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10474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 “智

2、” “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 ,未达无忧;“智” ,未达无惑;“勇” ,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 “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 “智” “仁” “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 “情感” “意志” 。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 ,情感上达到“仁” ,意志上达到“勇” ,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

3、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

4、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 2 -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 。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成人”“天下归仁” ,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 “仁” “勇”兼备的文明人。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 “仁” “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体现于为人处事

5、,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儒家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摘编自周可真君子之道“仁” “智” “勇”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从“无惑” “无忧” “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B.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C. 有了对他人的爱和因此产生的责任感,才会有和他人共创人类文明的道德意识。D. 特定实践条件下,君子的“为仁”转化成“为圣” ,君子境界就达到了圣人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段明确了君子文化在儒教文化中的地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关键

6、词:君子文化。B. 文章段中,作者结合论语 ,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重新解读了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标准。C. 文章段中,作者具体阐释了儒家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的本质内涵。D. 文章大量运用对比论证,从“君子” “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儒家学说创立之初,对“君子”人格的界定, 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描述。B. 宪问 “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C. 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D. 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为

7、人处事层面上,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答案】1. A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 “去同存异” ,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A 项,曲解文意, “从无惑 无忧 无惧三方面衡量”不当,由原文第段“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仁 ,未达无忧;智 ,未达无惑;勇 ,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 智 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可

8、知,孔子是从“仁” “智” “勇”三个方面来衡量的,而不是从“无惑” “无忧” “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是孔子的自我评判,并不是文章的观点。故选 A。【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 “去同存异” ,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D 项,无中生有, “从君子 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不当,文章只在首段从“君子” “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而且也没有“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 。故选 D。【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

9、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 “去同存异” ,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C 项,曲解文意, “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不当。原文“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自子贡孟子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 ,不等于没有区别;虽然原文也提到“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 仁 勇兼备的文明人” ,也并不等于“没有区别” 。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

10、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 “去同存异” ,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 、 “曲解文意” 、 “无中生有” 、 “偷换概念” 、 “以偏概全” 、 “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 -材料一:今天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环境之中。不过,近年来随着儿童用网上网的普及,由于不当使用、缺乏教育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前段时间引爆网上的杭州四年

11、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等,都成社会焦点话题。为了实地了解当下少年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和遇到的安全问题。今年,来自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组成网络安全调研小分队,去到多家学校进行主题调研。儿童代表们在调研后,发布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网络安全你我有责。让我们全社会共同携手,一起构建更加安全、文明的网络空间。同时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和爸爸妈妈一起约定好,集聚网上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二:14 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材料三: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一份来自广东省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揭示不少最新情况。本次调研显示,有超过 23的学

12、龄前儿童(36 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 30 分钟以上,5 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儿童已达到 319。7 岁的儿童中,235每日上网时间超过半个小时。242曾研究过网络游戏攻略;610在手机或平板上自主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视频和音乐。89的 7 岁儿童开始主动加网友、qq 群。- 5 -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调研显示:3 岁就已经开始使用 QQ 和微信,到了7 岁,99%的儿童使用 QQ,15的儿童使用微信。在 12 岁拥有 QQ(879) 、微信(697)的儿童比例超过一半。引人注意的是低龄儿童微信的接触率,较以往调查有显著提升。49 岁微信比 QQ 拥有更多的接触

13、。9 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已达到 380,超过 QQ 的 312接触率。10 岁时,QQ 接触率达到 529,正式超过微信 471,自此之后,QQ 成为少年儿童第一社交媒体。(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四:“应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各界形成合力。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在论坛上呼吁,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积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法制教育。随机的零敲碎打式的灌输或劝阻,效果恐怕不理想。在儿童“触网”低龄化的新形势下,不妨让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走进学校、课堂、课本之中,即使在幼儿园、学前班阶段,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 。这不仅是形

14、势和责任所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现在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依然不强,需要家长引导。 ”张海波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清楚孩子的“数字轨迹” ,及时教育。其次,家长要及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并且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网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此外,家长还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了解潮流文化,改善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 (摘编自“华龙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环境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

15、日益受到社会关注。B. 材料二的图表信息显示,在 8 种网络行为上,14 岁的孩子在与其父母的对比中,总体来看,超越了家长。C. 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是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并使之成为社会焦点话题。D. 材料三的相关信息显示,9 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高于 QQ 的接触率,但 10 岁时的 QQ 接触率高于微信的接触率。- 6 -5. 我们应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C 5. (1)社会相关部门要净化网络环境,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2)政府要进行教育改革,让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走进学校、课堂

16、、课本之中。 (3)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积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4)家长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潮流文化,改善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无中生有,原因是多方面的。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是举的一个例子,实际上是“由于不当使用、缺乏教育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题干所问内容进行

17、分析。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主要集中在材料四。通过材料可知“应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各界形成合力” ,从政府和社会方面看,相关部门要推动教育改革,从制度上保障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进入中小学的课堂,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净化网络环境;从家庭方面看,材料第段强调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习,来帮助孩子及早培养网络安全意识。【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然后浏览选项,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确定选项的具体位置,最后进行对比,揣摩选项

18、与原文表述间的差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 7 -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

19、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

20、先与狗往。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 ,走了。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 ,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

21、不应该给另一条狗。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

22、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8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B. 第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C. 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D. 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 ,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

23、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7. 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 ,从文本看, “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8.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 ,是“村庄的一部分” ,也是“人的一部分”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 C 7. “主人”对狗的态度: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等到自己和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自己。作者对狗的态度: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8. 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

24、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去了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 ;第 3 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 ;老狗不再咬人,动物性消褪;作者全文将狗拟人化来写,实际上是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 。【解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 项, “不假议论、冷静客观”分析错误,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可以说是夹叙夹议,让叙事散文带有杂文的味道。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类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形象的塑造

