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需要管理第 1 章 你的知识问题一、学习知识你会学习吗? 学习知识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知识的方向: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你将会被知识“淹没”。如果你无法正向地积累,你在任何领域都是“初学者”和“新手”,而现在的工作岗位是需要“专家”的时代。 其次是学习方法和工具的问题。 二、保存知识用时能找到 将所有的知识都记住并能方便自如地使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有的知识你需要掌握并能付诸实践,有的知识你需要知道在哪里,当需要的时候可以查找到并引用,有的知识存储在别人的大脑中,你需要知道如何找到这些人。 保存知识不是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 三、知识共享让别人知道你知
2、道 你知道也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只有让其他人知道你知道,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想将知识共享或者传播的时候,你会发现虽然你觉得自己知道,但这种知道是支离破碎的、不系统的,你需要再学习和实践,这无形中促进了你对知识的掌握。 四、知识使用让知识带来价值 知识保存不是目的。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让知识能够发挥作用,让知识帮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五、知识创新让创新超越竞争 “我不怕你山寨我,因为你只能跟随我,却永远不知道我下一步会做成什么。” 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 作者建议: 在读书和工作的第一个十年,要更多地关注第一个问题(知识的学习)、第二个问题(知识的存储)和第三个问题(知识的共享和传
3、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的形成、知识的积累。 在工作的第二个十年,你需要更多地关注第三个问题(知识的共享和传播)、第四个问题(知识的利用)和第五个问题(知识的创新),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建立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形象,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市场,通过创新引领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第 2 章 学习知识一、学习什么知识 当今社会,知识总量暴增,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以有涯度无涯,学习永远没有尽头,而且也永远学不完、学不全。 1、作为一个现代的知识工作者,有一些基础知识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如基本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国情、政治和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人情世故等等
4、。因为这些知识是你跟人交流沟通、掌握信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知识基础的不牢固会成为你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大障碍。 2、如何选择知识学习的方向呢? 确定自己知识学习方向的根本其实就是了解你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 对于高中毕业以后的人,没必要再在自己最不擅长的地方下工夫,应该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学到什么程度 了解你的优势,确定你的目标后,起码在一个领域的学习时间要达到 3 年以上,才能成为这个知识领域的专家。 知识结构可分为 3 个主要层次:第一是基础层次,知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修养;第二,中间层次,即较为系统的本专业知识,体现出不同知识工作者的特点
5、和特色;第三是最高层次,知识工作者的优势所在,包括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的知识。 三、怎么去学习 1、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选择简单、经典的入门和概论类书籍,阅读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被收藏最多的文章。 2、了解该领域的全貌:阅读关于该领域搜索引擎的前 50 页内容,形成对行业的感性认识;与同行人士交流,获取隐性知识。 3、跟踪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相关书籍、期刊、杂志;互联网信息;行业论文;专家的观点、博客等,争取能够面对面交流;参与行业的研讨会、网络论坛等。 4、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知识,做完每项工作后进行回顾和总结;有意识地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写出你
6、的观点和体会,充分利用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种外部知识 2、不知道自己知道 1、知道自己知道 3、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4、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 1 类知识是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这类知识我们不需要重新去学习,而只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合适的存储,以便我们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能够找到它们。 第 2 类知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的确可能有许多知识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已经知道,也许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自己还有那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盘点,将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将其转化为“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 第 3 类知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也许正是
7、这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对我们的个人、对我们的组织却是最重要的知识!因此这些知识也需要我们去学习! 第 4 类知识是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知识的重点,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很多,是不是都要去学习呢?当然既不会也不可能,因此你必须确定你的知识管理的目标与需求,那是我们需要全力学习的知识。 可以看出,第 l 类知识是我们全部知识的基础,只有第 1 类知识丰富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第 2 类知识是我们需要着力学习的知识;第 3 类知识则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知识;而第 4 类知识是我们必须想办法掌握的知识。第 3 章 保存知识恶习无限制的下
