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語,論孝.論學,至聖先師,孔子,孔子的生平要述:,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死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歲。,孔子的先世是殷代的貴族,祖先宋人,後移居至魯。,父名訖,字叔梁,自陬(音周)邑移居曲阜。,孔子母名顏徵在,禱於尼丘山,野合生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孔丘之父叔梁訖之墓,尼丘山鳥瞰,曲阜城正南門,明萬曆二十二年專為孔辟建。,孔子故里:闕里,孔子故宅,曲阜孔廟大成殿全景,大成殿,大成殿匾額,孔子墓,孔子生三歲而父死,父葬於五父之衢。,孔子十七歲時,母亦逝世。,孔子十九歲結婚,生子曰鯉,號伯魚。,孔子年二十六七歲,任乘田委吏之官。,孔子十五而志於學。,孔子
2、三十而立,思想成熟,魯大夫孟僖子臨死時,叫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南宮敬叔師事孔子。,魯昭公時有三桓之亂,(魯桓子之子孫: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作亂),孔子遂離開魯,開始周遊列國。,孔子至齊,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見齊景公,提出正名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晏子進讒,未得重用。,孔子四十而不惑。時魯昭公死,魯定公立,季桓子專權。,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時公孫狃請孔子出仕,以壯聲勢。,魯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歲,任中都宰,司空,司寇之職,治績卓著,故路不拾遺,夜不蔽戶。,孔子與齊有夾谷之會,取得外交上勝利。齊使八佾舞於庭,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提出墮三都以制三桓。齊使女樂至魯,魯桓子三日不朝,孔
3、子去魯。,孔子至衛,見南子。 衛靈公使公孫余假監視之,孔子遂行。,至匡城,孔子因貌似陽虎被圍。,時適晉有內亂,挨餓於陳蔡之間。,孔鯉死,有子曰子思。,孔子自衛返魯,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以教弟子。學生三千人,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孔子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踰距。,杏壇:孔子講學的地方,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招收學生講學,逐漸形成一個學派。,儒學代表人物:,始創人是孔子 後繼者有孟子和荀子,儒家重要典籍:,四書: 孟子,論語,中庸,大學 五經: 詩,書,易,禮,春秋.(樂失傳),論語:,成書於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 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 用語錄體寫成 內容廣泛,涉及政治,哲學,
4、教育,文藝,倫理,品德,修養等. 全書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學術思想,政治理論和生 平事跡的直接材料,孔子的教學理論:,孔子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 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一生 學不厭,教不倦. 他所提倡的孝,悌,忠,恕,成為中國社會歷代奉行的道德標準.,論孝,孝是做人,修養最重要的環節 所謂百行孝為先 儒家思想首重孝道 在本篇中,孔子提出了幾個重孝的原則,試從三章中,各找出一句句子或一個詞語,具體說明盡孝之道. (其餘文句均為說明部分),*唯其疾之憂 *敬 *色難,父母唯其疾之憂,唯:只是 其:代詞.代父母/子女? 父母只是憂心子女的疾病,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現今所謂的孝道,只能說 是養活父母,至於狗和馬, 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對父 母不恭敬,和飼養狗馬有 甚麼分別呢?,有事,弟子服其勞,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色難:子女侍奉父母時的容色 弟子:年幼者,指子女 先生:年長者,指父母 食:飯 饌:音贊.飲食,吃喝. 曾:副詞.竟.,補充省略了的主語:,色難:(父母/子女) 子女 有事 :(父母/子女) 父母,子女侍奉父母時,經常和顏悅色,是件難事.父母有事情,子女替他們效勞;有酒有飯,就給父母享用,這樣做,竟當作是孝順了嗎?,段旨:,第一章: 子女要保重身體,切勿令父母憂心 第二章: 子女要尊敬父母 第三章: 子女要以和顏
