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王初明提要 : 读后续写是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法 。本文论证读后续写促学外语的功效 , 认为该法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 , 将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 , 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 , 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文章不仅列举了读后续写的长处与短处 , 而且详细介绍了它的设计及具体操作要求 , 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该法提供指南 。关键词 : 外语学习 ; 读后续写 ; 模仿 ; 创造 ; 理解 ; 产出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he continu
2、ation task to improve L2 learning The task com-bines reading with writing, builds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on imitation and enables learners to immediately use whatare learned Following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task, the paper specifies the pro-cedures involved i
3、n designing and using the task, providing a guide for L2 teachers and learners to manage the taskwith a view to enhancing L2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Key words: L2 learning; the continuation task; imitation; creation; comprehension; production中图分类号 : H31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4 5112( 2012) 05
4、0002 06一 、引言外语学习基本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 将他人语言变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 学会以他人使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 参阅 Swain Lapkin 1998), 这个过程必定离不开模仿 。同时 , 外语学习又是一个创造性的构建过程 , 是在交际意图和交际需要的驱动下 、在各种错综复杂的语境里 、在与人的交往互动中 、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 , 通过一定量的语言体验发生的 , 这个过程必定是动态演进的 。易被学习者模仿的主要是语言结构 , 而伴随语言使用的动态因素虽难模仿 , 却对学用语言不可或缺 。这意味着模仿必须遵循动态的 、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规律 。如何才能使语言的模
5、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外语学习呢 ? 这是每位外语学习者和教师都需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本文推荐读后续写方法 。此法具有超越许多其他外语学习任务的优点 , 模仿与创造相结合 , 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 经常使用能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二 、语言理解与产出的不对称性笔者 ( 2010, 2011) 曾经撰文指出 , 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 ; 两者结合产生协同效应 , 结合得越紧密 , 协同效应越强 , 外语学习效果也就越佳 。这里说的协同 , 是指所产出的语言与所理解的语言趋于一致 , 是语言输出向语言输2外语界 2012 年第 5 期
6、 ( 总第 152 期 )本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 编号 10JJD740009) 的资助 。Swain Lapkin( 1998) 指出 , 语言学习的发生是指学习者 “能够使用他人的语言 ”(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of others) 。 这里所讨论的协同主要指学习者与他人的协同或学习者与阅读材料 、听力材料的协同 。在没有接触他人和外部理解材料的情况下 , 学习者有可能跟自己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协同 , 这也称自我协同 。此外 , 拉平效应还包括高水平语言使用者因受低水平语言使用者影响而出现语言水平下降的现象 , 本文对此不作讨论 。入看齐 ,
7、 是由低向高拉平 , 缩小差距。协同效应实为拉平效应 , 亦即学习效应 , 包含模仿成分 , 涉及他人语言的重复应用 , 具有巩固或扩张学习者语言表征的功能 。在协同过程中 , 如果他人的语言水平高 , 水平低的学习者将得益于协同的拉平效应 , 语言水平提高快 。就语言学习和使用而言 , 人与人之间的语言理解和产出水平存在高低之别 , 个人的语言听读理解能力也通常强于说写产出能力 , 这种理解和产出之间的差距或不对称性是拉平效应的源头 , 也是语言水平提高的潜在动因 。而要使产出与理解协同 , 须将两者结合 , 促其互动 。互动强则协同强 , 互动弱则协同弱 。互动由人主导 , 一般发生在人与
8、人之间 , 但也发生在人与阅读材料或听力材料之间 。创造条件促进理解与产出互动 , 撬动拉平 , 强化协同 , 是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和学习效率的不二法门 。根据以上推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凡是理解与产出交互结合的语言学习方式均能有效促学 。该结论可用于划分外语技能 、比较促学效果 , 如图 1 所示 :图 1语言理解的主要方式有听和读 , 语言产出的主要方式有说和写 。听和读可借助视图 , 以促进理解 ; 说和写可用于表演与演讲 ,以增强学习效应 。从听 、说 、读 、写 4 种基本语言技能来看 , 理解和产出有 4 种组合 , 分别是 : 听说结合 、听写结合 、读说结合 、读写结合 。每
9、种组合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练习之中 , 如听说结合的练习有先听后复述 , 听写结合的有各类听写 , 读说结合的有口头复述课文 , 读写结合的有读后写概要 , 不一而足 。所有这些练习虽然都能促学 , 但促学效应有强弱之分 , 促学效率有高低之别 。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理解和产出结合的强度不同 , 而强度则体现在互动中 。例如 , 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互动对话 , 同时本族语者也积极参与 , 这样的互动既有理解又有产出 , 两者结合紧密 , 交互协同强劲 , 拉平效应显著 , 学习效率高 。这种感受 , 与本族语者打过交道的外语学习者大概都体验过 , 国外近来更有实证研究支持上述推理 ( 参阅
