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测试题一一、选择题(2 分/题,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从 A、B、C 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1水平层状介质中使用的地震波速度是( )(A)平均速度(B)均方根速度(C)层速度2时深转换使用的速度是( )(A)平均速度(B)叠加速度(C)等效速度3若上部介质波速为 V1,下部介质波速为 V2,且在分界面处可形成滑行波,则此滑行波沿界面传播的速度为( )(A)V 1(B)V 2(C)介于 V1,V 2 之间的某个速度4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A)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速不相等(B)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阻抗不相等(C)分界面上下介质密度不相等 5. 用 M 个检波器组合检波且组
2、内距大于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对随机干扰而言其组合的统计效应为( )(A)M 的二分之一次方(B)M(C)M 的平方6. 多次叠加和组合检波压制随机干扰的效果相比( )(A)多次叠加的效果较好(B)组合的效果较好(C)二者相同7. 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通常地震波的速度是( )(A)增大(B)减小(C)不变8. 通常地震波的速度随压力的增大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9. 一般而言,在浅层和在深层的速度梯度相比( )(A)浅层速度梯度较大(B)深层速度梯度较大(C)二者相同10. 孔隙中流体性质主要对哪种速度产生影响( )(A)横波速度(B)纵波速度(C)横波和纵波速度11主要用于地层
3、、岩性解释及储层参数、含油性预测的速度是( )(A)平均速度(B)均方根速度(C)层速度12. 单个倾斜界面求得的叠加速度是( )(A)平均速度(B)均方根速度(C)等效速度13. 水平层状介质求得的叠加速度是( )(A)平均速度(B)均方根速度(C)等效速度14. 均匀介质情况下求得的叠加速度是( )(A)平均速度(B)均方根速度(C)等效速度(二)多项选择题(从 A、 B、 C 、D 中选取若干个正确答案)1影响多次叠加效果的介质因素包括:( )(A)层状介质(B)动校正速度选取不准(C)地层倾斜(D)存在多次波2地震勘探中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A)V 2 大于 V1(B)入射角
4、小于临界角(C)入射角大于临界角(D)入射角等于临界角3地震勘探中的运动学特点通常是指:( )(A)速度(B)振幅(C)旅行时(D)频率4用于求取激发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的记录是:( )(A)共激发点记录(B)共中心点记录(C)共接收点记录(D)共炮检距记录5度量随机干扰的统计特性通常使用的参数有:( )(A)平均值(B)方差(C)相关函数(D)样本数量6把反射波时距曲线视为双曲线的条件是:( )(A)测线为直线(B)地面为平面(C)均匀介质(D)界面为光滑面二、判断题(写出对和错) (1.5 分/题,共 60 分)1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5、。2振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它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3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勘探、测井。4正弦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一般不小于它们的真速度和真波长。5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6. 利用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可以求取介质波速 V1 和 V2。7. 对于二维地震勘探而言,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8. 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 t0 时间的增大而变陡。9. 产生折射波的界面埋藏越深,其盲区范围越小。10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得多。11地面地震勘探中的直达波一定是初至波。12波面
6、是静止的、等时的、等相位的。13瑞雷面波的振幅随深度增加呈线性衰减。14疏松地层容易产生较强面波。15动校正与正常时差校正在概念上是相同的。16地震波的振幅随激发药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17连续介质中的直达波称为回折波,其射线是弯曲的。18组合检波可视为一个低通滤波器。19简单线性组合只能压制沿测线方向传播的面波,而不能压制垂直于测线方向传播的面波。20重复冲击和交混回响都是海面与海底间形成的多次波,没有任何本质区别。21速度的垂直梯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22绕射波时距曲线是双曲线。23地震勘探中的垂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地震波的频带宽度。24零相位子波的主极值正好对应于反射界面的位置。25界面
7、倾斜时共中心点也必定是共反射点。26Dix 公式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27均方根速度不小于平均速度。28动校正就是消除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差。29遵守费马(Fermat)原理传播的地震波沿最短路径传播。30形成反射波的条件是分界面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31地震勘探中面波的振动轨迹是线性的。32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方向进行分类,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33按照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34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进行分类,可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透过波) 、折射波等。35按照波面形状进行分类,地震波可分为球面波、柱面波和平面波。36按照各种波在地震勘探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类,地震波还可分为有效波、干扰波和特殊波。37纵测线 24 道接收、三次覆盖、端点激发时,激发一次后激发点向前移动的道间距数为 6。38组合检波中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可由振动图求取。39地震子波一定是零相位子波。40反射定律也可用惠更斯原理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