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服饰美学第一节:服装质料的美学价值第二节:人体形态美第三节:服饰的多重意义第四节:服饰文化的宏观分析质料、色彩和款式,构成服装的三要素。同时,服装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而质料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具体看来,服装质料可以分为四大类:植物、动物、矿物和人工合成物。在构成服装美的意义上,四种物质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就历史进程而言,不是依次取代,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第 1 节:服装质料的美学价值植物比人类存在更早,人类选择植物加工为服装质料,一方面因为其色、形、味带给人们的美感,另一方面是成本低廉,加工较为便利。植物可以直接采集使用,就是直接应用;经过加工的,就是间接使用;另外,是出于经验和需求
2、而有意栽植,使之成为服装质料的。一、植物质料(一)植物直接应用以植物的叶子、花朵等为材料,直接用来充当美化身体的“原生态”服装与饰品,是人类较为久远和深厚的服饰传统。见图图 11:用无花果树叶遮身的亚当和夏娃旧约全书亚当和夏娃因为因为已经知道羞耻,而开始选择用树叶遮蔽身体,这涉及如下问题:1.这个故事一般被看成服饰起源的“羞耻学说”的一个源头,但是,难道2遮羞避丑就是服装产生的唯一原因吗?还有没有服装产生其他原因?2.亚当夏娃因为偷食禁果后知道羞耻才选择穿衣服的,这个尝试,恰说明人的意识觉醒和人类文明开始形成。另一方面,偷食禁果是人类犯下的原罪,失去上帝庇护后人类无休止的罪孽痛苦从此开始。因此
3、,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服装身上充满矛盾。图 12:以植物为头饰的南太平洋岛屿上的男孩图 13:德国球迷头戴花环这些花饰的颜色与香味融合一起,给人的视觉和嗅觉带来美感。 但由于鲜花容易凋谢,人们因此以花为样,做出很多花饰来,例如簪花等。图 1-4 :唐朝 周昉 簪花仕女图(二)植物的间接应用不直接取用植物来做服装,而是将植物的某一部分经过提取、加工再制成服装的过程,也即对植物的间接应用。主要包括纤维材料与木质配饰品等。1.服装与长纤维长纤维阶段是人类最初应用植物的阶段之一,主要包括大麻、苎麻、亚麻、葛、蕉麻等。长纤维的质料“轻如云、色似银” ,而且可以有返回自然的趣味。2.编制与木型将植物加工成某
4、种形制,如繁星、条形、圆形等,是人为地改变植物的原形,又赋予它艺术性和新的实用性。图 21:蓑衣图 22 戴草帽的美女图 23 草鞋 轻便、透气性强,成本低廉,且环保。图 24 苗族妇女的“木梳”头饰图 25 日本木屐3(三)植物的有意种植由于人们在服装创制中对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发展为人工有意种植,满足需要。1.服装与短纤维短纤维主要是棉花,可分为亚洲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等。2.植物染料与矿物质染料的“石染”不同,植物色素提取后制成的是“草染” 。草染使得衣服的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了视觉美感。如图:艺术学院毕业展演二、动物质料动物比植物更具有“灵性” ,所以,人类更倾向
