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经济增长的成果的分配、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成为当今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都应该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而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同步,会使大部分居民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甚至增长还导致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不仅会严重挫伤居民参与改革和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更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 1990 年至 2007 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 views 软件,研究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 的关系,从而得出城镇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均,并针对此现象提出调解收入分配的意见建
2、议,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成果的合理共享。关键词: 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分配;人均收入1、文献综述(1)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1.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创始者,在许多重大理论研究方面都为古典经济学乃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创新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其中较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及学派的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及边际主义学派等。 2.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分析马克思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首先应了解其价值论。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其价值论基础上的。古典价值理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完善
3、的过程中,在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继承基础上先后得到了威廉配第、亚当斯的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分析集中体现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两极化理论。 3.发展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有三位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创性地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他们分别是库兹涅茨、刘易斯和缪尔达尔,这三位经济学家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其中后两位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发展经济学家把收入分配研究的重点从职能收入分配转向个人收入分配,并且紧密地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的过程来分析。 (2)国内的相关理论
4、研究1.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1991 年,陈宗胜较为详尽地研究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同时制约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别的诸多变量,独立地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他于 1994 年,验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中也存在着“倒 U 曲线” ,即所谓“ 陈氏倒 U 假说” 。2.居民收入差距对有效需求的影响2001 年杨天宇在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一书中从实角度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对有效需求的影响,并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2003 年周振华在收入分配中国经济分析 2001-2002一书中从理论方面分析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
5、影响途径,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变迁、经济结构调整等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过剩、需求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由以上综述可以发现,国内对于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关于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认识、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评价、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必要性以及关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政策建议等问题,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但是以上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方面,而关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关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2、模型的建立(1)数据收
6、集与整理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所限,本文选取 19902007 年 18 年的样本数据分析对济南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研究。1990-2007 年济南人均 GDP 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年份人均 GDP(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纯收入(元)1990 1478 1155.0 6471991 1642 1294.7 6511992 1906 1478.9 7191993 2423 1883.3 8291994 3094 2503.0 10621995 3772 2845.7 13001996 4457 3431.8 16021997 4980 3944.7 1780199
7、8 5406 4353.0 19821999 5861 4770.5 20032000 6502 5129.1 20382001 7216 5535.9 19732002 8162 6051.0 20862003 10039 7012.9 22682004 12767 8123.1 26062005 16331 9136.8 29892006 20264 10358.0 33422007 25393 12378.0 3953(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 GDP 的回归分析(1)异方差性的检验线性回归模型真实总体关系式的随机误差项具有异方差性,使模型参数估计值的方差不具有最小的性质,参数估计值与
8、真实值的差异增大,由此得到的回归模型估计式对真实总体关系式的代表性亦相应降低,若将参数方差较大的估计式用于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必将造成失准,可能出现伪回归问题。而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异方差性,当模型不满足同方差假定时,普通最小二乘法是不适用的,因此需要进行异方差的检验用以修正模型。异方差性的检验有多种方法,本文运用怀特检验来检验异方差性,分别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和人均 GDP(X1 ) 、农民人均纯收入(Y2)和人均 GDP(X1 )俩对时间序列进行异方差检验。检验时,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的 分布的临界值 ,比22a较 与 的值,如果 ,则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异方2nR)(a2
9、nR)(a差,反之则不存在,检验结果如表F-统计量 0.846335 概率 0.448478Y1 与 X1 的检验结果 F-统计量 1.825237 概率 0.401472F-统计量 4.327648 概率 0.032826Y2 与 X1 的检验结果 F-统计量 5.586065 概率 0.037141对于 Y1 和 X1,由于 =1.825237 =5.99,所以不存在2nR)2(05.异方差性,同理对于 Y2 和 X1,由于 =5.586065 =5.99,n)2(05.所以也不存在异方差性,故这俩对变量都可以用 OLS 方法进行回归分析。(2)建立模型利用绘制济南 1990 年2007
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 、农民人均纯收入(Y2)与人均 GDP(X1 )的相关图,可以很直观的观测到两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线性相关。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Series 1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Y1) 与 人 均GDP(X1)X1Y1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Series 1农 村 人 均 纯 收 入(Y2) 与 人 均GDP(X1)X1Y1根据散
11、点图观测到的轨迹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 、农民人均纯收入(Y2)与人均 GDP(X1)的内在规律,现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和农民人均纯收入(Y2)为因变量,以人均 GDP(X1)为自变量。建立如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tuXbaY1t12其中, 、 、 、 为回归系数, 为随机变量,假设模型中1a21b2u随即误差项满足古典假定。 (3)回归系数估计以济南 1990 年2007 年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 、农民人均纯收入(Y2)与人均 GDP(X1)数据为样本观察值,对两个回归模型回归系数 、 、 、 进行估计,运用 OLS 方法估计1a21b2
12、模型参数,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 EViews 实现,分析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1)和农民人均纯收入(Y2)与人均 GDP(X1)的回归方程分别为:人均 GDP(X1)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Y1) 的影响: 2960.35418.)3.(70256.2514.13FRtSXY人均 GDP(X1)对农民人均纯收入(Y2) 的影响: 3685.19027.).(1388.1526.09422FRtSXY(4)检验模型1.拟合优度检验分别为 0.956908 和 0.911782,说明回归方程即上述俩个样本2R的回归方程模式的解释能力为 95.7%和 91.2%,人均 GDP 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13、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变动的 95.7%、91.2% 作出解释,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好。2.回归系数显著性的检验( 检验)t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验证总体回归系数为零的假设,如果拒绝该假设,则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回归系数估计有效,否则说明回归系数不显著,回归系数估计无效。现在对于模型回归系数进行检验:0.05 显著性水平上,查自由度为 16 的 分布表,得临界值t t,回归系数 的 值 , 19.2)6(025./a 1bt 19.2)6(84930.1)(25.t拒绝原假设; 的 值 , 拒绝原假设。bt 68597.2|)(| 25.0说明人均 GDP 对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影响都是
14、显著的。3.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回归系数估计值 ,说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04713.b均 GDP 同方向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均 GDP 每增加 1 元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0.47 元。回归系数估计值,说明农民纯收入与人均 GDP 也同方向变动,但是013268.2b人均 GDP 每增加 1 元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 0.13 元。说明人均 GDP 增长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是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的 3.6 倍,城镇与农村经济分配方面存在很大差距。3、模型的评价与应用(1)模型的缺陷模型仅从人均 GDP 这一角度分析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水平,模型过于单一,可以选择多个角度
15、分析城乡收入分配情况,例如地方财政收入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地理位置以及政府政策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整体分析,人均 GDP 不能完全概括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具有规律性,在研究中,只有将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分配两者关系协调好,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增长给人民带来的利益。另外,由于计量经济学水平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原因所限,本文在对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改进和完善。(二)政策建议经济增长无疑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福利水平提高的手段。今后济南的改革与发展,把提高居民收入
16、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要把握、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环境,采取分类指导、动态调整的原则,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分配不公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更加重视从宏观层面调节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适当扩大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使全区人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形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收入提高消费增长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09-191.【2】李实,张平, 魏众等.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林
17、毅夫,刘明兴.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14. 【4】权衡 .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现代分析框架及其争论 J, 社会科学,2004(6):15-21. 【5】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良性互动及作用机制分析 J.生产力研究,2006(5):25-27. 【6】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67. 【7】杨冬梅.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 一个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6(8):1-4. 【8】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张欢.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关系研究 D,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