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比较与分析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一)制定背景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我国对套期保值交易的会计处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框架。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企业套期保值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很蓝得到保证,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如何利用衍生金融产品防范和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我国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的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事实上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存在的根本原国在于会计确认方面和计量方面的不规则状况。现阶段我国会计理论也确实存在着确认方面的不规则和计量方面的不规则,这就为我
2、国采用套期会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2006 年 2 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下称新准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二)主要内容新准则由总则、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共三章三十二条组成。1在“总则”部分,包括下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套期会计准则的目标和依据;二是套期保值的定义及其种类;三是套期会计方法的基本内涵。(1)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为了规范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制定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套期保值的定义及其种类。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的定义: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
3、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套期的种类: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3)套期会计方法的基本内涵: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人当期损益的方法。2在“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部分,包括套期工具的定义、确立方法。适用条件和被套期项目的确认。(1)套期工具的定义。确立方法和适用条件。套期工具的定义。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上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
4、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套期关系的确立方法。在确立套期关系时,除了期权和远期合同两种特例外,企业应当将套期工具整体或其一定比例进行指定。套期工具的适用条件,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但同时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企业可以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衍生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2)被套期项目的确认。被套期项目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念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三类项目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
5、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分担同一被套期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一部分项目。3在“套期确认和计量”部分,包括套期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套期有效性的确认及评价和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和计量。(1)套期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运用本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
6、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井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2)套期有效性的确认及评价。套期有效性的确认:确认套期高度有效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一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 80% 至 125%的范围内。套期有效性的评价:企业至少应当在编制中期或年度财务报告时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利率风险进行套期的,企业可以通过编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到期时间表,标明每期的利率净风险,据此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3)公允价值套期。现
7、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套期的确认和计量: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人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人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现金流量套期的确认和计量: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井单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人当期损益;在风险管理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载明了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将排除套期工具的某部分利得或损失或相关现金流量影响的,被排除的
8、该部分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汁量。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和计且: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人当期损益。二、新准则和原会计制度差异比较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育缓慢和企业风险意识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发展还是相对落后,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第双号套期保值颁布以前我国并没有类似的准则。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国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 1997 年 10 月颁布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2oo0 年颁布的企
9、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对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场内商品期货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予以初步规范。从实践来看,由于对资产和负债本着“过去发生”的会计确认原则和历史成本计量力基础,上述两个规定未能切实解决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企业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五章(总则、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机构、期货投资企业和附则)五十二条的架构,对商品期货交易的财务管理给予了较为详细的规范,其中既有对期货相关概念的解释,又有具体的操作过程。相关财务数据和违规处理要求等。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有效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和金融负债的范畴
10、内建立了严格规范的套期保值的定义,明确了套期会计的适用条件,提高了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三、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中关于套期会计规定的差异主要有:1对套期的定义侧重点不同:我国的套期会计准则主要从套期与风险关系出发对套期进行界定;IAS39 认为,从会计的角度看,“套期指指定一项或多项套期工具,以使其公允价值的变化,全部或部分抵销彼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化”。显然,IAS39 绕开了套期与风险之间的关系。2内容有所差异:除没有特别规定“在套期会计中,只有当金融工具具有报告主体之外的(所报告的集团、分别或个别主体之外
11、的)合同方时,该金融工具才可以被指定为套期工具(集团内货币项目的外汇风险可能例外)”这一内容外,我国的套期会计准则所作规定与国际会计准的要求基本相同。四、执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分析由于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施行前,国内企业可选择的套期工具较少,套期业务开展并不普遍,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并无明显影响。对于金融业和那些参加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企业而言,按照原有会计处理,套期工具的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未被纳入表内,被套期项目的浮动盈亏也无需进行会计处理。如果采用套期会计方法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或现金流量变动抵销结果,在同一财务报表期间的损益中予以确认。处
12、理,并不会对企业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产生明显的影响。即便如此,从长期来看,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影响还是极为广泛与深刻的。首先,它改变了我国企业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一方面,套期会计要素概念以合约为基础的,具有“事前发生”特征,这与传统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事后发生”特征相反。另一方面,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对金融工具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即执行新准则后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将采用混合计量模式,既有历史成本计量也有公允价值计量。其次,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业务导致的资产,负债均将作为表内项目反映在报表里,同时,由于市场变动可能导致的收益。损失也将通过递延在表内有所体现,同过去表外披露的方式相比更好的反映厂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再次,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为了现避风险金融机构必然会积极通过衍生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活动,而按照传统的会计处理,金融负债按历史成本、金融资产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进行后续汁量,导致原本为平衡资产负债头寸而进行的投资或负债反而扭曲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计人损益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利于真实反映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