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营养学必做作业一、填空题答案1.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精氨酸2. 糖原3. 碳水化合物4. 16% 凯氏定氮法 5. 大豆 6. 蛋白质的互补7. 脂肪 类脂 8立即作为能源 作为能源储存在细胞中 成为细胞本身的结构成分 合成某些必需的化合物9维生素 A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C 维生素 pp(尼克酸或烟酸)107-脱氢胆固醇11四氢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蛋氨酸 神经管12皮炎 腹泻 痴呆13采用强化碘的食盐14谷类及薯类 动物性食物 豆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类 纯能量食物 15318 维生素 D 高于 16D17 称重法 查帐法 询问法 化学分析法 18 饮食
2、24 小时回顾法 饮食史法 化学分析法: 19 体重(kg)/身高(m) 2 20 低嘌呤21 潜血试验 22 胃肠道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感染并发症 置管并发症23 改善饮食 强化主食原料和调味品中的铁 服用相应制剂 24 采用强化碘的食盐 25 嘌呤 26 鸡蛋 牛奶 二、名词解释答案1.节氮作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能量供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膳食蛋白质中有一部分将会被用来分解供给能量,而不能合成体内所需要的蛋白质物质。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省这一部分蛋白质的消耗,增加氮在体内的储留,这种作用称为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或节氮作用。2.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代谢也需要碳水化合物参与
3、,因为脂肪在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乙酰基必须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是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则不能被完全氧化而产生大量的酮体,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避免脂肪氧化不完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这一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3. 氮平衡:在一定时间内(24 小时)摄入与排出(尿、粪、皮肤)的氮量基本相等,表示机体处于氮平衡状态;摄入氮大于排出氮则为正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则为负氮平衡。通常以氮平衡来测试人体蛋白质需要量和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4.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值称为氨基酸模式,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4、,这种蛋白质就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称为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氨基酸模式较为接近。5.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摄食过程所引起的能量消耗。目前认为是由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素氧化产能、以及产热营养素在体内进行合成代谢等,需要消耗能量所致。不同食物所引起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不同。6. 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它们的成分一般是低聚糖,所以有的书上将其归入碳水化合物,称为“不可吸收的多糖”或“不能利用的多糖” 。7. 膳食结构:膳食结构是指居民消费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构成。根据膳食中动物及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重,以及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
5、摄入量作为划分膳食结构的标准,可将膳食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和地中海膳食结构。 8平衡膳食:也称合理膳食,在营养学上是指通过膳食能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获得平衡膳食是制定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人类营养学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9. BMI:身体质量指数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可用于判断人的体型是否正常或者肥胖、消瘦等。 10. 治疗膳食:也称成分调整膳食,是根据病人不同生理病理情况,调整膳食的成分和质地,从
6、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11. 试验膳食:是指在临床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短期内暂时调整病人的膳食内容,以配合和辅助临床诊断或观察疗效的膳食。12. 完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支持可分为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中心静脉营养也称为完全肠外营养,即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所有营养物质均经静脉输入。 三、问答题答案(一)1预防便秘和大肠疾病 膳食纤维通常直接进入大肠,刺激和促进肠蠕动。 2预防癌症 研究表明能降低大肠癌、乳腺癌等,可能与减少代谢产物和废物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及再吸收时间,减少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对肠粘膜的刺激作用等有关。 3预防心血管病和胆石症 能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
7、和胆汁中胆汁酸的饱和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4预防肥胖 因富含膳食的食物只含少量脂肪,并且可以增加食物的体积,容易产生饱腹感,能延缓糖类吸收,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吸收等。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有 10 条,即: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九、如饮酒应限量;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三)1母乳营养丰富,最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蛋白质丰富,
8、且富含免疫球蛋白。 (1 分)2成熟乳中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 (1 分)3必需氨基酸组成及比例适合婴儿利用。 (1 分)4母乳中含丰富的乳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儿的神经和脑发育有一定作用。 (1 分)5含铁和锌的利用率高于牛乳,钙磷比例合适。 (1 分)6维生素除 D 外一般能满足 6 月龄婴儿的需要。 (1 分)7含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1 分)8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之间交流感情及母体的产后康复。 (1 分)9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适宜。 (1 分)(四)葡萄糖耐量试验膳食主要用于协助诊断糖尿病。试验前数日,病人进正常饮食,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
9、 250300g。试验前一天晚餐后禁食,忌喝咖啡和茶。试验当日清晨空腹采血,同时留尿标本,然后取葡萄糖 100g(或1.75g/kg)溶于 300400ml 水中口服,服后 0.5、1、2 和 3 小时各抽血一次,同时留尿样本,测定血糖和尿糖。(五)1控制总能量 宜以低于标准体重的 5%供能,对超过标准体重者更宜减少总能量摄入。 2限制脂肪 每天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 25%-30%,其中动物脂肪应低于 10%。胆固醇的日摄入量应低于 300mg。 3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 60%-65%。尽量少用单、双糖食品,对肥胖者,蛋白质供给要注意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的合理搭配
10、。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进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但要注意过量膳食纤维摄入会影响某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5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能改善心肌代谢和心肌功能。 6限制钠盐摄入 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应提倡每天盐摄入量少于 6g,而且需长期坚持;另外过多的盐摄入还会影响降压药的效果并增加药物用量。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可有利于钠和水的排出,有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六)1.充足的热能 2.低蛋白质 3.适宜的脂肪 4.注意液体入量 5.适宜的碳水化合物 6.低盐 7.低磷 8.充足的维生素 (七)1限制总能量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总能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工作性质而定。
11、对正常体重的糖尿患者,能量应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 2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 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宜控制在 250350g,约折合主食300400g。肥胖者酌情可控制在 150200g,约折合主食 200250g,含果糖量较高的水果,因其吸收较快,对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应慎食,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者应限量食用。蜂蜜、白糖和红糖等精制糖易吸收、升血糖作用快,故糖尿病应忌食。但在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例外。3适量蛋白质摄入 糖尿病的蛋白质消耗量大,应保证摄入。在糖尿病肾病时,因尿中丢失蛋白质较多,在肾功能允许条件下酌情增加蛋白质摄入,但在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期,须减少蛋白质摄入。4限制脂肪摄入 为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
12、心脑血管并发症,必须限制脂肪的摄入。如肥胖伴血脂蛋白增高者,或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者,脂肪摄入量宜控制在总能量的 25%以下。 5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约 35g。可在正常膳食基础上多用富含膳食纤维食品,以利延缓肠道对葡萄糖吸收及减少血糖上升的幅度,改善葡萄糖耐量。 6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供给 糖尿病应保证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的每日摄入量。 7注意微量元素补充 (八)标准体重 172-105=67kg总能量:67*30=2010Kcal蛋白质:67*1=67g 67*4=268kcal碳水化合物:2010*60%=1206kcal 1206/4=301.5g脂肪:2010-268-1206=536 536/9=59.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