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1)说明“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答: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将森林保护管理作为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程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在生产实践中,当有多种病虫害存在时,必须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因此,在对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并达到优化,即应用高层次的综合概括,解决森林保护中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事物的复杂问题,将专业知识、系统思维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寻求最优解决方法。其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和工程过程,就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某一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可能对其他病虫害的发生起正或负的副作用
2、,防治时不能各自为政,否则会顾此失彼。一些失败经验教训足以显示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些成功本身往往就孕育着后来的失败。例如:抗主要虫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会使某些次要害虫上升;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栽培方法的改进有时也会引起新的病虫害问题;垂直抗性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推广,导致相应有害生物新小种的流行和品种抗性丧失;药剂的大量连年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和造成了产品残毒;某些内吸药剂的连续使用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而广谱长效药剂的过量使用则往往误伤天敌或益菌;推广防治某种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却促进了其他某种有害生物的上升,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等等。这是由于过去人们在研究和应用防治技术时,往往
3、只考虑防治措施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总之,只就有害生物治有害生物和只就防治论防治,而没有从生态学全局考虑整个系统的改变和演化。用上述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措施,或把事物规律仅归结于一因一果的机械思维方法,去指导错综复杂、动态多变的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问题,当然难以胜任。70 年代初,国际上提出的综合治理概念,原是由于觉察到滥用化学防治的恶果而悟出的,至今则已发展到生态治理的高度。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工作不仅涉及生物学和生态学问题,而且涉及经济和社会问题;即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不仅是就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而且要考虑与上层系统和环境系统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只
4、有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环境上安全、生态上无害的,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因此,从应用方面看,需要在各个单科学科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科学。森林保护系统工程是森林保护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既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规律和防治技术,又要研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协调和实施,以及森林保护工作的管理优化。森林保护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林型、不同林分结构的林分内有害生物的发展规律、传播能力范围等,有害生物的种类、繁殖力、传播力、危害力等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和最优化处理筛选合理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治理措施,控
5、制有害生物不蔓延、危害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有害生物之间和防治措施之间的共性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即有害生物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是关于疫情监测、预测预报、经济阈值、防治指标、技术协调、效益评估和管理优化等研究的基础。(2)说明“林业有害生物系统管理中的主要管理事务”都有哪些?答:林业有害生物系统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它不仅涉及一系列技术问题,而且包括许多管理事务。1.加强宣传教育森林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灾害,发展到成片死树、毁林的严重程度之前,往往不易被人们察觉或重视。以往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许多地方长期被忽视和延误。因此,要把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宣传工作作为争取领导支持
6、、群众拥护的重要前提来抓。应结合有害生物危害及防治实例,利用一切宣传工作,争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潜在威胁;宣传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宣传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条例。通过教育,使防治工作为社会各界、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搞好防治工作。2.实行目标管理为增强人们的管理意识,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真正当成一项林业生产任务落实到实处,把林业有害生物的目标管理作为森保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实践证明,实现目标管理是对各项防治工作实施宏观调控和有效制约的责任制形
