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教学实践背景下的 听课与评课,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李天舟,2,一、关于听课与评课 二、怎样听课 三、怎样评课 四、听评课需注意的问题,3,一、关于听课与评课,听评课是教师专业共同体 的合作研究活动。专业共同体: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主要行为是对话、分享 。,听评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构建有效的、智慧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和思维水平。,5,1、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 听课是一般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
2、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6,2、评课:打开教学相长的通道,评课: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课改研究课题,它也是一种具有艺术化的说服能力。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7,在听课、评课二者之中,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续与升华。,8,二、怎样听课,1、课前:有的放矢,充分准备 2、听课:专心致志,翔实记录 3、课后:思考整理,总结提升,9,1、课前:有的放矢,充分准备,(1)熟悉课标,把握教材 (2)要明确听课目的,确定听课的侧重点 (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4) 要不断地学习
3、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10,2、听课:专心致志,翔实记录,(1)指导思想: 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是促进教师成长 三是“以学论教”,11,(2)既要关注教师,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认知状态 情绪状态,12,关注教师:,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内容深广适度,容量得当,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知识积累,重视沟通课堂内外、学科内外。,1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科学地分配和掌握教学时间;师生
4、关系民主融洽,精心设计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进行激励性评价。,14,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学生反馈,根据课堂的生成性,及时、得当地调整教学。 教师素质,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扎实,文化底蕴深厚,教学基本功过硬;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富有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强,能根据课堂非预设性调控教学;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15,(3)做到耳、眼、手、脑四个器官并动,耳听: 听教师的要求、讲解、提问,听学生的发言。 眼看: 看教师的教态、板书、演示,看学生动作、神态。 脑想:想课堂上每个环节、每个方法的目的、作用
5、、必要性(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有无更好的办法?)。想环节之间的联系。 手记:尽可能记录课的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环节(精彩之处,典型的问题);记下自己思考的内容。,16,听课记录: 一是教学步骤 (包括导入新课、教法学法运用、师生双边活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小结、教学时间分配等 ) 二是板书设计 三是总评 (至少分评述和改进建议两部分),17,3、课后:思考整理,总结提升,(1)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2)对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3)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18,(4)如果我是学
6、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5)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19,把听课记录下来的东西和自己听评课中所见所感所悟及时整理,反复琢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带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为以后教学积累可以借鉴的资料。,20,三、怎样评课,1、好课的标准 2、评课的原则 3、评课的基本框架 4、评课的方法 5、评课的误区,21,1、好课的标准 “好课”标准没有定论,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2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
7、课 一堂好课一个是有效率的课,23,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富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24,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真: 1.真实-看是否尊重事实、讲究实际2.真诚-看是否用”心”上课3.真为-看是否关注学生 二. 实: 1. 目标实-看教学任务是否明确2. 内容实-看教材处理组织是否得当3. 方法手段实-看是否选择运用得当有效4. 学习指导实-看教知识同时是否教教材 三. 新: 1.观念新-看是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2.设计新-看教学设计是否巧妙有智慧3
8、.评价新-看评价是否恰当合理,25,四. 活: 1.问题提的活-看是否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2.学生活动活-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教师调控活-看课堂静动结合活而不乱 五. 情: 1.教学激情-看教师教学是否有感染力 2.教材情感-看教师对教材的体悟 3.人情味-看教师是否有亲和力,26,六. 特: 1.教学素养-看教学基本功和智慧 2.教学特长-看教师优势和绝活 3.教学特色-看教学艺术 七. 效: 1.教学效果-看三维目标达成 2.教学效率-短时高效,27,2、评课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零距离原则 针对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就课论课原则,28,五个避免,1、空洞化根据教学目标、
9、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基本功等娓娓道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给人平淡无奇之感 2、枝节化 只盯在讲课声音大小、教态怎样、板书位置等枝节问题上,触及不到根本问题,给人肤浅无聊之感 3、强权化 以权威自居,强词夺理,一锤定音,给人强权之感 4、赞歌化 对缺点视而不见、只字不提,给人虚假逢迎、敷衍了事之感 5.绝对化 要么一无是处,要么十全十美,29,3、评课的基本框架,(1) 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2) 教师教学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0,(3) 学科性质这堂课的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 课堂文化我在该课堂的整体感受如何?,31,对
10、照前面评价标准真(真实、真诚、真为) (一)真实看是不是尊重事实讲究实际,32,评课视点:1、看在科学和真理面前,教师是否勇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2、看教师是否充分认识学生发展潜能,教师是否有低估和有压制束缚学生的做法。3、看教师课堂出现失误或错误,是否及时勇敢纠正。4、看教师课堂上是不是以实对实,不弄虚作假。,33,(二)真诚看是不是用“心”来上课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一种认知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34,评课视点:1、看教师课堂是否真心热爱、信任学生和设身处地的体谅学生。2、看教师是否善于用自己真诚的语言和行为感染学生,使学生对课堂、对同伴、对老师产生浓厚的兴趣。3、看教师的言谈
11、举止是否满含对学生的期待。4、看教师对差生呵护与欣赏。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是需要爱的孩子。,35,(三)真为看是不是关注学生,36,评课视点:1、看教师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2、看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创造火花和智慧亮点的珍视。3、看教师对学生出错的处理方法。4、尊重关注并不意味放任学生,看教师对学生课堂秩序的组织和调控。,37,实(目标实、 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38,(一)目标实看教学任务是不是明确,39,通常,教学目标不实在有以下几个表现:1、教学目标不清,上完课连教师自己对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还不明确。2、目标单一,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略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三
