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第一部分 镇域资源现状一、位置文市镇地处两省区三县交界六乡镇之地,位于灌阳县北部 40 公里,介于东经 11108311111847、北纬 253754254534之间。东邻湖南省道县沙田、红岩乡, 南接水车、新圩乡,西、北分别与全州县两河乡、东山瑶族乡毗邻。南北宽 11.14 公里,东西长17.17 公里,镇域总面积 154 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8.27%;镇政府驻地文市圩距灌阳县城 29 公里,公路行程 39 公里;距桂林市中心 145 公里。辖 21 个村民委员会,108 个自然村。二、建置沿革文市镇历史悠久,随灌阳县隶属关系频繁变更而变更。夏、商、周朝属荆州之地,春秋、战
2、国为楚南裔境,秦属长沙郡,西汉属桂阳郡观阳县,东汉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观阳县,三国、晋属吴荆州零陵郡观阳县;公元 590617 年观阳县废,属湘州零陵郡湘源县;公元617624 年,折湘源复置为灌阳县,属湘州零陵郡灌阳县;唐先后属江南西道永州湘源县、灌阳县;五代十国属先后属永州清湘县、全州清湘县;宋属荆湖南路全州灌阳县;元属湖广行省全州路灌阳县;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灌阳县,后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阳县;清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阳县;民国 2 年属广西省桂林道灌阳县,民国 17 年属广西第八行政区灌阳县。19491970 年属桂林专区灌阳县,19711998 属桂林地区灌阳县,1999 年至今
3、属桂林市灌阳县。文市清代辖唐文堡、昭达堡、望月堡、巨岩堡、官平堡(部份) ;民国时期设文市区,下辖昭文乡、巨望乡、归化乡、碧营乡、平板乡;1947 年为昭文乡(第九区) 、巨望乡(第十区) 。1949 年 12 月建立文市镇政府;1950 年 3 月划分为文市区、水车区、新圩区;1952 年 8 月改称为第六区人民政府;1954 年 8 月为第六区公所;1957 年 12 月划分为文市乡、桂岩乡;1958 年 8 月合并成立文市人民公社;1961 年 7 月划分为文市、桂岩两个公社;1962 年 7 月合并为文市区公所;1968 年 4 月改称为文市区革命委员会;1968 年211 月改为文市
4、公社革委会;1980 年 8 月改为文市公社管委会;1984 年 6 月改为文市乡人民政府;同年 9 月改称为文市镇人民政府,沿用至今。三、行政区划文市镇现辖文市、西就、大湾、瑶上、吉田、吉头、月岭、玉溪、清塘、桂岩、勒塘、集齐、北流、同仁、王道、陈家坪、会湘、马莲、昭仪、达溪、联合等 21 个村委会,共 115 个自然村,233 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为文市圩。四、自然条件1、地层文市镇最古老的地层是寒武系,主要在边溪一带出露。文市镇大部分为泥盆系,其下部为碎屑岩相;上部为灰至灰白色厚层状灰岩,局部夹白云岩和白云岩灰岩。另有石灰系,主要分布在昭仪会湘一线。河谷地带发育第四纪堆积物。2、地质构
5、造文市镇处在桂东北凹陷海洋山断裂褶皱带、广西“山”字型构造东弧末端上。主要构造如下。文市压扭性断裂:起于新圩乡洗麻塘经伍家湾进入文市镇玉溪、塘尾巴,止于集全,全长 20 公里。文市向斜:走向近北东向,由集全经塘尾巴至玉溪,全长 10 公里。3、地形文市镇地处“五岭”之一都庞岭西麓山前丘陵地带,岩溶地貌发育,地形以石山、丘陵为主;其次是河谷平地和溶蚀洼地,东部有少量低山分布,海拔多在 190350 米之间。地势灌阳河谷平地较低,海拔 190200 米;以东丘陵、石山地势逐渐升高,东部地势较西部高。丘陵、石山海拔多在200350 米之间,最高点位于东部集齐村委境内,海拔 824 米,最低点位于西北
