一模《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1 页青岛市 2017 年春季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卷一(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20 个小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 (本大题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装帧(zhn) 圭臬(ni) 滂沱 (png) 另辟蹊径(q)B桂棹(zho) 和弦(xun) 角色(ju) 众目睽睽(ku)C慰藉(ji) 阜盛(f) 装载 (zi)

2、义愤填膺(yng)D摭拾(zh) 冠冕(gun) 誊写(y) 卷帙浩繁(z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蝉联 雾霾 恰如其份 罄竹难书B联袂 砥砺 厉行节约 舐犊情深C诡秘 蒿草 既往不咎 吹毛求次D自栩 嬉戏 语重心长 妄自菲薄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他一生都在觅渡, 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 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 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 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A但是 如果 只要 也B但是 即使 那么 就C但是 要么 要

3、么 也D但是 即使 要么 就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2 页A.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谁说不是一条真理?B.为促进同学们朗读古典诗词的热情,我校计划在 5 月中旬举行以我爱古诗词为主题的朗诵活动。C.是继续升学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即将毕业的小王感到很迷惘。D.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 , (三希堂竹谱序 ) ,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这次来青岛,时间紧迫,只能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美丽的海滨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

4、,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C.人类在灾难面前要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D.两会召开期间,各地代表云集北京,对记者们接连不断的提问,与会代表们均不胜其烦地一一予以回答。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A春节过后,家电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品牌的价格甚至下降了 12 倍。B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正确理解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还能培养严密思维的能力。C一些中学生写作文胡编乱造、词不达意,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注意观察生活、缺乏真情实感造成的。D春天的祖国处处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是最美丽的季节。7.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

5、序正确的一项是旧日的方志上说“长林郁郁,幽涧泠泠” 。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了远离。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 。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 “白云千载空悠悠” 。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村里村外的劳力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3 页A B C D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海明威、欧亨利和拉索尔贝

6、克都是美国作家, “桑地亚哥”是欧亨利塑造的硬汉形象。B. “歌” 、 “行” 、 “书” 、 “赋”都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C请别人修改文章称“斧正” ,赠与对方书籍称“惠赠” 。D.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他们是不同时代。9. 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借据中表示钱物往来数量的数字大小写均可,数额前必须写清钱币种类。B.演讲具有针对性、鼓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C.一则广告的成功与否,制作艺术水平的高低起决定作用。D.简报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编发单位”位于报尾。10.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是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

7、,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释】 息机:摆脱琐事杂务 ,停止世俗活 动。A. 首联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B. 颔联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C. 诗歌后两联转而从何遁山人的角度展开想象,想象其回家之后的情形。D. 这是一首送别诗,一方面写出了作者为朋友归乡而高兴,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惆怅感伤。二、 (本大题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6 小题(一)(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8、 4 页以“指”为信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公 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算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 作为书写的载体, 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 间无印章者,

9、“ 盖印 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所谓“画指”,是指由书 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 见证人、保人(指中 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 签署。有人 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 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 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公元 851 年,阿拉伯商人索拉 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

10、记载 :“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 ”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 纹博物馆就藏有 这样的文件。那是民国 25 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 见人、代笔人等都要 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

11、,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 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 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1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5 页B.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C.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应用

12、指纹的国家,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 2000 多年前。D. 按押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B. 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C.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D. 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

13、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纹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B. 阿拉伯商人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 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 2000 多年。D. 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14、二)我以 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 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 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6 页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 肃、 陕西、山西、内蒙一带, 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 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 稳稳当当

15、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 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 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 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 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 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

16、,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 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14.下列对文段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第 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B. 第 段概括长城的伟大,为下文赞美都江堰做作铺垫。C. 第 段从两个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做作了对比。D第段进一步突出了都江堰的社会功用。15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B.“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长城摆出老资格”与都江堰“卑处一隅”作对比,突出了长城的宏伟壮阔。D.将都江堰比作乡间母亲,生动形象的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17、: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16.对以上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了写景、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7 页B. 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后辈。 。C. 本文在评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D.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三、 (本大题 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 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 鸿门,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18、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 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 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7.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 令将军与臣有卻

19、卻:通“隙” ,嫌怨,隔阂B. 若入前为寿 寿:祝寿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 ,使跟从D.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18.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籍何以至此?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古之人不余欺也C.果地震陇西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今者有小人之言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B. 因击沛公于坐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C.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君王为人不忍 (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8 页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宁许以负秦曲20.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本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开始很平和,

20、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趋于紧张。B. 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C. 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坐在东面为尊。D.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出于此。卷二(非选择题,共 70 分)四、 (本大题 3 个小题,共 10 分)21 (3 分)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 (任选三句)万里长江横渡,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下自成蹊长风破浪会有时, 。22.(3 分)把下面一个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新的占领区建立新的居

21、民点的报告。23.(4 分)仿照划线句子,续写四个与之连贯的句子。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五、 (本大题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文,完成 2428 题。锦书谁寄 东西人是 怀旧的 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9 页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

22、,是在我 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 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 样,成 为一名光荣的士兵。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

23、达 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 钱,猪 还没有出 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 。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 紧牙齿 ,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

24、向我呈现。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 时间概念,几天前 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 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 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 信便存活下来。 这是文字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但是 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手机时 ,才知道一个声音的 时代已经来临。你只要在手机上按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世界变成村庄了。我 们在“喂、啊”声中,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

25、遥远的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 为填 饱肚子。再也不会有人像李白那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 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几年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叶圣陶之孙)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写成,竖式,每页八行。明明他年长于我,却在抬头处称为我兄;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这是多么 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 ,单凭那纸、那字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语文试题 共 10 页) 第

26、10 页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 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24.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5.根据文章段内容,概括书信对作者的意义。 26.本文以“锦书谁寄”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7.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8.文章第段,作者写道:“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说的态度和情感。然后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六、 (本大题 4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要求自定文体,自拟标题;立意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