10、Dobao 2012) 。与本族语者互动对提高外语水平的帮助固然大 , 外语也学得地道 , 但是这样的互动发生在丰富的语境里 , 对语言表达准确度的要求降低 , 借助上下文 、面部表情 、手势或姿势甚至只需说一个单词便可传达意思 , 有时语言用错也不妨碍交流 。况且 , 在外语环境下跟本族语者互动的机会不多 , 寻求替代方式就显得格外必要了 。以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的标准来衡量 , 读后续写是个好方法 , 它不仅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起来 , 而且符合外语环境下听说机会较少而读写条件充分的特点 , 是一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三 、读后续写的促学优势读后续写操作简便 , 通常的做法是从外语读
11、物中截留一篇结尾缺失的材料 , 让学习者读后写全内容 。此法用于外语学习 , 大致有以下优点 :1) 释放想象力 ,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思续写内容 , 必须发挥想象力 , 而想象力是创新的源头 , 续写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 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 。如前所述 ,这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 。若要完成好续写任务 , 必须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内3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5 2012 ( General Serial No152)容 , 同时接着续写 , 记忆新鲜 , 模仿容易 , 协同效应佳 。3) 与阅读材料及其作者互动 。续写
12、时 , 学习者需要回读原文 , 以保持所写的内容和语言与原文连贯 , 因而迫使产出和理解协同 , 如同与比自己语言水平高的本族语者互动 , 产生拉平效应 。4) 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 。续写必须生成新的内容 , 在表达新内容遇到语言障碍时 , 可直接使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词句 , 为写作纾困 。这是一种语言模仿 , 但具有创造性使用的特征 : 模仿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型 ,表达自己创造的内容 。学习者马上运用新学到的词语或进行熟词新用 , 不仅学得好记得牢 , 而且容易产生成就感 , 增强外语学习兴趣和动力 。5) 在接触语篇中使用语言 。语言的交际使用通常发生在语篇中 , 语篇提供语言使用不可
13、缺少的恰当语境 。在正确语境中学习语言能够抑制母语语境知识补缺 , 不仅使语言学得地道 , 而且有助于语言的后续运用( 参阅王初明 2009) 。6) 阅读材料有助于学习者自我纠错 。阅读材料提供语言正确使用的样板 , 续写产生的协同效应使习作的语言向阅读材料的语言看齐 , 致使语言错误相对减少 , 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减轻 。7) 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弹性较大 , 适应性强 。最易的读后续写可用于训练小学生 , 最难的可用于培训研究生 。随着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 , 可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的难度以促学 。8) 对外语学习和教学几无负面作用 。坚持读后续写一两
14、个学期 , 定能显著改善学习者的外语运用能力 。9) 杜绝抄袭 。续写使学习者难以抄袭 , 若有抄袭 , 很容易被发现 。以上列举的是读后续写的优点 。有人可能会问 : 这种方法有无缺点呢 ? 若说读后续写有什么缺陷的话 , 其不足之处之一是学习者与阅读材料单向协同 , 而且阅读材料是静态的 , 动态特征不如双向互动的对话明显 , 但这也可以说是优点 。说它是缺点 , 是指它不能有效地向学习者提供即时反馈 , 对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要求较高 ; 说它是优点 , 是指静态的阅读材料易于反复琢磨 、模仿和对比 , 降低语言使用的犯错率 。为了弥补单向协同的缺憾 , 可以考虑安排两名学生合作完成一篇续
15、写 , 强化互动 。读后续写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阅读材料需要精读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接触量 , 而为了学好外语 , 学习者需在各类语境中大量接触语言 , 打造语感 。因此 , 光有读后续写还不够 , 最好还有泛读泛听的配合 。四 、实证研究上述读后续写的优缺点需经实证研究逐一验证 。国内外迄今尚未见相关研究的报道 。笔者与学生一道着手开展系列实证研究 , 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 确定了读后续写的部分功效 , 这里简介两项已经完成的研究及其发现 。第一项研究探讨读后续写是否产生协同效应以及此效应如何影响写作 ( Wang Wang 2012)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采用的阅读材料
16、是两个结尾不全的英语故事 , 每个故事 950 多词 , 并被译成汉语 , 因此故事有英汉两个版本 。被试是 48 名大学二年级学生 , 他们被分成两组错开读中文和英文故事 。一组先读故事 A 的英文版用英语续写 , 之后再读故事 B 的中文版 , 也用英语续写 。另一组先读故事 A 的中文版用英语续写 , 之后再读故事 B 的英文版 , 也用英语续写 。这样 , 每位被试完成两篇英语作文 。实验旨在检验两个假设 : ( 1) 如果读后续写产生了协同效应 , 在读英语故事后 , 被试在续写时就可能运用故事中的英语词句 , 从而少4外语界 2012 年第 5 期 ( 总第 152 期 )犯英语错
17、误 ; ( 2) 尽管中英文故事的内容相同 , 在没有英语协同的情况下 , 被试读中文故事后用英语续写时可能会犯较多英语错误 。实验结果表明 : 将英语故事的续写作文与中文故事的续写作文相比 , 前者的英语犯错率明显较低 。这说明读英语对英语的使用产生了直接影响 , 协同效应明显 。深入分析被试的英语作文后还发现一些具体的英语协同现象 。例如 , 因为英语故事使用过去时态 , 被试读英语故事之后续写时也多半使用过去时态 。但在读中文故事后用英语续写时 , 被试却多用现在时态 , 时态出现错误 。此外 , 读英语故事后续写时 , 被试使用了不少阅读材料中的英语表达法 , 这种情况在读中文故事后续