6、部马莲村委上马头屯西北灌江出境口,海拔 180 米,相对高差 644 米。主要山岭有五雷打鼓、金鸡山、寨子山、破头山、红岗岭、马脑壳等。东有高木关、永安关,是广西与湖南两省(区)分界之关口,人们来往必要之要道。4、气候3文市镇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较丰。年降水量 1 299 毫米,是全县降水最少的乡镇。年平均气温为 18.2,为全县平均气温最高的乡镇;10的活动积温为 5 461.87,是灌阳县热量最丰富的乡镇。日照时数为 1 416 小时。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文市镇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5、土壤自然土壤以棕色石灰土为主,另有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以及砂岩红壤分布。
7、耕作土以水稻土为主,以潴育性水稻土居多,另有淹育性水稻土、盐渍性水稻土分布,此外还有少量矿毒性水稻土分布。旱作土多为耕型棕色石灰土,灌江沿岸有耕型冲积土分布。6、水文(1) 河流 灌江干流流经境内,径流量大。灌江为湘江一级支流,属长江水系。境内灌江干流纵贯镇域中西部,无较大支流。其中较小支流有:唐安水、柿溪水、仙桥水。(2)地下水 地下水埋藏浅、分布范围广,且水质优良、无污染。地下河主要有皮江水、柿溪水、唐安水、岩头岩地下河,另有月岭村委太极螺旋井、双发井、上井清泉和勒塘村委曲水井等有名井眼。五、自然资源1、农林资源境内灌江河谷平地及丘陵地带土壤肥沃,盛产稻谷、水果、蔬菜、苎麻等。2001 年
8、,全镇粮食总产量 18 776 吨,人均有粮 520 公斤;蔬菜种植面积 1 178 公顷,总产量 24 637 吨,人均 682 公斤;果园面积 1 563 公顷,水果总产量达 15 502 吨,人均 429 公斤。灌阳橙、红枣、雪梨、石榴久负盛名。全镇有林地面积 4 678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31.57%。主要林产品有杉、松、毛竹、油桐、板栗、油茶等。2、水资源地表水: 灌江沿岸地表水丰富,其余地区地表水缺乏。灌江干流流经境内,径流量大。灌江为湘江一级支流,属长江水系。源4于洞井瑶族乡大竹园村委的犁子坪,高程 1 600 米,流经吉头、吉田、西就、文市、达溪、昭仪、马莲等村委,在马莲村委
9、上马头屯出境,流入全州县境,高程 180 米,落差 1 420 米,其中文市镇段 160 米。河宽 180 米,河床时浅时深,一般 1.22.0 米左右,有的地方成滩,枯水期可涉水而过,解放后,因在其上游拦河设坝加之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而造成河床上升,在旱季只能通竹木排。多年平均流量 67.43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 1 810 立方米/秒,最小流量 3.82 立方米/秒,正常年径流量 11.30 亿立方米。文市镇境内无较大支流,除灌江沿岸外,地表水比较缺乏。其中较小支流有:唐安水:位于文市镇东北部,又名黄莲桥地下河,来源于全州县雷公岭,由木老(王道村)流出,忽伏忽现,流经王道、老虎弄、大湾、黄莲
10、桥、筛子塘,于唐安桥汇入灌江。故名唐安水。枯水流量 0.30.5 立方米/秒,利用该水源建有水轮泵站、电灌站、灌溉王道、大湾、文市等村的水田。柿溪水:又名桂岩头坝地下河,来源于全州县东山,于文市桂岩流出,忽伏忽现,流经清塘村水源,于磨头汇入灌江。枯水流量 0.140.16 立方米/秒,已利用该河水源筑坝灌溉桂岩村的农田。仙桥水:位于文市镇西部,又名岩头坝地下河,忽伏忽现,旧志名响水或富水,自新圩乡平田村仙人桥流出,故名仙桥水。流经新圩、平田、响水岩、岩头坝、白婆形至大坊村汇入灌江。枯水流量 0.160.2 立方米/秒,利用该河水源,建有轮泵站、电灌站。全镇小(二)型水库 4 座,总库容共 33
11、6.93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共299.32 万立方米。有山塘 19 处,池塘 5 处。地下水: 文市镇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很丰富。主要地下河如下。皮江水:流经北流、集全等村委,忽伏忽现露出地面,有九出九觅之称,出口处最小流量 0.21 立方米/秒。柿溪水:流经桂岩、清塘等村委,于磨头汇入灌江,出口处最小流量0.14 立方米/秒。唐安江:流经王道、大湾等村委,在唐花桥汇入灌江,出口处最小流量0.30 立方米/秒。岩头岩地下河:流经瑶上、联合、达溪村委,出口处最小流量 0.16 立方米/秒。5另有月岭村委上井清泉、太极螺旋井、双发井和勒塘村委曲水井等较有名的井眼。上井清泉:在月岭村南侧,系天然泉井