8、载、保存:人们下载的知识是显性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知识,如果没有被你处理过(阅读、思考),根本不可能成为“你的知识”,根本不会对你产生一点点作用,只会让你“淹没在知识中”而无法自拔。 只有符合目前和将来发展方向的才去保存。保存的知识都要经过自己处理,为这些知识建立索引才能保证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到,这个建立索引的过程大部分是通过大脑、通过关键词、通过保存知识的名称来确定,我要阅读、思考,起码知道我要保存的内容是什么(在讲什么、说什么)、知道哪里可能用到(可以做什么用、什么时候用)。 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去制定个人文件的分类,应该简单、方便。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在建立文件分类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工
9、作和学习情况而定。一个原则是分类的深度不宜超过三层,即文件夹一子文件夹一孙文件夹,通常说,如果超过三层,自己再次打开的概率就会低于 10。 对“人”的保存:在工作和实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知道谁知道”,即你在做事情的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向谁去请教,知道谁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为了能获得他的协助,我们最好还能够知道这个人的背景、专业、优势、特长和个性等情况。了解一个人越多,那么你跟他交流与沟通的效率就越高,得到真正帮助的机会就越大。第 4 章 共享知识一、为什么要共享知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作为知识工作者,你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和学习、利用、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你的知识力只有在被大家和社会认可
10、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需要主动去做知识共享的工作。 通过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别人、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别人做出对你的判断:你是否是值得合作的人、是否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二、共享知识带来的好处 1、 能共享出来才能真正掌握隐性知识显性化 共享知识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有意识地去做这些显性化的工作,有意识地让别人能明白你知道的道理,会促进你更深人地探究问题的本源,提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养成了有意识地显性化你的知识的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对问题的了解越来越深人,从而摆脱了许多一知半解的状态,提高了个人的知识
11、竞争力! 2、 结识高质量的朋友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积极主动地共享自己的知识,让别人知道你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强你个人的吸引力,从而更容易结识高质量的朋友,当然也会带来后续的合作机会。 3、 建立个人品牌的最简单方式 作为个体的知识工作者,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让人知道,而且要让人信任,因此,通过共享知识无疑是一个快速建立个人品牌的好方法。让社会知道你、了解你、认识你并且信任你,就是形成你的个人品牌的过程。当形成你的个人品牌后,在人们进行选择的时候,比如招聘员工、寻找合作伙伴、寻找专家等,就会找到你,因为资源在流动的时候一般都会流到对他们更了解和信任的人
12、和地方。 4、 让企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组织之所以存在,其目的在于解决单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能通过合作达到 1+l 大于 2 的效果,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和效益。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的发展极其重要,通过知识共享和传播,企业可以成为智慧型企业,政府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教育机构也可以提升自己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 三、共享知识的捷径 1、 清楚知识共享的对象 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一定要记着你想把知识共享给谁,即共享知识的“客户”是谁,他们习惯于什么样的方式,然后以他们能懂和能接受的方式去展现给他们,这样你的共享才能真正有效果。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共享对象,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
13、就是在知识共享中不要故意炫耀和卖弄自己的知识,要尽量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去传递你的知识,尤其不要满口或者满篇都夹杂着外语和专业术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对于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的表现,同时也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 2、 知识共享的范围 知识共享的范围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即使想共享但可以共享的内容并不多,对一个行业和领域,没有三五年以上的积累是很难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的。 对于毕业五年以内的人,建议知识共享的范围以你所在的机构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为主,这个阶段的知识共享主要以提高自己知识学习的效率、让别人了解你的个性和能力、展示你的潜力和学习精神为主; 对于毕业
14、五年以上的人,很可能已经在单位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在行业内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体会,这时候除了可以在你所在的机构内共享外,还可以将知识共享的范围拓展到你所在的行业和领域。 对于毕业十年、十五年以上的人,你的知识共享的范围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这时候从知识上说你应该已经掌握了所在领域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并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你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共享你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这时候也是你的个人品牌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多参与行业内的研讨会、论坛等,争取多发言以展示自己的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在所有的共享中,你在单位内部做的知识共享是你个人发展的基础。因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你所在的单位才是你发展的本源,这里给