18、写时未曾发生 。实验的第二阶段选取了另外两个大学英语班级的 48 名学生为被试 。实验采用了两项英语写作任务 : 一项任务要求被试用英语描述一部英语电影中的一个情节 , 电影是他们看过且印象最深的 ; 另一项任务要求被试用英语描述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一件事 , 这件事也是他们印象最深的 。两项任务均未提供阅读材料 , 只是通过指令激活被试大脑中的相关知识 , 要求他们描述所发生事情的具体情境 。电影知识与英语体验有关 , 家事知识与中文体验有关 。结果发现 : 在无阅读材料协同的情况下 , 当与中文体验相关的知识被激活时 , 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明显较多 ; 而在英语体验被激活后的英语作文中 ,
19、中式英语明显较少 。综合以上两个阶段的实验结果来看 , 有无英语输入的协同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有显著影响 。读英语之后续写能够抑制母语汉语迁移 , 阻止汉语语境知识补缺 , 英语写得更地道 , 犯错率也更低 。第二项研究探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对续写的影响 ( Chen 2012) 。实验材料是两篇英语故事 , 每篇近 1, 000 词 , 结尾不全 , 其中一篇比较有趣 , 另一篇比较乏味 。阅读材料的趣味性由被试打分评定 。被试是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的 49 名学生 。实验要求他们阅读并通过续写补全故事 。对续写的英语作文进行错误标注和分类之后发现 : 与续写乏味的故事相比 , 续写有趣的故
20、事所出现的语误明显更少 。这一结果说明 : 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影响后续写作 , 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阅读 , 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 从而降低英语使用的犯错率 。五 、操作方法上述两项研究表明 , 紧跟阅读之后续写 ,协同效应马上显现 , 这正是外语教学所追求的学习效应 。而这种效应与诸多因素有关 ,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 其他因素还有待研究 。尽管如此 , 笔者建议在现阶段遵循下列要求设计读后续写任务 , 并择题开展科研 。1) 阅读材料要有趣 , 内容能延伸 。有趣的阅读材料能够吸引学生 ,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续写冲动 。同时 , 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给学生留下足够
21、的想象空间 , 刺激他们创作 ,并且使他们愿意写 , 能够写 , 写得长 。阅读材料可以是曲折动人的故事 , 或是需要一定推理和评价的哲理文章 , 或是与学生所学专业 、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看 , 续写从趣味故事开始更好些 , 因为故事提供丰富的语境 , 贴近生活 , 有助于培养语感 , 而且多数学生能写 。这些阅读材料可在种类繁多的英语教材中找到 。2) 阅读材料的语言需要控制难度 , 易于模仿 。所选择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视学生的外语水平而定 , 不宜超越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 , 宁可容易一些也不要过难 。生词新句数量要适度 , 不要影响理解 , 学生应能根据上下文猜出其
22、意思 。只有将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控制在可理解范围内 , 学生才会读下去 , 才会模仿 , 才会产生写作成就感 。3) 阅读材料不宜太短 。阅读材料是模5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5 2012 ( General Serial No152)仿的样板 , 长一些内容就丰富一些 , 语言变化也会多一些 。这样续写思路更加明确 , 协同更易发生 , 内容更加连贯 , 主题不易偏离 。此外 , 在续写遇到语言困难时 , 足够大的语言样本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的语言表达法 。对大学生来说 , 阅读材料的长度在 1, 000 词左右比较合适 , 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的课题 。4
23、) 指令要体现促学的基本要求 。指令是传达任务目的和要求的关键 , 其基本内容应该包含 : 强调阅读材料的结尾不完整 , 需要认真仔细精读阅读材料 , 要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写作思路 , 然后发挥想象力 , 按照原文的思路续写 , 补全故事 ; 当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意思的时候 , 可大胆模仿和使用阅读材料中的语言表达法 ( 如单词 、短语和句型 ) , 使得续写部分尽可能与阅读材料内容连贯 , 语言风格接近 。5) 强调语言协同 。读后续写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 为此可在指令中增加如下内容 : 续写完成之后 , 可要求学生将他们所模仿的词句在续写的文章中标示出来 , 以
24、强化注意 , 巩固语言知识 , 同时也为教学提供反馈 ; 或者在续写完成之后 , 要求学生认真回读原文 , 修改自己的续写 , 尽量使用阅读材料中的表达法 , 用得越多越好 。6) 方法可以灵活变通 。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 可以保留被抹去段落的主题句或段首语 ; 或提供开头和结尾 , 要求续写中间部分 ; 或划出阅读材料中有助于续写的表达法和句型 , 提醒学生运用 ; 或让两名学生讨论阅读材料的续写内容 , 加强互动 , 激活想象力 ,合作完成一篇作文等 。这些方法的促学效果如何 , 需要经过实证研究加以检验 。7) 批改和评分要以促学为导向 。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动力 , 使学生更好
25、更快地学会外语 。评分标准的制定应以此为出发点 , 包括对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的要求 : 续写的内容应该思路清晰 , 想象丰富 , 与阅读材料的内容连贯 ;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 使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和句型较多且恰当 。对学生所模仿的阅读材料语言并在自己的续写中标示出来的词句 , 教师在评阅时应给予重点关注 ,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 肯定学生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语言表达新内容的动机和努力 。请记住 : 外语水平总是在褒扬优点的过程中提高的 。六 、结语读后续写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 , 在于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 。本文根据读后续写的促学优势设计
