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 杨高峰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课题 11.2 滑轮(3) 课型 练习1、回顾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的方法;2、复习滑轮或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关系,拉力与物教学目标重之间关系; 滑轮或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 滑轮或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重点 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关系;难点 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关系;教法及教具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使用_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_滑轮能省一半力。2.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杠杆。二例题解析例 1:如图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
2、图中的滑轮是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例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 A 的读数为 5N 时,弹簧测力计 B 的读数是 N,滑轮和重物的总重为 N。例 3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 F 为 50N,则物重 G 为 _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 0.6m,则重物升高_m。例 4. 如图所示,物重 50N,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为 10N不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_N个别交流定动5 10150 0.2二练习1. 下列关于滑轮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定滑轮能省力 B.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滑
3、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D.使用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2.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 )A. 动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B. 动滑轮半径越小越省力C. 定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D. 用力的大小跟滑轮半径大小无关3. 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 F1、F 2、F 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 F1F 2F 3 B. F1F 2F 3C. F2F 1F 3 D. F2 F1F 34.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三课终小结BAB板书设计(用案人完
4、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主备人 夏同新 用案人 授课时间 2012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课题 11.2 滑轮(2) 课型 新授1、知道滑轮组的构造和作用;2.知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教学目标3知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1、知道滑轮组的构造和作用; 1.知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重点 2.知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难点 2.知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教法及教具 滑轮组、细线、刻度尺、钩码及弹簧测力计等。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测力计;让学生上台组装出一省力和一改变力方向的装置。二、新课学习1.认识滑轮组研究并讨论:我们已
5、经学过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生活中的吊车(下左图)其实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示意图如下右图。据图,在脑中构思这样的画面:用手拉绳子自由端,物体上升。2.探究滑轮组的特点问题:在上右图中,人所用的拉力与物重是什么关系?自己独立猜想,然后与组内同学讨论。提示:一个 60N 的物体,如果一个人提,则学生上台组装并演示看图并说出哪儿用到滑轮组感受情景思考并讨论需要 60N 的力;如果两个人提,每人需用 30N 的力;如果三个人提,每人需用 20N 的力。那上面两个滑轮组中,分别相当于几段绳子同时提物体呢?跟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猜想结果。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思考:(1)验证结果与猜想结果相同吗?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是什么关系?结论思考:如果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组合方式?拉力与重力分别是什么关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是什么关系?试在右图中画出相应的绳子绕法,并将结果与组内同学讨论。三、课终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大家谈谈你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四、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四页至第六页;复习基础知识;说出结论个别作图交流学习内容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