15、你提供薪水让你养家糊口,这里给你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你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四、共享知识的渠道 1、 利用单位提供的机会:复印资料、QQ、会议、聚餐 2、 将知识共享给更多的人: 传统知识出版渠道:期刊、书籍 数字化出版渠道:论坛、博客、网站 3、 选择你的共享方式第 5 章 使用知识一、知识工作者在使用知识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仅有显性知识是不够的 2、 胆识无知才能无畏 任何决策和判断都是在信息和知识不完全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而机会更是在信息和知识支离破碎的时候出现的,如果等所有的信息、知识和外部环境都成熟了再去行动,那时候将与成功失之交臂,机会也就不成为机会了。
16、所以说,知识工作者要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干劲,要敢于去尝试。 3、 协作与文人相轻 知识工作者如果想将自己的知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定要在与别人的合作中才能实现。所以,知识工作者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人的多样性,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与别人分享利益与成果。现在的知识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只能掌握自己领域内的知识,只有善于并主动与人协作的知识工作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用知识创造价值。 二、使用知识的三种方式 (1)把个人知识与任务和项目相结合,向某个固定的机构提供知识服务; (2)把个人知识表现为专利形式,通过销售专利向全社会提供知识服务; (3)把个人知识产品化,直接向社会提
17、供产品和服务。 三、提升个人价值的方法 个人知识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1、知识的独特性:专、博 2、社会对知识的需求 3、知识工作者 代表人物:一般大学毕业生、洗衣粉 4、知本家 代表人物:李彦宏 高社会需求低1、 没有门槛的操作型人才 代表人物:更夫 2、 专家 代表人物:地震救援人员 低 个人知识独特性 高 第 l 象限:个人知识的独特性很差,而且社会对该种知识的需求也较少。 第 2 个象限:个人知识的独特性较高,而社会对这方面知识需求较少。 如果社会对一个人的知识需求比较少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向专家的方向发展。在国外,许多读博士学位的人是真正的热爱科学,想在某个专门的知识领域发展、创新
18、。通常情况下,博士学位和学术研究的道路也能使人过上不错的生活,但走这条路并不是能带来金钱、荣誉上很大的收获,而更多的是获得人们的尊重和心理的满足。 第 3 个象限:个人知识具备一定的独特性,社会对该领域知识具有一定的需求。 我们每个人都要等待被挑选,被市场挑选、被招聘单位挑选、被你的目标客户挑选,在大家功能、水平差不多的时候,挑选谁和不挑选谁靠什么,主要靠谁有品牌。因此说,知识工作者必须主动有意识地通过共享自己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品牌。 第 4 个象限:个人知识独特性很高,社会对该领域知识的需求很大。 让你升值的三个建议: 第一,向前看三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某领域知识的需求强度是我们无法改变
19、的。但我们却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作为知识工作者,必须要有向前看的眼光,不要跟风、赶潮流,如果一味地追赶潮流,那你得到的很可能是残羹冷炙。 第二,持续提高你知识的独特性。 第三,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个人品牌。第 6 章 创新知识一、知识创新很简单 1、 知识创新是基础 知识创新有以下特征: 第一, 创新价值体系(而不是价值链)价值链的思想是线性的和静态的,而创新价值体系是动态的,它展现了成功创新所需要的所有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 战略商业网络(而不是战略商业单位)战略商业单位的管理倾向于建立各自的知识储备,而战略商业网络鼓励创新过程中知识在合作者、客户、供应商、科研机构和竞争者之间的
20、流动。 第三, 合作战略(而不是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产生输赢结局,一方市场份额的扩大必然以另一方市场份额的减少为代价,而合作战略鼓励通过合作关系建立双赢环境,使知识得到发展,竞争双方都有利可图。 第四, 消费者潜在需求(而不仅仅是当前需求)满足市场当前需求是企业生存之本,着重于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则有助于发掘未来的市场需求,挖掘新源泉可以赢得未来的成功。 2、 创新的“三性”: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 3、 摆脱惯性思维,知识创新很简单 4、 蔑视一切不可能 二、知识创新的发动机 1、 学习是创新的前提 IDC 报告:“知识工作者 90以上的创新其实是重复工作,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在其组织内部和外部存在了
21、。” 首先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什么样的实践、观点和方法,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内容,你的创新才更有价值。 2、 需求是创新的最大动力 什么是需求,问题和约束条件构成了对创新的需求。因为要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人们要设计相关的解决方案;因为有相关的约束条件,所以需要人们去创新。 3、 需求哪里来 知识创新的需求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压力,因为艰苦和恶劣的环境,因为不创新就无法生存;知识创新的更重要需求来自于人的内心:对理想的激情与追求,对个人梦想的执著。 4、 知识创新的“三心二欲” 好奇心、怀疑心、进取心、求知欲、创新欲 三、左脑右脑助力个人知识创新 1、 人类最大的浪费:对大脑功能的浪费 爱因斯坦:“
22、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是先用右脑进行创新思考,然后再用左脑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但是在我们现今的社会中,普通人大都是主要利用左脑的功能。 2、 右脑是创新的源泉 从大脑功能的角度看,所谓创新就是将大脑中那些被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和知识联结起来。由于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右脑承担的形象思维功能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象思维并非用语言表述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脱离语言躯壳的自动的关联。左脑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是依据现有知识和理论框架的推理,并不直接产生新知识。 3、 开发右脑,左右开弓 知识工作者要开发自己的右脑,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创新不可能都是逻辑推理的结果,所以你要认识到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不能沉迷于逻辑推理而看不到右脑的价值。 四、知识创新工具 1、 奥斯本检核表法 2、 思维导图 3、 外行的忠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你想做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一个捷径是你需要尽量多接触非自己圈子里的人和事物:兴趣更广一些,心态更开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