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生態旅遊協會會訊二千零一年六月號( 總數第十期)1生態焦點 Eco-foci大澳發展由爭論到衝突關注環境和發展的人士從來對大澳的未來存在不同的憧憬和意見,但於五月間,這種不同意見最終產生不愉快的衝突。根據明報報道,事緣該報刊登大澳建漁船碇泊區起爭論不久,三名大澳鄉時會成員連同三名男子,闖入大澳文化工作室會址,出言恐嚇,並與負責人黃惠瓊及其兒子言語間發生衝突,繼而產生肢體衝撞事件。黃惠瓊到梅窩警署報案及離島區政務專員投訴鄉事會,並要求對事年公開交代及道歉。本會於第八期會訊曾報道,大澳鄉事委員會曾反對本會在大澳及二澳種植紅樹的計劃。根據本會了解,本會申請種植紅樹的地點,原來已劃定為紅樹種植區,
2、但必須要在政府興建漁船碇泊區後,鄉事會才不反對該處植紅樹。言下之意,鄉事會以准許建紅樹區與興建漁船碇泊區為交換條件。本來此事幾近塵埃落定,漁船碇泊區亦定於本年七月動工,大澳一些關注環境的團體,一先一後地在報章力陳漁船碇泊會影響紅樹生態,進而也反對在荒廢的鹽田舊址再植紅樹。本會也出席過一些大澳發展前景的居民會議,支持興建漁船碇泊區的人士以為可藉此復甦大澳的經濟,他們部份人士更認為港府長期以來都沒有為大澳投入資源,於八十年代開始大澳居民看到此一趨勢,遂大量外移,他們更認為若果當時有漁船碇泊區,則現在已遷往屯門或其他的原大澳漁船會返回大澳,協助大澳社區重整。反對大澳興建漁船碇泊區的不單止出於環保的理
3、由,反對團體以為大澳只有七隻蝦艇 ,並不需要建一個有 220 泊位的漁船停泊區,他們更以為大澳漁業息微的勢頭並不會改變,如此龐大的工程是浪費公帑云云。其實,大澳發展的衝突亦涉及紅樹種植,其實對大澳建人工濕地,不同的環保團體亦有不同意見。綠色大嶼山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地球之友都是持肯定的態度,而大澳環境及發展協會、大澳社區文化工作坊、綠色力量等持反對意見,他們一方面認為漁船碇泊區太接近紅樹再植區,環境影響是無可避免,另一方面以為荒廢了的鹽田已有豐富的生態,無必然以人工濕地破壞原有的生態。支持興建人工濕地的團體,並不是對漁船碇泊區視若無睹,亦希望碇泊區可另覓其他更優選址,以及採取必要的措施,
4、控制可能的環境公害事件的影響。他們以為,再基於這些前題下作一現實中的選擇,在大嶼山或其他地區再覓一處十公頃的地點,作為補償興建新機場過程中剷除的紅樹林,對環境及香港市民最符合公眾利益的,但這並無多大可能。本會以為一些綠色團體並不了解不同社區的情況,從而作出的環保判斷脫離現實,或更犯上人類中心主義的同一謬誤,或奢談的可持續發展亦不適切社區的發展需要。發展生態旅遊是與社區發展有機結合,以致生態旅遊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下注社區內的各行各業。經濟問題一天得不到妥善解決,生態時常都是被認為是可以犧牲的。本會就曾經聽到有村居興建丁屋時,埋怨地政署只批山邊土地,他們要在紅樹林中發展也不能,雖然他們擁有這些土地
5、的業權。近日,二澳有居民以為有環保人士偷種紅樹,把紅樹強加給他們,有意阻撓他們的發展。其實,這種想法非常普遍,這些村民在發展之餘,對環境沒有多大的考慮,現時只不過是政府部門居中協調,但一日這些可供改造為人工濕地的地點用途未定,則一天也會受到不適作發展的威脅。本會以為從大澳興建漁船碇泊區中,把挖泥填到舊鹽田的水深處,使到紅樹能在其中生長,並不大會顯要地影響到原有自然產生的生態,即使紅樹生態成熟要在五年之後。從發展生態旅遊方面考慮,一些生態敏感的天然紅樹林已受到不斷增加旅者數量的壓力,有必要另闢一些人工濕地滿足教學和生態旅遊的需要,天水圍濕地公園正是這方面規劃意向的體現,大澳一旦完成全港最大的人工
6、紅樹林區,更可以進一步推展本地的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工作。本會以為在鄉郊社區進行保護環境工作時,要求一種社區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責任倫理水平,一些只慣於處理城市環境問題的團體,他們只會把茅頭指向政府或財團,但並不會以社區為家的貧困村民著想,如何真的香港生態旅遊協會會訊二千零一年六月號( 總數第十期)2改善村民的經濟地位,可以同時達到保護環境的雙贏結果。本會最不願見到的是鄉民在絕望中以玉石俱焚的方式,造成破壞環境的行為,例如砍樹燒樹,雖然生態不是我們所殺、則生態也因為我們而死 。西部大開發與生態旅遊本會因應中央政府推行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因為西部九省及自治區多具發展生態旅遊的淨土 ,從本期開始會轉載這
