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9996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管理10 摘要: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多极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其意义不可忽视。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世界格局多极化也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从整个世界的形势来看,多极化又有着其必然性。本文将对以上内容作出分析。 关键词:多极化 中国 深入分析 一、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概念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2、当今世界,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政治力量中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五个力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政治多极化是指存在着多种政治力量,而且这些政治力量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是指世界政治多极化与多极世界的格局。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当今世界,格局更多的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 这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政治多极化并没有定PDF pdfFactory 型为某一种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

3、中国、俄罗斯5个力量中心。这5 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它们之间相互竞争,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各国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使美帝国主义和军事霸权主义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政治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固化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二、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总的来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各种力量的平衡和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另外,它促进了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尤其是为了对付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和突发性自然灾害、艾滋病和水资源的短缺

4、、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同时它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在总体上有所增强,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知识经济也开始兴起。 另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质在于各国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以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以扩大共识,合作协商以谋求共赢,增进友好以和谐相处。较之历史上曾经肆虐的“炮舰外交”,较之走马灯般“大国均势”、“大国制衡”、“大国政治”等国际关系理念,较之现实仍然存在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推动了国际关系的PDF pdfFactory 民主化,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的新的

5、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最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世界多极化趋势也在发展之中。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要和平、求稳定、促合作、谋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今天,人类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丰厚,人们对安宁幸福生活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为世界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提供了重要条和根本动力。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没有得到改变,南北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日益扩大,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推动建

6、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加速了这一进程。 三、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和影响,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不可分割。西方大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中国则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中国发展的道路和影响必然与西方大国很不相同。 从对西方大国崛起的影响看,其历史文化传统有两个重要的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强烈追求财富的传统。这早在十字军东征时即有明显表现。以后的一千多年中,特别在工业革命后,更成为这些国家向外扩张、掠夺和相互争夺的基本动力;其二,PDF pdfFactory 宗教狂热传统。对所谓异教徒的迫害、宗教裁判和

7、宗教战争充斥于欧洲的历史,到近代则演变为强烈的西方文明、价值观念优越感和强使其他国家接受的所谓使命感,美国尤甚。可以说,伴随西方大国崛起的对殖民地的占领、掠夺,以及相互争夺,无不与这两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到1978 年中国才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新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并推

8、动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等重大变化几乎同步出现,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难得机遇,又是决定中国和平发展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大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尽管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还十分漫长、曲折,但其基本特点初露。第一,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的发展目标,这既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发展突出的开放性与内向性的紧密结合,即着眼于在向世界开放中消除国内的贫困、落后,而不是着眼于对外扩张、掠夺和与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第二,中国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融合程度将深化,所以,中国需要并正在发展与其PDF pdfFactory 他

9、国家的互利合作,而不需要争夺;第三,尽管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充满曲折,但大国关系中竞争合作取代对抗结盟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大国虽有竞争,但不会对抗,不会结盟,更倾向于加强合作,变零和竞争为共赢。总之,在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上,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大国的崛起,不伴随扩张、掠夺和争夺,而是和平、合作中的发展。 而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来说绝大多数是好的影响: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6、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7、使世界

10、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四、中国应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措施 面对这种各局,中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此中国需要做的主要措施有: 、不扛旗、不当头、韬光养晦 目前世界大国呈“一超多强”,美国正竭力扩大自己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力图成为超级霸主。而我们看到美国在这个道路上处处碰壁,这是因为其妄图统治世界的想法既不符合历史潮流,也不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我们中国应该坚决不走称霸的道路,韬光养晦,以期在合适的时机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PDF pdfFactory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面对大战没有,小战不断,世界不断动荡的形势,中国应该一

11、直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用谈判和对话解决一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摩擦。面对其他国家的挑衅也应摆出非武力的强硬态度。争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中国应将争取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下去。 、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论亲疏 中国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国际事务,在新的国际变局中,要有战略勇气,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才能在国际社会上争取到多数国家的支持,形成舆论控制权。 4、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中国

12、若想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穷困,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这些力量当中,被压迫被侵略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成为我们最坚定的盟友,只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才能冲破大国枷锁,在国际社会上争取到更多的决策权和主动权,才能更好的面对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 五、参考文献 普里马科夫:“没有超级大国的世界”,俄罗斯消息报2003年8月22日。 叶自成:“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期 PDF pdfFactory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江泽民发表讲话 N . 人民日报, 2000- 02- 03. PDF pdfFacto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