12、,咸丰元年(1851)冬,村民建造上下二井,约 150 立方米,深 2 米,上井原系澡池,后改造为饮用池,下井仍为澡池。太极螺旋井:在月岭村村中。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 ,嘉庆十一年(1806)改建,井口直经 2.7 米,深 3.2 米,阶梯 12 级,螺旋而下,形如螺蛳,故名螺蛳井;又似太极图,而更名太极井,今称太极螺蛳井。估计正常流量为 0.01 立方米/秒。双发井:文市月岭村文明堂院内。道光十二年(1832)该村唐乔瞻创筑上下井室,故名为双发井,上井饮用,下井洗涤,其水色四季澄清,东暖夏凉,汲之甘甜,回味无穷。曲水井:位于文市勒塘东北面,流量为 0.021 立方米/秒。塘具体情况
13、见下表 1。3、耕地资源2001 年全镇耕地面积 2 311 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 15.01%;其中水田1 319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57.08%;旱地 981 公顷,占 42.92%。人均耕地面积 0.96 亩。4、矿产资源镇域内主要矿产有重晶石、褐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方铅矿、石英石、白云石、磷矿、大理石、石膏、石灰石等。大理石、花岗岩储量十分丰富,共达 10 亿立方米。另在大湾村委有铜分布,在马莲、会湘村委有锰分布,在玉溪村委塘尾山屯有石膏分布,在马莲村委马鞍岭、泥口坪屯有煤分布,在镇域有冰洲石分布。5、旅游资源文市镇历史悠久,气候宜人,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
14、。主要有月岭古民居和众多古亭、古塔、古桥等古迹,赤壁山等名山,永安关等名关,花巨岩等名岩,文市石林等石林,以及灌江沿岸秀丽风光。文市镇旅游资源调查情况如表 2 所示。6文市镇域水塘一览表表 1名称 位置 面积(亩) 水源情况土 塘 文市镇瑶上村 20 沟水凼吉头塘 文市镇清塘村 16 泉水合包口塘 文市镇清塘村 16 泉、渠水祖山卵井塘 文市镇同仁村 10 泉水幸福塘 文市镇王道村 20 沟水牛子凹塘 文市镇清塘村 10 泉水玉溪大塘 文市镇清塘村 30 泉水渣子塘 文市镇清塘村 10 泉水老鸭山下塘 文市镇清塘村 10 山水条鼓塘 文市镇清塘村 10 山水筛子塘 文市镇王道村 20 田水班田
15、塘 文市镇文市村 50 山水大妹塘 文市镇西就村 20 沟水大莲塘 文市镇会湘村 20 山水切子塘 文市镇集全村 10 山水里坪水库 文市镇同仁村 50 泉水大 塘 文市镇同仁村 10 泉水小妹塘 文市镇瑶上村 20 泉水大礼塘 文市镇瑶上村 40 泉水、渠水枝里塘 文市镇王道村 12 山水利 塘 文市镇联合村 20 泉、山水大五坪塘 文市镇桂岩村 10 山水大塘(2 个) 文市镇勒塘村 60 小江水芝麻塘 文市镇吉田村 14 泉、沟水7文市镇旅游资源调查表表 2编号名称 位 置 简 介(占地面积等) 开 发 设 想1 月岭古民居 文市镇月岭村月岭古民居距镇政府所在地4.2 公里,占地面积 1
16、.5 公顷。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考古研究2 文市石林 文市镇西就村文市石林距镇政府所在地 1.2公里,占地面积 300 亩。旅游观光3文市生态农业观光园文市镇达溪村距文市镇 5 公里,白永公路旁,占地面积 800 亩。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另据灌阳县志 、 灌阳地名志 、文市镇旅游资源简介如下。1、名坊月岭石刻牌坊 孝义可风坊位于文市镇月岭村,距文市镇 2 公里。此坊为该村知县唐景涛奉旨为其母史氏所建。建于清道光十四至十九年(1834-1839) ,高 10.2 米,长 13.6 米(含基脚) ,跨度 11.05 米,为四柱三间四楼式仿木结构,上似梯形,下似长方形,四只鳌鱼正吻,两两相对。中间两根