7、方面的資訊,本會亦嘗試開始有關西部大開發與生態旅遊的研究,從民間的層面促進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討論。生態旅遊 環保扶貧 人人受惠Ecotourism benefits the environment, the poor, and all of us.西部大開發論壇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謅議孫豔紅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人們走進自然,欣賞自然的興致,也提高了自然旅遊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賺取外匯的份額。據前不久召開的世界生態旅遊大會介紹,生態旅遊給全球帶來了至少 200 億美元的年産值,生態旅遊已成爲當今世界旅遊發展的潮流。我國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良好條件:一是擁有巨大的客源市場,且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覺醒,對
8、生態旅遊的需求將不斷增長;二是擁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截至 1997 年底,我國已建立起各類自然保護區 932 個( 列爲國家級的 124 個) ,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有 14 個。這些保護區集中了我國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中最精華的區域,是生態旅遊的理想處所。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對全國 100 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調查結果表明:其中已有 82 個保護區正式開辦旅遊,年旅遊人次在 10 萬人以上的保護區已達到 12 個。目前國內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方興未艾,年總旅遊人次近 2500 萬,年旅遊總收入近 5.2 億元。一些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爲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龍頭“。調查顯示,
9、在已經開展旅遊的保護區中,僅有 16%定期進行環境監測工作,有的保護區連一台必須的測量儀器也沒有。根據科學監測對遊客數量進行控制的保護區僅占 20%,一些保護區已出現人滿爲患的現象。甚至有23%的保護區違反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從事旅遊活動,使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地域減少,它們的生活空間和養料系統也發生變化,從而導致這裏的動植物死亡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據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對保護區旅遊現狀調查顯示:已有 22%的自然保護區由於開展旅遊而造成保護物件的破壞,11%出現旅遊資源退化。由於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使區域和城郊的一些風景區受到衝擊。有的地方在風景名勝區鄰
10、近蓋工廠、辦企業、濃煙滾滾,污水橫流;有的景區對名勝古迹隨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電器設備,鋪設人造大理石、地磚,人工修整痕迹過重,與其“自然本色“極不和諧;有的景區不顧環境、條件,亂建寺廟、佛像和不倫不類的主題公園等等。這些不僅破壞了風景名勝、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觀的文化內涵,也對旅遊環境的生態格局和風景結構造成了破壞。3、風景名勝區環境污染嚴重據旅遊風景區提供的監測資料顯示,這裏的水土、大氣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煙塵都超過了規定的標準。大氣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及酸雨等情況比較普遍。湘區武陵風景區中二氧化硫含量高達 0.62 毫克/米 3,超過國家一級大氣標準 3.68 倍;樹林大片枯黃,PH 值
11、達 4.44 並出現酸雨酸霧。我國水污染的範圍也在擴大,全國 135 條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 條嚴重污染,其水質連灌溉標準都達不到,更談不上飲用標準了。如飲用滇池水源的地區,已成爲昆明市傳染病和許多疾病的高發區。黃河斷流達 266 天,87% 的河段水質達四級污染,尤其是近幾個月來,黃河幹流中游河段遭到嚴重污染,水面上漂浮著一層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醬色的污水散發著刺鼻的異味,魚已死光,連澆地都不能用,對河南省沿黃河各城市飲用水造成危脅。這是黃河歷年來發生的最嚴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由於我國人口衆多,旅遊業發展迅速,而又缺乏規劃和管理,國民的生態意識較差,可以說旅遊遊到哪里,生態破壞和
