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希腊神话谱系有旧神谱与新神谱。赫西俄德是旧神谱,讲的是人类比较早的一些神话故事。宙斯以后是新神谱。 俄林波斯神系 指希腊神话中,居住在俄林波斯神山,以宙斯为众神之主的神的大家族。宙斯是雷电之神,其兄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殖神,宙斯的子女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反
2、映父权制社会生活。希腊神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从神的形象看神人同形同性,主要神祗都经历了相当彻底的“人化”。他们不但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诸神也样样具备,世俗化的色彩极浓。他们贪图眼前的享受与现世的快乐,极少有“神的架势”。与凡人的区别仅仅在于神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有超乎凡人的神力。其“人化”还表现在:奥林波斯众神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是社会力量的表现,他们过着近似人世的生活,只是更为随心所欲罢了。希腊神话忠的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和人的感受,所以,希腊神话是人话。希腊神话体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神人合一,
3、神所经历的生活 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因此,希腊神话的文化心理背景是乐观主义的。如果说东方神话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那么,希腊神话则较少受宗教影响。它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神力即人力越强,享受的就更多,生活的幸福就越大。更为突出的是希腊神话中对于来世的观念与态度。他们的冥界也充满了明朗与人间的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总之,希腊神话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纯朴、活泼浪漫,以及古希腊人渴望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和美好理想。马克思赞美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诗,具有永久性的魅力。荷马
4、史诗是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做。荷马史诗集古希腊文化之大成,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标志着西方文学史的第一座里程碑。荷马史诗艺术特点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上显示了惊人的水平。两部史诗都涉及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但都是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伊利亚特格调雄壮,战争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节奏急促,具有阳刚之美。奥德赛格调平静,场景瑰丽,变化多端,节奏轻慢,具有阴柔之美。英雄阿基琉斯 阿喀琉斯性格的主要方面:忘我残
5、忍的战斗精神、天真温厚善良的情感,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意识,这三点构成了阿喀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它的核心是个人本位。 “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第二章欧洲中古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最著名的英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教会文学是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纪欧洲官方统治者扶持和倡导的正统文学,又称主旋律文学,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教会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主要内容是赞
6、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手法上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阿喀琉斯与摩西比较:阿喀琉斯对自己的荣誉、尊严极度重视和敏感。对于所做的事绝对地认为是出于自己的能力,阿喀琉斯是很骄傲的。他珍视自己的荣誉,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不惜损害本民族的利益。摩西完全不同。摩西行事不是出于自我而是为他,不是骄傲而是谦卑,不是自我有能力而是借助神力。在摩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的个性的遗失。通过摩西我们看到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的不同认识。基督教的要旨在于谦卑。在摩西的性格中,谦卑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神曲的主题思想:在新旧交替的
7、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神曲的艺术特色 第一,结构极其严密而完整。第二,构思和描写手法,采用了中古文学流行的梦幻故事形式和象征、寓意等手段。第三,表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新文学的萌芽。第四,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五,用意大利语写成,开创了用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创作文学作品的先河。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
8、道德完善上。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第三章文艺复兴运动是 14 世纪至 17 世纪初欧洲