7、式,才能把防治任务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肩上,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也是调动广大防治干部和群众积极性,改善工作局面的重要手段。2.1 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围绕深入林业改革,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活力的林业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目标,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保护森林资源的配套措施,纳入整个林业生产目标管理体系,提出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的明确目标和责任制,通过组织实施逐步强化调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防治能力,将林业有害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90 年代初林业部曾对全国森防工作提出“八五”期末要达到“一降三提高”的四大目标,即:一降是把病虫害发生率降到 96,年平均 0.18中度以上发生
8、面积控制在 6以下。三提高即防治率提高到60,年平均提高 5;监测面积覆被率提高到 60,年平均提高 7.5;种苗产地检疫率提高到 80,年平均提高 7.5。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及其他危害程度要下降,森林病虫害防治率、监测覆被率、种苗产地检疫率要提高。同时,对重大森林病虫害林业部(国家林业局)还是实行目标管理。例如,松材线虫病在“八五”期末发生面积要缩小30,防治率达 100;对应检疫的材料要实行全面检疫。 “九五”期间又提出新要求,然而松材虫病的防治仍不十分理想。国家林业局就安徽省发生的松才虫病拨专款 900 万人民币,以保卫黄山,防治松材线虫。2.2 目标管理的组织管理形式a、实行统一
9、管理,分头组织实施。目标管理工作既要集中管理,又要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管理包括整体目标管理的指导和对各项指标和管理。国家林业局根据全国总目标和各省(市、地)的实际情况,将指标分别下达了各省(市、区)的实际情况,将指标分别下达了各省(市、区) ,在逐级分解下达的项指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应根据总的原则,研究制定具体方法,认真组织实施。b、实行管理的责任制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通过签订责任状,把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c、建立考评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考评工作中,都要把森林病有害防治工作作为年度考核指标。这一规定旨在把森林病虫害管理指标
10、逐步纳入整个林业指标体系,是调整和理顺防治和营林生产协调关系的重要一环。d、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逐步形成与目标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指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科学与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是保证目标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这样才能防止目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防治指标,使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3、注重监测与防治对森林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的监测和预防,可以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发发源地,准确、全面地掌握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时空动态,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有关的森林有害生物生态学依据。有害生物监测和预防工作,应根据各地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和基层护林人员的分布情况,研究建立有害生物调查测
11、报技术规范和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由测报员和护林员组成的病情林间调查队伍,按规定的调查时间、项目范围,定期的调查和报告病虫害发生情况,形成有害生物发生的信息网。然后根据有害生物分布情况,在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立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监测点,固定专职人员对有害生物进行系统调查,在获得有关调查资料及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害生物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以数理分析或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建立测报模型和模拟模型,及时准确地测报出有害生物发生期、发生量及发生范围,并进一步做出有害生物损失估计和确定防治指标,使防治工作做到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为提高测报工作质量,必须及时对有关测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可
12、采取举报培训班等方式给测报人员讲授有害生物监测、预测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并指导现场实习,使他们打好基础,不断提高测报的准确性。4、做出科学决策在森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确定防治指标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害生物是否要防治、何时何地防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防治做出科学决策,这是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任何一种森林有害生物应研制基础策略和对策,这是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任何一种森林有害生物,在研制其治理策略和对策时都应遵循 IPM 和 SPMF(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学,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保方针。a、要有生态学的整体观念,把有害生物治理看作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13、所有治理活动都应紧密围绕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森林生态系。具体地说,应当彻底改变单纯依赖或过分强调化学防治的不良局面,使之逐步向生物控制技术方面转移,要最大限度地选用对生物控制有利的各种技术,如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合理利用树种、品种的抗病性;苗圃实施轮作制,林间套种豆类或其他有益作物;利用拮抗菌或弱毒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等。即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也要以生态、生理选择方式,并根据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注意防止或渐少环境污染。b、要强调“预防为主” ,防是治本,治是治表。因此,要把有害生物预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不间断地采用各种配套措施,尽可能做到防患