17、正方形石柱高达 5.4 米,柱石基座为石墩,南北两侧均有报鼓石护柱,使高架凌空的石坊显得浑厚凝重,同时具有夹杆石的作用。明间一层高 3.8 米,宽 3 米,一梁南(正)北(背)面均缕雕一对姿势、形象各异的“麒麟献瑞”。二层匾正面记载史氏节孝懿事,背面匾载史氏简历;二梁两面缕雕“双龙戏珠” 。三层匾南北面各书“孝义可风” 、 “艰贞足式” ;三梁缕雕“八仙” 、“八宝” ;三梁之上有龙门梁,刻有莲花瓣,似莲花宝座承挑四层。四层四组斗拱支撑庑殿顶,两边为格窗,中间是匾,匾的左右及上方缕雕五条龙,上方正中一龙头张口吐舌,匾中直书“皇恩旌表” ,有皇帝开金口恩赐遵守封建礼教之人修造牌坊之意;上部为单檐
18、庑殿顶,殿顶筒瓦分垄,勾头、滴水,檐板底部雕有重檐;正脊两端各一倒立鳌鱼正吻。脊上正中为王母娘娘8的三层八方玲珑塔,一层浮雕八樽佛像,另一层每方篆刻一字,为“欲目千里,更上一层”八字。两次间一层高 3.2 米,宽 1.55 米。二层匾分别记载乡绅呈报史氏节孝事迹,县署、府及布政使司呈报批文及捐资、建造事宜;三层每间三组斗拱支撑庑殿顶,两块格窗,庑殿顶压脊末端各倒立鳌鱼正吻,形象逼真。整个牌坊如同一个石雕博物馆,无论是“二龙戏珠” 、 “麒麟献瑞”、 “喜禄封侯” (喜鹊、马鹿、蜜蜂、猴) 、 “喜报三元” (喜鹊、豹、山羊、猿) 、 “连升三级” (莲花、升内插三戟) ,还是脚踏祥云瑞霭的“八
19、仙” 、 “八宝”这些古老题材,莫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赞叹。石坊造型庄重,设计精美,榫卯相接,错落参差,沐雨栉风,浑然一体,经 150余年沧桑,坚定不移。它蕴含了无名匠人的智慧和力量,是研究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1981 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名塔催官塔位于文市镇 3 公里月岭村洞背山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 年) 。塔身实腹,全石结构。塔高 12.5 米,七层八边形,底层每边宽 1.3 米,塔顶竖一石葫芦。该塔造型庄重,是灌阳县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石塔,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位于月岭村马山岭上,曾为镇屯名塔,已毁。文良儒烈士纪念塔位于
20、文市镇西部 3.5 公里,富水屯下芝麻湾旧宅后龙山脚,白水永安关公路右侧。塔前 60 米处是文市富水初中,踏上 17 级水泥台阶,就是平台,占地面积 160 平方米,周围绿树成荫。塔旁建有水泥石砌栏杆,中央矗立这座雄伟的纪念塔,上面镌刻着“文良儒烈士纪念塔”八个大字。塔高 10 米,塔座 5.76 平方米,侧面有邓崇济题词是:“学习文良儒烈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忠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 。肖雷题词是:“发扬烈士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塔后建有烈士陵墓,安放烈士遗骨,陵墓为石砌水泥圆形墓。塔前石碑镌刻文良儒烈士简介:文良儒烈士,代号共良,系文市富水自然村人,生
21、于 1924 年 12 月 27日。文良儒烈士从学生时代起就追求真理,立志革命。1943 年在桂师经吴滕芳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 年夏,参加桂师战地服务团,奔赴桂9北各地,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7 月间,成立中共全(州)灌(阳)特支,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分管灌阳县党的工作,并在文市、水车泡江一带,组织抗日武装。9 月间日寇入侵灌不幸被捕。在押往全州途经新圩石人山时奋起反抗,壮烈牺牲。建国后,为了缅怀先烈,灌阳县人民政府于 1992 年修建了纪念塔。3、名亭灌阳县现有凉亭 37 座,其中文市镇就有 20 座,均为路旁供人休息的建筑物,多为四条石柱加盖亭顶,少数砌有两面挡风墙,亦有