9、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的指导思想是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和它对抗。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第一,提倡人权人性,反对神权神性。第二,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第三,讴歌理性才智,反对蒙昧主义 第四,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
10、建割据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河德堂吉诃德形象分析、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可笑)、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可爱)、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 马克思说:“堂吉诃德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 鲁迅先生说:“堂吉诃德立志打抱不平不能说是错误的,错误的是他的方法。”堂吉诃德艺术成就讽刺和夸张的手法,现实与幻想相结合 ;戏拟骑士传奇的形式 。“借题发挥,放笔写去,海阔天空,一无拘束” 。摒弃了骑士传奇的虚幻性,吸收了流浪汉小说的写实性。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期及特点一般根据他戏剧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11、早期(1590-1600)以创作历史剧和喜剧为主,情调乐观开朗;中期(1601-1607)以创作悲剧为主,风格沉郁悲愤;晚期(1608-1613)以传奇剧为主,风格既沉郁又愉快,提倡宽容谅解。喜剧作品有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通称“四大悲剧”,是莎氏创作的高峰。莎士比亚悲剧艺术从艺术上看,莎士比亚悲剧具有特别悲壮的色彩。他专写“高贵”的英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可悲的毁灭。其次,在形象塑造上,莎士比亚不仅将人物放在外部冲突中去描绘,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这就体现出了形象塑造的深刻性和精致性。第三,就艺术风格而言,莎士比亚悲剧一般
12、不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情节发展的进程中,让庄严中有轻松,从而达到以喜衬悲、以喜促悲的效果,并使主题蕴意得以升华。第四,在表现手段上,莎士比亚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他让鬼魂、女巫上场,直接参与舞台表演,利用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迷信观念,来帮助制造气氛,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戏剧效果。最后,意象的充分运用,则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语言上的最大特色。“福斯泰夫式背景” 福斯泰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中的一个破落骑士,以他为核心,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再现了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动荡的社会生活画面。这里有罪恶的贵族城堡,喧闹的酒
13、店妓院,刀光剑影的战场,贫穷不安的乡村。恩格斯称之为“福斯泰夫式背景”。 莎士比亚化 出自出自马克思年月日致拉萨尔的一封信,是对莎士比亚戏剧成就的总结,也是一种新的创作原则的概括。其要点是,要求作家广泛地反映生活,揭示时代特点;做到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人物的性格化,语言的丰富多采。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人和人生抱着美好的看法,平等待人,忠于爱情和友谊。父王的猝死和母亲的迅速改嫁,使他陷入精神危机,反对社会罪恶。他重新思考,从热情单纯的青年学生转变为严肃深沉的思想家。他认识到他和克劳狄斯的矛盾,不仅是报个人的杀父之仇,更主要的是
14、改革社会,拯救国家的大事。他感到力不从心,始终不知该怎样行动。报了父仇,却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雷特的美好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实现。主观原因是脱离人民,孤军奋战,这个形象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哲学概括,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说明在干一件大事前,必须冷静思考。 哈姆莱特艺术成就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
15、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莎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哈姆莱特一剧除哈姆莱特复仇的线索之外,还有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了布拉斯的复仇线索。三条线索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了布斯的复仇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三条线索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使戏剧场面不断转换,造成戏剧高潮,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剧的主题。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一)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通