26、操作要求 , 其中不少环节尚需实证检验 ,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 如续写连贯标准的制定 、协同的具体体现 、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的促学效应差异 、阅读材料的选择标准 、阅读材料选取与外语水平的关系等 。任何好的学习或教学手段都经历过探讨 、发现 、试用 、发掘和深化认识的过程 , 其被重视程度与其同时代流行的语言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 , 在过去 30 多年里 , 就曾经出现过对完型填充 、听写综合题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报道 ( 如 Oller 1979) ; 还出现了对语法判断题的效度和信度的系统研究 , 该题型长期用于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当中 ( 如Mandell
27、1999) 。如今 , 基于使用的语言学( usage-based linguistics) 正在崛起 ( 参阅 Tyl-er 2010) 。受其影响 , 外语教学开始重视语境的作用 , 强调语言学习的互动体验性 , 提倡学中用 、用中学 。读后续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 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全面揭示读后续写的长短处 , 深入发掘其用途 ( 如用于语言测试 、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研究 ) , 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外语教学终归是帮助学生尽快学好外语 , 缺的不是宏观大论 , 而是有理论支撑 、操6外语界 2012 年第 5 期 ( 总第 152 期 )作性强 、
28、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手段 。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这样的手段 , 同时又熟谙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 , 并据此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 外语因此学了会用 , 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还会有那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吗 ?参 考 书 目 1 Chen X The Role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Text-based Interest in L2 Writing D 广州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012 2 Dobao A F Collaborative dialogue in learner-learner and learner-native speaker interacti
29、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2, 33( 3) : 229 256 3 Mandell P B On the reliability of grammaticalityjudgement tes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9,( 1) : 73 99 4 Oller J W Jr 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M London: Longman, 1979 5 Swain M Lapkin S Interaction and se
30、condlanguage learning: Two adolescent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J The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8,( 3) : 320 327 6 Tyler A Usag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 30) : 270 291 7 Wang C Wan
31、g M Effect of alignment on L2written production A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012 8 王初明 学相伴 用相随 J 中国外语 ,2009,( 5) : 53 59 9 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0,( 4) : 297 299 10 王初明 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1,( 4) : 540 549作者单位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 究 中 心 , 广 东 广 州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
32、櫟櫟櫟櫟櫟櫟櫟櫟510420“外教社博学文库 ”征稿启事为及时反映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 , 展示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 支持鼓励和扶植优秀英语博士人才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继续遴选优秀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论文 , 纳入 “外教社博学文库 ”出版 。本文库征集的书稿条件要求如下 :1) 书稿应为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 ( 中英文皆可 ) , 论文须有创新点 ;2) 论文完成时间在 2000 年 1 月 1 日 2012 年 6 月 30 日期间 ;3) 论文附有三位或以上博导 ( 至少校内一位 、校外两位 ) 的推荐信 ;4) 作者在 20042012 年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不少于两篇相关主题论文 ;5) 作者请从网上 ( http: / /www sflep com) 下载并填写投稿及推荐表格 , 同时提交论文影印本两份 ( 论文中不出现作者的姓名 、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 。本次征稿的截止日期为 2012 年 12 月 31 日 。外教社将邀请专家匿名评审 , 遴选其中优秀论文出版 。投稿请寄 : 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 558 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 邮编 200083)7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5 2012 ( General Serial No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