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章 财政政策概述,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运行机理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二、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一)财政政策目标 1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1、物价稳定 即价格总水平的稳定,用物价指数衡量。 物价指数是经济中所有价格系列总和,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NP debtor)。,CPI 消费物价指数 PPI 批发物价指数,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Ful
2、l employment) 一个有多重含义的经济术语。它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100%就业? 失业分为: 摩擦性失业 劳动力正常流动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经济结构改变引起 季节性失业 季节变化引起 周期性失业 经济周期引起 美国:5%的失业率为充分就业率,财政政策调节目标,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其源泉在于劳动供给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
3、生产率。 财政政策要引导经济适度增长。防止经济停滞和增长过快。,中国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与他国间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性项目、资本性项目、统计误差和官方储备四部分,其平衡依赖于政府财政手段的运用。,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收入的合理分配物价的相对稳定经济的稳定增长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二)财政政策主体1、理论分析: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最主要的作用主体,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地方政府:应充当政策执行主体 2、存在的问题: 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执行态度 二是政策的攀比行为,(三)财政政策工具 1国家预算调控手段通过预算确定政府可支配
4、的收入规模,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影响经济中的货币流量,从而对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2财政收入调控手段 (1)税收一是自动稳定器功能二是政府根据需要,通过税制设计,主动实现供求平衡 (2)公债一是利用国债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并合理安排国债资金的使用结构二是政府可以通过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等,达到供求总量平衡的目标,3财政支出调控手段 (1)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社会的总需求 (2)转移性支出一是调节经济结构,实现社会产品的公平分配和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调节经济总量,三、财政政策类型(一)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需求过程中发挥作用方式的不同划分1、自动稳定的财
5、政政策(税收和政府支出)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税收和政府支出),无须借助外力而对经济波动起稳定作用的机制 税收 累进所得税 通胀-名义收入增加-适用税率档次上升-所得税额增加-需求减少-抑制通胀 政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萧条-失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需求增加-缓解萧条,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启动私人投资)。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繁
6、荣时期,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因素,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又必须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谋求整个社会经济有效需求的增加。,思考题:补偿政策和汲水政策 的区别?,第一,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 第二,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 第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
7、额增长。 第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时,对经济产生的效果不同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2010年3月1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答记者问的时候表示: 第三,我们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大好形势。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手段是减税、提高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 也称之为赤字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
8、经济总需求过大时,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主要手段是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 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不产生扩张和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保持平衡。按这一政策的要求,不宜有大量的结余,也不允许有大量的赤字。,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理,一、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AD=Y) 均衡国民收入 总需求:AD,在封闭经济下包括: 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 总供给:国民收入的产出Y,总供给是对国民收入Y的产出,总需求则
9、是对国民收入的支出,即: Y=C+I+G 当AD=Y时,国民收入达到平衡 当ADY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图中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 线上任一点都表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 点E是均衡国民收入。,E,二、财政政策乘数 乘数是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财政政策乘数是指由于财政支出的边际动量引起的社会总需求的变动量。y=c+i+g=a+b(y-t)+i+g (1-b)y=a-bt+i+g=a+i+g-bt y=a+i+g-bt/1-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它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的购买性支出,就增加1/1-b元的总需求(国民收入)。(b为消费倾向) y=a+i+(g+g)-bt/1-b-a+i+
10、g-bt/1-b= g/1-b,税收乘数 它表示,每增加1元的税收,就会引致国民收入(或总需求)减少b/1-b元 。y=a+i+g-b(t+t)/1-b-a+i+g-bt/1-b= -bt/1-b,平衡预算乘数的数值为1 它表示,如果政府增加征税同时又安排等量的支出,政府的这一措施引致的国民收人增量为政府增加的支出额 。 y=a+i+(g+g) -b(t+t)/1-b-a+i+g-bt/1-b=a+i+(g+g) -b(t+g)/1-b-a+i+g-bt/1-b=(1-b) g/1-b= g,政府转移支出乘数 它表示,当政府转移支出增加1元时,总需求增加b/1-b元 。 y=a+i+g-b(t
11、-t)/1-b-a+i+g-bt/1-b=b t/1-b,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和质量的经济政策,(二)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制度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将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率缴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缺点: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
12、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需将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缴存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达到控制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超额准备增加,往往意味银行潜在放款能力增强,若这一部分货币资金不予运用,则意味利息的损失。同时银行为了预防意外的大额提现等现象发生,又不能使超额准备为零,这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门艺术。,2
13、、再贴现率政策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商业票据再贴现时所使用的利率优点: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缺点: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 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 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
14、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操作灵活,方式缓和,最主要的手段,优点: 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 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15、。,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一)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情况:社会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注意点:“双紧”政策在一般情况下实施时间不宜太长,政策力度不宜太大,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适用情况: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注意点:因为货币投放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价格大幅上涨,而且还会掩盖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三)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适用情况:当国民经济总体上处于复苏阶段时,经济结构合理,但是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部分资源闲置注意点:长期采用这种做法,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四)扩张性财政政策和
16、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情况:当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注意点:长期采取这种做法,会积累大量财政赤字,四、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首先,不断提高财政、银行调控经济结构的资金实力其次,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手段的配合一是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协调配合二是政策性投融资与财政贴息的协调配合三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其他手段的协调配合,再次,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相关机制。一是建立总量平衡机制二是建立结构调控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调控产业结构的作用;三是建立企业微观调控机制,最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国家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政策的配套协调结合起来,本章重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类型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式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