16、过非现实题材揭示时代精神,反映英国现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情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福斯泰夫式背景”。多条情节线索的交织,如三条为父报仇的线索。悲剧中的喜剧因素,达到了“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结合。” ( 三)人物的性格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性格;通过内心独白展示人物性格。( 四)语言的丰富多彩巨大的词汇量;多样的语言形式: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其中也有散文、有韵诗和抒情歌谣。个性化的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流浪汉小说是 16 世纪中期西班牙最早出现的一种小说。16 世纪中叶,由于农业衰
17、败,工商业凋零,社会上出现大批破产者、流浪汉,加上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西班牙产生了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大多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作品的主人公主要是一些流浪汉,他们在封建和资本主义交替时代,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反抗压迫。他们没有什么道德标准指导自己的行动,往往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这种小说所反映的是当时西班牙骑士传奇作家所不屑于反映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作品常以他们的流浪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每一部流浪汉小说都是一幅生动
18、幽默的社会风俗画。流浪汉小说对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以主人公的经历串联各种社会生活的表现手法,为后世的小说家们所借鉴。小癞子是西班牙最早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流浪汉中篇小说,作者不详。第四章文艺复兴以后有一个短暂的文学时代,叫“巴罗克”文学时代。巴罗克文学的特征是把纤敏丰富的生活感受作巨细无遗的艺术表现,极尽铺陈渲染、矫饰夸张,作品结构繁复,追求事出意外的艺术效果。新古典主义四个特点: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的、愚昧的势力;崇尚理性,强调情感要服从于理性;崇尚古典;形式上和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要遵守戏剧的“三一律”。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
19、17 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张。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17 世纪英国进步文学的主流是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弥尔顿是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代表,长诗失乐园、复
20、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其代表作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作。高乃依不仅是法国悲剧的首创人,也是法国性格喜剧的奠基者。 拉辛是 17 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古典主义悲剧家,代表作安德洛玛克 答尔丢夫的性格特征是伪善,伪善的性格通过3个事件上的言行对比凸现出来。一是贪图享受。答尔丢夫初次亮相的第一句台词就是:“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衣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似乎他是身穿鬃毛紧身衣、经常鞭打自己的苦修之士;可女仆桃丽娜说,晚餐他“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剁成肉泥的羊腿”,“一离饭桌,他就回了卧室,猛地一下子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
21、第二天早晨”。二是好色。答尔丢夫出场后的第一个动作是掏出手帕,要桃丽娜把颈项下面遮起来,因为他“看了灵魂就受伤,会引起不洁的念头”;可在紧接下来的一场戏里,他却去勾引奥尔恭之妻欧米尔,并口口声声以上帝名义为自己行为辩护。到第二次引诱欧米尔并急不可耐要得到实惠时,他连上帝也抛开了。“索性拨去这样一个阻碍吧,这在我是算不了一回事的”,而且“一件坏事只是被人嚷嚷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才成其为坏事如果一声不响地犯个把过失是不算数的”。三是贪财。开始时答尔丢夫让奥尔恭相信他是太专注于宗教事务把原有财产丧失了的,后来又说:“世界上的一切金银财宝,我看了都无所谓。”但是当奥尔恭要把财产赠与他时,他却认为“一切都是
22、上帝的旨意,应当遵从”,并且最后还以财产拥有人的身份来驱逐奥尔恭一家,露出凶狠的本性。伪君子遵循了“三一律”原则,剧情不超过24小时,地点只有一个奥尔恭家,没有从属的情节和平行的主题。作品结构也因此在总体上显出简约明晰的风格,有三个特点:第一,事件集中并富于冲突性。第二,中心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三,开场戏的精心安排。歌德就认为,伪君子的开场戏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第五章启蒙主义文学特点第一,最鲜明地、毫不掩饰地、尖锐地、彻底地批判封建政治势力和教会。第二,强调理性,启蒙主义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纲领,即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第三,启蒙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大半变成了资产阶级,变成了
23、平民。第四,启蒙主义文学在形式上突破新古典主义法则哲理小说 18 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 书信体: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老实人(伏尔泰)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四大启蒙学者”: 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伏尔泰哲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品:哲理小说查第格、天真汉、老实人狄德罗法国启
