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的发展规划19962010 年,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意见,制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八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团结奋斗,全面完成了“八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持
2、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1995 年预计达到 920 亿元,五年平均递增 11.7%,后两年超过 14%,进入了全国发展较快地区行列。财政收入由 1990 年的 47.3 亿元增加到 117.3 亿元,平均每年递增 20%,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年新增固定资产 920 亿元,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重大比例关系发生可喜变化。第一、二、三次产业间的比例,由 1990 年的 8.8:57.7:33.5,1995 年变化为6.1:55.2:38.7。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经过嫁接改造调整和
3、骨干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一批新的名牌拳头产品脱颖而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商品和要素市场发展迅速,交易活跃,中心城市的作用明显增强。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五年累计新签给“三资”企业项目 8860 个,协议外资额 110 亿美元,实际到位 34 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分别增长 20.1 倍、25.3 倍和 10.9 倍。一批国际知名大公司、大财团来津投资建厂。五年实现各类国内经济联合协作项目 4.9 万项,引进国内资金 36.7 亿元。五年累计口岸进出口总值 700 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 45.3%,1995 年达到 217
4、亿美元,比 1990 年增长 1.5 倍。本市外贸出口额累计 106 亿美元,增长 33.7%。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基本形成了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经济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28 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 2.1 倍,是我市历史上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建设重点项目 230 个,有 146 个竣工投产,特别是 50 万吨无缝钢管、14 万吨乙烯、15 万辆夏利轿车和 35 万吨高速线材等一批大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建成,壮大了支柱产业,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技术水平,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科技教育取得重大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3929 项,推广应用率达到 70%。技术市场初具规模,1995 年技术出口突破 1 亿美元,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迅速,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62 亿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累计培训中专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14 万人。成功地举办了第 43 届世乒赛和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待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港口、铁路、公路和通信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改善了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邮电通信体系。天津机场正式
6、升格为国际机场。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由 2063 万吨增加到 5787 万吨,集装箱运输能力居全国前列。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由 22.7 万门增加到 150 万门。电力建设进展较快,发电装机容量由 204 万千瓦增加到344 万千瓦。城市道路交通、燃气、供热、供排水、园林绿化、市容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都有了新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较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 1522 元和 1069 元,增加到 4626 元和 2531 元,平均每年增长 8%(扣除物价因素)和 18.8%。累计新建城市住宅 1480 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 6.7 平方米增加到 7.5
7、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由 9.2 平方米增加到 10.7 平方米。市区住宅热化率由 10.3%提高到 29.5%,气化率由 83%提高到 91%。人均公共绿地由 2.2 平方米增加到 2.9 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 18 平方米增加到 19.5 平方米。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新的变化。农村继续实行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推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以转换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为中心的企业改革逐步展开,106 户大中型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约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企业活力增强。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变,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
8、并存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推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国家出台的计划、财税、金融、物价、外贸、外汇、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全面落实。市场体系、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五年来,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几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较深,旧体制的束缚和惯性作用依然较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外贸出口增长较慢;相当多的国有企
9、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老化,管理不善,拳头产品少,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负担沉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城市防洪排沥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较弱;部分职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切实加以解决。 二、199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综 观世纪之交,天津经济发展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
10、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为我市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期,改革开放的总体格局逐步完善,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开放开发的重点地区,使天津及其周围地区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为我市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契机。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区位、资源、港口和社会环境等优势,对国内外投资者产生了强大吸引力,使天津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同时,在与世界经济接轨和国内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各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也将使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新的时期,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困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持续、快
11、速、健康发展。 (一)奋斗目标 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的意见,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0年,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也就是要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建设好“一个基地、五个中心” (注 1),形成与直辖市地位相称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现代化 国际港口大都市构架,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高度开放的格局,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分两个
12、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9962000 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实施“三、五、八、十” (注 2)四项阶段性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奠定比较好的经济体制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 1996 年实现比 1980 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 1998 年比 1980 年翻两番,人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阶段:20012010 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总体发展目标,显著提高整体实力和素质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0 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九五”时期的主要主任是: 1.经济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
13、按平均每年增长 10%左右把握,2000 年达到 1490 亿元左右(1995 年价格),在实际执行中争取发展更快一些。 2.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比例由 6.1:55.2:38.7 调整为 5:50:45。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作的比重,由 45%提高到 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10% 提高到 20%。努力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 3.对外开放 继续推进全方位开放。到下世纪初,基本建成天津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额分别占全市 40%以上。全市五年实际利用外