12、環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風景區內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廢渣、廢物劇增。馳名世界的黃山、廬山垃圾隨處可見,甚至連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遊客也留下了各種飲料袋、包裝袋等垃圾。致使那裏不得不花費鉅資去清除。開辦旅遊的自然保護區環境污染問題也是日趨嚴重,香港生態旅遊協會會訊二千零一年六月號( 總數第十期)3目前已有 44%存在垃圾公害,12% 出現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 3%有空氣污染。上述可見,在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矛盾的關係。那種把生態消費擺在首位,不惜以生態資源的消耗爲代價來獲取利潤的作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走出生態旅遊的認識誤區已經成爲我國旅遊業開展生態旅遊首先應解決的問題。三、 生態旅
13、遊可持續發展對策生態旅遊要持續發展,應是一種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旅遊,必須把握適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環境意識,否則,太多的遊客會對目的地的環境造成過大的壓力,破壞了生態旅遊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旅遊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但由於我國的旅遊業開發史較短,目前尚爲發展中國家旅遊開發模式。人們對旅遊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尚缺乏科學理解,那種“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較流行,生態旅遊的發展大多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強調到大自然中旅遊,強調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實際上,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給環境帶來較嚴重的污染,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旅遊資源的
14、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許多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遊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開發。特別是新旅遊區的開發,開發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盲目地進行探索式,粗放式的開發。開發中重開發、輕保護,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遊資源的損害與浪費。如:被譽爲“童話世界“的九寨溝,如今,由於上游和周邊森林大面積砍伐,使這裏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 6-30 釐米,致使黃龍鈣華堤已開始退化、變色。如再不採取保護措施,這裏的岩溶湖將會過早衰亡。更令人費解的是有關部門爲了大量攬客,在九寨溝內大量建造賓館,嚴重破壞了景觀的自然氛圍。我國對旅遊洞天開發利用還處於無計劃狀
15、態。許多地區一發現好的洞天,就匆忙施工開發。開放後又不控制遊客人數,過多的遊客加速了洞內沈澱物氧化。一些洞口開得過大、過長,加速洞內外空氣對流,人們呼出二氧化碳氣體破壞了岩溶洞環境的平衡,促使洞天景物老化野生動物也是極其珍貴的旅遊資源。許多地方在開發這一旅遊資源時,管理不善,執法不力,不少野生動物遭到亂捕亂殺,有的賓館飯店甚至以野生動物作爲美食招攬遊客,使不少珍稀品種瀕臨滅絕。2、風景區生態環境系統失調近 10 多年來,景區的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使我國風景名勝區,包括已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一些自然風景區,已越來越受到建設性的破壞,由於在景區內開山炸石,砍樹毀林,水土流失嚴重。或因山洪暴發,