5、于借助动物的“物性”美感,来强化和展示自己具有的相似或超过动物的美与力。虎皮结实耐用,色泽鲜艳,也可以象征穿着者征服老虎的勇气与力量。与穿龙袍有相同文化意义。图 21 原始人兽皮披(一)动物的直接应用将动物某一部分直接取下来,使之成为人的配饰品,是人类对美的自然追求。兽牙、贝壳项链、狼皮衣、虎皮衣、鱼皮衣、羽毛头饰等都是其主要代表。图 22 美洲明尼达里部落印第安人的“狼皮服”图 23 居住在黑龙家的赫哲族人的鱼皮 图 24 现代毛皮感晚装2.配饰与牙角人类将飞禽的羽毛插在头上,或是做成头饰扎在头上,将走兽的爪、脚、牙、骨、毛皮条垂挂在身上,将贝类外壳挂在身上,是最主要的直接应用动物作为服装的
6、例子。(二)动物的间接应用4用动物分泌液而不是动物本身去做服装原材料,是服装原料的一大进步。其中,蚕丝是最高档的服装用纤维。此外,动物的毛纺织成为线,对兽牙、兽骨进行的加工更加精细。1.服装与蚕丝据考证,蚕的喂养和蚕丝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七千余年前,后来,陆陆续续传到世界各地。丝绸轻盈、透明、柔软、细腻,有柔和光泽,透气性强,获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图 25 煮茧缫丝据记载,凯撒大帝和克里奥帕特拉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公元前一世纪的某天,一次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袍出现在剧院,光彩照人,引起全场的惊羡 。2.服装与畜毛没有蚕丝业的国家,人们运用动物纤维作为服装原料的主要品种是动物的体毛,包括山羊毛、绒山
7、羊的绒毛、骆驼毛、兔毛和牦牛毛等。羊毛制品柔软并有弹性,有天然的波浪卷曲,保暖性能好,穿着舒服,手感丰满,并且可以染成很多颜色和图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美感。3.配饰与牙角这里的配饰和牙角,是“人为形式”的作品,体现了人的艺术创造性,与动物的直接和间接应用区别明显。如梳子、镶嵌宝石的皇冠、黄金垂饰、珊瑚、等等。图 26 1959 年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图 27 镶嵌珍珠的王冠图 28 蜂形黄金垂饰 三、矿物质料矿物,指地质作用中各种化学成分形成的自然单质和化合物,主要包括玉石类和金属类。玉石类包括翡翠、钻石、祖母绿、猫眼、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玉、琥5珀、玛瑙等。金属类包括金
8、、银、铜、铁、铝等。它们没有植物、动物的生命,但是却有自然的灵气,它们不受生命长度制约,可与日同辉,是永恒美的化身。 图 31 战国谷纹璧玉饰图 32 埃及王妃 图 33 琥珀吊坠 图 34 和田白玉龙龟童子金钱纹大摆件图 35 埃及金制拖鞋2.矿物与染料矿物质的色彩可以用来染衣服,例如,用红色氧化铁来涂红配饰品,用朱砂染成鲜艳红色,用雄黄和铅丹做黄色染料,天然铜矿可以做蓝色、绿色染料,天然矿物硝可以把织物染得雪白。矿物燃料虽然后来被植物染料所取代,但是它所产生的美感是不能被代替的。四、人工合成物质料随着科学的进步,人工合成物越来越多的成为衣服的质料。它主要包括两大类型,其一,是化学与天然合成
9、物质料,如陶、瓷、玻璃、琉璃、珐琅、纸等。另一类是纯人工制成品,如化学纤维、人造宝石、塑料、有机玻璃、玻璃钢等。图 41 人造毛皮时装图 42 人造蓝宝石宇航服代表人工合成质料的最高水平,它的性能与前者质料完全不同。防止温度巨变、辐射、陨石袭击和大气压伤害,是宇航服必须克服的困难人工合成质料的贡献,一方面是为服装发展创造了很多新的质料、色彩和款式,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质料的多具有特殊性能(如宇航服) ,可以满足人们特殊需6求。但是人造的不是天然的,当人们审美情趣转变时,这些“伪天然”的物品并不能将天然质料全部替代。就人而言,长什么样子才是美的呢?大耳垂肩美吗?双手过膝美吗?
