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 主义哲学,历史唯 物主义,辩证唯 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有许多鹿群和狼群,由于狼的原因,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万多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随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1、为什么狼
2、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2、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3、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有,狼要捕食鹿,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对立),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矛盾含义,(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 盾,对 立统 一,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统一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对立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篮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
3、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列举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统一)(对立),(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启示: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A、“失败是成功之母” B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E、“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物极必反,启示: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两方面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有条件的,包括两方面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
5、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的,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一方的
6、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 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斗争性,(统一),(对立),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阶段小结,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常见的对立有:大小、强弱、冷热、好坏、优劣、高矮、悲喜、难易、成功和失败、磁铁的南北极、同化和异化、教与学,假如没有其中的一个,另一个还存在吗?,3
7、.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思考: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 :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猫的脚下则生有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问: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马克
8、思,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比较: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 籍 “一蝉不噪林愈静,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 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只见对立,不见统一,点金成铁。,王籍的诗句,好就好在,他深刻的揭示了山中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统一。惟其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具息,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人
9、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安石的改动,所以弄巧成拙,点金成铁,就在于他只看到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而不懂得二者的统一。假若山中人欢马叫,鼓炮齐鸣,就不会有蝉噪和鸟鸣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同一性离
10、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
11、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下图漫画的寓意在于说明( ),A.同一离不开斗争 B.斗争离不开同一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B,4.4月26日是世界电脑病毒日。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说明 ( ) 一切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B. C. D.,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
12、,世外桃源是否没有“矛盾”?,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首先 , 让矛盾与冲突引导我们进入这自欺欺人所谓 “ 与世无争 “ 的 “ 世外桃源 “ 。矛盾始于狭小的山口与开朗平旷的土地 , 曰 “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从口入 , 初极狭 ,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 矛盾之二 : 整齐的村落房舍分布在平地上 ,交错的小路相通 ,而只能听到鸡犬之声。曰“
13、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 。 矛盾之三 : 古今不分 ,内外无别 ,既避战乱 , 与世隔绝 ,不知有汉 ,何论魏晋 ,而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 矛盾之四 : 来通往塞 , 曰“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太守遣人往 ,寻向所志 , 遂迷 ,不复得路 “ 。 桃花源四处迸发出矛盾的火花 , 诸如男与女、老与少、 山与水等 , 都充满着矛盾。它进一步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同时 ,在这里充分揭示了主人公入世而难展其志 ,出世归隐田园而又摆脱不了封建制度的桎梏 , 现实与理想之间、逃避与面对之间也存在巨大的矛盾冲突。既然是梦想构建成的封闭的世外挑源
14、,也只能是 “ 遂迷 ,不复得路 “ 而终。,A、事事有矛盾(空间),B、时时有矛盾(时间),(1)含义,1. 矛盾的普遍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同化、异化,化合、分解,正极、负极,知、不知,真理、谬误,高雅艺术,低俗艺术,民主、集中,自由、纪律,权利、义务,充满矛盾,充满矛盾,充满矛盾,矛盾,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矛盾,事事有矛盾,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从生理角度看,人们每天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新的细胞又在产生。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0天有一半死亡;人体中所有原子,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就
15、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同样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就停止生命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A、矛盾萌芽 B、矛盾发展壮大 C、矛盾将要消亡 D、新的矛盾运动开始,A B C D,A B C D,时时有矛盾,(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地位,重要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A、
16、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女娲彩石机灵开,一朝变幻入世来。六道五行堪自在,三教九流竟当差。火眼睛灼不平快,金箍棒打瘟神台。善义修身有正果,威名齐天永圣传。,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A、不同事物具有
17、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林黛玉,孙悟空,鲁迅,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1世纪中),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童年是一个梦 少年是一幅画 青年是一首诗 壮年是一篇散文 中年是一本小说 老年是一套哲学,人生的风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18、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B、一般地,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强于女生,而女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强于男生。C、20世纪70年代,“要发家,种棉花”;80年代,“要想富,种果树”;90年代,“富得快,种蔬菜”,这些不同年代的民谚,真实地记录了山东农民迈向小康之路的轨迹。,判断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特殊性的哪一类?,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经济,政治,同一事物中的不同 矛盾各有特殊性,我国的发展,文化,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 方面各有特殊性,经济发展,粗放型发展方式,集约型发展方式,同一
19、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位:P74,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个别),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第二种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思考:水果和苹果
20、、梨、香蕉是什么关系? 这个人错在哪?,葡萄,苹果,梨,草莓,香蕉,水果,含有果酸、多汁、味甜等特点植物果实 (共性),(个性),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苹果,水蜜桃,菠萝,水果,共性,个性,寓 于,寓于,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结论(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人,共性:能劳动、能思维、有语言的高级动物,李小妞,王小二,张大叔,刘老汉,个性,同样:人的共性也是从不同的人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人,共性:能劳动、能思维、有语言的高级动物,李小妞,王小二,张大叔,刘老汉,个性,不同类别、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
21、的特点,但又都含有果酸、多汁等水果的共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有作为人的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个性 离不开共性,结论(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区别),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白马非马,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
22、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3)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变化的,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实生活中做法:抓住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地位: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
23、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因而社会主义实现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又是矛盾的特殊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原理:(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方法论: A、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现
24、实生活中做法: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学习经验等。,1.观察漫画如此领导,我们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真解决矛盾 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重视事物的质变 D.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对待发展中的曲折,如此领导,2.下面图片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C,3近年来,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
25、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C,解析 “探月工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印、日三国的探月工程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可见,题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B两项颠倒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4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
26、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 B C D,C,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一般的火普遍性,个别的火特殊性。表述错在“独立于”及“个别的火”;正确说明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述正确,“热”是种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表述不正确,错在“没有标准”。,2019/6/6,59,(2013新课标全国II39题)
2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1)结合 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答案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 (2 )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