6、悅色侍奉父母,論學,學是指後天的學習,包括求知識,修養德行. 一個人能否成材,視乎他在為學方面的表現. 本文四章分別提出為學的態度,方法和重要.,第一章:為學的態度,方法 第二章:為學的方法 第三章:為學的態度 第四章:為學的重要,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句子中哪幾個字詞是表達情感的?分別表達哪一種情感? 說:同悅,高興. 樂:快樂 慍:怨怒,哪兩句句子指出求學的樂趣?,學而時習之 有朋自遠方來 不斷溫習,學有所成,自能領會其中的喜悅 有朋來訪,共同探討,切磋學問,自有一種共同求知之樂 而:而且 時:副詞.在一定的時間 之:代詞.指學到的知識,
7、習: 溫習,實習,練習.因為孔子的講 授,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合,像禮(禮節),樂,射(射箭)御(駕車),等.,文言句式:,不亦乎? 豈不是嗎?/不也很嗎? 不亦悅乎? 豈不是很高興嗎? 不亦樂乎? 豈不是很快樂嗎? 不亦君子乎? 豈不就是有修養的君子嗎?,朋:指同學.古代朋和友有別;同出一個老師門下為朋;志同道合為友.,人不知而不慍,省略賓語. 人不知甚麼? 別人不知道自己具有才學.,人不知而不慍,本說一個人的行為修養,它與為學有何關係?,別人不知道自己具有才學,而能夠 不惱怒,不怨恨,這是一種才德兼備 的境界,也是為學的最終目標,成為 有內涵,有修養的君子.,為學的目標:,成為
8、有內涵,有修養,才德兼備的君子。,對學得的知識按時去溫習、實習, 豈不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 人從遠地而來,豈不是很快樂嗎? 別人不知道自己具有才學,也不 怨怒,豈不就是才德兼備的君嗎?,為學的方法:,對學得的知識要按一定的時間去 實習、溫習;並且多和朋友研討。 為學的態度: 為學旨在修養自己,別人不知道 自己有才學,也不必怨怒。,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論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學習.接受書本知識。 思:思考.指學者的體會,審辨.擇善而從。 罔:音妄.同惘。迷惑而無所得、受騙。 殆:音代,又音怠。疑惑、危險、疲累。危 而不安。,學習與思考,何者較為重要?,學習
9、與思考相輔而行,兩者並重,不 可偏廢。 為什麼學而不思則罔?試舉例說明。 單是用功學習,不肯思考問題,囫圇 吞棗,或是盲從附和,對書中的知識 就不能吸收消化,也不能判斷是非。,結果遇事就迷惘,臨歧悵望,對所學 一無所得. 孟子盡心下篇,“盡信書,不如無書” 同學列舉生活事例,為什麼思而不學則殆?試舉例說明.,只顧思考而不學習,遇事無從徵驗, 疑惑而不能有所決斷,終至胡思亂想。 同學列舉生活例子。,語譯,只是學習而不思考,便會迷惘無所得, 只是空想而不學習,便會疑惑不通。 為學的方法: 一邊學習,一邊思考道理,定能有 所領會。,孔子講學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之:代詞.代甚麼?代學問 孔子認為我們做學問應抱著怎樣的態度? 應抱著害怕趕不上的態度。 為什麼要有這種態度? 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因為學習 是日積月累的,忘記所學,難有所成。,學問會丟失嗎?為什麼?,學問的確會失去,如果我們求學時 馬虎不積極,或是學了以後不反覆 溫習,學問便會很快丟失。,語譯,做學問要好像害怕趕不上似的, 就是學到了,還恐怕會丟失了它。 為學的態度 一個人要有積極進取的求學態度: 未學時,要恐怕趕不上,學到了,要恐 怕會丟失它。,孔子講學圖,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認為人的天