25、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形象的表述不当,- 9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本题,C 项属于艺术特色分析不当。【7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作答时先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第段“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第段“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第段“狗挨

26、打挨骂是常有的事” ,第段“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 ,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一一分点概况即可。至于“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 ,作答时可以根据文本中作者对狗的议论、抒情性的语言表述去体会,在文本中作者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狗有独立的价值,带有神秘色彩,从“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等句子可以看出。【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

27、本内容探究,要求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是探究文本的主旨。首先理解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 ,抓住关键词“老狗”与“黑夜” 。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老狗一生为主,晚景凄凉。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 ,老狗“默不作声” ,所以说它是“黑夜的一部分”

28、。然后理解一条老狗是“村庄的一部分” ,抓住关键词“村庄” 。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 “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 ,老狗的一生都与村庄紧密相连,所以说它是“村庄的一部分” 。最后理解一条老狗也是“人的一部分” ,抓住关键词“人” 。 “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它再无人可咬

29、”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 ,作者将狗拟- 10 -人化,看似写狗这一辈子,归根结底写的是人这一辈子,所以说一条老狗也是“人的一部分”。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调研 2】 (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

30、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

31、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32、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3、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

34、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答案】9. D 10. B 11. B 12.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9 题详解】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本题中比较容易先断开的句子有“有子如此”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 “谓思曰” 。【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常识。B 项姻亲指自己直

35、系、旁系血亲的配偶。不是血亲的一部分。【11 题详解】-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项中“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 “子弟”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本题中考查的就是对“族子”的理解。【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

36、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翻译的关键词:所以,的愿因;急,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为紧急情况;先,后作意动词用。第二句翻译的关键词:臧否,可译为褒贬,品评;乱,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

37、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産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

38、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 13 -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

39、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産,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産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 ”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古代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40、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释:尔汝:表示亲近。 这一句意思是似乎在百鸟喧嚣中,突有一只凤凰引吭长鸣。未省听丝篁:不懂音乐。 起座: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滂滂:流的很多。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清人把这首诗与琵琶行 、 李凭箜篌引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音乐的艺术魅力的?【答案】开门见山。起句窃窃私语,互诉衷肠,紧扣题目中的“听”字,把读者引进

41、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2)以形摹声。二三句琴声昂扬激越,如同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3)环境渲染法。五六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白云浮动,近处柳絮摇曳。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4)以声摹声。百鸟齐鸣,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5)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 14 -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

42、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

43、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44、。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品味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和情怀。 湘夫人中“_,_”那是湘君静观流水,迷离恍惚的等待。 菩萨蛮(其二) 中“_,_。 ”

45、道出了故乡战- 15 -乱,韦庄身处江南,沉痛无奈的思乡情。(2)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而梦则是作家未实现的“实现”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 ”恰如李白被放出京,恍然而醒,烟云消散之境。 李凭箜篌引中“_,_。 ”于听众的梦幻中写出李凭技艺的诡谲怪异。(3)酒与诗自古就有不解之缘。 将进酒中“_,_。 ”诗人纵情大醉,喝出了对富贵的鄙夷之气。 拟行路难中“_,_。 ”诗人饮酒自解,歌咏人世忧患。【答案】 (1). 荒忽兮远望 (2). 观流水兮潺湲 (3). 未老莫还乡 (4). 还乡须断肠 (5). 惟觉时之枕席 (6). 失向来之烟霞 (7). 梦入神山教神妪 (8). 老鱼跳波瘦

46、蛟舞 (9). 钟鼓馔玉不足贵 (10). 但愿长醉不愿(复)醒 (11). 酌酒以自宽 (12). 举杯断绝歌路难【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默写能力。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理解名篇名句,在考试中注意分析语境,找出适合的古诗文名句。此题中注意积累屈原湘夫人 、韦庄其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白将进酒 、鲍照拟行路难中的名篇名句,以及注意“潺湲” “须” “惟” “ 妪” “ 蛟” “ 馔”等字的正确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有诚意,大概是对一部电影背后的文艺创作者最好的褒奖。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我不是药神 ,在讲故

47、事的过程中, ( ) 。文艺创作中,不仅 无须回避,还要迎难而上。特别是电影中描述的进口“救命药”买不起、买不到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和广泛讨论。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指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把握好这种“心声”的听取和提炼,文艺工作者才算直指本质, 。在青年群体中,曾经有“我奋斗了 18 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等低沉的感叹,这背后是青年一代的成长烦恼和社会诉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艺创作者不能简单地把年轻人的话语

48、视为“无病呻吟” ,从而把自己带进“端着”的误区。文艺创作应该 ,而不是避重就轻。影片中年轻人所饰演的众多小角色,未必能治愈世界上所有的疾病,但终究是在尝试着改变白血病患者的现状。让人看到希望,这总归是好- 16 -的。我不是药神所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说到底,文艺创作,得有服务人民的诚意。这种诚意,不仅在于对市场和公益的判断,更要有在自由空间和价值引导方面的立意。很多 的电影,虽然有独特的自由创作空间,但它终究还是要取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即便是黑色幽默题材,用艺术的手法对现实进行剖析,也要有意义与价值的容纳之所,最起码是“笑中有泪” ,而不是“哭笑不得” 。1

49、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固然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但内核却是对现实的思考B. 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以对现实的思考为内核C. 手法上运用了喜剧的形式,内核方面体现对现实的思考D. 固然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但对现实的思考却是其内核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针砭时弊 纲举目张 举轻若重 交口称赞B. 惩恶扬善 纲举目张 举重若轻 交口称赞C. 针砭时弊 提纲挈领 举重若轻 有口皆碑D. 惩恶扬善 提纲挈领 举轻若重 有口皆碑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