24、蒙运动的中坚,唯物主义哲学家、现实主义美学家和作家,百科全书的主编。代表作: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卢梭是“百科全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派思想家和抒情叙事的散文大家。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契约论。文学代表作 新爱洛绮丝、爱弥尔、忏悔录博马舍 18 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戏剧作家。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塞维乐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 有罪的母亲笛福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典型。斯威夫特 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 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美勒 、克拉丽莎最为著名。 菲尔丁是 18 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
25、剧家。他与笛福和理查生一起成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创始人,特别是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汤姆琼斯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感伤主义文学 18 世纪中叶,英国农村自耕农日益破产、城市贫富反差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劳伦斯斯泰恩是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感伤旅行。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其重要美学著作是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他在这部著作中论述了绘画与诗歌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主要目的是打破古典主义的封建宫廷的艺术趣味和创作方法,强调表现人的行动。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的中心是论述如何建立德国市民戏剧的问题。狂飙突进运动
26、 18 世纪 70 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运动的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阴谋与爱情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政治戏剧”。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 19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依次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与劳动生活,由此形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结构和他的五
27、个追求层次。他的追求过程是一个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进而达到否定之否定的辨证发展的过程。他否定了脱离实际的陈旧知识,认识到单纯的情欲需要不能开创个性解放的道路,为封建王朝服务不是真正的事业,用古典美来教育人,改造社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在改造大自然的劳动生活中,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人类建造幸福自由的乐园。浮士德是进步人类的代表,体现了肯定精神。他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被称为浮士德精神,它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积极进取精神的表现。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第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第二、对大自然的歌颂。第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第四、在
28、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德国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为标志。耶拿派 海德尔堡派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是奥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施莱格尔(17721829)兄弟。他们于 1789 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扬浪漫主义的理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名称,创立了“耶那派”诗论。诺瓦利斯是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海德堡派”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民主性增强。被称为“海德堡派”的诗人克莱门斯布伦塔诺(17781842)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
29、17811831)在德国民间文学的整理方面作出了贡献,他们企图以此找回德国的民族自信心。他们也宣扬天主教和美化封建制度,思想上具有中世纪倾向。他们收集编撰的民歌集儿童的号角(18061808)对德国民间文学有重大贡献,它对以后的德国诗歌产生过较大影响。湖畔诗人主要是指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物论,歌颂大自然。1798 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
