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政学第九章课件.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08348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第九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财政学第九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财政学第九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财政学第九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财政学第九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税 收 理 论,第一节 税收分类,课税对象分类法,税负转嫁分类法,计税依据分类法,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税收管理权限分类法,一、课税对象分类法,商品课税,所得课税,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课税对象,财产课税,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按课税对象性质分类的主要意义在于 分析各类税种的性质和经济作用,为合理设计税制提供前提条件。,资源税: 以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行为税: 以特定行为作为课税对象,二、税负转嫁分类法,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易发生转嫁关系的税,包

2、括所得税和财产税,主要功能:公平收入和财产分配,间接税,凡纳税人有可能将税负转嫁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的税,主要指流转税,主要功能: 结构性调节 和一定的公平作用,三、计税依据分类法,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为计税依据,从量税收实物量单位税额,应纳税额以课税对象实物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计税简便,但税收负担不能随价格高低而增减,不尽合理,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从价税收计税价格税率,应纳税额随课税对象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够贯彻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四、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1),价内税举例:某化妆品厂向某单位销售一批化妆品,销 售收入10万元,消费税率30%。

3、计算本笔业务应纳消费税额。应纳消费税额1030%3万元【解释】该单位支付总价款10万元,化妆品厂再从中支付消费税金3万元。化妆品厂在核算利润时需要从10万元销售收入中扣除3万元消费税金。,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2),价外税举例:某厂销售一批货物给另一厂商,实现不含税的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计算该厂本笔业务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120017%204万元解释:购买者支付的款项包括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金204万元,共支付1404万元。本厂给购货商开具的发票应是价税分离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厂商核算利润时,不能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增值税金。,五、税收管理权限分类法,税收的管理

4、权限包括 立法权、征管权、所有权,在实行彻底分税制的国家,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与地方税。 中央税是指中央立法机构立法、征管权限和税收收入 归中央所有的税。地方税是指由地方立法机构立法、征管 权限和税收收入归地方政府所有的税。,在实行不彻底分税制的国家,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 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类,立法权全部归属中央, 地方政府无立法权。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征管权和税收收入分别 属于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征管权一般属中央, 税收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我国1994年后实行的分税制属于不彻底的分税制。,第二节,税收原则,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

5、税制优劣的基本标准,一、公平原则,税收负担与经济状况相适应,(一)受 益 原 则,税负与纳税人从税款使用中获得的利益相联系,问题1 受益多少 难以测量,问题2 非排他性 免费搭车,问题3 社保支出 难以适用,(二)能力原则,税负与负税能力相适应,财产标准,以纳税人拥有的 应税财产数额作为测 评负税能力的标准。 但存在两个问题,支出标准,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 内的支出数额作为测 评负税能力的标准。 但也存在两个问题,收入标准,以纳税人应税收 入水平作为测评负税 能力的标准。 但也存在两个问题,能力标准的两层含义,横向公平,纵向公平,负税能力相同,税负相同,排斥特权阶层和区别对待,负税能力不同,税负

6、不同,排斥平均主义或人头税,二、效率原则,(一)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比率,征税机关在征 税过程中发生的 费用。,纳税人为履行 纳税义务发生的 费用。,(二)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1.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实践意义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 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地发挥税收的 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使征税的额外负担最小: (1)资源配置方面额外负担;(2)经济运行方面额外负担,税收额

7、外负担,征税前消费者剩余P0ED,生产者剩余P0EO。 现从量征税,消费者面临价格为P1,消费者剩余P1ED,比原来减少P0 P1EE,其中P0P1AE为政府税收,AEE为消费者剩余净损失。,Q,P,O,S,S,Q1,Q0,P2,P1,P0,E,E,A,B,D,征税后生产者实际面临的价格为P2,生产者剩余为OBP2,比原来减少P0P2BE,其中P0P2AB为政府税收,生产者剩余净损失为ABE。 税收额外负担=AEE+ABE=BEE,税率越高,征税越多,税收额外负担越大;供求弹性越大,税收额外负担越大。,三、最优税收,第三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商品交换

8、过程中,通过变 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纳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由他 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归宿是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税负转嫁与应税商品的价格变动相联系,税负转嫁的实质是税负的再分配过程,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理性选择,税负转嫁的标志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相偏离,二、税收转嫁的方式,(一)前转-亦称顺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应税商品或生产要素销售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购买者负担的一种转嫁方式。前转是税负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大都发生在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上。,二、税收转嫁的方式,(二)后转-亦称逆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压低应税商品或生产要素购进价格的方法,转移给商品

9、或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一种转嫁方式。 (三)散转-亦称混转,是指纳税人将其税收负担同时向前、向后进行转嫁。 (四)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是指在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交易过程中,买方将其未来应纳的税款,以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事先一次扣除,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方负担。 税收资本化就是将资本品未来各年应纳税收的现值之和(也就是未来税收的资本价值),一次性地从该资本品的交易价格中扣除。(P263),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价格,数量,O,D,S,E0,P0,Q0,S,E1,P1,Q1,A,t,未转嫁税负,转嫁税负,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条件下税负转嫁:,价格,数量,O,D,S,E0,P0,Q

10、0,E1,S,P1,Q1,A,t,未转嫁税负,转嫁税负,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条件下的税负转嫁:,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特例:,1.需求弹性为0,税负可以完全前转。,S,S,D,Q,P,0,E,E,P0,P1,完全前转,2.供给弹性为0,税负不能转嫁。,D,S,Q,P,E,P0,0,特例:,3.需求完全弹性,税负不能转嫁。,S,S,D,Q,P,0,E,E,4.供给完全弹性,税负可以完全前转。,D,S,Q,P,E,P0,P0,S,E,P1,完全 前转,0,第四节 税收效应,政府课税给纳税人的经济选择 和行为方式造成的影响,一、收入效应-政府课税给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方面造成的影响,政府征收中性税收,

11、只降低纳税人可支配收 入水平和购买力,不改变购买结构。图 95,二、替代效应-政府课税给纳税人行为方式造成的影响,政府征收非中性税收,在降低纳税人可支配收 入和购买力的同时,改变购买结构。图 96,税收的收入效应(对商品课税),假设消费者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A和B,征税前消费者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切于G点。G点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水平上购买商品A和B所得效用最大的点。 现对商品A和B征同样的税,且消费者承担全部税负,预算线ABAB,与新的无差异曲线U切于G。 消费者由于纳税使其支付能力下降,他用原来的收入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满足程度下降。,税收的替代效应(对商品课税),假设消费者全部收入都

12、用来购买商品A和B,征税前消费者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切于G点。G点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水平上购买商品A和B所得效用最大的点。 现对商品B征税,对A不征税,且消费者承担全部税负,预算线ABAB,与新的无差异曲线U切于G。 征税不仅仅使消费者支付能力下降,满足程度降低,也使消费者减少商品B的购买量,相对增加商品A的购买量。因为征税使纳税人原先购买结构改变。,商品B,商品A,0,B,B,A,G,G,U,U,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促使人们增加工作; 而替代效应,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对储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 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当对储蓄利息征税时,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产生。,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投资预期报酬率的 影响、对投资风险的影响和对投资能力的影响三个 方面。,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三、税收的经济影响,个人收入分配,居民储蓄,投资,劳动供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