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自 2000 年以来我国软件业持续高速发展,2000-2012 年我国软 件产业收入增长 44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37%。而近 10 年,全球 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率约在 7%左右。 2013 年 1-8 月, 我国软件业实现利润 2126 亿元, 同比增长 25.5%, 高出 1-7 月和去年同期 0.4 和 10.3 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量和工资 总额增长 14.2%和 18.2%,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8 月,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2107 亿元,同比增长 28.5%, 高出全国水平 4.4 个百分点,其中重庆、陕西保持 30%
2、以上增长。中 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742 亿元,同比增长 25.2%,增速高于去年 同期 10.8 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14550 和 2018 亿元,同比增长 23.3%和 24.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3.1 和 0.9 个百分点。 中商情报网发布2013-2018 年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 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排名前 20 位的城市, 占据全行业近九成的业务收入,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 11 个软件名城及创建城市,占全国软件收入的 65%。软件产业也已成为 这些城市的战略支柱产业。 通过对 2013 年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了解
3、到 2013 年第一季度我国 软件出口延续 2011 年以来的低增长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2013 年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6189 亿元,同比增长 24.7%,比去年同期低 1.7 个百分点。其中,3 月份增长 23.5%,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3.9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 695 亿元,同比增长 16.9%,增速比 1-2 月回落 2.9 个百分点;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增长了 30%,高出全行业收入增速 5.3 个百分点,高出利润 总额增速 13.1 个百分点。 一季度,软件产品、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长相对较快,分别实 现收入 1949 和 1037 亿元, 同比
4、增长 25.6%和 28.4%;信息系统集成服 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相对平稳,分别实现收 入 1361、659 和 992 亿元,同比增长 24.2%、24.6%和 22.4%;IC 设计 实现收入 190 亿元,同比增长 13.1%,低于软件业平均水平 11.6 个 百分点。 软件出口持续低迷。一季度,软件业出口延续 2011 年下半年以 来的低增长态势,实现出口 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6%,增速低于 去年同期 0.9 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 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西部增速同比大幅提高,东部地区平稳增长。一季度,中部地
5、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244 亿元,同比增长 3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 高 9.2 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增长乏力的局面;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 快发展,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644 亿元,同比增长 28.1%;东部和东北 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4700 和 601 亿元,同比增长 23.9%和 25.1%。 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13 年 06 月 04 日 15:42:04 稿件来源: 中国软件资讯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 5 月 30 日在第 17 届中国国际软件 博览会上表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 品质量、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下一步我国将加
6、快推动实施 信息消费激励政策,拓展内容消费等新型信息服务领域,规范信息消 费环境,培育扩大信息消费,形成经济增长新热点。 杨学山在 2013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说,2012 年我国 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 2.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5%,首次迈入 2 万 亿台阶,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由“十一五”末的 18.2% 提高到 22.7%,软硬件比例日趋合理,软件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进一 步加深。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中国取得如此高速的发展,一方 面得益于信息技术新的进展, 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在推进转型升级过 程中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 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
7、、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 态蓬勃发展,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软件、硬件、内容、 服务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软件产业加快向网络化、 服务化、 平台化、 融合化方向发展,不仅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互动性显著增强,引发 了诸如增材制造等新生产方式的热烈探讨, 同时还更加深入地融入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促进了信息消费等新消费形态的迅速崛起。预计智能终端、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软件系统功能的不断加强,将 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信息服务的消费需求。 杨学山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 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具有完备产业体系这一优势,深入挖掘行业特色 应用和细分市场,加快工业
8、软件发展和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应用、系统和整机带动软硬件发展,更 好地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同时,顺应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 新趋势,着力推进智能语音、移动智能终端等对信息消费带动性强的 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电子商 务及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态。 据预测,到 2020 年,80%的企业应用将被迁移到“云”中。与此 同时, 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商也将把应用开发、 测试平台迁移到 “云” 中。随着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多样化,未来将成为像用水、用电一样方 便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利。未来,软件产业将加强企业级 APP 提供 商与平台