10、 凸额凹眼美吗?“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脸颊修长美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就身体比例而言,怎样比例才是美的呢?上边,提及一些关于身体、比例和美的若干例子,那么,是否存在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例,它能成为衡量事物是否美的依据呢?这,就涉及审美尺度问题。第 2 节:人体形态美自古希腊以来,强调物体比例关系的调和、匀称、持恒与统一,便成为艺术审美价值所追求的理想准则。而这种对“物”的审美价值准则,也同样反映在对“人”的“形态美标准”之中。这就涉及“审美尺度”问题。一、审美尺度“审美尺度” ,是“以人的角度
11、为标准,订出一套具体而定量的模式,并以此来衡量万物之美” 。 “人的形体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尺度,来寻求出一种结构性和规律性的 形体7美 ,以达到最和谐,最完善的理想标准 ”。公元前 390 年的希腊雕塑家利希波认为 “理想的外形标准是八倍半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雕塑家波里克雷特认为, “理想的外形标准,头部的七倍半便是身长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他们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和谐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12、”。无疑,在审美尺度的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金比例”的观点。 德国美学家蔡辛经过大量测算发现,人体肚脐正好是人体垂直高度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大腿和小腿的黄金分割点,肘关节是手臂的黄金分割点。经严格测量,如以肚脐为分割点,大多数男女下身比不够,中外皆然,一般差 6 厘米。这样,高跟鞋就派上用场了。如图:维纳斯的诞生 (局部)波提切利 意大利有人对米洛的维纳斯进行分析,发现,肚脐恰是裸露部分的黄金分割点。此外,有人继续测量后发现:“肩宽减腰宽(A):肩宽减臀宽(B):臀宽减腰宽(C):胸宽减腰宽(D) ”,其形成的 A:B:C:D 四个数字,恰好符合黄金比例。如图: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149
13、2。他在这幅画里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身体比例的观点:下巴底至鼻孔呈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全脸长度的三分之一,同样,鼻孔线至眉毛线之间的距离应该与眉毛上线至发根相等。身体是个正方形,边长为展开的双臂,身体也是个圆形,圆心在肚脐。女士须具备三白(皮肤白,齿白、手白) 、三红(唇红、颊红、指甲红) 、三黑(眼睛黑、眉毛黑、睫毛黑) ,这才符合理想体型标准。湖北评选大学校花要求“乳间距超 20 厘米”引争议 ( 楚天都市报2012-09-06 )8组委会要求选手提供包括脸型、眼睛、鼻子、耳朵、嘴唇、胸部、臀部、四肢等的具体尺寸。嘴巴与眼睛间距离是整个脸长的 36%,身高是头部的 7.1 倍。理想胸围是(
14、身高0.51)厘米,理想胸底围是(身高0.432)厘米;理想腰围是(身高0.34)厘米;理想腹围是(身高0.457)厘米;理想臀围是(身高0.542)厘米。对乳房进行了规定:要求乳房丰满、匀称,不下垂。两侧乳房大小、形状、位置均对称一致,两乳间距大于 20 厘米。乳房基底面直径在 10-12 厘米,从基底面至乳头的高度为 5-6 厘米。乳房挺拔,环差为 17-20 厘米为宜。 追求完美体态,已经成为许多女性的共同热衷的目标二、女性形态美女性的美,主要围绕女性气质而形成,其特点是优雅、端庄、轻柔、婉约、娇柔、甜美为主的柔性美。首先,就肌肤而言,强调白皙、光滑、柔软而富有弹性和色泽,都是女性迷人的
15、象征。其次,脸部与头发是重要的第二性征。曲线柔和的瓜子脸与男子的国字脸区别。“水灵灵、水汪汪”的眼睛,秋波媚眼。弯弯的眉毛和丰满红润的双唇,飘逸的秀发,都是女性魅力所在。 关于女性美,在诗经 、 登徒子好色赋 、 洛神赋中都有出色描绘:“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这些描写把古典女性气质美推到极致。 如图:洛神赋 顾恺之 东晋如图:化妆如图:脱毛 如图:美发9三、女性服饰之美女性服饰形象的性感之美一般体现在胸部、腰部、臀部,但是肩部和腿、足部也很重要。女性强调腰身的造型,特别是腰
16、部轮廓线。突出的乳峰下纤细的腰肢,腰以下再略显丰满,这是女性性感最诱人之处。就是丰胸、细腰、肥臀的曲线形象。对于女性肩部的表现,欧洲人直接在晚礼服上取袒露的形式。旗袍表现女性肩部的性感不像晚礼服那样一览无余,反而又增加了几分神秘的魅力。以服装来强调女性的玉腿之美,是现在的事。这种以衣服来表现女性性感,不同于根本未着装或始终裸体的时代或民族。如图:脚穿高跟鞋的时代女性高跟鞋的秘密:一方面从形象上塑造挺胸、收腹、高佻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约束了她们的身体活动能力,不能扛重,不能快跑,文静与弱不禁风的形象得到加强。裸露是人的天性之一,表现为裸睡、裸泳等很多方面,这些裸露和服装表现出来的袒露,有何区别?
