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作业(共3题) 1解释如下基本概念:1). N型半导体;2). 受主键吸附;3).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4). Nonstoichiometry;5). Mars-van Krevelen机理 2. 简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电子特性。 3. 给出下列催化反应常用氧化物催化剂的主要组成: 1).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2). 丙烯氧化制丙酮;3).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4).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5). 加氢脱氮 第六章作业(共3题) 1解释如下基本概念:1). 配价键;2). s-p络和物;3). Wacker反应;4). Ziegler-Natta催化剂;5). 氢甲酰化反应 2. 简述均相络和催
2、化剂的优缺点。 3教材226页习题73。,催化剂各组分选择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常用催化剂制备工艺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第七章 催化剂制备与再生,第一节 催化剂各组分选择,区分每一个反应中的化学键的类型 假设表面反应机理 确定反应历程,选择初始活性成分 实验验证,催化材料的类别,1、主催化剂材料的选择,调变性助催化剂 助催化剂导入主催化剂结构,形成固溶体,改变主催化剂性质和分散度 改变主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和选择性。强化主催化剂的优点、克服其缺点结构性助催化剂, 要有高的熔点,不与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对于催化反应是惰性的 不与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变化,助催化剂材料的选择,化工应用的助催化剂的实例,化
3、工应用的助催化剂的实例,载体的选择 载体共性较多,范围相对较小 化学方面: 与活性组分相互作用 物理方面: 机械强度,导热性 载体宏观结构,重要的催化剂载体,常见载体的宏观物理性质,沉淀法 浸渍法 离子交换法 共混法,第二节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常用沉淀剂 氨气、氨水和氨盐 (NH4)2CO3, (NH4)2SO4,CH3COONH4, (NH4)2C2O4(草酸氨)等 碱类 NH4OH,NaOH,KOH等 碳酸盐(NH4)2CO3,Na2CO3,CO2等 有机酸 CH3COOH,C2O4H2等,一、沉淀法,2、沉淀法类型 单组分沉淀法 沉淀剂与一种待沉淀组分溶液作用以制备单一组分沉淀物 多
4、组分共沉淀法 将催化剂所需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 为了避免各个组分分步沉淀,各金属盐溶液,沉淀剂浓度,介质pH值及其它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混合均匀,调节反应条件(温度、pH值等)使体系逐步生成沉淀剂,使沉淀进行,得到均匀纯净固体。 例: 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NH2)2CO + 3H2O 2NH4+ + 2OH + CO2(母体) (沉淀剂),均匀沉淀,90100,均匀沉淀法使用的沉淀剂母体,3、典型沉淀法生产工艺,二、浸渍法 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而后除去过剩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载体
5、的选择 物理因素 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导热性 机械强度,1、载体的选择和浸渍液的配制,银催化剂及载体g-Al2O3的比表面,化学因素,惰性载体 载体与活性组分有相互作用 载体具有催化作用,浸渍液配制 要求: 一般用活性组分化合物应该是易溶于水的,活性组分金属的易溶盐配成溶液,在焙烧时能分解成所需的活性组分 必须使无用组分在热分解或还原过程中挥发出去,过浓: 不易渗透; 在载体上分布不均; 易得到较粗金属晶粒 过稀: 一次浸渍达不到要求负载量,要采用反复多次浸渍,浸渍溶液浓度必须控制恰当,粒状载体,活性组分的四种不同分布 均匀 催化反应由动力学控制,内表面可以利用 蛋壳型 催化反应由内扩
6、散控制,深处活性组分对 反应无效 蛋黄、蛋白型 当介质中含有毒物,催化剂外层载体起到 对毒物的过滤作用,过量浸渍法 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可吸收体积,待吸附平衡后,滤去过剩溶液,干燥,活化后便得催化剂成品,2、浸渍法分类,等体积浸渍法 将载体浸渍到初湿程度,可用喷雾使载体与适当浓度的溶液接触,溶液的量相当于已知的总孔体积,可准确控制掺入到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量,多次浸渍法 即:浸渍、干燥、焙烧反复进行数次。 原因: 溶解度小,一次不能满足足够大的负载量 避免多组分的竞争吸附,浸渍沉淀法 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浸渍完后,加热使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上,硫化床喷洒浸渍法 直接喷洒到硫化床中处于硫化状