11、賦各有不同,大致可分為幾類?,四類: 最上等-生而知之(不學而知) 次一等-學而知之(主動學習) 又次一等-困而學之 (經歷了困境 之後才學習求知) 最下等-困而不學(經歷困境仍不願學習),語譯:,生來就懂得道理的,是上等資質的人; 經過學習才懂得道理的,是次一等的人; 遇到困難才去學習,又是再次一等了; 遇到困難還不去學的,這種人就是最下 等的了。,為學的重要,一個人無論資質高低,只要肯 學習,終會懂得道理,不致成 為下愚。,試自我反省,自己屬於哪一等級的人?,段旨:,說明為學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 說明學習與思考相輔而行,不可偏廢。 為學要有積極的態度,不可懈怠。 分別四種資質的人,說明為學
12、的重要。,六言: 指六種品德仁、智、信、直、勇、剛 六蔽: 指六種流弊愚、蕩、賊、絞、亂、狂 不好學:不好學就不明事理 為甚麼好學可以避免這六個流弊? 雖然有這六種美好的品德,如果不通過學習而明白事理,很容易偏執一隅,造成危害,產生流弊六種流弊。因為好學使人明理、疏通閉塞、辨別是非善惡。,【註釋】(1)六言:言,字。這裡指仁、知、信、直、勇、剛六字,也就是這六種美德。 (2)六蔽:蔽,弊病。這裡指愚、蕩、賊、絞、亂、狂這六種弊病。 (3)居:坐下。 (4)愚:被人愚弄。 (5)知:通智。 (6)蕩:放縱不受拘束,無所適從。 (7)賊:遭受傷害。 (8)絞:急切、偏激;尖刻刺人。 (8)亂:犯上
13、作亂。 (9)狂:傲慢自大。,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愛好仁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被人愚弄。 例如:要實踐仁德,但思想理解的仁卻還停留在較低道德水平的善良,這樣自然起不到昇華的實效,還容易流於人善被犬欺,而又無可奈何的弊端。 通過學習,好仁的人便不會因仁慈樂助而被人愚弄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愛好聰明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放縱不受拘束; 通過學習,好智的人不致目空一切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愛好誠信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遭受傷害; 通過學習,好信的人不致盲目信人。,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做事偏激; 通過學習,好直的人不致
14、尖酸刻薄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搗亂闖禍; 通過學習,好勇的人不致好勇鬥狠。 脾氣大,動輒打人,幹了再說,殺了再說,這是好勇,没有真正修養,就容易出闖禍。,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傲慢自大; 通過學習,好剛的人不致膽大妄為 。,為學的重要,每一種品德都有因不學而導致的流弊,有仁、知、信、直、勇、剛六種品德,如果不學,便導致愚、蕩、賊、絞、亂、狂六種流弊,只有肯學習,才能明白道理,不致閉塞不通 。,甚麼是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以上四項都是關於求學的,為甚麼子夏說仁在其中矣? (1)博學指廣泛地學習,篤志指堅守自己的志趣,切問
15、指懇切地發問,近思指多思考當前的問題。 (2)因為仁是道德的最高標準,求學的目的在修養自己的道德人格,子夏認為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四項,使人達到求學的最高目的,所以說仁在其中矣。,為學的方法,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趣,懇切地發問,而且多思考當前的問題,便能達到仁的境地。,孔子講學圖,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觀川亭,孔子對生命的體悟:,子思墓,冉求,宰我,仲由,閔子騫,言偃,子張,曾參,孔子的思想,一擁護舊有的傳統文化 周文:,二提倡正名:,三著重實際,不尚空談,敬鬼神 而遠之:,四施行仁愛的政治。,政治思想:,哲學思想:,一以行仁為人生修養最高目標,二義以為質,三行之以禮,四注重內省,五賤視物質生活享受,六富有正義感,七慎言敏行,八行忠恕之道,九重視孝悌,教育思想:,一有教無類;,二為學態度;,三為學目的:修養自己及為國家 培養人才;,專心一致,切志求學,學思並重,要有謙遜的態度,訪求名師指點,勤奮用功,四以六藝教弟子禮、樂、射、御、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