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讲 理论基础.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30694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理论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三讲 理论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三讲 理论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三讲 理论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三讲 理论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 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 二、教学理论 三、传播理论 四、系统理论,一、现代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程序教学)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公式是: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有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复习提问 、课堂练习 、课外作业 、测试考试 、

2、对学生的回答,作业,考试卷等给 予及时地反馈评价(及时反馈) 、对复杂的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教学 (小步子教学) 、对一个难题分成几问,(强化),想想其他的应用,基本观点: (1)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式,要通过学习者的主观作用来实现。其公式是:S-AT-R(A-同化,T-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只有学习者将外来的刺激同化于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发生有效的学习; (2)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3)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特点:重智能的培养;重内

3、部心理机制的研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间是从90年代初至今。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同化、顺应)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概括如下:

4、1、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学习从属于发展。儿童学习到些什么,取决于它的发展水平。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教材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 3、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要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5、,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要成为意义主动的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索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中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交流、讨论的过程)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

6、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情景(如:在讲授记一辆纺车 前播放M

7、TV南泥湾等) 、复习与所讲授新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让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还有其他的应用吗?,三种学习理论之间的关系,、学生年龄 、学习科目 、加涅知识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 度。,基本观点: (1)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3)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特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要素:、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积极地反映; 、信息的及时反馈; 、自定步调

8、; 、减少错误率。,举例:打洞板,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变化。,二、 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基本观点: (1)“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

9、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教学原则: (1)高难度进行教学; (2)高速度进行教学;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基本观点: (1)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2)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方式,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3)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1、创设问题的情景 2、提出问题的假设 3、验证问题的结论 4、应用问题的结

10、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基本观点: (1)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 (2)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 (3)教学最优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传播理论,拉斯韦尓:五W 香侬韦弗模式 贝罗:SMCR,拉斯韦尓:五W,(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hat effect),香侬韦弗模式,干扰,贝罗:SMCR,四、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是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

11、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总称,既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又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是探讨一切科学领域的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一)系统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科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木 桶 理 论,(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1. 整体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

12、体功能;没有整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2.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而且有涨落即偏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3. 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三)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得整体获得最佳功能的科学方法。,1.系统方法的基本步骤,(1)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4)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5)确定实施的有效性。,2.教学系统设计,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问题解决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改和总结性评价)使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取得最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