9、商的良好生态系统建设。 商通云服务是由国内历史悠久、 极具创新精神的专业网络应用服 务商黎明网络全力设计、研发、打造的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商业应用云 服务平台,并由深圳市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维护。该平台是 在互联网上汇集商业应用的软件租赁云服务平台(PaaS),为企业、团 队以及个人提供群发短信营销、邮件营销、彩信群发、CRM、ERP、OA、 企业自助建站、名片管理等丰富多彩且日益增多的云应用,代表了软 件产业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IT 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前景 近几年我国的 IT 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既缺乏高级 IT 人才, 也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
10、作 的技术人员。未来国内 IT 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软件开发人才。同 时,针对各行各业的软件定制服务也将对软件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好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 IT 业设计适合行业特征的软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规模的大幅提高,中国 IT 人才培养成为 教育培训界的热点。然而,软件人才仍然严重短缺。软件人员择业困 境,IT 企业招人更困难,这两大难题成了业界探讨的焦点话题。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软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资不足 2、软件人才流失严重 3、软件盗版现象严重 4、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规模化程度比较低 5、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差,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不高 中国的 IT
11、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 IT 人才,也缺 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 术人员。中国软件人才的“金字塔”型合理结构并未实现,软件产业 健康、 快速发展所需要三类人才: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 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 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这三类 由高到低的人才结构并未呈金字塔型。除此之外,人才的地区分布差 异也比较明显,一些发达城市人才有供过于求现象,而边远城市人才 则普遍匮乏。目前,软件开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通用软件开发;另 一类是软件定制服务。未来国内 IT 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软件开发 人才。同时,针对各行各业的软件定制
12、服务也将对软件人才提出更高 的要求,最好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 IT 业设计适合行业特征 的软件。 从我国软件产业市场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 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 中国加入 WTO,中国软件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以及前所未有 的走出去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积极地进入国际 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在软件外包方面取得一点 效果,我国作为 WTO 的正式成员,国内软件企业“走出去”必将获得 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机会,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另外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完善自我,增强了企业的 全球意
13、识, 强化国际化的商品观念、 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 风险观念、 信誉观念、法制观念等,这无疑对企业本身是有好处的,相反,如果 采取“闭门造车”的策略,即使在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也很难成为 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主流技术,因此国内的软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 须走出去, 必须利用市场优势,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绝不能闭门造车。 未来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未来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1.软件行业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软件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及前所 未有的走出去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积极地进入 国际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在软件外包方面取得 一点效果, 国内软件
14、企业 “走出去” 必将获得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机会,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另外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完善自我,增强了企业的 全球意识, 强化国际化的商品观念、 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 风险观念、 信誉观念、法制观念等,这无疑对企业本身是有好处的,相反,如果 采取“闭门造车”的策略,即使在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也很难成为 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主流技术,因此国内的软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 须走出去, 必须利用市场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绝不能闭门造车。 2.软硬结合更加紧密 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中,软件将与硬件的结 合将更加紧密,可以想象,未来你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微
15、波炉等将越来越自动化,你也越来越容易控制它们,你将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设备来获取这些电器的状态以及操作这些电 器,这些都是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结果。 硬件依靠软件,使得硬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并且更容易使用和控 制;软件依靠硬件,才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载体,才能体现软件自 身的价值。 3.专业人才需求增大 由于主要的软件公司比如 Sun、Oracle、IBM 等越来越重视软件 的简单易用, 我们所用的操作系统及各种开发工具在这些知名软件公 司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下,将变得越来越简单,很多技术性的低层部分 都被他们封装起来,我们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傻瓜, 以前一个非常复杂的功能现在可能