14、于未然。特别要注意防止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防止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国内的传播蔓延,防止当地主要有害生物的爆发和非主要有害生物的突发。c、要注意各项防治技术的合理性和综合性。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植物检疫、林业技术措施、选育抗病树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对防治某些有害生物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又不是万能的。因些,可根据有害生物特点和有关条件进行综合防治。即,以林业技术措施为基础,把各种有效方法有机地联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彼此补充,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d、要有经济学观点,对危害很小的有害生物也加以防治,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很大浪费;相反,对有害生物的
15、危害性认识不足,当试图防治时,有害生物已发展到经济不能允许的水平。这两种错误都必须避免。决策时应权衡由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防治所需要和收益情况等得失关系。当有获得时才进行防治。因此,要认真研究有害生物损失、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等经济管理问题。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其它有害生物特点及自然地理情况、森林结构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的具体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辅助决策技术包括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L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专家系统(EXS) 和专家支持系统(EXSS) 。其中,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在我
16、国森林有害生物管理中已得到了应用。例如,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对落叶松落叶病进行管理,可预报当年和来年的病情、发生面积,确定防治面积,预防防治效益。5、实施治理方案做出决策以后,应及时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对人力、资金、药械和交通工具等作充分准备,然后抓住时机,按综合防治方案的具体内容及方法、步骤,认真开展实践活动。为保证有害生物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落实。另外研究实行一定形式的责任承包制和奖罚制度。6、说价综合效益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系统工程,目的在于将森林有害生物达到可持续控制。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发展林业生产,造福于人类。为此,应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所需获得的
17、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做出客观的评价,总结经验,以利今后的防治工作。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防治效果如何:一般根据处理区与对照区病情指数或发病率的差异计算。b、经济效益如何:可通过设立标准地及每木调查,比较综合治理后林分与对应的未防治林分生长差异,从而计算出经济效益。c、采用的各种方法是否有效,配合是否得当及森林生态系内外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d、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社会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取得的间接效益如何。7、重视科学研究森林病虫害管理是一个科学体系,由学科研究、技术研究和管理研究三部分组成。学科研究涉及林学基础、森林病虫害专业等门类。技术研究包括
18、防治技术、管理策略和效益。学科研究和技术研究中的防治部分构成森林极害生物理论科学,管理研究由系统工程学、社会经济学、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软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如 DSS)相互联系构成。它与技术研究中的策略、效益部分构成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软科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系统水平,应当组织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科技力量,紧密结合当地防治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实际,在有害生物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软科学管理决策技术和社会经济学等方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在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系统中大力推广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3)以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为例,解释森林病害测报技
19、术?答: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又称落叶松叶斑病,褐斑病,落叶病。在我省的海伦市、绥棱县、庆安县都有发生。为害树种及症状 本病为害多种落叶松,如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等。本病先是在叶尖端或中部出现个黄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段斑,后在斑上生小黑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严重时全叶变褐,整个树象火烧一样,到月中下旬即大量落叶,大约比正常树木提前 30-50 天。若连续几年患病便严重地影响树木生长,落地的针叶当年生长小黑点,这是病菌的子囊腔。病原 本病是子囊菌纲座囊菌目的日本落叶松球腔囊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k.Ito et k.Sato引
20、起的。本菌只有性孢子和子囊孢子。落地病叶翌年月出现子囊壳,近球形,壳壁黑色;子囊棒状或圆筒形,子囊孢子双胞椭圆形;性孢子单胞,无色,知事短杆状。发病规律 病菌在当年病叶中进行有性配合形成双菌核菌丝,随病叶落地过冬。落叶开始放散,月下旬至月上旬子囊孢子入散达最高峰。子囊孢子落到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过数日后叶显病斑逐渐变红褐色。月中、下旬叶开始脱落。放叶后气温在 20 空气湿度达 7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帮气温低湿度大降雨多的年份发病早而且重。林中小径木发病重,20 年生以上林龄病害轻,抚育的较未抚育的林木轻,混交林较纯林轻。就测报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测报,中期测报,长期测报。(
21、1)短期测报:一般仅测报几天至 10 多天的虫期动态。根据害虫的前一虫期推测下一虫期的发生期和数量,作为当前防治的依据。(2)中期测报: 一般都是跨世代的,即根据前一虫期推测下一虫期的发生动态,作为下一代的部署依据。期限往往在一个月以上。(3)长期测报:是对两个世代以后的虫情测报,在期限上一般达数月,甚至跨年。就预测预报内容来分,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分布蔓延预测(1)发生期预测:是指昆虫某一虫态出现时间的预测。发生期预测在害虫防治上很重要。(2)发生量预测:就是预测未来害虫数量的变化。(3)分布蔓延预测: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适生环境指标,结合气象等生态因子数据。预测可能分布蔓延范围