30、写了序言。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中关于想象的论述,是重表现的理论,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传统。“撒旦派”指英国 19 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又一流派。“撒旦派”诗人主要有拜伦、雪莱和济慈。1821 年,骚塞在审判的幻景一文中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进行猛烈攻击,把拜伦的作品说成是恐怖、嘲笑、下流、邪恶的荒谬结合。拜伦也以审判的幻景为题进行回击。由于此派诗人蔑视传统、敢于斗争,因而被英国绅士斥之为“撒旦”(即魔鬼)。在思想上,拜伦、雪莱、济慈等“撒旦派”(恶魔派)和“湖畔派”诗人有分歧;
31、在艺术上,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湖畔派”开创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和曼弗雷德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类英雄形象。这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拜伦式英雄一方面表现为才识出众,意志坚强,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敢于和封建强权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看不到前途,悲愤忧郁。这类形象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的斗争精神,但也有浓厚的悲观色彩。 雨果的剧本欧那尼上演的成功为标志,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取得了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叙写人
32、情风俗史,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暴露性。(2)描写普通人,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性。(3)坚持人道主义,以此作为揭露社会罪恶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文学创作的出发点。(4)以小说为主要体裁,创造了广泛概括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扩大了小说的容量。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小说在 19 世纪达到近代的发展高峰。于连是王政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既有热情、反抗的一面,也有虚伪、妥协的一面。他的反抗产生于社会对他的压制,他的妥协基于个人向上爬的野心,但他的反抗和妥协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的。于连的悲剧表明,在王政复辟年代,一个平民青年凭个人
33、奋斗去实现个人的名利欲望,挤进上流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他的悲剧是广大平民青年命运的概括。红与黑艺术特色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于连奋斗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在维立叶尔城(德瑞那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木尔侯爵府)三个典型环境中被展示出。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环境的重压和向上爬的野心,于连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卑与自尊,虚伪与正直,野心与警觉,激情的冲动与理性的束缚,欢乐与痛苦,反抗与妥协多重矛盾心理。(引领现代小说注重心理的发展方向)从政治角度反映时代风貌,是斯丹达尔创作的一大特色。(将政治热情转向文学创作)语言简洁 朴素 生动 传神。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系列小说的总题名,包
34、括96部小说。它采用人物再现的手法把各部小说联成一体,形成一个宏大的体系。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即“分析研究”、“哲理研究”、“风俗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包括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主要内容反映19世纪前半期(18161848)法国的历史。中心主题描写贵族阶级衰亡史,资产阶级发家史,金钱罪恶史。代表作是高老头。高老头三史展示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故事就是贵族没落衰亡的写照,她举行告别宴会,退出了巴黎上流社会。拉斯蒂涅和伏脱冷的故事是资产阶级发家上爬的写照。高老头被女儿抛弃的故事是金钱罪恶的写照。巴尔扎克把“三史”交织在一起,显示
35、了编年史模式的深刻丰富的内容和恢弘的气势。古 希 腊 罗 马 文 学 的 基 本 精 神 内 涵 从 哲 学 、 文 学 以 及 人 类 审 美 意 义 上 看 , 古希 腊 古 罗 马 文 学 表 现 了 古 希 腊 古 罗 马 人 对 宇 宙 、 自 然 与 人 生 的 理 解 与 思 考 , 其 中蕴 含 着 他 们 较 为 原 始 的 精 神 、 心 理 、 情 感 和 文 化 的 内 容 。 外 部 世 界 的 神 秘 莫 测 ,大 自 然 的 不 可 驾 驭 , 人 生 的 变 幻 无 常 , 那 时 侯 , 生 产 力 水 平 很 低 , 人 类 认 识 大 自然 的 能 力 、
36、 知 识 有 限 , 这 就 使 得 他 们 形 成 了 带 有 宗 教 宿 命 论 色 彩 的 “命 运 观 ”。在 他 们 的 观 念 中 , 命 运 对 人 具 有 绝 对 的 控 制 性 和 不 可 改 变 性 , 人 必 须 服 从 命 运 的安 排 , 但 人 又 可 以 在 命 定 的 范 围 内 发 挥 最 大 的 才 干 与 潜 能 , 随 心 所 欲 地 去 做 自 己的 事 。 古 希 腊 古 罗 马 文 学 中 的 神 和 人 都 具 有 自 由 奔 放 、 独 立 不 羁 、 狂 欢 取 乐 、 享受 人 生 的 个 体 本 位 意 识 , 而 在 困 难 面 前 又
37、 表 现 出 艰 苦 卓 绝 、 百 折 不 挠 的 精 神 。 威力 无 穷 的 命 运 给 古 希 腊 古 罗 马 人 带 来 了 困 惑 与 恐 惧 , 也 培 养 了 他 们 的 自 我 意 识 和个 体 精 神 。 此 外 , 他 们 也 在 与 命 运 的 抗 争 中 激 发 出 了 蓬 勃 的 生 命 活 力 。 古 希 腊 古罗 马 文 学 正 是 在 描 写 人 对 现 世 价 值 的 追 寻 、 人 与 命 运 的 矛 盾 和 抗 争 中 , 展 示 了 人性 的 活 泼 与 美 丽 , 表 现 了 人 类 童 年 时 期 的 自 由 、 乐 观 与 浪 漫 。 生 命 意
