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的基本功 与邹平经验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 理事长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所长 王 敏 勤 教 授 电话: 13920298191 E-mail:,一、把握教材是教师 永远的基本功 更多资源 天津教育杂志2007.7期文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教材是个例子,不需要认真钻研教材了,主要是转变教学方式,所以上课时师生忙于互动和表演,而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却很肤浅。 其实,不管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随便问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他会很自信的说:“没问题!你说课本中哪个题我不会
2、做?哪篇文章我不会讲?”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连不起来,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
3、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如魏书生,他用“知识树”的形式概括了初中语文的知识结构。,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连续六年大循环。他在教初一数学时就开始渗透高中数学知识,因为他对整个高中和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非常熟悉。他从来不给学生加课和补课,从来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直到高考前都在讲课。而学生学得很好,考得很好。有人问他数
4、学怎么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把这种教学方法叫做“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写意图和逻辑线索,本学段知识的内在关系,自己如何整合和处理课本等。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演讲,每个人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
5、,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后边专门讲单元教学),第四,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有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头扎进
6、细节,对整篇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钻研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位置,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篇文章行不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学习什么,教师明确了这些才能备课和上课,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处理完。,二、山东省邹平县语文改革经验现在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都在提倡搞课外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而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整天忙于各种作业和考试,几乎没有“课外”时间。怎么解决这个矛盾?一种好的办法是把课外阅读变为课内阅读,把阅读课排进课程表,学生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读书了。前提条件是:语文课本要学完,考试成绩不能低。能不能做到?能!山东省邹平县的初中语文改革实
7、验证明了这个问题。,邹平县全县所有初中每星期6节语文课,其中2节教读课,学习课本;2节阅读课,学生到阅览室自由读书;2节写作课。每学期学生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学完语文课本,节省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上阅读课,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课内阅读。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初中三年要阅读260万字。而邹平县实行课内阅读以后,学生平均一年的阅读量达150万字,三年450万字,大大超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山东省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的阅览室文化,在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提升的同时,该县的语文作业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三本”(日记随笔本、读书笔记本和作文本)制度,学生的写作量大大增加。在设立“三本”前,该县学生一
8、般每两周写一次作文,一学期下来,每生一般写810篇作文,写作量在6000字左右。改革实验后,一般每周写一次作文,一学期下来,每生一般写1416篇作文,再加上兼日一次的日记、读后感等,写作量在7万字左右,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量的3倍多,是以前10个学期的总和。,有了数量的保证,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近三年内,该县初中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公开发表文章的数量逐年增加。以明集初中为例,2002年发表学生作品71篇,2003年95篇,2004年102篇。开设阅读课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考试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连续多年邹平县初中语文考试成绩在滨州市位列前茅,该县还开展“师生同读同写活动”,如明集初中的
9、赵方新老师自2002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103篇文章,他每年教一个毕业班,三年三个毕业班的学生公开发表110篇文章,每个班50名学生一年发表30多篇文章。这个学校的16个语文教师每年人均公开发表5篇文章。语文教师再也不是教师中“最累的群体”,每周可以只写两个详案,其他可写略案,备课形式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或电脑,或笔记,或活页,由教师自主选择。作文可以只批三分之一,也可完全放给学生自批或互批。教师每天都有可供自己支配的读书、写作、思考的“闲暇”时间。“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这个县语文教学的真实写照。,三、学生全员管理的经验中国教育报2007.6.29日5版生生都是科代表 师师都是
10、科主任山东省邹平县黛溪中学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自2005年秋季,该校改革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机制,以科代表组为育人的基本管理单位,形成了“生生都是科代表,师师都是科主任”的育人管理模式,创造性地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他们将每个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即自然组),每个组员分别担任小组内某一门学科的科代表,负责督促小组成员对该学科的学习,并负责观察组员在学科学习中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等。每个任课老师都担任所教班级相应学科科代表的科主任,他们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负责对自己的科代表
11、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在这样的德育格局下,师生都有了新的身份,即“科主任”和“科代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1. 建立工作制度为确保科主任履行职责,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1)档案制度科主任要为每位科代表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科代表成长轨迹。内容包括:科代表家庭背景信息、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学校为科主任建立工作业绩档案,主要内容有科主任与科代表的互动情况记录、科主任负责的科代表的日常规范、学业进步、品德修养量化记录,学生、班主任、家长对科主任的评
12、价情况,科主任的育人案例、教育反思等。(2)师生交流制度他们强调科主任与科代表的互动交流,科主任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科代表进行谈心交流,指导他们的成长;科代表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困惑,可以及时向科主任请教,得到科主任的帮助。德育处专门为科主任设计了谈心日记本,取名为心灵握手,该日记本包括学生小档案、谈心内容、跟踪观察等栏目。,(3)班教导会制度 班主任定期组织本班的科主任召开班教导会,互相沟通,共享信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导育措施。同时,学校也将班教导会作为提高科主任育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4)家长联系制度 学校要求科主任定期进行家访,并及时利用电话、互
13、联网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学校每月一次的家长会暨家长学校活动中,除了学校安排的讲座和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科主任组织自己的科代表的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2、进行考核评估(1)对科主任的评估学校实行“科主任、科代表捆绑式考核”。德育处、教导处将科主任所指导的科代表的综合素质(包括科代表的品行、生活、心理及其各科学习总成绩等)、学科教学成绩(指包括科代表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该科学习成绩),一起纳入科主任的业绩评价,并纳入结构工资指标。,(2)对科代表的评估级部、班主任、科主任根据科代表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自然组的相应学科成绩,来评定科代表的工作,优秀科代表将受到表彰奖励。 (3)对自然组的评估他们注重对自然组的集体评价,小组间不是名次之争,而是达标竞赛。级部、班主任、科主任根据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综合评定各自然组的集体成绩,达到预定的学习和德育目标即为优秀小组。,3、有奖游学活动学校对自然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并进行奖励。根据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实际,他们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组织优秀自然组外出游览学习。每次游学活动都是由师生共同设计、组织和实施,去之前师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精心设计旅游路线和重要考察点。游学回来以后还有相应的后续活动,包括摄影展评,征文比赛,出版手抄报等。,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