14、商直接投资 100 亿美元。外贸出口额比“八五”末增长一倍以上,2000 年超过 60 亿美元。口岸进出口总值力争增长一倍。 4.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 逐步缩小我市科学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 ”末的 30%提高到 50%。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达到 17%,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9.5 年。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200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990 万以内。 5.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能源、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 7000 万吨以上,发电装
15、机容量由 344 万千瓦增加到 564 万千瓦,五年新铺装城市道路 900 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率由 5.9%提高到 8.4%,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由 150 万门增加到 300 万门。 6.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要有新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提高 9%以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率年均降低 5%左右,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 1.7 次提高到 2 次,基本建设投资交付使用率保持 70%以上。 7.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大气环境、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噪声基本达标。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营造山区水土保护林和经济林,
16、实现平原农田林网化,林木覆盖率达到 18.3%,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3.3 平方米。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更加优美整洁。 8.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翻一番。到 2000 年,力争把市区成片危陋平房基本改造完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 7.5 平方米增加到 8.4 平方米,使用面积由 10. 7 平方米增加到 13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20 平方米以上。市区住宅热化率达到 5 0%左右,气化率保持在 90%以上。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机 36 部,其中市区 50 部。按照国家要求,继续控制物价水平。 9.经济体制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起市场体系、地方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得到发挥,整个经济更加富有活力和效率。 (二)指导方针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中央提出的制定“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九条重要方针,贯彻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意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分配性转变,走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天津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九五”和到 2010 年期间,必须遵循以下指导方针: 第一,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第二,坚持抓
18、住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是天津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体现在速度和效益相统一,微观活力和宏观调控相统一,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相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切实做到经济增实力,企业增效益,群众增收入。 第三,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使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坚持依靠科教兴市。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经济增长的科学含量和经济整体素
19、质,依靠科技进步抢占下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要把发展教育作为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大批专门人才,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第五,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把有国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六,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充分发挥天津的综合优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强对内联合与协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资源和市场,推进对外对内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20、。 第七,坚持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不仅要做到经济兴、企业活、人民富,而且要做到风气正、秩序好、素质高。 第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要主要着眼于收入处于中低水平的广大群众。 三、积极调整改革提高工业,发展壮大建筑业 (一)工业 天津工业要走以质取胜的路子,朝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外向度、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形成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九五”期间,要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的任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居先进水平的新兴产业;继续实
21、施“二二二工程” ( 注 3),形成 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重要地位的名牌拳头产品;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重组以及增量的优化配置,组建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市工业增加值计划平均每年增长 9.5%,2000 年达到 714 亿元以上。 1.壮大提高支柱产业。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择优扶持,集中突破,加快发展以汽车及机械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通信设备、计算机为重点的电子工业,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质钢管、高档金属制品和优质高效网材为重点的冶金工业等四个支柱产业,进一步形成经济规模。四个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1995
22、 年的 45%,2000 年提高到 65%。汽车工业,以发展轿车为重点,积极发展零部件,增强自主开发和配套能力;预测到 2000 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0 万辆,其中轿车 30 万辆,成为我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下世纪初朝着百万辆规模发展。机械装备工业,以机电一体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数控机械装备、工程动力机械、能源电工设备等;预测到 2000 年,电梯生产能力达到 1 万台,高档柴油机 5 万台,大力发电设备 60 万千瓦。电子工业,把生产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结合起来,重点发展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软件、集成电路等行业,积极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有市场优势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形成我国大型电子
23、工业基地;合资建设电子工业团地;预测到 2000 年,程控交换机生产能力达到300 万线,微型计算机 30 万台。化学工业,以石油化工为龙头,搞好与海洋化工的结合,重点发展乙烯、聚酯等基础有机原料与合成材料,带动深加工产品系列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油漆、染料、轮胎、化学医药等精细化工产品;预测到 2000 年,形成 20 万吨乙烯、30 万吨聚酯的生产能力;到 2010 年,逐步建成拥有百万吨级乙烯规模的特大型石油化工化纤基地。冶金工业,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完善配套,重点发展优质钢管、高档金属制品、优质高效钢材等特色品种,解决二次化铁问题,争取建设无缝钢管二期工程,扩大优势钢管生产能力;预测
24、到 2000 年,高档金属制品生产能力达到 40 万吨。 轻纺工业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优势。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包装装潢、塑料制品、旅游用品、服装等一批骨干行业,积极改造棉纺和毛纺行业,增加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水平。积极培育发展高性能电池、磁卡、酶制剂等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调整转化消耗高、效益差的传统行业和产品。 2.全面实施名牌拳头产品战略。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努力强的名牌拳头产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组织好协作配套,实行政策
25、倾斜,使现有的名牌拳头产品尽快形成经济规模,同时要积极培育发展新的名牌拳头产品。“九五”期间,重点发展汽车、程控交换机、大规模集成电路、乙烯、无缝钢管等一批名牌拳头产品,逐步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几十亿元、上百亿元以至更大的名牌拳头产品,并带动一大批相关产品的发展。 3.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以拳头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联结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引导组建和壮大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实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到本世纪末要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同时,发挥天津的综合优势,鼓励和吸引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天津设立总部。 4.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发展支柱产业、名牌拳头产品、大型企业集团