7、态的载体上,完全浸渍以后升温干燥和焙烧,蒸汽相浸渍法 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汽相的形式将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上,3、工艺,1、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分子筛) 常用的分子筛 (主要成分Na2O, Al2O3 , SiO2) A SiO2 / Al2O3 = 1.32.0 X SiO2 / Al2O3 = 2.13.0 Y SiO2 / Al2O3 = 3.16.0 丝光沸石 SiO2 / Al2O3 = 9.011.0,三、离子交换法,强,耐酸性、 热稳定性,2、有机离子交换剂制备(离子交换树脂) 应用 催化:酯化反应;酯和糖水解;烯类化合物水(醇)合;醇(醚)脱水(醇);缩醛(酮)化;芳烃的
8、烷基化;链烃的异构化;烯烃的齐聚和聚合;加成;缩合等 载体:制备固载的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阴离子交换树脂应用于相转化催化剂,四、共混法,1、形状及使用性能 形状与使用性能 固定床: 无定形、球形,圆柱形,条形,片形,蜂窝形,三叶草形,菊花形等 沸腾床: 小颗粒或微粒催化剂,五、固体催化剂的成型,催化剂形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会影响: 催化剂活性 选择性 强度 气流阻力(床层压降) 传热,成型用的胶贴剂和润滑剂,胶粘剂的分类与举例,压片成型: 压片成型机,滚动压制机 挤条成型: 单螺杆螺旋挤压机 油中成型: 高纯度氧化铅球,微球硅胶和硅酸铅球 喷雾成型: 转动成型: 球形催化剂成型,成型方法,方法
9、快速干燥 比较高的温度 蒸发水分及时脱除,设备 箱式干燥器;回转干燥器;履带式干燥器;膜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1、干燥,六、干燥与焙烧,2、焙烧 作用 焙烧是对催化剂的热处理过程;也是催化剂的活化过程,晶粒分配或成长过程;增强机械强度,造孔作用;脱出晶格中大量水(分子筛),一、活性氧化铝的制备(沉淀法) g Al2O3 和h Al2O3 1、酸法沉淀工艺,硫酸铝粉碎 密度 1.2 1.23 Al2(SO4)3 同时配 Na2CO3 20%(w),60 70 ,水,第三节 常用催化剂的制备工艺,预 热,沉 淀,过 滤,洗 涤,熟 化,过 滤,洗 涤,干 燥,碾 磨,煅 烧,并流混合,PH=56
10、 不断搅拌,5060 蒸馏水, SO42- 不显 为止,氨水溶液60,4hr PH9.510.5,200/cm,100 110,200目,500oC电炉活化6hr,Al2(SO4)3,Na2CO3,g- Al2O3,沉淀剂种类 gAl2O3 硬而透明,耐磨性能和抗压性能强 假一水软铝石脱水得g Al2O3Na2CO3 NH4OH NaOH 作沉淀剂 hAl2O3 较软的白垩状,机械强度相对较差- 三水铝石脱水得到 h Al2O3用NaAlO2 沉淀剂 pH 8.69.6中和,煅烧后得h Al2O3,2、影响因素,熟化条件 pH 9.510.5 温度 60 40 易得 三水铝石 时间 3 4小时
11、 时间长,比表面下降,而SO42- 脱除完全,杂 质含量少,沉淀条件 pH 56 并流加料使沉淀介质 pH恒定,沉淀物紧密、 均匀、易过滤、易洗涤,二、加氢裂化催化剂制备(混捏法),1、加氢裂化催化剂组成 NiO 5 7% WO3 18 22% P2O5 1 3%REUSY 20 40%g-Al2O3 20 30%粘合剂(Al2O3) 15 20%使用条件: 温度 360 420 压力 5 15 MPa 寿命 1 2年,二、加氢裂化催化剂制备(混捏法),(NH4)2WO4,Ni (NO3)2,g-Al2 O3,H3 PO4,REUSY,Al2 O3,HNO3,粘合剂,混合 碾压,挤条 成型,干
12、燥,焙烧,三、超细镍催化剂制备(溶胶浸渍法),Ti(O-C4H9)4+C2H5OH,Ni (NO3)2水溶液,g-Al2 O3,混合液(溶胶),干基载体,催化剂前体,干燥,催化剂成品,焙烧,浸渍,烘干,一、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微量毒物作用下活性和选择性丧失。 1、催化剂中毒机理: 暂时性中毒:毒物强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覆盖了活性中心,阻碍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 永久性中毒:毒物与催化剂活性中心发生化学作用,变为五活性物质。,催化剂失活原因:中毒、烧结、积碳,第四节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2、金属催化剂中毒: 暂时性中毒:含有p键化合物(如烯烃、炔烃、CO)、含有孤对电子的化合物(如NH3,
13、 H2S)可强吸附在金属表面,降低金属d空穴而使金属催化剂中毒。 永久性中毒:具有较多d电子金属离子(如Cu+, Ag+, Au+, Zn2+, Cd2+, Hg2+),其d电子填入金属催化剂d带空穴中造成中毒。,3、氧化物催化剂中毒: 半导体理论 受主性杂质会导致受主型反应中毒 施主性杂质会导致施主型反应中毒 氧化物催化剂使用温度较高,对毒物不敏感,4、酸碱催化剂中毒: 碱性化合物使酸催化剂中毒 吡啶、蝰啉等碱性氮化物使裂化催化剂中毒,二、催化剂烧结:分散在载体上的活性中心在高温下发生表面迁移,晶粒聚集变大,导致活性表面减小。放热反应中催化剂局部过热会加速晶粒增长。 加入助催化剂可抑制晶粒增长。,三、催化剂积碳:酸中心上烃类裂解、氢转移形成积碳 金属催化剂上烃类脱氢形成积碳CH4 C + 2H2 积碳 C + H2O CO + H2 C + CO2 2CO,消碳,四、催化剂再生:惰性气体或水蒸气中升温脱除吸附性毒物 低浓度氧气中烧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