22、。就是预测分布区和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方法(1)期距法: 各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简称期距。即昆虫有前一个虫态发育到后一个虫态,或前一个世代发育到后一个世代经历的时间天数。(2)物候法:就是根据自然界的生物中,某些物种对于同一地区内的综合外界环境条件有相同的时间性反应。(3)积温法:就是利用有效积温法进行测报的方法。(4)气候图法:可用于害虫的分布预测和数量预测。(5)形态指标法: 根据生物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统一的原理,外界环境条件对昆虫的有利或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形态和生理状态上。因此可以利用害虫的形态和生理状态作为指标来预测害虫未来数量的多少。(6)种群数量估计法: 一般来说,生命表可定义为
23、式与年龄和发育阶段有联系的种群特定年龄或时间的死亡和生存的记载。 针对落叶松落叶病测报技术(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二) 病情线路踏查:于 8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的针叶有无病斑及有无落叶现象,将踏查结果填入表 2。(三) 标准地病害等级调查于 8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按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分级标准逐样株调查、记载样株发病等级,将结果填入表 3。落叶松落叶病分级标准表病害等级 代表数值 分级标准 0 叶色正常,无发病叶 1 树冠 1/4 以下针叶变黄 2 树冠 1/41/2 针叶变黄 3 树冠 1/23/4 针叶变黄 4 树冠整株针叶变黄早落病的发生发展与
24、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最适温湿度条件为:温度:18.5-21.5;相对湿度:76%-88%。2.该病对落叶松材积生长的影响较大,当病性指数 49 以上时,发病区年每公顷材积损失为 1.7001m3。病情指数控制在 30 以下时,每公顷年材积损失仅达0.624m3。从生产实际出发,病性指数 30 以下时可不防,故病情指数 40 可作为早落病的防治指标。3.早落病孢子飞散与 6、7 月份降雨关系密切,故可根据当地气象站 5 月份发布的 6、7、8 月份的长期预报,绘制生物气候图来预测当年病情 .其预报概括率达 91.7。根据历年气象资料,采用符号法筛选出 7 月份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极高温建立了多元回
25、归预测模式,其模式为:Y-22.42+0.167X1-0.190X2+1.407Xa 经多年的预报实践证明,符合实际情况,其预报准确率在 95以上。4、树高林密的人工林中 ,采用烟剂防病是个好办法,并筛选出百菌清等一系列烟剂,又确定了合理的防治时机。(4)解释“无公害防治的技术体系”?答: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由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营林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以物理防治为主的辅助措施和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组成。 一、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营林措施 通过以生境调节为主的营林措施,建立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天敌栖息环境,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生物的整体控制能力。因此,这类措施在一定意义上也
26、是治本措施。 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 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生态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作为重要的调控措施已成为无公害防治中优先采用的方法,以成为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的主导措施。 三、以物理防治为主的辅助措施 物理防治虽然一般没有污染,对环境相对安全,但目前可在生产上使用的方法不是很多,因此,只能作为无公害防治体系中的一类辅助措施。 四、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 无公害防治要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药技术。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措施一般只在有害生物突发期、高发期实施。 无公害防治的概念比较宽泛
27、,过去主要在农业上用得多(如苹果病虫害无公害技术、枣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 ,最近几年我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也引入了此概念。无公害防治技术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病虫防治中的界定是有差异的。为此,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十一五”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的通知(林造发200613 号)对其做了界定。现附后,供参考。感谢你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关注!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包括:(1)生物措施(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 ;(2)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 ;(3)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
28、 (4)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 ;(5)部分化学防治(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 ;(6)植物源农药防治(烟参碱类等) ;(7)其它防治(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菌素等(5)阐述樟子松上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答:樟子松主要病虫害有樟子松红斑病、樟子松枯梢病、樟子松松沫蝉、松梢螟等,林分继续衰退后还会出现小蠧虫等次期害虫。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林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遇春季干旱等诱发因素就会爆发枯梢病,导致树势急剧下降,造成大面积枯萎死亡。对其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是:避免营造樟子松纯林;对现有的樟子松纯林开展卫生伐和修枝处理,伐除病树,剪去病枝,然后尽量进行改造,补栽落叶松、红松、云杉、栎树、椴树等其他树种;但在其他树种仍无法生存的土地上仍要造樟子松,到近 40 年生有可能衰退时也以成材,可及时伐除作为用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