16、塌方擋路,毀景傷人;或因久旱無雨,水源枯竭,飲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築毀景障景,導致自然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破壞了景觀的整體性、統一性。四季常綠的雲南西雙版納,近幾十年來,由於大搞毀林形式開荒,以林爲能源,森林面積急劇下降,使原來良好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有的風景區出於經濟目的,熱衷於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遊區、修建旅遊設施。以索道爲例,世界各國在作爲國家公園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嚴格控制的,其中美國、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 米,公路只修到 2000 多米,遊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國,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現代索道,甚至修幾條。有的山相對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
17、道。索道在國家名勝中心區域的建成,不僅破示了自然風景區的原貌,而且使遊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頂,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熱的掀起,保護區內脆弱的生態系統也遭到致命的打擊。海龜灣五月之行本會於五月五日,帶同嶼行者2000捐款到訪海龜灣,得到國家級廣東省惠東縣海龜灣自然保護區觀偉平站長接見,直接把捐款遞交給保護區,觀站長表示,會把捐款製作保育綠海龜的單張。生態旅遊 環保扶貧 人人受惠Ecotourism benefits the environment, the poor, and all of us.清潔香港活動本會於本年五月十九日在大澳進行清潔紅樹的行動,於寶硃潭清潔出幾
18、十袋垃圾。是項香港生態旅遊協會會訊二千零一年六月號( 總數第十期)4活動由清潔香港資助計劃贊助。鳴謝: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生態旅遊大使彭耀階先生生態旅遊大使獎勵計劃生態旅遊大使獎勵計劃,最近會安排以下活動,其他有興趣人士亦可以自費參加。大鵬半島生態遊日期:2001 年 6 月 23-24 日費用:$300惠東海龜灣生態遊日期:2001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1 日費用:$330廣西生態遠足團日期:2001 年 8 月初目的地:廣西省第一天 乘直航機或火車到桂林 第二天 楊朔 第三天 恭城 第四天 西嶺 第五天 大景第六天 桂林 第七天 乘機返香港,或自由離隊第三屆嶼行者行山籌款比賽是項
19、比賽於六月中以後開始接受報名,歡迎查詢及索取報名表格。日期:二一年十二月八日地點:大嶼山鳳凰徑 金鳳凰(全程 70 公里)銀鳳凰(半程 27.5 公里)報名費:$200贊助額:不少於$600名額:1500 人截止日期:2001 年 11 月 16 日查詢專線:8209 8262要欣賞大自然 就要接受大自然的挑戰Appreciate natural beauty Accept the Challenge生態旅遊新活動計劃目的: 向公眾人士推廣環保及生態的旅遊方式 增進香港市民,特別是年青一代,對香港自然生態的認識 培養香港市民對環境的愛護和保育香港的自然生境活動方式:每項活動由富經驗的生態導師或
20、學者帶領,通常附以簡單的講義或大綱,講授以中文為主,附以英文,在預定的地點及時間集合,參加者可選擇活動日期,通常 20 人或以上可以成團。付款方式:每名參加者每次活動酌收港幣$40,參加者需填妥以下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抬頭書香港生態旅遊協會 ,寄香港北角英皇道 651 號科匯中心 501 室 香港生態旅遊協會秘書處收;或現金到任何一間中銀集團銀行入帳,帳戶號碼(064-787-0-003153-2),把收據及表格傳真回本會即可。生態旅遊新活動(九至十二月)訪南風道風水林 日期: 2001 年 9 月 16 日路線簡介:自黃竹坑南風道起步,漫步金夫人徑入風水林,然後接走引水道至香港仔水塘道,下走香
21、港仔散隊。 風水林是香港一種比較特別的植被類型。它多見於新界客家村落,原是村民開村時有意識保留下來的原始樹林,目的是避邪擋煞,帶來好運。南風道風水林是港島現存唯一的風水林,林中大樹參天,樹木生長良好。其中以黃桐較多,間雜以其他本土樹種,更有罕見的槭樹科植物,是一個認識原生樹林的好地方。行程後半段經空曠地方,遊人則可觀察另一種植被及其所生長的各種草本及灌木。本行程適合一般人士參加南丫島環島遊日期:2001 年 9 月 30 日路線:港外線 5 號碼頭榕樹灣洪聖爺灣蘆鬚城深灣索罟灣回香港。簡介:自北向南走經南丫島各海灘,主要考察沙灘、潮間帶植物,沿途亦講解樹木和草本,山路最高處不過百米,南丫島深灣