26、,规模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新建项目包括引进项目,必须注重提高技术起点,注重经济规模和效益。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投资领域。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回报率。 5.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的步伐,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强化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创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依托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和发展一批技术开发中心,形成自主开发体系。 6.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按照社会化大生产与合理经济规模的要求,优
27、化企业组织结构,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界限,通过联合投资、联合生产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择优扶强,发展规模经济。 7.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管理的现代化推进企业素质的现代化。实行全面节约战略,狠抓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 (二)建筑业 建筑业要以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发展成为技术装备先进、经营方式灵活、综合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较高的现代化产业。到 2000 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 76 亿元。重点建设城乡住宅和公共工程,努
28、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广泛采用新型、高效的施工安装工艺和机械,发展标准化、机械化、装配化,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新型墙体与装饰材料、玻璃、玻璃纤维、优质水泥及其制品等建材产品,建成年产 70 万吨水泥工程。发展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建筑业结构;发展完善建筑市场,扩大招投标范围;严格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持和工程造价管理;推行工程监理制,发展一批专业监理公司。 四、坚持城郊型外向型的方向,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继续贯彻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针,坚持城效型、外向型的发展方向。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
29、经营体制,探索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引导和组织农民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适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九五”期间,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有一个大的提高。农业增加值计划平均每年增长 4%,2000年达到 69 亿元。到 2010 年我市农村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再上一个新水平。 (一)稳定粮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 继续坚持基本粮田保护制度,粮田面积稳定在 450 万亩,提高优种化程度、复种指数和单产
30、水平,以粮食基地建设为主体,带动全市粮食生产。“九五”期间,粮食生产水平达到 22.5 亿公斤。巩固和发展武清、宁河棉花生产基地,增加地产棉资源。 (二)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高副食品供给水平 继续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继续发展生猪生产,提高出栏率和自给水平。“九五”期间,生猪出栏年均 165 万头,产量 1 1 万吨,自给水平达到 50%左右。完善蛋鸡基地,鲜蛋年均产量 20 万吨,保持自给有余。大力发展节粮型、食草型畜禽生产。奶牛饲养量达到 3.5 万头,鲜奶产量 13 万吨。继续实行捕养结合、海淡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远洋捕捞,
31、水产品产量达到 18 万吨。稳定近郊菜田面积,发展远郊菜田和大棚菜生产,增加细菜和无公害蔬菜,蔬菜产量达到 400 万吨以上,保证均衡上市。 利用地产资源和港口优势,积极发展创汇农业。重点建设一批创汇龙头项目,形成 20 万头肉牛、2000 万只肉鸡、54 万只珍禽以及河蟹、速冻菜等出口基地。 (三)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实现“第二次创业” 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乡镇企业要加快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水平,全面提高素质。注重规模效益,加快外向型发展,密切与城市工业的协调配套,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九五”期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 5 亿元的大
32、型乡镇企业、企业集团和一批年销售收入超 5 亿元的名牌拳头产品。继续实施“星火计划”,培育市级“星火”密集区和产值超亿元的“星火”企业。发展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中中外”企业,建成一批出口基地。合理调整乡镇工业布局,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并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小区,形成集聚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乡镇工业污染。到 2000 年,乡镇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0%,重点行业的工艺、设备中 50%达到九十年代国内先进水平。“九五”期间,争取乡镇企业在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出口交货值和自有资产等五个方面实现翻番。 (四)搞好村镇建设,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 要科学规划,因地
33、制宜,综合开发,多渠道筹措资金,搞好乡村公路、供排水、通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和住宅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小康村、小康乡镇和小城镇建设。到 1997 年全市农村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到 2000 年建成 30 个以上现代化小城镇。 (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强化科教兴农,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提高优种化水平。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广泛推行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加大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加强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搞好农民科技文化培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建立以集体、农民个人投入为主体
34、,国家适当扶持,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型投资机制。依法保护耕地,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开发宜养荒滩,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积极发展联结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和完善农机、水利、农技、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五、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强化中心城市作用 借鉴国际大城市发展的经验,以建立北方商贸金融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中心商务区。进
35、一步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区,组建大型商贸集团,使天津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九五”期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平均每年递增12%,2000 年达到 631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0 年达到 45%,2010 年达到 55%。 (一)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设北方商贸中心 1.建设规范化的商品批发市场。加快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批发市场的为龙头,区域性和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各类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商品市场体系。“九五”期间,改造和新建各类商品市场 200
36、个,重点发展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北洋钢材批发交易市场、煤炭批发交易市场、钢铁炉料交易市场等一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中国北方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市场等一批消费品批发市场,中国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红旗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更多地举办全国性或区域性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和国际博览会,使天津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交易和国际商贸活动中心。 按照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要求,改组、改造仓储业,使其向仓储、运输、经营等多功能方向发展。 2.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零售市场。以现有 50 家大中型商业连锁企业、500 多家商店为基础,组建超级市场、连锁百货
37、商场、连锁便民店,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核心、中小商业饮食服务业为基础的跨地区、跨行业的跨锁商业营销体系。完善生产资料销售网络。 3.加 快建设现代化商业区。充分利用市区繁华地段,建设各类大型商业设施,形成滨江道、小白楼、西南角等若干商业区。到 2000 年,全市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购物中心达到 30 个以上。 4.组建大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工商结合、商贸结合、商商结合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综合商社,发展商品总代理、总经销和联营、联销等国际通用的营销方式,扩大天津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二)发展金融机构,开拓金融市场,建设北方金融中心 1.充实发展金融机构。争取国家支持,在天津设立全国性、区域性银行和金融公司,争取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探索组建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要求,加快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