17、性别特征最直接的表现手段是袒露。但袒露不是服装。以服装把袒露性别特征的欲望艺术地而绝非直接地表现出来时,才是人的创造。 这样,才是人类的服装文化。如图:麦当娜个性着装四、男性形态美男性美,都围绕男性气概来形容。10所谓男性气概,特点是粗犷、挺拔、高峻、英挺、健壮、结实、帅气为主的刚性美。西方男性美的代表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米隆的“掷铁饼者” 。如图:赫拉克勒斯射怪鸟 布德尔 法 如图:掷铁饼者 米隆 古罗马如图:世界健美先生古希腊人认为,宽阔的胸部,灵活而强壮的脖子、虎背熊腰般的躯干,凹凸分明的肌肉是健美人体必备的条件。男子一般比女子高大,且呈倒三角形。男子肌肉呈现结实条块形状,他们的容貌线条
18、刚硬利落,肤色健康,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鼻梁挺直、嘴唇大小适度为美。眼睛要炯炯有神。男子气概是一种力量感,是生命力和性能力健全旺盛象征。中国男性形态美特点为何?五、男性服饰之美男性服饰形象的性感之美一般体现在肩膀、胸部、腿部和足部。夸张衣服的肩部、强调腿部的服装造型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图:全身牛仔体现了粗犷的男性服饰的形象六、中性形态之美将形态分为男女两种后,衣服之美可以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种风格。但是,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形态之美。如图:爱尔兰裙如图:李宇春第 3 节:服饰的多重意义11如前所言,质料、色彩和款式,构成服装的三要素。同时,服装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而质料是其
19、不可或缺的基础。服饰,不仅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窗户。不仅是自我表现的重要媒介,也是折射社会文化现状的“晴雨表” 。接着,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服饰的多重意义。一、服饰的实用意义服装是人们避寒保暖,美化形体和体现伦理修养的重要方式,而避寒保暖是服装的首要实用功能。除了保护身体免受自然伤害,保护身体免受人为伤害也是服装实用意义所在。如图:爱斯基摩人 如图:美式橄榄球的衣服色彩,可以有效区别身份。如图:八旗铠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但是作为军装,主要是为了便于隐藏,避免暴露目标造成的伤亡。二、服饰的审美意义审美意义是服装另一个重要意义所在。衣服不仅要穿着安全,也要穿着好看,这就涉及服装的色彩、质料和款式方面
20、的综合表现。服装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来增加视觉美感。例如亚运会服装。色彩使用有何技巧?亚运官方制服本土设计 广东新闻联播.材质高档、做工考究,再配以精制的五官,珠光宝气,即会毫不费力的塑造出穿着上的华丽形象。如图:华丽形象如图:“另类”形象“另类”着装者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全然不顾受众如何看待和评论自己。“另类”形象,本来就是不遵守常规,甚至以打破常规为荣的创作结果。如图:旗袍美女12三、服饰的道德文化意义中国是礼仪之邦,伦理道德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也是伦理教化的工具。例如婚丧嫁娶的服饰色彩,就说明这一点。此外,奇装异服和袒胸露体的服装,传统道德基本是摒弃的。如图:为“汉冠威仪”而死的子路。如
21、图:砖画像(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 ) ,他们 “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 ”。 晋书 。北齐后主在宫中 “做贫儿村,亲衣褴褛之服行乞其间,以为笑乐 ”。 这就是他成为北周阶下囚的先兆。 如图:三寸金莲如图:薛宝钗出阁成大礼如图:孝服制作简单,色彩单调,最忌讳红色等色彩。四、政治意义从舜开始,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就是十二种图案。西汉初年,刘邦开始参照先秦古制,制定服色礼仪,强化君臣等级观念:“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 后汉书 舆服志 “贵贱有别,服位有等, 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新书 服疑服饰的政治意义,在龙的图案和补子图案体现的尤其充分。龙袍被皇帝垄断,其他人在衣服上绣龙的,都被认为是谋逆
