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石化安全管理手册(提炼)安全理念:1. 安全源于设计,安全源于管理,安全源于责任。2. 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3. 上岗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培训不合格不上岗。4. 任何人都有权拒绝不安全的工作,任何人都有权制止不安全的行为。5. 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所有事故都可以追溯到管理原因。6. 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安全方针: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领导承包 全员履责安全目标: 零缺陷 零违章 零事故安全督查大队1.1.3.1 企业设立专职安全督查大队,在安全总监和安全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施工现场进行全覆盖、全天候的安全督查。1.1.3.2 安全督查
2、大队每周通报安全督查情况,每月进行督查专题分析。1.1.3.3 安全督查大队有停工、处罚和奖励权。安全责任1.2.1 安全主体责任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对所管辖业务、区域的安全负责。1.2.1.3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对生产指挥协调的安全负责。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负责。 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和适宜性负责。 对操作规程和开停工方案的有效性负责。 对新技术应用的安全负责。 对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责。1.2.1.4 机动设备管理部门 对机械设备、电气、仪表和建(构)筑物等的安全运行负责。 对设备检维修过程的作业安全负责。 对设
3、备隐患的排查与整改负责。 对租赁和处置资产的安全管理负责。 对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和适宜性负责。 对安全仪表的功能安全负责。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对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安全负责。对区域范围内的作业活动安全负责。对区域范围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负责。对规程、方案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负责。1.2.2 安全监管责任1.2.2.1 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进实施负责。 对安全制度的有效性负责。 对安全综合监管的有效性负责。1.2.2.2 安全督查大队 对生产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督查负责。 对督查问题整改的跟踪验证负责。1.2.3.6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负责人 对管辖区域内的
4、生产安全负责。 对管辖区域内的作业安全负责。 对管辖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置负责。1.2.3.7 岗位员工 对岗位业务活动的安全负直接责任。 对负责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负责。 对责任区域内的作业安全负责 。 对岗位操作规程和制度的执行负责。 对岗位应急处置和劳动保护措施的执行负责。1.3.3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1.3.3.1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强化安全意识和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1.3.3.2 企业应建立安全实训基地和仿真模拟培训基地。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应主要采用仿真模拟、体验式培训和实操培训等方式。1.3.3.3 企业必须对新上岗、转岗人员进行安全培
5、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安排上岗。1.3.3.4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1.3.3.5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对相关生产、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企业应重点排查: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罐区、仓库; 含硫原油(天然气)处理装置、LNG 装置; 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职业病危害标识与告知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控制企业应将超标场所纳入隐患进行治理。凡不按规定佩戴或使用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职责、应急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应急管理1.7.1 应急预案1.7
6、.1.4 企业应根据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岗位应急处置卡,明确紧急状态下岗位人员 “做什么”、“怎么做”和“谁来做”。2.1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2.2.3开工和停工安全管理2.2.3.1 企业应在项目开工前或装置开、停车前,组织风险评估,编制和审查项目开工方案或装置开、停车方案。2.2.3.2 企业应在新改扩建项目开车前组织编制开车前安全检查表,进行开车前的安全检查(PSSR)和整改消缺。2.2.3.3 企业应在现役装置停工交出前对装置进行处理,达到安全条件后,方可组织检修前的验收并履行交接手续。2.2.3.4 企业应在
7、现役装置检修全部结束后组织装置开车前的安全验收并履行交接手续。2.2现场安全管理2.2.4.1 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现场实行封闭化管理。2.2.4.2 岗位员工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2.2.4.3 生产现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应设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的安全监控。2.2.4.4 应在生产装置、仓库、罐区、装卸区、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等危险场所和位置设置警示标志。2.2.4.5 禁止在生产装置、检维修项目现场设立临时办公、休息场所。2.3 作业许可2.3.2.1 凡涉及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土、起重和盲板抽堵等作业必须实行作业许可证管理。2.3.2.5 作业区域应进行
8、隔离,并予以标识。对存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可能导致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的设备设施应采取能量隔离与挂牌上锁措施。2.3.2.6 现场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应将作业内容、作业风险及防范措施、作业中止和完工验收要求向作业人员交底。2.3.3 作业过程安全监护和监督2.3.3.1 现场高风险作业应实行属地和承包商双监护。2.3.3.2 实行许可要求的作业必须全程视频监控。2.3.3.3 作业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后需重新申请作业许可,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改变作业范围和作业内容。2.5 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管理2.5.1 危险化学品储运资质核实2.5.1.1 危险化学品储存或运输的企业应取得相应资质。2.5
9、.1.2 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2.5.1.3 企业应核实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承运商的资质,核实承运商车辆、罐体等设施和人员相关资质,并确保在有效期内。3 安全检查与安全督查3.1.2.1 岗位操作人员每天要做好交接班安全检查和岗位安全巡查。3.1.2.2 基层单位每周组织1 次综合性安全检查。3.1.2.3 二级单位每月组织1 次综合性安全检查。3.1.2.4 生产、技术、设备等专业部门每月组织1 次专业安全检查。3.1.2.5 督查大队对现场安全管理和作业活动进行全覆盖、全天候安全督查。3.1.2.6 检查、督查结果要向被检查、督查单位反馈,同时在每月的安全例会上汇报。3.3.3 企业对员工的安全考核3.3.3.1 全员签订安全承诺书,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员工进行月度安全考核。3.3.3.2 考核结果与员工晋升、晋级、评先和奖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