22、在村庄内修建的过凉亭,供村庄内村民歇息。步月亭位于文市镇月岭村北侧,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重建,为石木结构,盖小青瓦,歇山顶,座北朝南,四边檐口长 5.25 米,通高 5.5 米,四根石柱承挑整个屋架,一石柱刻有重建凉亭纪事,其他三柱刻列捐资名额,亭北竖有碑刻六块,亭西是文昌阁,再 500 米是百步亭,南 20 米为孝义可风牌坊,步月亭和文昌阁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点,现保存完好。 百岁亭位于文市镇月岭屯西约 0.5 公里,建于清宣统二年(1909) ,该屯知县唐志燮为晋封唐母文太宜人九十六寿所建,为石砖木结构硬山式亭,檐下端以青石叠砌,上端二步登为砖,东西向,两侧高 2 米处留
23、有长方形窗,亭内有长条石供人小憩,地面和前后路均为石板铺面,亭长 4.15 米,宽 4.2 米,高 5 米,两侧有碑记,东有“喝荫行途称德曜,寿臻平格重照朝” ,西有“寿比云山增百岁,亭同月岭巩千秋”行书对联,该亭基本完好。乐乐亭位于文市会湘桥桥头,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 年) 。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重修,亭为木石结构,盖青瓦,座西朝东,石柱刻有对联:“澄清试看朝宗水,忧乐难忘思范亭” ;“会心不远堪题柱,湘水长清可濯缨” 。现保存完好。红军纪念亭含东岸亭、西岸亭,位于文市镇大桥东、西桥头上游约 30 米,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 ,为过渡行人侯船歇息而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
24、次路过文市,第一次曾在沿河与桂军交战,红军 53 团团长刘式楷英勇牺牲。10为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2 年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改名“红军纪念亭” ,两亭为木石结构,造型相同,各有 4 根石柱承挑 4 根大梁,歇山顶,盖小青瓦,亭高 6.8 米,成方形,每边均为 6 米,亭基均为大石料砌成,临江沿岸斜坡砌有料石阶梯延伸至水埠;亭内全为料石铺面,两边置有长条方石料供人歇息,亭顶四角飞檐陡翘,正脊立一葫芦,两端两龙相对而立。东、西亭遥相呼应,其势古雅壮观。为灌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1934 年红军长征经过文市村时,留下若干标语,1980 年灌阳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人亭位于文市镇
25、达溪村南侧,建于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亭,盖小青瓦,长 6.25 米,宽 4.15 米,高 4.8 米,一条乡道南北穿亭而过,一侧为坡地,一侧是水沟,两面山墙内转角处由四根直径0.31 米的支柱支撑桁梁屋架,亭内两边墙上嵌有 8 块记事、捐资碑,现保存完好。月岭路口凉亭位于文市镇区现省道 20164 线月岭路口西侧,保存完好。4、名寺鹿苑寺位于文市西就老街口,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 年) ,清乾隆二年(1737 年)扩建,占地约 15 亩。民国十八年(1929 年) ,改建为下乡区立高级小学,1969 年改为文市附设初中,校舍逐年扩建,原寺庙建筑物,大多拆除,
26、现仅存寺庙一角。大觉寺位于文市镇北面,距镇驻地约 0.5 公里。始建于宋熙宁五年(1072 年) ,赐额名“大觉寺” 。占地 2.53 公顷。后在绍兴、淳佑、景定年间重修。元至元二十五年(1289 年)扩建。寺内有岳王碑,上书:“大宋岳武穆王平贼驻军于此”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该村唐孟壬等人改建为私立大觉中学。1958 年改为文市初中,1976 年改称为文市高中。现寺宇全毁。会源寺在今文市镇会湘村北,宋淳熙年建,原名阁里寺。明万历二十八11(1600)范才贤重建。清雍正四年(1726) ,有僧人寂福扩修,改名会源寺。嘉庆五年(1800)鼎建观音堂。民国 23 年春,国民党桂军将该寺拆