22、是綠海龜經常產卵之處,五至十月是海龜出現高峰期,為了保護海龜,漁護署會封閉海灣,亦可以講解海龜保育的情況。東平洲生態漫遊日期:2001 年 10 月 14 日交通:乘翠華小輪($80)、一百人則包船($50)集合地點:馬料水碼頭(上午九時前)路線簡介:東平洲位於香港東北水域大鵬灣,鄰近中國的南澳(大鵬灣半島) ,東平洲的地質為水成岩,經過億萬年的地殼變動、風化、海蝕,成了現在一層層的頁岩。東平洲面積約 1.1 平方公里,最高點是 48 米香港生態旅遊協會會訊二千零一年六月號( 總數第十期)5的鶴頂岩,前往該島旅遊,可作環島行。更樓石從王爺角渡輪碼頭登岸後,轉左沿東南方出發,先是經過數間士多,不
23、久到達天后廟,繼續前行很快看見兩座黝黑的大石左右對峙,形狀仿似古時的碉樓,這正是代表東平洲標緻的更樓石了。難過水離開更樓石沿海岸綑邊,前路是一度再崖,崖下就是難過水,難過水是通往頭岩及二岩的海崖通道,若遇潮漲時,海浪拍打崖邊,加上崖邊的落腳點不多,要橫渡該處便難上加難,怎至要改道山徑繞路而行。頭岩及二岩安全渡過難過水後,不久踏足一大片海蝕平台,平台對上是一幅頗大的峭壁,仿似一度堅不可破的城牆,這就是頭岩,而岩頂也就是全島最高的鶴頂岩 ,再過就是二岩,踏足這遍海蝕平台,全都是一片片的頁岩。海螺洞,過了頭岩及二岩不遠之處,看見島上唯一的海蝕洞,該洞洞口上尖下闊,形狀似海螺,故名海螺洞若遇潮退時,遊
24、人可走進洞內觀光。龍落水龍落水離海螺洞不遠,有一石脈形態像一條龍潛入水中,且露出龍脊,傳說龍首出現於塔門,它就是塔門的龍頸筋 。斬頸崖又名斬頸洲,位於島的西北部,是一天然裂洲,將島一分為二,中央頓成一天然走廊,就仿似被刀所斬將頭顱與身軀分離,故得名。而崖的兩傍峭壁聳立,站於其中涼風送爽,離開斬頸崖可繼續沿海岸綑邊經白 灣至洲尾角,或登山徑至洲尾角再經長沙灣、王爺灣返回王爺角碼頭。遊人又可在唯一可以游泳的王爺灣游泳。 大潭水陸遊日期:2001 年 10 月 28 日路線簡介:遊人於巴士駛過大潭水塘主壩後下車,沿水泥路下走至大潭灣;後半段則由大潭灣重返至大潭道,橫越馬路,接走港島徑至鯽魚涌散隊。大
25、潭灣是目前港島區海岸生態保存情況較好的地點,可見之海洋生物有招潮蟹、彈塗魚、雙殼類、藤壺及海葵。此外也有不同種類的海濱植物及鳥類。這是一個初步認識香港海岸生態的理想地方。本行程後半段會途經港島徑一些樹林,遊人可以學習觀察一些原生灌木、喬木。某些路段需略為費力登斜,但一般遊人可應付自如 貝澳梅窩海岸生態遊日期:2001 年 11 月 11 日路線簡介:由梅窩或東涌乘公共汽車至貝澳,參觀貝澳小學貝殼館蒐集的一百六十多種貝殼,然後到貝澳灣實地考察,兼考察貝澳泥灘的特殊品種紅樹,考察完畢後,可沿鳳凰徑講解沿途生態,在梅窩碼頭解散;或由東涌道口長沙海灘出發,至貝澳,然後乘車至梅窩或東涌後散隊。三鄉生態漫
26、遊日期:2001 年 11 月 25 日路線簡介:白芒、牛牯塱和大蠔合稱三鄉,在距東涌新市鎮五分鐘車程,青嶼幹線則,是香港境內最完整的河流生態系統。清代開始有註軍在當地註守,稱為大濠汛。白芒:郭姓氏族約於二百多年前從廣東省惠州遷。該村建築為典型廣東岸邊防海盜設計。現仍為單姓村。白芒村自年多前被政府古物古蹟處列為法定古蹟。大蠔:何姓氏族於二百多年前繼白芒後從廣東省五華松園墟松口圍南遷至此,並向白芒村批地開耕及建村。牛牯塱:林姓氏族約於二百多年前繼白芒後從廣東東莞茶園分支南遷至此石壁分流大澳生態漫遊日期:2001 年 12 月 16 日路線簡介:由梅窩(1 號)或東涌(11 號)乘大嶼山巴士至石壁
27、水塘下車,經大浪灣引水道至狗嶺涌,下小路不久至分流,此為香港最西南處,分流有天后廟及古炮台,分流村現在差不多已荒廢,再往鳳凰徑北行經煎魚灣,此處可海浴,不久經二澳舊村及二澳新村,二澳對開淺灘有大片紅樹林,有多樣化紅樹品種,再行約半小時到大澳南涌,此處有著名的素食餐廳,可供預訂午餐或晚餐。經約四百米馬路可到大澳巴士總站,可自由乘車回東涌或梅窩回市區。(全程約 15 公里)沙螺洞生態遊日期:2001 年 12 月 30 日路線簡介:由大埔火車站集合,乘大尾督巴士到鳳園,即大埔工業村對面,通往沙螺洞只供小型車輛通過,可參者可徒步而上,沿途講解生態,約一小時到達沙螺洞。沙螺洞是典型的客家村落,分為張屋
28、和李屋,也是被政府列為具特別科學價值地點之一。其中的生物品種十分多元化,如蜻蜓種類,香港有一百多種,一半就可以在沙螺洞找到。本地植物品種豐富,幾近三千種。沙螺洞附近有原村落保存之風水林,也有當地原村民所棄之廢耕地。旅程中會舉例介紹不同環境的植物品種,及基本之植物學知識。如果氣候適宜,視乎當日所見介紹不同的蝴蝶種類,並約略講解其生命史及其他知識。沙螺洞周圍有風水林及樹林,有機會見到一些候鳥和香港生態旅遊協會會訊二千零一年六月號( 總數第十期)6林鳥,會適當介紹所見之鳥類品種。-參加表格-姓名:_ 英文:_電話:_(日)_ (夜/手提) 通訊地址:_電郵:_傳真:_參加活動人數:_ 9/16 9/30 10/14 10/28 11/11 11/25 12/16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