38、 识 、 人 本 意识 和 自 由 观 念 , 是 古 希 腊 古 罗 马 文 学 的 基 本 精 神 , 以 后 也 成 了 欧 洲 文 学 与 文 化 的基 本 内 核 。 “美 丑 对 照 原 则 ”: “美 丑 对 照 原 则 ”是 法 国 作 家 雨 果 在 克 伦 威 尔 序言 中 所 提 出 的 创 作 与 审 美 原 则 , 其 主 要 内 容 是 : 大 自 然 中 美 与 丑 并 存 , 丑 就 在美 的 旁 边 , 畸 形 靠 近 优 美 , 粗 俗 藏 在 崇 高 背 后 , “恶 善 并 存 , 黑 暗 光 明 相 共 ”。因 此 , 艺 术 家 在 创 作 时 应
39、同 时 表 现 丑 , 不 应 像 古 典 主 义 那 样 只 写 崇 高 、 优 美 。 肯定 和 强 调 “丑 ”在 艺 术 创 作 中 的 地 位 作 用 , 提 高 “丑 ”的 审 美 意 义 。 “丑 ”在 艺术 创 作 中 具 有 衬 托 和 提 升 “美 ”的 作 用 。 强 烈 的 美 丑 对 照 , 美 丑 并 列 , 可 以 通 过否 定 丑 达 到 对 美 的 肯 定 , 可 以 使 艺 术 取 得 更 好 的 效 果 。 呼啸山庄评价:艾米莉勃朗特(19 世纪英国)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一本书。所谓奇者:一是文学史上少见,二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艺术
40、形式极为独特。确实如此,呼啸山庄具有超常的特点,它体现了一种凄厉、恐怖、残酷、神秘的不寻常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首先表现在艾米莉对题材的处理和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塑造上。作品所描写的复仇故事,这种题材,在欧洲文学史上并不稀奇,著名的哈姆雷特便是典型的一例。但希斯克利夫复仇的方式及其残酷性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实行的不是一般复仇意义上对仇人肉体上的毁灭,而是从精神上毫不怜悯的折磨和摧残。作者使这一魔鬼般的人物超越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进入表达激情和意志的生命悲剧的审美领域。艾米莉是一个无视现实潮流,无视读者审美情趣而彻底表达自我的独具个性的作家。因此,她笔下那些趋于极端的,桀骜不驯的,冷酷无情的
41、人物,那种暴烈、顽强、神秘的激情,便为时人所难容。“英国北部的山野荒地”和呼啸山庄粗犷峥嵘的自然力,对惯于欣赏柔风细雨的自然与都市的风情和景致的读者来说,如同艾米莉的人物和情感一样,也让他们感到陌生、可怕。超出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但就是这样一部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认为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唯一的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它以伟大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读这部作品时,心灵里会激荡着急流奔腾,雷声轰鸣的巨响,还有荒原上的呼呼北风;眼前会呈现粗野、狂暴、凶猛、神秘的希斯克利夫和生硬、任性、倔强、疯狂的凯瑟琳。读此作品时会感到它有一种强烈的,不可阻挡的精神,用美学的话说,这种精神就是粗
42、犷美。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虽然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内容:英格兰北部,有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主人恩肖收养了一个弃儿取名希斯克利夫让他与自己的儿
43、女辛德雷和凯瑟琳一起生活。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并萌发了爱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恶他。老恩肖死后,普德雷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 这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怨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一天,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秘密外出,认识了邻近的画眉田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这个貌似温文尔雅的富家子弟倾慕凯瑟琳的美貌,向她求婚,天真幼稚的凯瑟琳同意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出嫁的消息,痛不欲生,愤然出走。数年之后,衣锦还乡的希斯克利夫要向辛德雷和林顿进行报复。辛德雷是个生活放荡的纨绔子弟,酗酒、赌博,肆意挥霍家产,终至穷困潦倒。连剩下的家产都抵押给了希斯克利夫,并沦为他的奴仆
44、。希斯克利夫经常拜访画眉田庄,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对他倾心不已,最后随他私奔。但希斯克利夫把她囚禁在呼啸山庄并折磨她,以发泄自己强烈的怨愤。凯瑟琳嫁给林顿以后,看清了丈夫伪善的面目,内心十分悔恨。希斯克利夫的衣锦荣归,更使她悲愧交加。绝望中她病倒了,并很快就死去了,留下一个早产的女婴 凯蒂。伊莎贝拉趁乱逃了出来,来到伦敦郊外,不久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林顿希斯克利夫。辛德雷在凯瑟琳死后不到半年便酗酒而死,而他的儿子哈里顿落入希斯克利夫的掌心,希斯克利夫在孩子身上进一步实施报复,12 年后,伊莎贝拉病死他乡,希斯克利夫接回儿子,但却非常厌恶他。希斯克利夫趁林顿病危之际,将凯蒂接来,并强迫她与儿子结婚。几天后,林顿死去,希斯克利夫又成了画眉田庄的主人。小希斯克利夫婚后不久也悄然死去。这时,哈里顿已经 23 岁了,尽管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缺乏人间的温暖,但他敦厚忠实,风度翩翩。凯蒂对他产生了爱情。这让希斯克利夫大为恼怒,他决心拆散这对恋人。然而,当他再仔细观察他们时,昔日的凯瑟琳和他相爱时的情景浮现眼前。此时此刻,他心头的恨消退了,爱复活了,他不忍心再报复。他要去寻找凯瑟琳。在一个风雪之夜,他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