27、毁,用其砖、木构筑碉堡,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有僧侣奔赴他处修佛。5、古民居(1)月岭古民居月岭古民居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已有 700 多年历史,由六个大堂院组成,总体格局设计合理,布置紧凑、有序,具有中原楚国风貌和格调。青砖碧瓦,庭院深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属典型的湖南式民居建筑,体现中国传统风水格局。每院由六幢组成,均为上下两座结构,设有厢房、中门、天井、大堂、小堂、花园、戏楼、水井、石磨、仓库、鱼池等设施,为官府庭院式建筑。各有特色的石鼓、石狮、石盆、石墩、石鱼缸等文物。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精美,各种花草、动物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是桂林旅游圈中文化品位最高、景观资源
28、最齐全的古民居建筑物。村子周围有保存完好的贞孝牌坊、步月亭、文昌阁、催官塔、将军庙、百岁亭、古炮楼等。被专家们誉为石雕博物馆的贞孝牌坊,上面镂雕的“二龙戏珠” 、 “麒麟献瑞” 、 “八仙” 、 “八宝”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这些古建筑集民间匠人精湛工艺和智慧于一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月岭村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宋末时期就建有剧团,清朝初期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桂剧团,是广西桂剧的创始地。(2)车头古村始迁祖子芳,由全州文桥于元未年间迁居车头屯。古时用简车引水灌溉,故名车头。2001 年,全屯 176 户,700 人。村内民居保存完好,古樟郁郁葱葱。屯边沟塘水系完整。6、石寨环绕月岭
29、村四周,大部分已毁,基础尚存。7、会馆 文市湖南会馆位于今文市镇政府南侧,紧连赤壁山北,面临灌江。建于清代。馆为正长方形,座东朝西,有石柱大门,内有戏台、住房、食堂、会议厅。70 年代修建公社礼堂时废。12文市江西会馆位于文市老街,清代建筑,长方形,内有戏台、房间、食堂、集会厅。今保存完整。8、古庙将军庙: 位于月岭村西侧。1980 年公布为灌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古桥登瀛桥位于文市镇达溪村大坊自然村,跨响水岩小河,料石拱,1 孔,跨 12米,宽 4 米。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 年) ,邑人蒋谦,登进士捐资修建,故名。唐安桥位于文市镇文市村境内,明洪武初年进士唐以廉倡修木桥,年久朽毁。
30、明成化十五年(1479 年) ,邑人唐锦春捐资重建石拱桥。3 孔,宽 5 米,长15 米。龟溪桥位于文市镇东南龟溪小河上,始建年月失考。1964 年建文市水车公路,拆除改建新桥,桥长 9 米,1 孔,净跨 7 米,宽 5.9 米。会湘桥位于文市镇会湘村境内,故名会湘桥。跨全州大田后村小河。始建于宋代淳熙五年(1178 年) ,明天顺元年(1457 年)被洪水冲毁,知县龚俊捐资建成。料石结构,3 孔,净跨 6 米,长 22 米,宽 4.5 米,现在桥上有水利渠道通过。余 2.4 米,可通行人。达溪桥位于文市镇达溪村,故名达溪桥。始建年代失考,跨响水岩小江。1 孔,长 12 米,宽 4 米。现利用
31、作机耕路桥。10、古渡云溪古渡位于文市镇吉田村委。渡东苍松翠竹竞相繁茂;渡西石亭,便宜行人待渡时遮风避雨。河面宽阔,绿水幽幽,清风徐来,微波荡漾。临江悬崖峭壁与挂榜山相接,壁直如屏;壁上石隙中长满杂树,悬生倒挂,影映江心;西13干渠横穿石壁,忽伏忽现,盈水从半壁倾泻如飞瀑。更有奇者,壁上有一数米见方石块,赤若朱砂,犹如画屏印玺。江西义渡位于文市镇江西渡屯,建于明万历年间。渡口的灌江东西两岸各有古亭(东岸亭已毁) 。西岸渡口有寄木树生石上,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凡过此渡者,无不暂息乘凉。村人唐运照虑其根离石土而易枯死,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捐资砌石墙固土护根。据渡口碑文记载,此义渡建于明万历年