22、,而与龙配套的“明黄”色,也成为皇上专用之色。贵族只能用深黄,杏黄色民间这不禁。封建社会,服装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正所谓“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 。明清补服就是突出例子。所谓补服,是指明、清凡装饰有“补子”的官服,也称为“补褂” 。前后各缀一块补子,形式比袍短又类似褂,但是比褂还要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又名“外褂” 、 “外套” 。表示官阶差异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文官绣有飞禽、武将绣有猛兽纹饰的“补子” 。 13清代官制设置严谨、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设置九品十八级,也就是所谓的“正” 、 “从” 。清代文官补子图案现在,服装的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不断褪去,其审美意义和实用意义不断
23、彰显,而且服装日益成为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体现了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第 4 节:服饰文化的宏观分析服饰文化不仅是审美的风向标,也是时尚的标尺,本节,主要从几个宏观角度来分析服饰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先看一组素材:米歇尔奥巴马。2013 年,米歇尔-奥巴马再登美版Vogue4 月号封面。世界四大时装周: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伦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可以说,至少四种因素促进了服饰文化的流行和时尚产业的发展:其一: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共谋消费社会:1979 年 1 月 28 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访问美国;当日,解放日报刊登了食品公司和药品公司的广告,这是党报首先刊登广告;上海电
24、视台播出大陆第一则电视广告“参桂养容酒”,这些事件象征或者标志什么呢?由紧缺经济向宽松经济转变,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甚至可以说初步向消费社会转变,到了 90 年代中期后,消费社会会在中国初露端倪,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不折不扣的消费社会。这种消费,既有物质消费,也有文化和符号的消费,大众传媒在当前的巨大发展,表现在对两者,尤其是文化符号消费的巨大拉动。14其二,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指城市生活空间中,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甚至消失,审美与艺术不是贵族阶层的专利,不再局限于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传统的审美活动场所,它借助现代传媒“民主化”。审美与日常生活拉近的一个重要产物
25、就是身体的审美化,身体的审美化借助服饰来实现。其三,青春崇拜和形体乌托邦“青春崇拜”一方面根源于人们的“恐衰症” ,另一方面源于人们的恋新癖。青春文化的负面影响:其一,带来对老龄化的歧视;其二,造成社会群体幼稚化、浮躁化;其三, “历史感的消失”和形成“无深度”的时代特征。 “形体乌托邦”与“李雅事件” “苗条暴政”影响下出现了“体形焦虑” 。苗条成为衡量女性身体的文化评价,表征了对身体乌托邦的冲动,这种乌托邦表现在体重、身高、三围等方面要符合“苗条”的标准。在“苗条的暴政”影响下,不符合标准的人出现了“体形焦虑”,学者Goodyer 的数据说明这个问题:71%人声称对自己大腿,臀部(58%),腹部(56%),髋部(40%),小腿(32%),乳房(22%),上臂(17%)不满意,很多受访者担心“发胖”。这种身体的焦虑一方面使人失去自尊、自信,甚至为了追求理想的体形的人常常患有厌食症和饥饿症。另一方面,出现了罗斯科沃德说的“食物的意淫”,即一方面以低脂食品来节食减肥,一面又如饥似渴第翻阅哪些载精美高脂食品的食品或者图片。此外,个性话语和身份认同也促使了服饰文化的发展。可见,服饰文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综合的、历史的、共谋发15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