16、只需要几行简单的代码就实现, 我 们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个软件工具,开发人员慢慢成为蓝领阶层。软件 企业越来越需要的不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是精通业务、熟悉某个 行业或者领域的专家,例如 ERP、财务等。 4.移动技术 GPRS、 CDMA、 WiFi、 蓝牙等无线技术已经走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移动办公和娱乐成为热门话题, 我们的身边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移动设 备,许多软件对移动的支持也越来越丰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 发展,3G 在国内商用,3G 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业务,这将使移动开 发进入一个极度火热的时期, 它颠覆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息设备就 是桌面电脑的概念,将来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手机或其他
17、信息系统,那 么, 对于这些除了电脑以外的其它信息设备的开发必定会呈现出爆炸 性的需求,移动开发将炙手可热。 二、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虽然软件行业的发展运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国内的软件企业规模 普遍偏小,100 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对于小型 软件企业来说,其研发力量、管理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使它无法推 出更新,更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而且面临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等 成本的高涨,在残酷的竞争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这一部分企业将 逐步消失,或被并购,或被淘汰,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小企业以及规模 较大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大, 推出的产品及其服务也将越来越得到市场 的青睐,这对中国软件的发展是有
18、利的,不仅仅能统一国内软件市场 的秩序与标准,而且也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随着国内现有的技术、 网络等条件不断完善, 金融、 电信、 电力、 石油、 政府等传统上软件行业的重要客户, 都走上了数据集中的道路, 这使得小的软件企业很难进入并分享这个蛋糕, 进入的门槛不仅是技 术,更多的是自身条件包括企业规模、资金、人员、资质和信息。要 想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小企业必须开拓新的行业和领域, 走软件小型化和专业化的道路。毕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 在不断发展变化,机会就存在于变化中,需要的是我们把握机会。 中国软件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3 年 9 月 10 日中国
19、行业研究网 在宁召开的 2013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高峰会,汇聚了 国内软件业界的学术大佬、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世界 500 强、中国软件百强企业负责人,一起为中国软件业发展“把脉问诊” , 探讨中国软件业的自强之路。 【前景判断】2015 年,我国软件收入占 GDP 比重将近 4%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自 2000 年以来我国软件业持续高速 发展,2000-2012 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长 44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 约为 37%。而近 10 年,全球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率约在 7%左右。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介绍,2012 年全国软件产业规模达 2.48 万 亿, 同比增长 3
20、1.5%;今年 1-7 月, 全国软件产业规模达 1.66 亿万元, 同比增长 23.8%。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赵小凡指出,今年我国软 件服务业收入有望赶超欧盟,位居全球第二;到 2015 年,全国软件收 入可达 4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将接近 4%,软件产业将从目前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跻身国家战略支柱产业。 高速增长也使软件产业迅速形成聚集效应。据了解,目前全国软 件业务收入排名前 20 位的城市,占据全行业近九成的业务收入,其 中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 11 个软件名城及创建城市,占全国软 件收入的 65%。软件产业也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战略支柱产业。 【存在不足】大而不强,离世界强国
21、有巨大差距 “中国软件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规模质量不断提升,但离世界强 国还有巨大差距。 ”杨学山指出。据了解,在 2012 年全球软件企业 500 强中,前 100 家并没有中国企业,大而不强,是中国软件产业的 软肋之一。 倪光南也毫不讳言地列出软件业当前的几大弊端 产业整体 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有些领域仍被外国跨国公司所控制;创新能 力不足,某些核心技术缺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 合的技术穿心体系有待完善;人才结构矛盾突出,缺乏高层次、复合 型、领军型人才;创新环境不够完善、政策支持不够有力;认识、观念 问题依然存在,例如重硬件轻软件,崇洋媚外,不尊重知识产权、不 了解开源软
22、件等。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介绍, 以基础软件 为例,IBM、微软、甲骨文和惠普等跨国企业控制了全球千亿元、近 90%以上的市场。而目前,我国基础软件市场约 200 亿元,80%以上被 外企垄断。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及办公套件的市场占有率几近为 0。 【创新出路】尽可能使用国产设备、发挥本土人才资源优势 中国软件产业下一步往哪走?倪光南为中国软件企业指点出九条 创新出路,涉及的领域包括“核高基”支持的基础软硬件、云计算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国产网络设备、自主操作系统等方面。 “核高基”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也是我国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 16
23、个重大科技专项。 倪光南指出,该项目支持发展国产 CPU、基础软件,目前已经可以实 现应用,中国软件企业要给予高度关注。 倪光南特别指出, “棱镜门”事件表明,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服务 中的数据安全。例如:不使用基于境外服务器的信息服务,应当采用 国产软硬件服务, 应当采用各种信息安全产品提升安全性这些都 是中国软件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最后,他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软件人才资源优势, “人才是软件 业的第一生产要素,人才对软件业而言,其重要性可以与土地对房地 产业,或者资本对投资业的重要性相比。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科技人力 资源, 而中国人被普遍认为是适合做软件的, 充分运用这一优质资源,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推进软件业创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