32、间。11、古墓唐孔林石圈石刻墓:位于月岭屯西。1980 年公布为灌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名山赤壁山:位于文市镇镇政府旁。群山罗列,峭拔千寻,临江而秀,横亘数里。山麓有寻胜桥,另有招凉台。背山面江,林木四荫,避日乘风,游人赖以憩息。旁横赤色石壁 60 余米,崖壁上镌“赤壁”二字,笔画遒劲,每字约三尺许,山以此得名。道旁有小盘石,凭约自如。悬崖山腰有赤壁岩,洞中有洞,有暗河与灌江通,洪水涨发,波激洞中,怪声万状,坐听岩中,好象金丝竹并奏;绕洞登山岭,则山水相连,青绿交映,俯文市全景,尽收眼底,天然幽景,四季游人不绝。为古今游览胜地。(三)名岩1、白驹岩在文市镇月岭西约 200 米,岩腹与仙家岩
33、、步月岩相通,长约 1.5 公里。白驹岩至步月岩有进出口 3 层,岩口上有石墙古炮楼,四面墙体均有枪炮射击孔。岩内钟乳石集聚,倒挂悬生,形成天然的石林、石笋,千资百态。此岩有 1 条地下河潜流通灌江,河上有 1 座“奈何桥” ,宽 1 米许,长 20 余米,下有潭,水深莫测。过“奈何桥” ,经岩崖曲道往下,有一洞宽 70 厘米,可单人匍匐而入,为岩中“仓库” ,内宽 10 米至 15 米,长约 30 米,是历代村人在兵乱时避乱之处。右侧是两条竹节形的钟乳石柱,形成一座天然的牌楼,为通往仙家岩的孔道,长约 250 米,地势高于白驹岩,钟乳石保存完好。地面由碳酸钙形成,大大小小的龙体圈成梯田式的水
34、池,水色澄清。沿岩返回原处向右前进约 150 米,又有一洞,光亮有雾气,为此岩出口。岩前是灌江。142、步月岩在文市镇月岭村西。此岩高而宽敞明亮,又名明亮岩。顶部有一洞,径宽 10 余米,圆如月,故名步月岩。中间有一天然石桥,名“步月桥” ,桥宽1 米许,长 10 余米,系乾隆庚子刘文梅所题。石壁多龙凤禽兽状,唐时儒塾课其中,有联云“要寻孔颜真传何必到尼山泗水,欲求周朱道妙印此是鹿洞月岩” 。 3、花石岩在县城北文市镇昭仪村前花石岗。岩内有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永州司马柳宗元石刻诗。诗云:“忆昨筹戎事不同,曾闻燕集此岩中。军声孰与水声胜,虏势难争山势雄;莩略纵能亲朗日,安全还记慕遗风。我来忽
35、动晏安志,为佛苍苔记隽功” 。历代名人到花石岩观柳宗元石刻诗及览胜者甚多。因修筑公路,古道被废,现无路通岩内。4、巨岩在文市镇桂岩屯左侧。岩中有石龙,形状甚俏。龙尾有一穴,龙前有石柱一对,水穿岩而流。岩内干爽,可容百余人,一水穿岩而出,经田洞至岩口村觅入石穴,隔一山复出现于水源村前,再迂回过龟溪洞注入灌江。5、光岩在文市镇瑶上屯后,洞口由山南侧进入,越数十步,山顶有一圆孔如月,岩中有平台,冬暖夏凉,地无尘埃。四周奇石林立,千资百态。台下有流水潆洄,岩南北皆深潭,水由南北二处注入岩腹,水质清澈幽静。沿石梯下,直出山北,岩口处有屋数间。据传曾是该村清代嘉庆丁卯科解元陆锡璞著书处。(四)名关1、永安
36、关山口,位于文市镇北流村委会东面 1.3 公里,往东有古道通湖南道县,往北有鸟岩岭、马鞍山,往南面山脉与雷口关相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 年 11 月,中国工农红军自江西突围长征,沿湘桂边境经永安关进入灌阳。2、高木关山口,位于文市镇集全村东部 4.2 公里,东与湖南省道县交界,为广西15往湖南的交通要道,古时此地长有高大树木,故名高木关。3、昭仪关位于昭仪村委境北,旧置昭仪驿,唐代设昭仪关,是楚南粤西的交通要道。曾有不少文人骚客过此,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期间,曾到此地,并题诗镌刻在花石岩内的石壁上。(五)石林1、文市怪石林文市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侵蚀而成,占地 5 平