12、维目标分离。情感态度价值观或硬拔高,或贴标鉴式的外加。4、教学目标多泛化,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40,评课视点:1、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2、看教学构想是不是以发展为着眼点。3、看三维教学目标是不是整合的。编制上三者可以分开列举,但在实际教学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则一石三鸟,否则,一损俱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体现润物的渗透,而不是外加。4、看是不是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结合,41,(二)内容实看教材处理组织是不是得当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某种开发,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重组、加工、包装的艺
13、术处理的过程,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能得以充分实现。,42,评课视点:1、看对教材的选择与取舍2、看对教材的浓缩与加工3、看教材的调整与补充4、看教学中的设疑与情趣5、看教材呈现方式,43,(三)方法手段实看是不是组织得当有效评课视点:1、看是否面向四个实际(1)面向教材实际抓教材特点确定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又愿意接受的方法;(3)面向教师实际选择容易发挥教师特长的方法; (4)面向条件实际选择本校经常能做到的技术。,44,2、看是否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3、看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体现“五性”原则( 1)有必
14、要性不是随意选择内容来讨论,而是根据需要;(2)有思考性不是凑热闹,而是学生真正思考问题;(3)有组织性分组合理、分工合作、活而不乱;(4)有均等性不是优等生垄断课堂,而是学生参与机会均等;(5)有主导性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有效调控,45,4、看教师的讲是否具有“五字”精神新课程并不排诉教师讲和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但教师讲要体现五字:精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讲到关键处、要点处,酌取精要,释疑疏塞。新讲出新知识,运用新材料,选择新角度,讲出新体会。深有深度、有启发性、开拓性、高学生一筹。趣生动活泼,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文雅风趣,有幽默感。活伴随讲有设疑、提问、点拨、诱导、读文、组织讨论等。5、看教学
15、是不是体现学科特点,46,(四)学习指导实看是不是教会学生学习,47,评课视点:1、看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2、看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3、看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4、看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 导)5、看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48,6、看多样性(多层次多形式)(1)渗透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见缝插针随时渗透。(2)讲授指导。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3)互动指导。引导生生之间互动交流。(4)点拨指导。在学生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5)示范指导。教师以身体会,给予学生方法上的示范。,49,新(观
16、念新、设计新、评价新)(一)观念新看是不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50,(二)设计新看是不是巧妙,有智慧,1、看教学思路与课的结构设计,2、看教学设计的巧妙,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音未绝。,3、看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一位优秀教师总是能使课堂化平淡为神奇。,评课视点:,51,(三)评价新看是不是恰当合理,1、看评价的真诚性,2、看评价的针对性,3、看评价方法多样性,(1)口头评价,(2)肢体语言,(3)生生互评,评课视点:,52,4、看评价时机,5、看评价的导向性,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但是教
17、师还要及时把握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导向性,53,四、活(问题提出活,学生活动活, 教师调控活),(一)问题提出活看是否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1、看教材处理是从概念出发还是从问题出发。,3、看问题设计多样性。,评课视点:,2、看问题提出是否有挑战性。,54,(二)学生活动活看学生 主动参与积极探索,2、看学生参与率;,1、看学生参与探究状态;3、看学生参与活动效果;4.看教师情境创设.学生思维空间和活动平台的搭建。,评课视点:,55,(三)教师调控活看课堂 动静结合活而不乱,1、看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2、看对学生做必要的课堂行为规范的训练,3、看适时做好调控,评课视点:,56
18、,情(教学激情、教材情感、人情味),(一)教学激情看教师教学是否有感染力,(二)教材情感看教师对教材的体悟,(三)人情味看教师是否有亲合力,57,特(教学素养、教学特长、教学特色)评析一节课,不仅要看教学共性(大家都有的)更要看教学个性(老师独有的)因为有个性的教学才是创造力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58,(一)教学素养看个人教学基本功和智慧,3、看教师语言、板书、运用媒体技术等特点,评课视点:,1、看教师处理驾驭教材特点 2、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特点,4、看教师课堂应变能力,59,(二)教学特长看教师优势和绝活,1、看教师是否有独特的绝活2、看是否属于反映在教学上的才艺3
19、、看绝活的运用是否恰当、有效,评课视点:,60,(三)教学风格看教学特色的形成,通常大家比较公认的教学风格有下面几种类型: 1、启发型;2、善导型;3、民主型; 4、表演型;5、情感型;6、训练型。,61,效(效果、效率),(一)教学效果看三维目标达成(二)教学效率看短时高效,62,4、评课的方法,(1)回忆 评课前要回忆课的主要过程、典型环节(精彩之处或出现的问题)回忆以往自己对某问题的了解、认识 (2)分析整理(积极思维)主要优点 形成理性认识(概括出几点),还要在课中体现,评课时要有理有据。不足之处及原因 不足之处一定要找准,要分析到位,令人心服口服。,63,改进的具体意见 一定要从实际
20、出发,切实可行,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为每个教师的个性不同(长处、短处都不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各不相同,评课时也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就是相同的课也不能到哪个学校都作出同样的评价。,64,5、评课中的误区,只听不参加评课 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充当好好先生 恶语伤人,专挑毛病 追赶时髦,脱离实际 当面不语,背后妄评,65,四、听评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听课:,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2、 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66,(二)评课:,1、了解教师个性特点,要抓住重点评 2、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课,不追求课堂教学尽善尽美,而注意发现教学亮点;3、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兼顾整体,不以偏概全;4、评课者需要站在被评课者的角度,求实担诚,协商建议(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5、从互补的角度处理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讲究差异,区别对待。,67,听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它的精髓就在于求真;是艺术,它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对于听评课,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求真,在求真中创新,在创新中促教师专业成长。,68,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