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一 单诗精练二 秋波媚.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257916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一 单诗精练二 秋波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一 单诗精练二 秋波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一 单诗精练二 秋波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一 单诗精练二 秋波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单诗精练二 秋波媚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注宋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 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标题用一个“望”字把词人的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 ,反映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D该词以大胆

2、的想象,并且运用象征手法,写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借此暗示词人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2从下片看,词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息的时代背景。2B上片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再写“凭高酹酒” ,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C上片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 “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充分展开想象蓄势。D下片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 “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答: 3答案精析第一组1D D 项应是运用了拟人手

3、法。2下片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移情于景,描写长安之景。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词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第二组1C “似喜实悲”错, “此兴悠哉”的意思是“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2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洁的月光把词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运而愁苦的词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词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词意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