37、方公里,形似城堡,奇石罗列,峻峭无比,直刺南天,更多的酷似形态各异的动植物,雄伟挺拔。具有双层结构、剑状峰顶、造型奇特等特点,尤其是所有岩石缝隙中都长出花草树木和藤蔓植物,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俨然一个天然的大盆景。它是可与云南路南石林媲美而又更为典型的剑状岩溶地貌,比世界其它热带地区的剑状岩溶地貌有更复杂的发育历史。石林下樟榕苍遒,红枫柳绿交相辉映,桃、李、柑、枣等果树遍布,古井清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满溢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2、王道石林位于镇域北部王道村委,剑状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分布面积大,气势恢宏。(六)秀水灌江上游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流经石灰岩地区,河床石质,河面宽窄多变,河水碧绿,
38、两岸溶蚀地貌发育,景色十分秀丽。六、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旱灾,偶有地陷发生。、水灾 1961 年 4 月 18 日晚至 19 日,文市的会湘、昭仪、马头个生产大队,因河水猛涨,从 19 日晚上一直淹到 23 日上午,被淹村庄最低水位有 1.3 米。其中会湘大对有 4 个自然村、昭仪大对有 3 个自然村、马头大对有 1 个自然村完全被洪水淹没。2、旱灾1985 年 5 月 27 日后,连续两个月不雨,给全镇的晚稻收入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163、地陷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秋,灌阳县内曾发生地震。民国 17 年 3 月,观音阁乡立强、文明一带发生地震,未造成危害。1975 年 1 月
39、 28 日,文市村委唐家下村发生 1 座屋六间房下沉,家具、农业、衣物等用品全受损失;下沉处宽 114 平方米,深 12 米;房屋下沉后屋顶低于地面 2 米以上。第二部分 集镇发展现状一、集镇概况文市镇隶属于灌阳县,位于灌阳县北部,地处两省(区)三县交界之地,东与湖南省交界,南邻水车、新圩乡,西北靠全州县。镇政府驻地文市圩,位于灌阳县人民政府驻地灌阳镇北面,公路行程 40 公里。文市镇土地总面积 154 平方公里, 文市镇人民政府驻文市圩,坐落在灌江河畔东西两岸平地。文市圩历史悠久,原名文村,后湖南、江西商人在灌江东岸经商,当时分东岸街、西岸街,又因东岸街商人增多,逐渐发展成圩,故名文市。民国
40、初年为灌阳县三区之一的第三区公所驻地;民国 21 年为灌阳县五区之一的第五区公所驻地;民国 23 年为灌阳县文市区公所驻地;民国 37 年为昭文乡政府驻地。1949 年 12 月为文市镇政府驻地,1950 年 3 月为文市区政府驻地,1952年 8 月为灌阳县第六区政府驻地,1954 年 8 月为第六区公所驻地,1957 年12 月为文市乡政府驻地,1958 年 8 月为文市公社驻地,1968 年 4 月1980年 8 月,先后为文市区革委会、文市公社革委会、文市公社管委会驻地,1984 年 6 月为文市乡政府驻地,1984 年 9 月为文市镇政府驻地至今。文市镇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55.08
41、 公顷,人均用地 70.32 平方米,镇区规模不大。镇区老区多为砖木结构的老平房;沿省道 20164 线近年改建的楼房,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镇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 18.2。由于受季风影响,雨量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 1 299 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低丘地势较高,高程 198230 米,相对高差 32 米;基岩为石炭纪灰岩;17基岩上覆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表发育红壤,地下水位低,地下水含量贫乏,地基承载力较高。自然土壤和旱耕作土均为红壤。文市镇区现有道路由南北向、东西向构成的以非直线棋盘状为基础骨架的道路网体系,共有街道路段 18 段,共长 10.08 公里,占地面积 68 770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